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命题作文”能让演员走出舒适圈

英国演员埃迪·雷德梅恩毕业于剑桥大学,曾在电影《万物理论》中饰演青年时代的霍金,并凭此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他也是该奖项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雷德梅恩谈到了他挑选剧本的标准,以及他对表演的理解。

雷德梅恩还在《悲惨世界》中饰演一位革命青年,在《丹麦女孩》中饰演一位跨性别者。选择角色和剧本时,雷德梅恩的标准是:希望故事能打动他。在阅读剧本时,他会用直觉判断,其中是否有打动他的情节。他认为,有两种剧本是好的:一种是,当你读剧本时,即使起身喝茶顺便查一下电子邮件,也能回到原位继续阅读,这说明它具有吸引力;另一种是,在读剧本的某一瞬间你能感觉到强烈的情感,“如果你能将这种情感搬运到银幕上,那么你也能打动观众”。

雷德梅恩在剑桥时修读的是艺术史,那时他很喜欢做命题作文,后来,有导演找他扮演某个角色,他一般都不会拒绝。在他看来,“命题作文”的感觉很有趣,因为别人常常能发现一些自己注意不到的特质,帮助自己走出“舒适圈”,扩大能力范围。

进入电影行业之前,雷德梅恩曾做过十几年的舞台剧演员,成为出名的电影演员后,他又回归了舞台剧表演。他认为舞台剧和电影能相互促进。电影演员随时都有镜头监视情况,及时调整表演,但在实际中,演员常常要很长时间准备一个镜头,结果拍摄时间有限,“就算你在回家路上对今天的某个镜头不满意,也没有重新拍摄的机会了,这导致你永远不满意,永远觉得还能拍一个更好的镜头”;而对于舞台剧来说,今晚表现不满意,回家后总结一下经验、调整好状态,明晚就能做得更好,可以不停地进步,“纵使无法达到完美境界,但总归有不停尝试的机会”

以上,就是青年演员雷德梅恩对剧本和表演的理解。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