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说说刚刚落幕的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我们跟随王煜全老师去了现场。全程看下来,收获很大。假如你想捕捉点科技领域相关的机会,那么接下来的内容建议你仔细听听。
8月21日到25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这是国内最大的机器人展会,从2015年到现在,已经举办了九届。今年的展会规模,是历年最大的。一共有169家企业参展,展出的产品数量超过600款。展品包括工业机械臂、商用机器人,还有现在风头正旺的人形机器人。
最直观的印象,就是现场的人超多。人们对机器人的热情,超过了很多从业者的想象。官方统计,共有超过30万人次观展。展览最后一天是周末,大会还发出了“预约量可能会超出安全限制”的预警。第一次来北京的“机器狗之父”、波士顿动力的创始人马克·雷伯评价说,中国对机器人的兴奋和热情真的很高。
另外,现场观众里,小孩非常多,可能要占到1/3,从幼儿园到中学生,各个年龄段都有。有自己来的,也有组团来的。从中你能看到孩子对新技术的热情,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以及教培机构对商机的捕捉。
那么,这回大会都展出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说说从这届机器人大会上带回的观察。
第一,这届机器人,样子并不酷。至少没有以前看起来酷。注意,这里说的不酷,可不是贬义。恰恰相反,机器人的样子不酷,正好说明它们已经过了那个造噱头的阶段,开始进入扎扎实实的应用层了。
比如,现场最多的机器人种类之一,是咖啡机器人。这可比咖啡机要自动化多了。你可以现场在屏幕上点单,一分钟左右,机器人就会挥动机械臂,给你做一杯咖啡,售价10—20元。现场至少有三家厂商展出了咖啡机器人,还有冰激凌机器人、摊煎饼机器人。
再比如,现场还有很多的服务机器人,功能类型包括,叠衣服、炸薯条、照看老人、挑拣物品、分类水果、搬运重物等等。商汤还有一款下棋机器人,它的主要定位之一,是教小朋友下围棋。
再比如,工业机械臂,乍一看就像一个大号的钳子,但它的实际功能要强悍得多,操作也越来越方便。现场还有很多小朋友围观,在他们看来机械臂就像一个大玩具。
换句话说,现在开发机器人的重点,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炫技,而是实打实地为人服务。这是咱们说的第一个观察。
第二,人形机器人,价格被打下来了。
人形机器人是这回展会最火的类型之一。特斯拉带来了擎天柱机器人,只不过是静态的,放在展柜里。很多国产厂商都对机器人做了动态展示。有的机器人形象特别逼真。比如大连的EX机器人,把机器人的外观,做得无限接近于真人,现场还展出了机器人苏轼和机器人诺贝尔。还有的厂商把重点放在肢体活动上,比如深圳厂家优必选的机器人Walker S,现场表演了检修汽车轮胎。宇树的人形机器人,在展会开幕当天还扮成孙悟空做了表演。
而在这些趋势里,跟咱们关系最密切的部分在于,机器人的价格也许要被打下来了。过去,一台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动不动得上百万元。但现在,这个数字发生了量级上的变化。比如宇树的人形机器人G1,已经开始量产,G1的全身有23个灵活关节,双手能抓取小物件,还带AI加速,但价格,只要9.9万元,大概相当于三个苹果头显。同时,宇树还展出了自己最出名的四足机器狗,定位是家庭陪伴机器人,价格一万元。
再比如,特斯拉之前也宣布,要把擎天柱的价格,打进两万美元,也就是14万左右人民币。
再比如,深圳的众擎机器人,7月刚刚发售了一款科研双足机器人,价格只要3.85万元,光看外表这可能只算半个人形机器人,只有下半身,但后期你还可以继续加人形配件,升级它的上半身。
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人形机器人,或许很快就会迎来自己的iPhone时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人形机器人正处在爆发前夜。
咱们来说说第三个观察,机器人的进化,已经进入分岔路。有些机器人越来越像人,也有些机器人越来越不像人。
现场展出的机器人,有相当一部分是“非人形”的机器人。比如,有的送货机器人双腿是轮式的。再比如,还有“异形”产品,是把下肢做成四足,像机器狗一样,但是上半身还是跟人类比较像,整体看起来就像神话里的半人马。
王煜全老师说,机器人,不一定要被人形束缚住,它的作用是为人提供服务,它不必完全长得像人,而是只要有某一部分比人突出就可以了。双腿行走不稳,就可以增加一个支撑。行动速度不快,就可以改成轮子,总之,怎么方便怎么来。
再比如,假如将来信号传输速度足够快,机器人未必需要是一个整体,它也可以是散装的。比如一个机器人管家,双手在厨房刷碗,同时双腿在房间里运送东西。
未来,机器人发展的终极图景,是生命3.0。借用未来生命研究所的创始人,泰格马克的观点,生命分成两部分,一是硬件,也就是身体;二是软件,也就是思想。
生命1.0,是硬件和软件全都固定的生命,除了人之外所有的动物都处在这个阶段。
生命2.0,是硬件无法改变,但是软件可以升级。比如人类,我们的身体是固定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升级思想。
生命3.0,是硬件和软件都可以后天升级的生命。比如未来的机器人,不光能通过学习升级“软件”,还可以通过技术升级身体。
现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已经有了这个苗头,特斯拉已经在用自动化的机器工具设计其他机器人。假如这个技术路径成熟,那么机器人的发展,将越过一个临界点,它们可以在不需要人类的情况下,自我进化。
好,前面说的是这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观察。接下来,我们再说几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首先,很多人最关心的,中国在机器人这块处在什么水平?
先说挑战,在工业机器人方面,我们和国外的先进技术还是有差距,一些关键部件,比如减速机、软件应用,我们还有不小的进步空间。但好处是,中国有扎实的制造业基础,正在边替代边突破。
我们的另一个优势是,集约式的动员能力。这次大会上,北京、上海、四川、广东、浙江都派来了各自的人形机器人中心。注意,是一个城市的人形机器人中心,而不是某个公司。这个中心类似于当地机器人公司组成的大联盟,由当地相关部门统筹。这么一来,公司之间就可以相互配合,协同研发,效率就会高很多。
假如看商业机器人或者人形机器人,中外水平可以说旗鼓相当。尤其是,中国在很多产品上,有把握把价格打下来。像宇树这样的本土公司,也许会成为机器人界的大疆。
其次,在商业落地方面,机器人怎么能快速卖钱?
工业机械臂已经很成熟了,这个不必说。商用机器人,也已经进入了市场化的阶段。比如,酒店服务机器人,有一家厂商叫云迹,抓住了酒店送货这个场景,包括送外卖、倒垃圾等等。云迹自己说,他们有十万台机器人,可能是酒店行业最大的“劳务外包”公司。也就是,像劳务外包公司一样,让机器人作为工作人员,租给酒店。
同时,家庭也是关键的机器人应用场景。尤其是社会进入老龄化之后,能够照顾老人的陪伴型机器人,也许是个新趋势。
最后,机器人行业还缺什么技术?
现在的大语言模型已经越来越成熟,但是,机器人需要的不仅是语言模型,更需要多模态。比如,你告诉机器人,把桌上装温水的红色水杯拿给我,它需要找到桌子和水杯,识别出红色,感应到温度,并且给你拿过来。你看,这个过程除了听觉,还用到了触觉、嗅觉之类的感官。这就牵扯到多模态。李飞飞正在研究的空间智能,以及杨立昆提出的世界模型,都跟这个方向有关。
好,以上就是我们对这次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观察。按照王煜全老师的观察,明年会有更多的产品上市,未来5到10年,是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除了产品更丰富之外,关于机器人应用、安全、伦理问题的讨论也会越来越多。换句话说,机器人行业,也许正处在iPhone前夜。这个领域的机会,也推荐你多关注。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