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沃尔夫是一位在西方世界非常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曾经担任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之后,从1987年到现在,一直在给英国《金融时报》写专栏。他也是这份大报的副主编和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之前,接受了“CDF洞察”栏目的采访,主题是中国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马丁·沃尔夫说,25年前,中国在全球治理上的地位无足轻重,但今天,重要性却已经不可忽视。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经济。中国庞大的贸易规模,导致全球贸易格局、比较优势结构、竞争力和制造业全球布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和特有的汇率政策,也都在影响着国际货币市场。“它给现有的全球体制和全球经济领域布局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在变化的,是外部世界对于中国经济崛起的看法。
开始时,全球的共识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体系是一件好事。因为中国可以为全世界提供大量质优价廉的商品,同时还在带动着全球经济的增长。
但是,在过去15年左右,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的影响表示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本国工作机会的流失、中国技术竞争的影响、中国汇率政策的影响等。沃尔夫说:“现在西方对中国的看法差异很大,但更多西方人把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和威胁,这与他们15或20年前的想法是不同的。”
在他看来,特朗普总统的当选,其中也有部分原因是中国的发展给美国带来的危机感和焦虑感。这种焦虑,不仅仅在那些认为自己受到中国制造影响而失业的人中有。它还是美国精英界普遍的焦虑,包括商业界、知识界和政界都如此。出于不同的原因,他们都开始认为,中国是“战略竞争者”。他们担心的问题可能不同,比如,一些人会认为美国依赖中国产品会带来安全风险;而美国企业担心的是跟中国企业竞争时处于不公平地位;还有人提出,中国不应该继续被视为发展中国家。
沃尔夫的建议就是,中国要能够意识到,“维护一个开放合作的国际体系对中国是有益的。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上都有益。”因此,在成为领先者的同时,中国要考虑到自己的独特性,“中国不是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地承担起一个超级大国的责任。”
同时,中国应该考虑怎么样才能让别的国家信任它,“中国应该主动、预先地面向世界开放,并坦承地面对世界对它的猜疑,尽管这些猜疑并不公平。”
以上就是经济学家和意见领袖马丁·沃尔夫对中国和世界关系的看法。他认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对中国的崛起表示焦虑。作为回应,中国应该主动对世界开放,考虑怎么赢得其他国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