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全国多地推行夜市招聘。第二个是,歌曲《罗刹海市》热度降温。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招聘市场出现了一个新物种,叫夜市招聘。也就是,用人单位,在夜市里支起个摊位。只不过,摊位上摆的不是商品,而是岗位的招聘说明。夜市招聘可不是某个公司突发奇想,而是最近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推的一种就业促进措施。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方便求职者。以往的招聘会都在体育馆里开,求职者得专门过去。而现在,招聘点直接搬进夜市。而且持续时间,从下午一直到晚上。
你看,招聘会,也在搞创新。
除了夜市之外,最近两年还有个招聘形式特别火,这就是,直播带岗。也就是,像直播卖货一样展示职位,招募工作者。它主要针对的是蓝领群体。好处是特别直接,主播可以边走边播,直观展示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求职者有问题也可以随问随答。
现在,直播带岗,已经变成了专门的平台产品。2022年1月,快手推出蓝领招聘平台“快招工”。之后,这个平台升级成了“快聘”,瞄准制造业蓝领群体。2022年,快聘合作了24万家用工企业,开展了50万场直播。现在的月活跃用户是2.5亿人次。
而且直播带岗,主要解决的不仅是求职者的问题,也有用工方的问题。一直以来,蓝领工人的招聘,都面对两个挑战。
第一,需求大。拿咱们常见的几个“果链”企业来说,富士康在大陆的员工数,最高时有120万人,立讯精密每年的用工需求也在20万人。这个数量级,招聘难度可想而知。
第二,流动性强。据说蓝领员工的7天离职率能达到20%到30%。这就导致,企业的实际招聘人次,要比用工人数多出很多。比如,立讯精密的目标是20万人到岗,但它实际要招聘50万人次。
而直播带岗的好处,就在于降低人员的周转成本。在直播招聘里,从需求匹配到入职,最快只需要1天时间。人均招聘成本大概30元。
换句话说,从白领到蓝领,从人才市场到直播带岗。整个招聘市场,都在变得越来越细化,越来越讲求效率。
但是,说到招聘创新,好像始终有一个群体被排除在外。这就是,以三和大神为代表的,日结工人。所谓三和大神,指的是深圳三和人才市场的一个务工群体。他们在周边的网吧和村里生活,身无分文时才去应聘“日结工”。工作一天一找,工钱一天一结。也不知道是谁突发奇想,觉得这些人活得太超脱了,太佛系了,就给他们起了个外号,三和大神。特别强调一句,他们可不代表整个三和人才市场。三和人才市场,背靠着整个珠三角的制造业,整体的生命力还是非常旺盛的。
好,说回招聘。好像每一轮的招聘创新,三和大神们都被排除在外。好像数字化招聘这件事,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正好前段时间,媒体“边码故事”的团队去三和人才市场做了实地调研。他们发现,原来在日结工群体里,也有数字化转型。只不过,这个转型方式,外人不了解。
首先,人才市场,从线下转到了线上。过去我们都觉得,人才市场总是常年人山人海。招聘者拿着大喇叭吆喝岗位。但现在,他们已经把招聘环节搬到了线上。他们用的不是专门的招聘App,而是微信。求职者在视频号里看到招聘信息,再通过小程序投递简历,最后线上面试。同时,入职手续、预支工资、离职事项,也都是在微信里完成的。
其次,招聘人员的工作方式,也从线下拉人,变成了线上运营。他们的工作跟互联网运营没什么区别。比如给每位求职者打标签,谁愿意上夜班,谁愿意长干,谁偏好什么工作。再比如,给务工人员做“售后服务”,安抚他们刚进厂时的紧张情绪,帮助解决他们的人际问题等等。还有的招聘主播,会给工厂起昵称来让求职者快速了解企业的特点,比如工资福利较为稳定的富士康,叫“发财康”和“养老康”,女生众多的伯恩光学叫“女儿国”。
最后,日结工人,这个群体正在变得越来越年轻,他们的理念也在变化。
第一,他们在求职中开始占据主动。过去,三和的求职工人,要在人才市场排队找工作,面对的是各种不透明的信息,还可能遇到坑人的黑中介。现在,年轻的工人们夺回了一部分主动权,他们会在小程序上看招聘、比较信息,在线上面试,确定了才进厂,不会白花路费,更不会轻易被骗。
第二,年轻的工友们做短期工,不再“干一天、玩三天”,而希望多劳多得。过去那些“干一天、玩三天”、秉持着“维持最低生活”态度的“三和大神”,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的日结工人,契约意识都很强,他们都想着按时按点交付劳动成果,为的就是更高的报酬。
第三,三和市场的“00后”工人,有了更多的上进心。他们不再甘心只留在一条枯燥的流水线上,而是希望多换岗位,多练技能。还有人表示,自己在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成人自考课程,希望能提升学历。
当然,你现在在短视频平台上,也能看到好多所谓的三和大神。但是,人家可不是播着玩,而是正经把直播当成一份工作。每天按时更新,到点开播。他们只是在视频里表演颓废,真论勤奋程度,人家可一点都不含糊。
假如说能从这件事中获得什么启发,我想到一个词,叫圈层内爆。也就是,今天的很多人,很多事,是高度圈层化的。表面上大家离着挺近,但实际上彼此了解的未必多。有时候,某个圈层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它的内部,可能早就变得惊涛骇浪。从这个角度看,破圈对每个人都有点必要。它不仅是让你进入别人的视野,更是在扩大你自己的世界。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在前前后后火了一个月后,歌曲《罗刹海市》,终于降温了。你要是不了解也没关系。简单说,《罗刹海市》是刀郎出的一首新歌。也是今年夏天,全网播放量最高的歌曲。早在8月初,它的全网播放量就超过了80亿次。相当于每个地球人都听了一次。
我们之所要等这首歌降温之后再说,是想观察一遍它的完整传播路径。也就是,它到底是怎么火的?结果发现,你能找到的每一个原因,好像都不足以解释全部真相。
比如,有人说是因为这首歌借鉴了《聊斋志异》里《罗刹海市》的情节。但问题是,《聊斋》本身在网上也没这么火啊,凭什么一首借鉴它的歌能这么火?再比如,还有人说是歌词讽刺了很多人,很多事。这也不对啊,刀郎的公司都回应了,说不存在讽刺。再比如,有人说是歌曲好听。但是,好听这个事,哪有正确答案?更不足以作为解释了。
你看,每回提到爆款,我们都特别想给它找一个原因,找到可以复用的方法论。但很多时候,爆款哪有什么规律可循?好像就是那么几个偶然凑到一起,就造就了爆款。
假如你不信,咱们再看个例子。这就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的,世界上播放量最高的歌曲,叫《Baby Shark》,就是这首。
怎么样?耳熟吗?这首《Baby Shark》的中文名,叫《鲨鱼宝宝》。本来是一首儿歌,是一个韩国娱乐公司,叫碰碰狐,根据民间传唱的歌谣改编的。它的MV播放量,已经超过131亿次。注意,这还只是MV,不算音频。
那么,它到底是怎么从一首儿歌,变成世界上播放量最高的歌曲的呢?咱们今天就来盘一盘。
首先,你的播放量要想踏入十亿级这个门槛,已经不是好不好听能决定的。你必须先满足一个耳虫效应,说白了,就是足够洗脑。
当然,光有洗脑这块敲门砖还不够,后面,《Baby Shark》还经历了这么几件事。
第一次破圈,是在2017年,突然有大量的韩国女团,在综艺节目或者演唱会上唱跳《Baby Shark》。要知道,有些一线的韩国女团,比如BLACKPINK,在国际音乐市场上是有一定号召力的。于是很快,这个风潮就传到了欧美。截止到2018年,这首歌在油管上的播放量,就超过了20亿次。
你可能会说,这首歌本来就是韩国人做的,韩国女团自己表演,很正常啊。但是,不好意思,事实根本就不是这样。韩国女团为什么要表演这首歌?是因为这首歌当时在短视频平台上特别火。怎么火起来的?跟韩国人一点关系都没有,是一群印尼网红炒起来的。后来火到了周边的菲律宾、马来西亚,最后才传到了韩国。
那么,印尼网红为什么要表演《鲨鱼宝宝》呢?是因为当时美国的一个艺人去印尼参加综艺节目,即兴唱跳表演了这首歌。而且注意,虽然这是一首儿童歌曲,但这个明星跟儿童一点关系都没有。她是一位艳星,也是《花花公子》的封面女郎。至于她为什么突发奇想要表演《鲨鱼宝宝》,谁都说不清。
你看,《鲨鱼宝宝》本来是一首韩国儿歌。但是,它的第一次爆红,跟韩国,跟儿歌,都没什么关系。这不是巧合是什么?
这首歌第二次爆红,是在美国的棒球联赛里。你知道,棒球运动在美国的号召力可是很强的。当时有个队伍,叫华盛顿国民队。这个队伍在2019年的赛程里,表现很低迷,士气也很低落。大家本来觉得,这个赛季也就这样了。但是有一回比赛,这个队伍突然把出场音乐换了,改成了《鲨鱼宝宝》,队员一边跳着《鲨鱼宝宝》,一边出场。这个场面特别欢乐,在当时引起了好多人的讨论。
而且更神奇的是,出场音乐换成《鲨鱼宝宝》之后,这个球队如有神助,居然一路逆袭。最后还拿下了队伍成立以来的第一座冠军奖杯。这首歌也因此再一次爆火,播放量开始向百亿挺进。
那么,当时这首歌,为什么会突然成为这个球队的出场音乐呢?答案是,纯属偶然。只是队里的一个球员,偶然在女儿的歌单里,听到了《鲨鱼宝宝》。他觉得好玩,就把出场音乐换成了这首歌。没错,但凡那天他没听女儿的歌单,或者她女儿没听《鲨鱼宝宝》,这首歌都不会再一次爆火。
你看,这不是又一次,妥妥的巧合吗?换句话说,一首爆款是怎么出现的?你很难给它一个精确的公式。的确,流行有共性。但是,这些都是必要不充分条件。很多时候一场流行的暴发,好像就是少数人,在少数时间,做了少数事。
假如说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我觉得是,面对一个特别复杂的系统时,我们多少还是要有点敬畏之心。就像被称为好莱坞编剧教父的罗伯特·麦基说的,好故事有它已经被发现的规律,但你不可能仅凭这些规律,就创造出一个好故事。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三和大神如何被数字化赋能,以及爆款是怎么出现的。假如你的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