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西方的确希望中国能慢下来

马丁·沃尔夫是一位在西方影响力非常大的专栏作家。他已经为《金融时报》写了超过30年的专栏,现在是这份报纸的首席经济学家。FT中文网的编辑采访了沃尔夫,请他谈论对中美两大国关系的看法。

沃尔夫说,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世界,在最近几年对中国的态度突然变化,有几个原因。首先就是西方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在21世纪初,美国和整个西方非常自信。当时非常流行的“历史的终结”理论,其实就是西方对自己政治经济模式自信的终极表达。然后,西方国家开始忙于一些更加紧急重要的命题,也无暇顾及中国。首先是恐怖主义的兴起,然后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些问题都很迫切。

接着,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过程中,西方开始反思自身的制度和技术优势,不再像之前那么自信。同时,西方政治中的民粹主义开始崛起。民粹主义政治家们“环顾世界,说,中国在变强,而它把我们变弱了”。中国开始成为西方国家在外部找到的“替罪羊”。

同时发生的还有西方普通民众认知的变化。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个缓慢的过程,让人接受起来很难。但是,经过媒体日积月累的关注,“中国已经很强大”这一点,终于进入了足够多人的意识。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的增长已经在放缓。

在沃尔夫看来,西方有四个人群对中国的崛起尤其担忧。他们包括:工人,工人认为中国抢走了他们的工作;企业界人士,他们认为中国对外商投资越来越不友好,在中国挣钱也在变难;国家安全部门,他们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最后,是意识形态人群,他们担心中国对西方的意识形态形成挑战。“这四股人群最近走到了一起。人们意识到,中国这个秉持完全不同价值体系的国度,500年来第一次对世界格局形成了真正的全方位挑战。”

沃尔夫很坦诚地说,他的确认为,西方希望中国的发展步伐能慢下来。尤其是不希望中国企业在一些重要领域里成为主导全球的力量。他把美国政府诉华为案当作一个证据。

但是,沃尔夫不认为西方能遏制中国的崛起。历史上发生过不少次领先国家试图阻止后来者超越自己的例子。比如,英国在19世纪就曾经想要阻止技术向美国转移。结果显然是徒劳的,美国还是成了一个超级大国。不过,沃尔夫说,西方可以给中国的崛起增加难度,延缓这个过程。

对于中国,沃尔夫的建议是,如果中国仍然保持着开放的姿态,在经济自由化上做出更大努力,“国际环境对中国仍然开放”,那么,中国的增长将还会持续相当长时间。相反,如果中国决定实行保护主义,实施所谓的“闭关锁国”,结果可能就不那么乐观。他举了阿根廷的例子。20世纪初,阿根廷已经跻身全世界最发达国家行列。但是,在19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期间,阿根廷开始实行高度的保护主义政策,结果,这个国家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衰落。沃尔夫说,阿根廷的境况,“与其说是外部环境造成的,不如说是阿根廷自己的选择造成的。”

总结一下,知名经济学家马丁·沃尔夫认为,西方对中国的态度在这两年有一个大的转变,原因是西方对自己的制度和技术优势不再那么自信,开始把中国视为一个挑战,它们希望能延缓中国的崛起速度。但是,沃尔夫认为,最后的关键其实还是中国自己的选择,如果选择继续保持开放,那么中国的增长,还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