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怎样成为一个休假高手?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启动反补贴调查。第二个是,国庆长假到来。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两周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发表“盟情咨文”时宣布,要启动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原话是这么说的,欧洲在电动车方面拥有巨大潜力,但是,现在全球电动车市场充斥着平价的中国车,而中国电动车的价格之所以低,是因为获得了巨额的国家补贴,我们不能接受这种情况扭曲欧盟的市场。说白了,就是欧盟觉得中国电动车靠拿补贴卖低价,想找理由罚你了。

按冯德莱恩的说法,欧盟预计在13个月里完成调查,可能的后果是,对中国的电动车,征收惩罚性关税。现在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的税率是10%,这个数字算是比较低的,相比之下,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征收的税率是27.5%,要高得多。有知情人士透露,假如调查最终获得了肯定性的结论,欧盟很可能最终也想把关税提高到27.5%这个数字。

当然,消息一出,各方马上给出了反应。第二天,商务部发言人就表示,中国对这种做法表示强烈不满,这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坚决反对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评价。相关的媒体报道也有不少。

今天,咱们就着这些新闻,再来盘点一下相关的内容。主要了解三个问题。欧盟为什么要发起调查?调查的究竟是什么?以及可能的影响有多大?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欧盟为什么要对中国启动反补贴调查?

原因不复杂,就是中国电动车的快速崛起,让欧洲感觉到了对本土企业的威胁。关于这一点,咱们还可以结合最近的另外两个情况一起看。

一个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出口情况。今年前7个月,中国电动车出口数量是94万辆,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刚刚结束的慕尼黑车展上,中国车企占了40%,在欧盟的家门口,唱了展会的主角。你看,欧盟为什么着急?就是看到了中国电动车的增长前景。

另一个是,欧盟今年一直在酝酿的,所谓“去风险”政策。最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很多新兴产业,比如智能手机、AI,欧盟自己的产品都很弱势。为了保护自己的产业,欧盟的目标很明确,要减少对中国等“系统性竞争对手”的重大依赖。冯德莱恩自己之前还说过,在清洁技术和产品方面,尤其要减少对中国的进口依赖。从6、7月份开始,欧盟就一直有风声传出来,准备对中国的电动车下手。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宣布调查,算是“靴子终于落地”。

好,接着来看第二个问题,反补贴调查,究竟调查的是什么?

从字面意思上看,调查针对的,就是政府给电动车的补贴。在咱们的理解里,这种补贴指的是,过去这几年,政府给终端消费者的购车补贴,补贴的金额,是按照每辆车多少钱来算的。这种补贴的目的,本身不是为了用低价把电动车卖到海外,而是为了在国内推动电动车对燃油车的替代。

假如照这个“补贴”来看,怎么说,欧盟说中国电动车靠补贴侵占欧盟市场,都挺站不住脚的。

但是,欧盟这回发起的调查,针对的还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补贴”,它的范围要广得多。欧盟把政府对企业端的补贴,全都算了进去。不仅包括财政拨款,也包括其他国有企业的资助,以及政府提供的税收减免、材料供给、能源供给、低息贷款等所有优惠政策。总之,只要政府给你提供了优惠,就算你拿到了政府补贴。

知道了这两点,咱们再来看最后一个问题,这次的反补贴调查,可能会产生多大的实际影响?

大部分业内人士的观点是,影响有,但并非不可控。引用崔东树老师的说法,“调查对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有一定影响,但绝不是灭顶之灾,而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

具体到对车企的影响,媒体《财经十一人》做了细致的分析,分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来看,我简单转述一下。

短期内,欧盟的调查,对中国车企在欧洲的销售,影响微乎其微。

一来,中国车企在欧洲的销量大头,是中国车企收购的欧洲品牌,或者至少是有欧洲背景的品牌。比如,东风易捷特、吉利领克,虽然销量上计入中国品牌,但车子是在欧洲生产的,不太可能被调查。

二来,咱们熟悉的纯国产品牌,比如比亚迪、小鹏、长城等等,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东南亚,到欧洲的,其实不多,卖得最多的比亚迪,2022年的销量是4083辆。所以,这些车企受到反补贴调查的影响,也很有限。

中期,要按三年来看,这个政策,确实会对中国车企扩大欧洲市场产生影响。

中国本土的车企,虽然现在在欧洲的占有率不高,但眼下,确实是出海欧洲市场的关键时间点。反补贴调查启动后,国内生产、欧洲销售的车企,就多了一重风险。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是,去欧洲建厂生产。但是,在欧洲建厂,也需要时间,可能要两三年后,才能切换到欧洲产能。

更重要的是,这三年对欧洲本土的车企来说,也是关键的窗口期。慕尼黑车展上,欧洲本土的车企也展出了先进的电动车型,这些车实现量产的时间,恰好也是两三年后。也就是说,假如不在这三年拿下欧洲市场,未来中国企业会在欧洲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最后,咱们看长期,中国新能源车在全球的竞争力优势,是不会变的。

中国的电动车之所以有优势,不是因为获得了巨额的国家补贴,而是因为中国磨炼出了扎实的全套产业链。除了整车,中国的动力电池、智能汽车软件、供应链,在全球都是第一梯队。就算反补贴调查倒逼中国车企到欧洲建厂,欧洲并没有自己的电池产业链,中国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也可以迁移过去,实现“深度出海”。

总结一下,欧盟这次提起反补贴调查,是为了给欧洲车企争取一点发展的时间。我国的很多产业在强大之后都面临过类似的限制。但是,这些限制,最终都没有改变产业发展的大进程。毕竟,再宏观的市场,也是由一个个微观的人组成的。而一个企业能不能成功,恰恰取决于你能不能争取到这一个个具体的消费者。换句话说,真正的优势不是保护出来的,而是竞争出来的。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明天就是国庆长假。我们聊一个应景的话题,那就是,怎样成为一个休假高手?也就是,让假期变得更轻松,并且更有收获的方法。

最近,有人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书名很有意思,叫《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作者是一位韩国的成长博主,叫柳韩彬。书不厚,里面也没有什么高深的结论,随手翻翻就能看完。

但是,这本书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前提,那就是,假期到底是什么?

按照通常的定义,假期就是不用上班的日子啊。但是,按照这本书的观点,假如你把假期当成不用上班的日子,就意味着,你在潜意识里,是把工作当成了生命中唯一的节律。

顺着这个思路,假如按照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思想深究这个事,问题就出现了。你看,假如你工作是为了假期,那就是把当下的工作看得一文不值,它只是通往假期的途径。同时,假如你认为放假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工作,那就是把假期看得一文不值,它只是为工作养精蓄锐的手段。

总之,按照书里的观点,假如你把假期当成工作之后的休息,你就会强迫自己去玩,强迫自己挤进景区里的人山人海,强迫自己一个假期到处排队看人头攒动。这些都属于被动娱乐,被动休息。

那么,我们应该把假期当成什么呢?书里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叫,假期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自由。

注意,这可不仅仅是个心态问题。假如你把假期当成自由的时间,你的行动自然就会变得不一样。比如,按照这个思路,柳韩彬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原则,她认为,假期就相当于是平行世界里的另一个自己。你在现实世界想做又没做的事,都可以放在这个平行世界里去做。而不是想什么,得趁着假期赶紧玩,不玩就亏了之类。她还专门算了一笔账,人在工作之余,刨除睡觉,每天至少还有7个小时的自由时间,假如再加上周末,你完全可以在不影响休息的情况下,给自己设计出一个分身。

比如,这个作者一有时间,就去做各种各样的副业。按照她的话说,真正的放松,不是休息,而是主动做喜欢的事。这会给人更深度的获得感。再比如,她还认为,利用业余时间做事,能够帮助自己修建一个更坚固的自尊体系。万一工作上遇到挫折,没关系,我在其他事情上的自尊并不受影响。

好,刚才我们说的是,关于假期的心理建设。不是把假期当成休息时间,而是当成自由时间。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关于假期的设计策略。万维钢老师曾经讲过一本书,叫《巅峰表现》,研究的是一个人的成长是怎么发生的。按照这本书的观点,你的假期利用得充不充分,关键不在于假期本身,而在于,放假之前的时间。

这要从书里的一个公式说起,成长=压力+休息。而且书里把休息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休息不是为了恢复精力,而是为了沉淀成长。

这就好比,一个人健身。肌肉和力量的成长,恰恰是在剧烈运动之后的休息中发生的。在高强度的锻炼过后,假如你能歇过来,那你锻炼时吃的苦,就沉淀成了你的进步。假如你歇不过来,那就是练废了,之前的苦也都白吃了。

换句话说,成长的关键,是把握节奏感。压力很重要,休息也一样重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假期的休息,就是为了让你把之前积累的压力,转化成你的进步。因此,怎么把假期利用好?很明显,你需要在假期之前,承受足够多的压力,做大量的锻炼,做足够多的事。说白了,你只有在假期之前使劲做事,这个假期才不算白

好,今天说了两种对待假期的方式。假如你觉得自己精力充沛,可以把假期当成自由的时间,去尝试再做点什么。但是,假如你觉得自己需要休息,就放松心态。休息的本质,不是为了恢复精力,而是为了沉淀成长。同时,为了陪伴你的假期成长,从明天开始,我们将推出连续8天的国庆特别节目。别忘了来看看。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欧盟反补贴调查对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影响,以及怎样利用好假期。假如你的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