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北上广深,陆续官宣认房不认贷。第二个是,国内大厂,开启2024年秋季校招。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有个关于房地产的新闻刷屏了。这就是,从8月底到9月初,北上广深,陆续官宣,认房不认贷,同时,很多二三线城市,也在陆续跟进。什么叫认房不认贷?简单说,就是只要你名下没房,那么,你在买房的时候,就会按照首套房执行房贷政策。比如,首付比例更低,贷款利率更低,等等。而相对应的,以前很多地方的情况是,认房又认贷,只要你名下有房,或者有贷款,只要占一样,就不能按照首套房对待。
这个政策公布没几天,好多人都特别兴奋。说三件事你感受一下。
首先,房产中介反应特别强烈。就拿我身边来说,我看到这条新闻,甚至不是通过任何媒体,而是政策发布之后两分钟不到,微信里的几位房产中介转发给我的。你微信通讯录里要是有房产中介,估计他们的朋友圈最近几天全在转发这条消息。
其次,二手房的供应量突然上来了。据说就在北京官宣认房不认贷的第一个周末,二手房的挂牌量,就增加了4000套,是平时的三倍以上。同时,上海、广州、深圳,二手房的挂牌量也都涨了不少。
最后,一些房子开始悄悄涨价了。据说有的新楼盘在政策落地的第二天,就宣布取消所有折扣,相当于变相提价。
你看,从中不难看出,很多人对这一轮认房不认贷,都有几个大致的猜想。比如,房价是不是要迎来一轮全面上涨了?我该不该买房?是不是到了上车的窗口期?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分析。接下来,我们就结合这些声音,说说关于这一轮认房不认贷,我们最需要搞懂的三件事。
第一,认房不认贷,对谁最有利?针对这个问题,房地产圈里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对新城市居民,以及改善型的购房者最有利。
按照房地产领域的专家卢俊老师的说法,要想读懂一个政策,本质上要看这个政策针对的是哪类人?之前楼市限购,针对的是有钱人,目的是不让有钱人毫无节制地买房。一旦这个政策放开,结果可能就是富豪们更多地买房。而认房不认贷,针对的是中产,是希望中产能够更方便地买房或者换房。
一般来说,要想让中产更容易买房,有两种方式。要么减免交易税费,要么给更大的杠杆。而认房不认贷,就属于后者,也就是给杠杆,在贷款上给更多的助推。这么一来,就有可能引发一组连锁反应。
首先,假如你有住房改善需求,也就是把小房子换成大房子,你得先把原来的房子卖出去吧?而且这部分被卖的房子,往往更小,更便宜,更适合包括城市新居民在内的刚需。假如有足够多的刚需能够买入,就意味着,房地产市场能够在需求中流动起来。注意,是在需求中。换句话说,这一轮政策的本质,还是为了满足需求,不管是刚需还是改善。说白了,就是让真正有住房需求的人,能更好地买到房。
第二,房价会不会迎来一轮整体大涨?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得到《投资参考》课程的主理人,也是《财经》杂志的主编,何刚老师,专门做过分析。特别强调一句,何刚老师对房地产领域的分析,是8月初,也就是724中央政治局会议结束之后做的。其中就已经提到,北上广深有可能陆续推行认房不认贷。换句话说,这一轮楼市政策松绑,是一组连续的动作。前面有设计,后面有执行,要想读懂趋势,就不能只盯着其中的某一个细节。
按照何刚老师的原话,房地产行业,很难出现新一轮的全面繁荣。
首先,从行业的大逻辑上看,房地产毕竟也是一个行业。要知道,一个行业想要保持20年持续增长,并且期间没有任何调整和反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化,是从19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开始的。到2018年,已经持续了20年。它也在经历一个繁荣、衰退、复苏的周期。造成这个周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利率的周期性变化、居民收入的周期性变化、房地产市场供应的变化等等。
其次,从政策层面看,7月31号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房地产的说法是,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根据不同需求、不同城市等推出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快研究构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
你看,从基调上看,政策的关键词是,调整优化。同时,政策里提到,要根据不同需求、不同城市推出相关政策。意思是,要针对具体情况做调整。按照何刚老师的说法,这就意味着不会大水漫灌,更不会全部一放了之,房住不炒的总方针其实没有变化,后面要做的,是针对不同需求的具体调整优化。
同时,政策里还提到,房地产行业必须告别老模式、谋求新发展。我的个人理解是,这就意味,咱们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涨还是不涨,来思考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未来它可能更多的回归消费品逻辑。简单说,你的房子好,我觉得合适,我就买。换句话说,房地产领域也有可能像消费品一样,出现分化。头部企业越做越好,而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就会被陆续淘汰。
这是咱们要说的第二个重点,认房不认贷对房价的影响。
接下来要说的第三个重点,我们稍微把视线扩大,不说房地产本身,而是,当一个新政策出台时,我们应该怎么理解。
前段时间,针对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过何刚老师,获得了两个视角。我把它总结成两句话。
一是摊开看。要知道,所有的政策文件,全都清清楚楚地写在纸面上。按照很多人的说法,这是一幅明牌。因此,不用着急去网上看一堆所谓的大V解读。先自己去把文件原原本本,逐字逐句看一遍。重要的信息,其实就在纸面上。
二是连贯看。也就是,要想更好地理解一份文件,最好把跟它有关的,前前后后的关键文件,全都连起来看。因为任何重大政策的制定,都不是突发奇想。往前看,能找到关于它的为什么,也就是原因。往后看,能找到关于它的怎么办,也就是执行方式。
好,关于认房不认贷,咱们先说到这。假如你想了解更多,推荐你关注何刚老师的课程《投资参考》,前瞻性非常强。里面不仅有房地产领域的动向,还有很多当前热门行业的分析。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说个好消息,最近,很多大厂都开始了2024年的秋季校招。2023年的招聘还没收尾呢,2024年的抢人大战,就已经打响了第一枪。为什么说是好消息?因为就业形势,明显比过去变好了。按照很多HR的说法,虽然算不上历年最好,但起码不像去年那么寒气逼人。
目前参加秋招的,普遍是两类企业。一是大厂,比如,腾讯、京东、阿里、比亚迪、海康威视。二是国企央企,比如徐工集团、中国电科38所、航天科技集团,都已经开启了秋招。
而在今年秋招里,最吃香的,是技术型人才。很多公司都针对技术人才,推出了专项计划。比如,美团的北斗计划,主要针对的是大模型领域的技术人才。再比如,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百度的2024AIDU计划、腾讯的技术大咖专项计划,等等。
当然,从学校到职场,应届生光有专业知识肯定不够,关键是,还得掌握点职场技能。但问题是,职场技能那么多,应该从哪学起呢?前段时间,《今日心理学》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如何开始第一份工作》。作者叫麦克·威廉姆斯,是美国一所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她观察了很多行业,最后发现,不管什么行业,一个新人最应该优先掌握的,都是这么3个技能点。
第一,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乍一听,这个道理好像人人都懂。但问题是,具体怎么学习?看书?报班?问GPT?都不是。按照作者的观点,最适合成年人的学习方式,其实是,交朋友。没错,你每认识一个人,同时也是在接触这个人身上的知识。而且注意,这个知识可跟书本上的知识不一样。它往往是一个人亲身实践过,或者从一线的工作中摸索出来的。这是第一手的知识。它的实战价值,要远远高于书本里的知识。
换句话说,对成年人来说,最好的学习策略之一,就是一直结交各行各业的朋友。
第二,你对自己的职业,得有一点节奏感。什么意思?你看,在学校的时候,学生是有一套鲜明的时间节律的。也就是,学习四个半月,然后期末考试。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的成长,被切分成了几个清晰的时间节点。期末考试的存在,就等于是在提醒学生,我到这个时间,必须要掌握某个知识,达到某个水平。但到了职场,这个节点往往不那么清晰。很多人都说,参加工作之后,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而且每天都差不多,就是因为缺少了这个清晰的时间节点。也就是,在成长这件事上,没了节奏感。
因此,作者就建议,应届生在参加工作之后,一定要给自己建立一个清晰的成长计划。比如,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分别要达成什么目标。
第三,是学会观察权力中心。说白了,就是在一个任务中,你得明白,到底谁说了算。在学校,这个答案就很明显,不同科目,肯定是不同科目的老师说了算。但是,到了职场,尤其遇到跨部门协作的时候,应届生就容易发蒙。几个部门的领导聚在一起,可能还有领导的领导,他也不知道该听谁的。作者建议,遇到这种情况,你也别想太复杂,大概率上,听专家的。也就是,看看这个任务当中,到底谁的专业能力最强。毕竟,大家的目的是把事情做成,你听专家的,把任务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作者说了这么多,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这就是,咱得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点OKR意识。什么叫OKR意识?它的潜台词是,在工作中什么最重要?答案是,通过完成目标实现成长最重要。注意,必须是通过完成目标实现成长。光是瞎忙活没成长,不行,同样,光顾着自己而忽视了目标,也不行。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如何理解认房不认贷,以及应届生应该优先掌握哪些职场技能。假如你的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尤其是有准备买房,或者准备参加工作的朋友,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