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②:可能改变悲观预期的3个变量

2019年,有什么事情可能会改变大家普遍的“最差预期”?

李丰的观点是,要看2019年的宏观经济,那就要去看,有什么东西能够改变人们对整个经济的预期。在整体经济还算正常运行、增速超过6%的状况下,改变了预期,也就改变了整个经济状况。

首先,他并不认为存在所谓的“资本寒冬”。他的原话是,“确定性的一定不会”。如果资本寒冬是指缺乏足够的货币供给,那么中国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央行在1月公布了一个数据,到2018年年底,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了8.1%,广义货币余额超过182万亿。

政府已经意识到了2018年紧信用和去杠杆对经济发生的反向作用,并且有意识地在进行调整。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和适度放松货币政策,鼓励资本进入市场流动。

市场上并不缺钱,只是缺乏对在什么地方能够赚到钱的信心。在过去的中国经济中,房地产扮演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这个角色;创业也曾经扮演过这个角色。资本会流向能够为资本带来增值,也就是能够赚钱的地方。所以,才会产生房地产热和创业热。

哪些领域能够赚钱,产生所谓的“财富效应”,就会成为2019年撬动宏观经济局面、改变大家预期的变量。

李丰列举出几个他预计会发生的变量。

首先就是科创板。科创板被李丰认为是最容易成功、也最容易产生财富效应的变化。

科创板是独立于主板之外的一个新的上市板块。它希望吸引的公司,按照公开材料,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技术公司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什么李丰认为科创板最容易成功?因为,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上,已经有过一次成功的案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中国除了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4万亿救市策略之外,还决定启动创业板。当年的做法是,挑选出一些符合创业板逻辑、并且已经足以到主板上市的优质公司,送到创业板上市。从而保证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优质,吸引资本涌入创业板,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科创板开板,当然也可以仿照先例,选出一些符合科技创业概念的优质公司,到科创板挂牌上市。

李丰算了一笔账:假设选出20家公司,每家公司平均市值150亿,总市值就是3000亿。如果在市场上流通的股权占总股本的25%,那么,只需要750亿的资本进入这个市场,就可以撑起这个市值。750亿的资本,并不算多。如果科创板涨了起来,在科创板上市的优质公司,达到80到90倍的市盈率,就跟当年的创业板一样,那么它也会带动资本进入相关产业链的公司。举个最简单路径的例子,那些在主板上市的市盈率十几倍的公司,会想要通过并购相关科技行业的公司,来提高自己的股价。

科创板的示范效应,“会把钱迅速地引向这些方向的产业相关投资上。除了钱会变得再度热情起来,它们还会往某些方向跑,而那些方向又是国家想要的。”无论是先进制造,还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新能源。

这种财富效应会像涟漪一样扩散开来,它会扩散到整个二级市场,扩散到一级市场,然后再涉及到创业者。“大家会觉得这个东西好,比游戏还好,你做芯片产业又红又专,然后还能赚好多钱。”

只不过,创业的天平会倾向于有产业经验积累的创业者。毕竟,像芯片和先进制造这样的行业再火热,也不是随便一个创业者就可以进去做的。

第二个可能改变预期的变量,是政府的降费减税政策。降费减税政策也会产生扩散效应。

如果公司的增值税或营业税降低2%,对于公司而言,就是2%的净利润增加。企业盈利增加会带来一连串的结果。首先就是,盈利能力提高,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得到提升,而偿债能力提高,就意味着银行更愿意贷款给你,让你去扩大投资。

其次,如果你是一家上市公司,利润的增长,会反映到你的股价表现上,股价会涨、市值也会增长,你的融资能力会变强。两者的结果,都是让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本,有更多的钱可以投资于扩大生产。这也会产生扩散效应。

其实,这也是2018年美国减税政策之后发生的事情。2017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号称30年来最大规模的税改法案。之后,2018年美国经济增速超出了很多经济学家的预期,二季度和三季度分别达到了4.1%和3.5%。

第三个变量是,银行资本长期投资通路的理顺。2月17号,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公告,正式批准中国工商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监管也在鼓励商业银行的资本进入市场流动,能够为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提供更多的合规资金。这会为整个市场提供更多的钱和更多的流动性。

这三个变量会互相影响,产生叠加效应。科创板拉动了财富效应,这种财富效应会蔓延到资本市场;减税降费让企业增加盈利,在报表中得到体现,从而让资本市场热情重燃;同时,银行资本进行长期投资的通路又被打通。这种情况下,市场情绪的转折就发生了。

总结一下,这三个关键变量分别是:科创板的启动,科创板的顺利启动会是点燃财富效应的第一把火;政府的减税降费政策,它可能需要半年时间反馈到企业的经营数据上;监管打通银行资金进行长期投资,让银行资本进入市场的通道。

当然,你可能说,这跟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啊?

答案是,财富效应会逐渐扩散到普通人身上,一方面,让普通人对经济的预期随之改变;另一方面,也让普通人能够从财富增长中获益。

比如说,房地产就曾经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你用100万买了一套房子,然后五年过去,这套房子涨到了500万。这让你感觉到自己的财富在增长,你会变得更乐观,还更愿意去消费。甚至没有买房子的人也会受到这种财富效应的影响。如果一边是房价下跌,一边是看到各种新闻,P2P跑路、公司裁员、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这会让你对未来忧心忡忡,感觉自己的财富不但没有增长,还在面临贬值,那你就会停止消费。

如果房地产不再扮演这个让普通人财富增长的角色,那就需要一个繁荣的资本市场。它可以让大家以某种形式参与进去,产生财富效应,感觉自己的财富在增长。

除了这三个改变预期的变量之外,李丰还列举出了另外一些会带来正向变化的因素:国际关系上,中美贸易谈判向好的一面推进,带来两国关系的确定性;政治上,2019年是建国70周年,围绕着它的庆典活动,会带来自豪感的增强;在企业方面,除了已经提到的降税减负之外,政府也在不断给民营企业家以信心。

这些在2019年会发生的事情,或者大家现在还不愿意太往好处想,但很可能向好的事情,它们会互相叠加,互相推动,逐渐改变大众情绪,进而改变弥漫在年初的悲观预期。

然后,“一旦预期变好,所有的事立刻全翻过来”。

预期的改变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李丰说,通常预期的大幅度改变,都是由于发生了连续超出预期的同方向事件。以2018年为例,如果去杠杆、中美贸易摩擦、中兴华为事件、金融严监管和P2P暴雷这些事情中只有一件发生,可能大家都不会变得那么悲观。但是这些事情密集连续的发生,而且每一件事的后续影响都超出了预期,它们形成的共振,就让每个人都开始调整自己的预期指针。

同样,2019年,连续发生同方向上超出预期的事,也可能形成叠加,改变大家2019年初的悲观预期,把预期指针拨回到乐观一侧。

总之,投资人李丰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一个看待2019年中国经济的新逻辑。在他的逻辑中,2019年,是一个预期改变之年。三个经济层面的关键变化,有可能改变大家在年初对经济的极度悲观。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