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基辛格怎样理解“中国智慧”?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100岁基辛格来华。第二个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一周,很多媒体都在报道一件事,这就是,7月底,100岁高龄的基辛格,又来中国了。关于基辛格这次来华,新闻上已经有很多报道。关于来访的具体事宜,咱们在这就不展开说了,你可以看相关的新闻报道。

今天我们想说的,不是基辛格来访这件事,而是基辛格对于中国智慧的思考。要知道,基辛格对中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从1971年到现在,基辛格前前后后来中国超过100次,被称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特别强调一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可不是一个非正式的比喻,而是一个正式的外交用语。《人民日报》曾经做过统计,从1949年到2010年,共有601人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们来自五大洲的123个国家。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语文课本上出现过的白求恩医生。

而且基辛格不仅了解中国,还特别喜欢思考。他喜欢到什么程度?说两件事你感受一下。

第一件,当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的本科毕业论文,创下了哈佛史上本科毕业论文篇幅之最。当时,他的论文题目是《历史的真义》。论文长达377页,比很多书都要厚。而且别看篇幅长,内容可一点都不含糊。据说他的导师只看了前100页,就给出了最优的评价。后来哈佛大学还专门制定了一条规则,叫基辛格规则。明确规定,本科生在撰写论文时,不能太长,篇幅最多不能超过基辛格论文长度的三分之一。按照今天的理解,就是,你可以卷,但不能像基辛格卷得那么离谱。

第二件,据说基辛格常年保持着每天工作15小时的习惯。就在今年100岁生日之前,他还接受了英国《经济学人》、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的专访。据说最长的一场专访,时长超过8小时。这个强度估计很多小伙子都受不了,但老爷子状态全程在线,思路清醒得不得了。而且就在2020年之后,基辛格还出了两本书。其中一本《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今年6月,刚刚上市中文版。据说基辛格现在正在思考新的写书计划。

从这个事里,你可以感受一下,基辛格是一个多么喜欢思考的人。同时,他又非常了解咱们中国。就在今年过100岁生日之前,他还在一次国外媒体的采访中说,不要误解中国的雄心,中国寻求的是安全,而不是统治世界。

那么,说到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特别喜欢思考,又了解中国的外交家。基辛格到底是怎么理解中国的呢?今天,我们主要就来回答这个问题。基辛格有一套很庞大的理论框架,我们今天,只说其中的两个重点。

第一,在基辛格看来,中国有着跟西方国家不同的地缘政治传统。

乍一听,这个说法好像有点抽象。在这里,我想借用一个观点。以前经济学者李子旸老师曾经说过一件事,他说,中国的地理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对外的态度。因为咱们是个庞大的内陆国家,有着丰富的陆地资源,祖祖辈辈跟土地打交道。这样我们养成了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当我们面对大海,面对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想到的,就是怎么去这个地方耕耘开垦。而很多西方国家,内陆资源可能没那么丰富,而且这些国家有狭长的海岸线。因此,当他们面对大海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把舰队开到远方,去征服,去殖民。

简单说,中国人地缘思想的基础是,向外开垦和耕耘,而不是对外征服。好,这是李子旸老师的说法。我觉得,这个说法,也能帮我们理解基辛格的思想。这两种观点,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基辛格看来,古代中国在自己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光荣的自我意识。你看,我们疆域辽阔、文化深厚、物产丰富。说白了,什么都不缺,这就造成了两个结果。

首先,古代中国,缺少对外交往的动力。因为当时的人觉得没有那个必要。其次,既然没有对外交往的动力,地缘政治的目标就不是扩张,而是防御。比如,宋朝时,中国的航海技术已经世界第一,当时的舰队不是没有扩张殖民的能力,而是,没有这个想法。

那么,在基辛格看来,基于这个地缘政治传统,中国又发展出了哪些战略智慧呢?这就是咱们要说的第二个重点。在基辛格看来,中国战略智慧的核心是什么?答案是,围棋思维与孙子兵法。

围棋和孙子兵法,有三个共同点。

第一,追求的都不是短期击败对手,而是长期的自我强大。你强大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没有对手。

第二,强调的都是不战而胜。美国有一位营销专家叫迈克尔森,特别喜欢研究孙子兵法。借用他的话说,孙子兵法最基本的哲学信条是,假如你能够仔细规划你的战略,那么你就能够获胜。假如你能够拥有一个真正伟大的战略,你甚至可以不战而胜。

第三,获得优势的方法,不在于与对手争夺资源,而是,为自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你看,围棋对抗,讲的不是单个棋子之间决胜负,而是黑白子之间,看谁的整体布阵更厉害。

在基辛格看来,中国的战略智慧,更像下围棋,追求的是整体的最优布局。而西方的战略思维,更像国际象棋,追求的是在关键点击败对手。

基辛格认为,正因为中国有这种围棋式的战略传统,因此,古代中国一直对一件事特别敏感,这就是,邻国的结盟。说白了,就是特别在意自己被围住。因此,古代中国一直会通过某些手段,让邻国之间形成一种微妙的博弈关系。比如,对于不肯归顺的蛮夷,防止他们之间结盟,方法就是以夷制夷。清代政治家,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就说过两句话。第一句是,调夷之仇国以攻夷。意思是,调动一个国家的敌对方,来制约它。第二句你肯定熟悉,就是那句著名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好,关于基辛格的思考,咱们先说到这。当然,基辛格的思考还有很多,今天只能算是讲了个开头。假如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基辛格写的《论中国》,里面的内容更深入。

最后借用基辛格最新的一本书《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基辛格引用了康德的一段话。大概是这么说的,人类理性具有此种特殊命运,即在其所有知识之一门类中,为种种问题所困,此等问题以其为理性自身之本质所加之于其自身者,故不能置之不顾,但又因其超越理性所有之一切能力,故又不能解答之也。

听起来有点拗口。可以大概理解成,我们总会被很多问题所困,因为这些问题是由理性本身所衍生出的,是根本性的,因此你不能置之不理。但是,这些问题又经常超越人类理性的一切能力,你又没法完全解答。

基辛格想说的是,正因为这些问题存在且难以解决,才需要大家一起,做出承诺、定义问题、共同行动。借用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要想做成伟大的事情,要多去关注自己的可能性,而非局限性。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7月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了中国载人登月的初步方案。先说重点,我们的计划是,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但是,你想过一件事没有,为什么我们今天一定要登月?要知道,自从1972年美国人登月之后,已经50年没有国家登月了。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清楚一件事,当年美国人,为什么要登月?

简单说,当年美国人搞登月,纯粹就是为了争个面子。当时正值美苏冷战。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人一看,这不行啊,我们得把面子挣回来。怎么挣?也发射一颗卫星吗?显然不够。必须得干点更厉害的。干脆,登月吧。于是,在这个动机的加持下,美国组建了NASA,并且倾注了极大的资源。

当然,这些钱也没白花,NASA从1969年首次登月开始,直到1972年,连续6次登月。但是,注意,登月,也仅仅是登月。言外之意,除了登,上去走两步,别的什么都干不了。这件事不产生任何经济价值。它也没有任何可以延续的动作。美国人一看,面子也挣到了,就别再继续登月了吧。

但是,就在最近几年,一些登月项目,又开始启动。除了咱们中国,美国人也在计划再次登月。比如,NASA早前就制定了阿尔忒弥斯计划,要在2024年重返月球。但是,前段时间又有了变故,推迟到了2025年。外界猜测可能是NASA的财政状况出了问题。从中你也能感受到,登月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的不光是技术,还有整个国家的执行力。

那么,为什么登月这个议题,今天会被提起呢?这是因为,今天登月的价值,跟当年不一样了。

当年美国人登月,主要就是为了争面子,秀完就算。但今天,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登月意味着更多的价值。主要有这么三点。

第一,这一轮登月的目标,不是上去走两步,而是为下一步建立基地打基础。按照咱们中国早前公布的计划,中国的月球探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人月球探测,现在已经完成,2020年嫦娥五号探月,搜集土壤样本后返回,就是这个阶段的里程碑事件。第二阶段是载人登月,也就是这回发布的计划。第三阶段是,建设可供人类在月球短暂驻留的月球基地。

而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是想通过登月,在月球建立常态化驻留机制,说白了,也类似于建基地。目的是为将来的火星载人登陆任务铺路。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月球上有大量的氦-3,可以用来做核聚变发电。大家上月球,是奔着这个资源。但目前看,人类并没有技术去开发它。因此,很多人的推测是,短期看,月球可能更像当初的南极,它的科研价值要大于资源价值。但长期看,这些氦3资源,也许会成为人类的关键能源。

第二,建立战略优势。注意,这个战略优势,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优势,更包括位置优势。有个叫娜姆拉塔·戈斯瓦米的太空学者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中国为什么要登月?》。里面就提到,大国登月的重点之一就在于,要在地月之间的拉格朗日点,建立战略存在。

拉格朗日点,指的是在两个大物体之间,存在引力的平衡点。假如在这个点上放一个小物体,那么它相对于两个大物体,就可以保持静止。说白了,拉格朗日点,就是地球与月球引力,相互抵消的那个点。因为引力彼此抵消,意味着在这里建立空间站,是最稳定的。太空站只要建在这个点上,那么它就会稳稳地漂在那里。即使发生偏移,也只需要一点点燃料,给一点动力让它恢复平衡。

在两个天体之间,一共有五个拉格朗日点。换句话说,在地月之间建立空间站的最佳位置,只有五个。而今天的大国登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将来在拉格朗日点上建空间站做准备。

第三,登月的经济价值,正在初现端倪。比如,马斯克和贝索斯做的太空旅行项目。这至少说明,往太空去,这件事将来会变得越来越频繁,而且一定伴随着商业价值。再比如,全球对太空产业的投入,正在快速增加。咱们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优势,也能赢来更多的合作机会。说白了,今天的登月,早就不是赔本赚吆喝,而是能带来实打实的经济价值。这个道理不复杂,咱们就不多说了。

换句话说,过去的登月,更像是一锤子买卖,干完就拉倒。但今天的登月,更像是一个大计划中的一环。它还会产生绵绵不断的价值。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基辛格眼中的中国智慧,以及登月在今天的价值。假如你的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