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缅甸旅游业暴跌。第二个是,危机边缘的恒大汽车,拿到续命钱。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前段时间,缅甸媒体发表了一个消息,说的是,缅甸的旅游业,暴跌。今年上半年,缅甸的外国游客,是45万人。什么概念?旁边的老挝,上半年的外国游客是160多万。缅甸还不到人家的三分之一。连缅甸仰光的地标级酒店,塞多纳酒店,都在今年转售给了新加坡人。
面对这个局面,缅甸也在想办法。比如,酒店降价,据说当地的一线酒店,现在住一晚只要10万缅币,大概相当于人民币300多元。再比如,据说缅甸的旅游部长都出面呼吁,说中国是缅甸发展旅游业最可靠的市场,期待中国游客能回到缅甸。再比如,政策加持,缅甸现在已经允许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众,用电子签证入境。
但是,不好意思,这些办法,几乎没一个管用的。我刚才还在携程上随手搜了一下缅甸的旅游产品,销量最高的,是仰光的包车一日游,累计售出8份。排第二的卖出了1份,其余通通并列第三,销量0份。
缅甸旅游业,为什么会沦落到这个境地?原因你懂的。还不是因为缅北的电信网络诈骗,名声太差了,拖垮了整个缅甸的名声。
什么噶腰子、诈骗园区、杀猪盘,类似的传闻太多了。网上还有很多据说是亲历者的人,讲述自己是怎么被骗,怎么逃回来的。再加上最近有部电影,叫《孤注一掷》,挺火,讲的就是缅北诈骗的事。这就更让这个话题,如同烈火烹油一般,天天挂在热搜上。
那么,缅甸的真实情况,到底什么样呢?今天,咱们换个角度。虽然第一手的资料比较分散,但是,我们可以寻找几个旁证。我曾经因为特别喜欢电影《教父》,看了不少研究有组织犯罪的书。这些书的研究跨度很大,从100年前意大利的黑手党,到日本的山口组,再到美国早期的爱尔兰黑帮。尽管时间地点不同,但这些有组织犯罪,普遍具备这么几个共通点。这也许能帮我们搞懂缅北的情况。
关于犯罪组织,咱们今天主要说两件事。
第一,绝大多数的犯罪组织,都是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也就是,不管是黑手党还是爱尔兰黑帮,他们的出现,都是因为整个社会系统出了更大的问题。
比如,意大利有三大黑帮。分别是,科莫拉、马菲亚和恩德朗盖塔。其中,马菲亚的名气最大,这个词后来被翻译成,黑手党。没错,黑手党最初指的只是马菲亚这一个组织。后来被误传,成了所有意大利黑帮的统称。而且这三个帮派的出现,全都是社会问题积累的结果。
比如,科莫拉,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的监狱。因为早年的那不勒斯政府太缺钱了,根本没有足够的警力看守监狱。于是,他们索性就放手,大门一关,让囚犯们自己管自己。于是,在囚犯中,就形成了一个组织,这就是,科莫拉。后来,这股势力又渗透到了监狱之外。科莫拉在巅峰时期,甚至能和整个那不勒斯的警察系统抗衡。
再比如,马菲亚,是因为意大利的监狱不够用。政府没办法,就把很多罪犯流放到了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这些罪犯到了西西里岛,整天也没事干,加上大家都是同道中人,有共同语言,就开始研究怎么犯罪。久而久之,就诞生了世界上犯罪手法最凶悍,最难对付的黑帮组织,也就是后来的黑手党。
再比如,美国早期的爱尔兰黑帮。最早是因为19世纪,爱尔兰暴发了马铃薯枯萎病,导致当地发生饥荒。于是,很多人逃难,到了美国。换句话说,爱尔兰黑帮,最初根本就不是罪犯,他们就是一群朴实的爱尔兰农民。但到了美国之后,他们为了扎下根,只能巴结美国政客。于是,很多腐败的政客,就唆使他们干一些非法勾当,比如刺杀政治对手,开地下钱庄敛财之类。久而久之,他们就变成了黑帮。
你看,放眼历史,一些犯罪组织之所以越做越大,多数是因为整个社会出了问题。
咱们再看缅北,为什么缅北的诈骗这么猖獗?大概率是因为,当地常年军阀割据,军阀跟诈骗集团之间,形成了利益绑定。而以缅甸政府在当地的控制力,又很难在短期解决这些问题。于是,问题越积越深,就成了今天的样子。
好,这是关于犯罪组织的第一个共性。很多大规模的犯罪组织,都是社会问题累积的结果。
第二个共性是,犯罪组织很容易滋生传说,尤其是那种充满江湖色彩的传说。但这些所谓的传说,多数是假的。当年墨索里尼剿灭意大利黑帮的时候,发现很难给犯罪分子定罪。为什么?因为他们做事很少留下记录。毕竟,对犯罪组织来说,留下记录,就等于留下证据。因此,很多坊间的传闻,根本就没有扎实的资料,都是编出来的。
比如,意大利黑帮,一直流传一个传说,说的是,有三个西班牙骑士,为了报仇,杀死了贵族,后来他们逃难到了意大利,建立了一个为底层老百姓打抱不平的组织,这就是黑手党的雏形。但事实上,有人专门考证过,这个事最早就是一个黑帮分子在庭审的时候,随口编的。而且最初的版本更荒唐,说的是,三个西班牙骑士在海滩打牌,也不知怎么的,就阴错阳差地创办了黑手党。
好,到这里,我们说了两件事。第一,大规模犯罪组织的背后,往往有一个出问题的社会系统。第二,关于犯罪组织的消息,特别容易在传播中变形。
那么,怎么解决这些犯罪问题呢?从历史经验看,有两种做法。第一,是使用雷霆手段,正面剿灭。比如当年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剿灭黑帮。当时逼得大量的意大利黑帮逃往美国。电影《教父》的原型,就是当年前往美国的黑帮之一。第二,是改善整个社会系统。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秘鲁,犯罪分子非常猖狂,甚至威胁政府官员。高峰期,有70%的政府官员被迫辞职。后来,他们通过一轮大的经济改革,把收入提上来了。很多人有了一门正经的营生,犯罪组织招不到新成员,也就慢慢衰落了。
换句话说,解决一个问题的方式有两种。要么是正面搞定,要么是改变这个问题背后的整个系统。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最近,被债务缠身的恒大汽车,拿到了5亿美元的续命钱。出钱的,是总部位于阿联酋的纽顿集团。但是,关于这笔钱,有个约定。这是一笔定向资金,只能用于生产恒驰5等三款主力车型,不能用来偿还债务。简单说,钱给你了,但你自己得上进,不能躺平。
说到这,你发现没有,今年有一类新闻特别多,这就是关于一个企业,是怎么在危机边缘起死回生的?有的是靠降本增效,有的是借助外力。
正好就在上个月,有一本新书刚刚出版,叫《乐高工作法》,讲的就是,乐高当年在危机阶段,是怎么起死回生的?书的作者叫巴利·帕达,曾经担任过乐高的CEO。
大概20年前,乐高经历了一次重大危机。一方面,竞品越来越多,而且价格还便宜。另一方面,任天堂红白机崛起,抢走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且更麻烦的是,乐高内部还乱了阵脚,四处胡乱尝试。比如,学任天堂做游戏,学迪士尼做游乐园。结果全都没赚到钱。2004年的时候,乐高的亏损额,已经达到2.92亿美元。
但是现在,我们都知道,乐高又行了。就在去年,乐高集团的收入,达到了96亿美元,同比增长17%。
那么,乐高是怎么起死回生的呢?按照书里的说法,他们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是回到本质优势。乐高的本质优势是什么?是玩具品种多吗?不是。恰恰是它的零件种类足够少,足够简单,延展性足够强。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买到的乐高,都能拼在一起。但是,之前乐高为了扩宽产品线,导致积木类型达到了14500种。它变得越来越复杂。
怎么办?乐高开始不惜一切代价,降低复杂性,把积木品类,直接砍掉一半,并且把精力放在研发通用部件上。这么一来,当某个新品销量好的时候,乐高有足够的零件能补上。当需求下跌时,也能把多出来的零件,转移到其他商品上。
你看,这是不是应了那句产品经理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叫,少就是多。
第二,是回归客户价值。注意,对乐高来说,直接客户并不是消费者,而是玩具零售商。但乐高毕竟是大牌,过去不愁卖,也就不太在乎跟零售商之间搞好关系。但这回,乐高主动放下了身段,并且定下了一个规则,新品必须达到13.5%的利润率才能上市。因为只有达到这个利润率,才能给零售商足够有诱惑力的利润分成。同时,他们还和零售商合作,一起设计店面。当时乐高还提出一句话,要让零售商门面的每一英尺都有利可图。
第三,是做好内部对齐。你看,乐高这么大的公司,哪是说调头就能调头的,内部的协作调整太多了。因此,乐高就在内部建立了一套效率很高的对齐机制。比如,建立视觉工厂。也就是,把公司当前所有的重要议程,以及相关的进度,都写在白板上,每天呈现给每个部门的人。而且所有的讨论,必须围绕数据展开。当时乐高的企业文化,很像达利欧的桥水基金,那就是,激进的透明。
简单说,乐高的做法,可以概括成三个词。回归简单、回归客户、回归效率。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缅北犯罪组织形成的原因,以及乐高起死回生的方法。假如你的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