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期丨魏忠贤:道德下的蛋

首播于2014年3月21日

道德政治的意外后果。

李源

《庸人治国》苗棣

欢迎各位光临罗辑思维。今天开篇先给大伙儿说一个我小时候听说过的民间故事,说的是新疆的那个聪明人阿凡提。阿凡提是聪明,但他这一辈子的聪明都是用在和那个地主巴依老爷斗智斗勇上。

话说有一天,这阿凡提在家又琢磨出一个外招来治这老爷,所以到老爷家去借了一口锅。过了两天呢,还回去一口大锅,加上一口小锅。这老爷说,这怎么多一口啊?阿凡提说,哎呀,恭喜老爷,贺喜老爷,你们家那口锅在我们家生了一个孩子。

老爷心说你个笨蛋,锅还会生孩子吗?阿凡提说会的,会的,您看,这不生一个。老爷心说,有便宜不占王八蛋,收了就收了吧,反正多一口,就收了。

过两天,阿凡提又去了,指着老爷家最大的那口锅,我要借这口。老爷说赶紧拿走,因为他心里指望阿凡提过两天这口锅又生一个孩子,不又多一口吗?让阿凡提拿走了。过了两天之后,阿凡提哭丧着个脸来找老爷,老爷啊,你们家那口锅死了呀。

老爷说,胡说,锅还能死吗?阿凡提说,这就不对了,上次我说锅生孩子你怎么就信呢?它能生孩子,它就能死啊。老爷哑口无言。

你看,阿凡提多聪明,用自己的聪明黑了老爷一口大大的锅。这就是我们小时候听的故事。

话说前不久,一个教中文的老师把这个故事原封不动地讲给了一帮美国小朋友听。美国小朋友就听不懂啊,老师,啥叫锅呀?老师说,就是我们家做饭用的东西啊。小朋友说,那做饭用的东西家家都应该有啊,那为什么要跑到人家去借呢?因为阿凡提穷啊,老爷家特别有钱啊,所以他要到老爷家去借啊。

小朋友们就开始评论了,七嘴八舌,我们不喜欢这个故事,这个故事里所有的人都是贪婪狡诈、没有信用的人。这个阿凡提也是,用一口小锅为代价换一口大锅,他值当的吗?还是人家的一口旧锅。要是我,我有一口买小锅的钱,我一定用自己的双手劳动挣到更多的钱,自己到市场上买一口新锅,我才不要人家的旧锅呢。

你看,美国小朋友是这么看问题,他觉得你穷人就应该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挣钱啊,你坑害人家富人干什么?人家富人又帮你,还借了一口锅给你,你最后还黑人家,这不是什么好人。

你不觉得奇怪吗?我们小时候去读这个故事,我们没提出这些问题,我们觉得顺理成章啊,多大快人心哪,穷人坑了一把富人。

没错,这就是对同样一个事实,因为脑子当中的框架不同,而得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我们小时候以为,穷人就是好人,富人都是坏蛋,富人被穷人坑,大快人心事。可是美国人没这概念,所以小朋友们自然就理解不了这个故事。

今天开篇说这个,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就是我们脑子当中经常对于那些历史事实,会有一些框架在。而只要这些框架在,你就会发现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读得懂这段历史。所以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有一句话,叫读史要有了解之同情。你不要小看这五个字,在史学界,这五个字非常重要。

啥叫了解之同情啊?说白了,就是设身处地地想。我们要试图穿越到历史人物当时的心境,外在的处境,去重新打量他当时的格局。然后我们要给人性设定一个善恶的一个正常的幅度,然后再重新理解当时的历史事实。如果有一段历史事实告诉你,有一个人就是坏,坏得头顶长疮、脚底流脓,整个这一段历史的所有的乱象都是因为一个人坏而导致的。对不起,这段历史你肯定没读懂,或者说你上了那些用忠奸善恶这些框架来写历史的人的当。

好,那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种了解之同情,带着对这种框架的打破,我们来重新解读一段历史和一个人,这个人叫魏忠贤,他是明代后期天启年间的大太监。当然我们先声明,本期节目绝不是替魏忠贤翻案,因为这王八蛋实在是太坏了,没法给他翻案,中国古代所有权臣干的那些坏事,什么招权纳贿、残害忠良,魏忠贤全干过,干得还特别出格,可以说是坏人中的战斗机。

所以后来很多历史学家说,明代覆亡魏忠贤是要负责任的。你看他前面那个皇帝,万历皇帝已经不是什么好鸟了;到了明熹宗天启年间的时候,经过魏忠贤这么一祸祸,天下糜烂,乌烟瘴气。所以天启皇帝一咽气,崇祯皇帝即位的时候,已经是回天乏力了,所以魏忠贤要对明代覆亡负责任的。

可是我们这期节目我们不能这么说,对吧?把历史记载的魏忠贤的桩桩件件的坏事,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往这儿一列,这就算做节目吗?那不成《百家讲坛》了吗?我们是一个自尊心的节目,所以我们一定要从中看出一些蹊跷。

魏忠贤当政实在是太蹊跷,今天我们就先给各位报告三大疑团。

第一大疑团呢,是这王八蛋没文化。你以为当奸臣容易啊?当奸臣也得有才能吧,我们且不是说像蔡京啊、秦桧啊,这些大文人、大奸臣,就算是在他们太监窝里,你以为没文化就能混得好了?人家蔡伦,为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造纸嘛。就算是在明代,同样是太监,那郑和下西洋,郑和是领导着上万人的团队,那需要多大的领导力和决断力啊,因为他独自出去执行任务。我们且不说别的,来往文书你总得看得懂吧,你总不能被人骗吧,所以至少你得识字吧。

其实明太祖朱元璋就想过一个招,他原来就是觉得太监这玩意儿,不能让他干政,得吸取历史教训。所以他就立了一个规矩,说太监不准读书。这本来挺好的一个规定,但是后来因为这老朱家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家人特懒,出了好几个大胖子,什么朱高炽,后来的万历皇帝,都是大胖子。你说这安徽人怎么回事?老出大胖子。胖他就懒嘛,明代皇帝懒到什么份儿上,连自个儿写字他都不愿意,更别说跟那个清朝的像雍正那种一天批奏折批好几万字那种皇帝,那就更没法比。

所以他们在后来在宫中搞了一个什么太监制度呢?叫司礼监,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就专门皇帝口授,然后他们来用朱笔来批奏折,搞了这么一个职位。所以那你说太监怎么能不读书呢?所以从宣德年间开始,宫中就开始设内学堂,得读书啊,好培养司礼监的这帮有文化的秉笔太监。

可是魏忠贤不是这么回事,他是半路出家。他原本实际上有家有业,还有老婆,他是河北沧州肃宁县人,但是太好赌,最后赌得家穷财尽,老婆也跑了,就剩一个女儿。魏忠贤欠了赌债,摸着女儿的头,哎呀,女儿啊,我卖了你吧,就把女儿给卖了,还赌债。后来又欠了一屁股债,怎么办呢?家里什么都卖完了,有一次洗澡,一低头,这儿还有一样东西,这可以割了,然后还能有一条存身之路,于是就割了,然后进宫当了太监。

可是你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当太监如果半路出家,第一是非常危险,因为当时你做那么大一个手术,也没有什么消毒的条件,很容易出生命危险,很多人就这么死半道上了。更重要的是,人家当太监都是小时候进宫,读书、有文化,在宫中的那种盘根错节的政治关系当中,人家从小就嵌入,我跟哪个公公,他是哪个公公的人,你还有一个关系的路径可以依靠。你是大几十岁的人再进宫,你靠谁啊?你就是洒扫庭除,干一些最苦最累最贫贱的活。所以说白了,魏忠贤进宫并不是一条进身之阶,只是他后半辈子的一个饭辙,而且说白了是一条很苦很苦的人生前景,魏忠贤就打算了此残生的,后来又怎么死蛇翻身呢?这是一不可解。

二不可解,是魏忠贤这个权臣,实在当得太嚣张了,嚣张到遍翻二十四史,你从来没见过这么一货。你当奸臣嘛,当然是把皇帝哄高兴了,对吧?自己稍微低调一点,关键是有银子赚,然后能够掌权就可以了。你何必天天把自己装成皇帝呢?你又不是真的是曹操,真的是司马昭,你已经有了篡权的能力了,事实上你又没有。

魏忠贤真就是这么一货,他出来的时候,别人要喊他什么呢?九千岁,也就是皇帝是万岁,您稍微少活一点,九千岁,皇帝是万寿无疆,您呢?永远健康。他出来身上穿的那个衣服,穿的是藩王的服饰,胸口也是一团龙,那是凤子龙孙才拥有的一个权利,他也来这么一件衣服。当然他稍微客气点,身上穿的那个龙少一个爪子。

你要知道,这在中国古代皇权社会,这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就看明代还有一个,也是太监,刘瑾,正德朝的那个大权奸。刘瑾最后怎么被弄死的?当然刘瑾死的特别惨,是被剐了,寸折,剐了三天,好几千刀才死。就是因为在刘瑾家,据说搜出了一条玉带,一个刻着皇帝的一个玺印。当然我其实不太信这个,我们就算这是真的,那也是人藏到密室,是偷偷摸摸回家玩的,过点当皇帝瘾。

这魏忠贤不是,天天这个大门面就摆在面上,一出去就是上万人的这种仪仗队,就开始出去了,太嚣张了。最后嚣张到什么程度?就是全国给他建生祠。什么叫生祠呢?就是您老人家虽然活着,不像孔子、孟子他们都死了,但是您活着,但是您功劳太大,所以你活着的时候就得给你建祠堂,我们都得跪拜。

所以有的时候魏忠贤的生祠建成之后,当地巡抚带着文武百官跪拜,而且行的叫五拜三叩大礼,距离给皇上的三拜九叩大礼也差不到哪儿去。而且建生祠当时已经是全国的一个风尚,我给大家讲两个人吧,给他建生祠,一个是楚王,就是老朱家的藩臣,就是王爷,老朱家的凤子龙孙也不得不给魏忠贤建生祠。还有一个给魏忠贤建生祠的人,那就是更有名了,袁崇焕,边将,很有权利,也很得朝廷重用,也要给魏忠贤建生祠。所以他嚣张到这个份儿上,这也不可理解。要么你已经大权在握,随时准备篡位了,让皇帝滚下去,禅让,你就当皇帝,那也成。他又没到这份儿上,但是他又嚣张到这种程度,而且天启皇帝也就听之由之。你不觉得这很奇怪吗?太奇葩了吧?

魏忠贤这个人身上第三个不可理解的事情是,古代如果说是权奸,就是奸臣,那他可能还有一派官僚势力,像什么蔡京、秦桧,这都能做到。但是太监很难,你去看唐代的那些权奸,包括汉代的十常侍,东汉的,他们都是内廷和外朝之间的那个尖锐斗争的结果。太监他所拥有的能量,就是我挟天子以令诸候,我在宫内,我把持着皇帝,我持废立之权。因为又是皇权社会,你们没办法,你也不知道这道命令是皇帝下的还是我下的。总而言之,在深宫之中,我只要把持皇帝,我就能拥有权利。但是太监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和外面的文武大臣尖锐对立,这个在东汉历史上就特别明显。

可这魏忠贤不是,魏忠贤不仅在宫内权倾一时,而且在宫外,有无数的士大夫投靠他。有一个人叫冯铨,这个人后来在清朝还当到过首辅,非常厉害。他居然写诗给魏忠贤,称魏忠贤为尧舜,这什么意思?皇帝,尧舜这个词从来只能是称颂好皇帝。人家冯铨不管,就这么称颂魏忠贤,所以魏忠贤嚣张这是一方面。

另外,就是这个士大夫怎么能这么无耻呢?魏忠贤最显赫的时候,那是爪牙半天下,比如说他不仅在宫中,在外朝,五虎、五彪,五虎是五大文臣,五彪是五大五将,还有什么十孩儿、四十孙等等,都是士大夫。而且这些士大夫投靠魏忠贤已经无耻到什么程度?给大家简单举几个例子,因为这种例子实在是太多。

有一个人叫顾秉谦,顾秉谦也是士大夫,投靠他的时候不好意思,别人像崔呈秀都认这个魏忠贤当干爹,他说我这岁数太大了,认他当干爹实在不好意思。那怎么办呢?想一个绝招,让自己的儿子去认魏忠贤当干爷爷,说我这胡子都白了,我认你当爹呢,怕你不喜欢,那怎么办?你看我儿子,这多好,认你当爷爷,顺便你就了解咱俩是什么关系了,对不对?你看,他能干出这种事。

还有一个叫张我续的,当时是兵部侍郎吧,大概是这样一个官。他最后怎么投靠,因为那个什么十孩儿、四十孙,这都有名额的,很快就满了,对吧,QQ群就满了,又挤不进去,所以没办法,最后他想了一招,他看自己家有一个丫鬟,姓魏,灵机一动,把这丫鬟捧出来,这是我们家魏太太,从此到哪儿都带着这个丫鬟,他也不说跟这丫鬟什么关系,就是我们家的魏太太,他也不说这个人跟魏忠贤一定有什么关系,但是就是在暗示所有的人,我们家这可是魏太太,这和魏忠贤没准儿有点亲戚关系,对我是尊重还是不尊重,你们自己瞧着办。

当时士大夫已经无耻到这种程度,那请问,这又是为什么呢?而且在晚明的时候,我们有点历史常识的人应该知道,这士大夫特别是以道德相标榜,因为东林党人特别活跃,大家都要当正人君子,怎么偏偏在天启这一朝,短短这几年间,出来了这样的一帮祸害呢?是士林的败类呢?所以综合我们刚才讲的三大疑团,一个没文化的人,一个嚣张到古往今来无出其右的人,一个以不识字、没文化,这么嚣张,还能让士大夫集团集体投靠的人,这背后一定有原因。那围绕着魏忠贤,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呢?

刚才我们说到魏忠贤专权的三大不可解之处,我们先给大家破一个闷,就是魏忠贤为啥敢这么嚣张,敢叫九千岁,敢穿藩王的制服,疯了?说白了,就是皇帝敢让他这么嚣张。你说皇上有病吧?皇上没病,明代的皇帝心里清楚得很,你不就是一个太监吗?你还能怎么样?你还能翻了我的天下?

要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宦官之祸最烈的三个朝代,东汉、唐朝和明朝,可是明朝的宦官专权和此前的两个朝代有本质区别。东汉的十常侍和唐代后期的宦官专权的最大特征是,宦官可以直接干掉皇帝,宫门一关,就是爷们儿做主。也不是爷们儿了,就是老爷们几个做主,然后我们可以言废立,把皇上弄死,然后换一个小皇上,我们看着。这是东汉和唐代的宦官专制。

可是明代不一样,明代宦官再大的权力,只要宫中二指宽的条子出来,立即取你性命。我们刚才讲的刘瑾不就是吗?刘瑾多嚣张啊,皇上是坐着的皇上,我是站着的皇上,史书上称他为立皇帝。那又如何?说剐了你就剐了你,宫中的正德皇帝正玩儿呢,胡天胡地,然后有人告他,说刘瑾谋反。一看刘瑾谋反,杀了吧,就杀了。你不要以为你权倾朝野,你能有丝毫的挣扎的能力。包括成化年间那个汪直,也是大太监,也是权倾朝野,又怎么样?说干你就干你,所以魏忠贤也是这样。

所以明代的那个太监他的那个奴性,已经被整个中国的可以说礼法体系,已经塑造成型。所以你看,在宋代之后就再也没有这种事,什么大将造反,取皇帝将而代之,什么宦官能够专权,能够威胁皇帝本身的地位和性命,这种事在宋代之后再也不可能了。当然你说原因,那可能有科举制的原因,有可能三纲五常的原因,礼教的原因等等,咱们不去分析。总而言之,在皇帝眼里你就是家奴,为什么我信任你,我不信任外朝官,因为你是家奴嘛,你缺了我,缺了我你啥都不是,对吧?所以皇帝就敢于放纵这个太监。

所以到了这个魏忠贤,其实他跟天启皇帝之间的关系,其实怎么说呢?有点,你看过京剧那个《三娘教子》,就是老家人和这个少主之间的这个关系,虽然我是一个王八蛋,但是我对少住那是忠心的一塌糊涂。在史料当中看到一个例子,大概在天启五年的时候,有一次皇帝玩,掉水里了,那个魏忠贤那时候也快六十了,而且他不会游泳,但是那就是马上就纵身入水,要救这个皇帝。结果其他太监没办法,还得先把皇帝救上来,才把魏忠贤救上来,因为他不会游泳。但是你也可以看出来他的护主之心,虽然他在外面多横,但是到了宫中跟小猫似的,在皇权面前,这些奴才是完全没有反抗能力的。

其实当时的人也未见得全部意识到这一点,其实我们就说到就是魏忠贤后来倒台,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因为天启暴病而亡,接他弟弟进宫继位。我的个老天,当时魏忠贤那么炙手可热、权倾朝野,崇祯说我这进了宫给我弄死怎么办?所以他就留了个心眼儿,虽然去是去,带了一包干粮进宫,一个是怕不给他吃的,再一个是怕给他在吃的东西里下毒。

可是进了宫看看,也没啥大事,这魏忠贤也不敢把我怎么样。刚开始崇祯皇帝还是含糊的,因为当时魏忠贤什么各地建生祠,那个声势还在,各地还在递表章给他建生祠。崇祯皇帝就拿着这个表章跟魏忠贤商量,哥们儿,咱再来一个?魏忠贤说不不,不来了,不来了,这事儿停了吧。崇祯说来一个吧,来一个吧;不不,不来;真不来了?不来了;好,那就停了,就停了。

然后崇祯皇帝就开始跟他试探,你到底多大权力,你谋反准备好没有?反正我就一个肉身,我也跟你没法博弈,所以就一点一点抠他。比如说他的那个东厂太监,什么司礼监的太监,就一点一点换他手下的人。魏忠贤完全没有反抗,完全没有反抗能力,也没有反抗意愿。所以后来崇祯皇帝说,那看来可以干点大的。

我不知道是鼓动,还是底下真有聪明人,有朝臣就开始攻击魏忠贤。当然刚开始也不是直接把矛头指向魏忠贤,是指向他那个大干儿子崔呈秀,就是最早投靠他的那个士大夫。就是一封奏章弹劾崔呈秀,当然言明,这可不关这个厂臣,就是魏忠贤的事,魏忠贤是好人,坏事都是崔呈秀干的。崇祯皇帝说,有这个奏疏,那就把崔呈秀拿掉吧,罢官吧,看看魏忠贤啥反应。还他妈没反应,那就干吧。

基本上几次下来,崇祯皇帝就摸着他的点儿了。当然刚开始没想把他弄死,就是直接流放。魏忠贤走到路上,一听朝里已经开始抓他的那些什么五虎、五彪,什么十孩儿、四十孙,已经开始抓了。老头觉得自己这条命活着也没太大意思了,所以路上就上吊死了,死的时候六十岁。所以你看,在明代政治当中,宦官甭管你一时显赫到什么程度,跟皇权你连搏斗的一星半点儿的能力都没有,所以为什么魏忠贤能那么嚣张,这个闷就破在这儿。

这个闷是解了,但是还有两个闷待解。第一,魏忠贤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后来他当到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这是要写字干的活啊,他怎么可能呢?第二,魏忠贤虽然跋扈一时,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外朝的士大夫拜倒在他的石榴裙下,归附于他,成为阉党?在这儿给大家补充一个材料。

后来崇祯皇帝在办阉党案的时候,就是魏忠贤案的时候,拉了一张名单,这个名单上列入阉党的,大学士四人,六部尚书七人,总督六人,巡抚二十人,这么多人。后来很多历史学家说,什么呀?这张名单明显收缩了,因为崇祯皇帝也不想把事儿闹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愿意株连太多的人,才收缩了范围,而事实上阉党的规模比这个要大得多。有的历史学家说,光六部尚书牵扯进阉党的至少四十四人。

在这儿我们不想考证数字,但是我们想问,请问这怎么发生的呢?一个大字不识一个,前半辈子都是流氓的魏忠贤,怎么对士大夫阶层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你要说这是权力的魅力,那以前的那些有权力的太监怎么就没有做到呢?

要想破这个闷,咱们得切换叙事角度,先切换到天启皇帝明熹宗的角度,再来看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

这个明熹宗天启,从小就是个倒霉孩子,因为他爹就是个倒霉孩子。他爹前半辈子都在当皇太子,但是他爹万历皇帝不喜欢他,老想换他。后来终于把万历盼死了,这个明光宗泰昌皇帝,就是天启他爹终于当上了皇帝。前半辈子苦,终于熬出来了,那好吧,当皇帝,来吧,美女,一个月终于把自己给累死了,所以他后半辈子就一个月。

这就留下了明熹宗这么一个小孩儿,明熹宗那年十六岁。明熹宗这个人性格上本来就有缺陷,什么问题呢?晚熟。这个概念是这本书给我的,这是我的传媒大学的老师苗棣先生写的书,苗棣老师不仅是一个传媒专家,还是个历史学家。我读研究生的时候读的这本书,那是第一版,叫《魏忠贤专权研究》;这是新出的一本,叫《庸人治国》,写得非常好看。

在这本书里他就提出,天启就是一个晚熟的少年。他二十多岁的时候表现出来那个心智跟小孩儿一样,天天就知道玩,但人不坏,其实还挺忠厚的一个小孩儿,但是他就是玩。包括他最著名的,历史上,就是他爱做木匠活,据说他做的那个明朝的那种家具,非常的美伦美奂,现在价值连城。我也没见过,这是胡说。

所以天启就这么一个性格,而且说白了,他没有受过连贯的、正统的当时的教育,因为当时的皇太子、皇太孙出阁受教育,非常正式的礼制。但是因为他爹那个皇太子之位不是很稳固,所以他没有受过太正规的教育。当然,也不是说不认识字了。

这就是天启皇帝的状态,一个小孩儿,本身就晚熟,又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没有什么政治训练。突然有一天说,你当皇上吧,给推到龙椅上就开始当皇上,多害怕呀。那小孩儿如果他面对这样害怕的事情,他天然就会找自己亲近的人,对吧?

天启皇帝这个时候谈得上亲近的人就三个人,第一个人叫李选侍,这个人是他爹的一个宠妃,也是他的养母。养母嘛,总是有感情,李选侍跟他关系还不错,据说在光宗临死的时候,李选侍就跟这个小太子说,说你去,跟你爹说,让我当皇后,让我当皇后。小太子就去,跑去跟他爹说让她当皇后,虽然后来这事没办成,就说明他跟他养母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因为他是十六岁的男孩了嘛。

但是让她当皇后,后来在光宗一死,朝臣就立即逼着李选侍,你得离开小皇帝,你不能把持着小皇帝,你必须离开乾清宫。这就是晚明著名的三案之一,叫移宫案,就是要活生生把这个亲情母子给他分开。而且当时的士大夫说实话,有时候我们看史料觉得挺无耻的,挺脏的那心眼儿。

其中有一份奏表就讲到了这么个理由,说不能让当年武则天之祸再现于今朝。你听这个词表面意思好像没什么,不就是拒绝女主当政嘛,女人干政。其实他不是这个意思,什么意思呢?脏得多的一个意思。武则天是什么人?武则天是唐太宗的妃子,唐太宗一死,跟他儿子搞在一起了,对吧?后来当上了皇后。

大臣们写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说你们这个讲起来是孤儿寡母,这皇上十六岁了,快成年了,有健全的性能力了,对吧?你一个先帝的妃子,你们俩住一块儿,什么意思?你是不是想上小皇帝的床?就是这个意思,那意思脏得很。但是当时的士大夫就这么说,我们也不能苛求古人。总而言之,移宫案就把李选侍从天启身边给生生地夺走,这是养母。

那他能依靠的第二个人呢?是他的奶妈,叫客氏。这个女人呢,大概的形象,大家想想《还珠格格》里面那个容嬷嬷,大概就是那么一个角色,在宫里大拿,皇帝是吃我的奶长大的,一直到皇帝大婚之后,他就在皇帝身边操持他的各种家务,就这么一个女的。后来外臣那些东林党一看,不行啊,你身边怎么又弄这么一个人,奶妈、奶妈,你喂完奶你就得出宫,你不能再在皇帝身边当他的近臣,万一你要干政怎么办呢?所以东林党又开始一封奏疏一封奏疏,要把这个客氏给赶走。

这个小皇帝一看不行啊,这也没办法,外朝的这些长山羊胡的爷爷和那些怪蜀黍,一定要要你走,怎么办呢?只好把客氏礼送出宫。可是过了几天,小皇帝一想不对,这个走了之后什么都不对了,吃饭也不香,睡觉也睡不着,不行,得把客氏给请回来。所以据说当时用的是太后之礼还是贵妃之礼我忘了,把客氏又给请回来。以后东林党再上什么奏疏,不理不理,这客氏是我的,我的,我得天天抱着。

这两个人,外朝的大臣是知道的。可是有一个人外朝是不知道的,那就是前文我们讲的魏忠贤。魏忠贤进宫之后,因为这个人前半辈子是流氓,在街井上混过,对吧?也特别会来事,有场面,通过什么魏朝、王安,就认识了这个客氏,而且俩人一看就产生了爱情的火花,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两个人就成了宫中的对食关系。

这对食关系我们不太理解,大概是这么一个意思,就是宫中认个什么干哥哥、干妹妹,也是以类夫妻关系这种存续的一种关系。你想想,也可以理解嘛,宫女不能出宫,有个男人靠着,总算家里有一个主心骨啊,然后出去给买点东西也方便,对吧?那这个太监呢,有个宫女帮他洗洗衣服,也生活上有点照料,就是类夫妻关系,而无夫妻之实,这个魏忠贤跟这个客氏。

所以在天启没当皇帝之前,这个魏忠贤就认为是客氏,他奶妈的男朋友,就陪天启天天在一块儿玩,就是小厮嘛,就那么一个人,然后天天陪着玩。因为他社会经验也丰富,在外面混了几十年了,街井那些玩意儿也特别会,就天天陪着小皇帝玩。这个也是天启的心腹,但是对不起,外朝大臣不知道。

我们再切换一个角度,切换到外朝大臣,就是东林党的角度。我们为什么刚才这段讲述当中,老把外朝大臣和东林党搁在一起?这是有缘故的。因为在万历朝的时候,东林党就是帮着这个天启他爹,皇太子登位的,所以光宗朝的时候,基本上朝臣都换成了东林党,因为帮我的人嘛,我肯定要换嘛。

东林党一看,我天哪,这几十年,我天,这顺风顺水,对吧?我们想让谁当皇上,谁就当了皇上;我们想把谁撵走,我们就能把李选侍撵走;我们想把皇帝的奶妈给撵走,皇帝居然就撵走了,虽然后来不行又接回来了,但是这个,爷们儿威风啊,爷们儿说什么是什么。东林党当年就这个心态。

好吧,既然我们已经把持了朝政,所有的内阁还是六部尚书都是我们的人马,那就来吧,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吧。什么棋呢?你想能有什么棋?无非是排斥异己,就是只要不是东林党的人,去,去,回家养老去,找一个理由,什么你贪污,弹劾你,罢官、坐牢,都是这个。

所以在天启大概是三年的时候,有一次京察,什么叫京察呢?就是考核,年终KPI考核,所有的京官,我们来看谁称职谁不称职。当时的吏部尚书叫赵南星,这是东林党的大佬,基本上东林党就是他一人说了算,这个人组织能力非常强。他又是吏部尚书,天然就主持这次京察,所以弹劾了几百个官员,基本上把朝中只要不是东林党的人,基本上是驱除殆尽。

驱除归驱除,东林党还有这一招,就是我干掉你,我还得找一个道德上的理由,你们不是好人,所以给对方戴帽子。你,山东人,叫齐党;你,湖广人,楚党;你宣城人,宣党;江苏昆山人,昆党,你们都是朋党,滚蛋!东林党嘁哩喀喳把整个朝廷就改天换地,变成了东林党的天下。

这个时候,一直到天启四年的时候,可以说东林党那真叫高歌猛进,扛着红旗一路飞奔,这就是东林党的天下。但是东林党万万没有想到,后宫当中有一个人正在悄悄地崛起,他就是魏忠贤。

刚才我们是从东林党和天启皇帝的角度给大家铺叙了一些背景,现在我们就正式切换到魏忠贤的角度,看看这哥们儿是怎么样用三五年的时间,一点一点的爬到了那个匪夷所思的状态。

刚开始的时候,天启就是我谁都不信,你外臣大臣,怪蜀黍都欺负我,欺负我小孩儿,那好,那我就偏用自己的人,就赌气嘛。所以客氏,这是我奶妈,我得抱着;另外就是玩得好的魏忠贤,那你去吧,司礼监秉笔大臣,秉笔太监。魏忠贤就去了,大字不识一个,那好办哪,你念给我听呗,我做出决策,然后我再念给你听,你来写呗,当权不就这样吗?

可问题是,不识字只是表象,问题是魏忠贤没有任何政治经验,他怎么知道玩得转这个国家,搞阴谋诡计全都不懂,那怎么办?这个时候站在魏忠贤的角度来看,他最聪明的策略是什么?是加入东林党,我跟你们搞好关系不就完了吗?美国人有句话,打不过你我就加入你,对吧?谁敢欺负我,不行就谁敢欺负咱俩?就是这一套。

所以魏忠贤也非常聪明,他有他的市井智慧。所以他刚开始就派了一个人,去给东林党的大佬赵南星去送了一份礼,就是表达一个意思,礼物轻重不重要。就像一个屌丝追女神,我托人把花送到你宿舍了,你只要收下,这我们俩就心曲暗通,以后再打电话约小树林那是后来的事,先做一个既不太丢我面子,但是让你接收到信号的一个动作。

结果人家赵南星什么反应?跟你不熟,拿回去,礼我是不收的,我是林黛玉,碰不得、摸不得,冰清玉洁。这就等于是往魏忠贤脸上打了一巴掌,你知道这太监,他心态比较阴暗,他最怕的就是别人看不起他。但是又怎么样呢?赵南星,我是吏部尚书,我是阁老,我是东林党的大佬,我就看不起你一个臭太监,你能怎么着?魏忠贤真的也就没招,但是仇恨的种子总算是种下了,就等于他拿一枪指着东林党,但是枪里没子弹。这子弹怎么来呢?放心,自有人给你送。谁来送?东林党给你送。

东林党是一帮什么人?以后有机会我们再给大家详讲东林党。他们是一帮知识分子,书生,以道德、正人君子而自居的这么一帮人,这帮人从来对他们心目中的邪党是不假情面的。所以很多前面我们讲的什么齐党、楚党、浙党、昆党、宣党,这些人被他打击了之后,往往不是什么大事,明白吗?真是贪官污吏,不是,就是你跟谁熟,你是谁的门生,那你就是那一党的,就要干掉你,因为你有道德污点,你道德污点就是因为你跟谁熟,而不是你干了什么坏事。

所以东林党上台之后,打击了一大帮这样的人,很多人就是因为这样逐渐地投靠了魏忠贤。比如有一个叫周应秋的,他本来就是看赵南星复职,回京城当官,觉得东林大党,我要去拜见一下。刚拜见就给打出来了,那个赵南星讲的话还非常难听,说我不当官几十年,天下的官风变得如此的败坏,这样的人也来钻营,当众地羞辱人家。

这个周应秋是何许人也呢?就是后来的魏忠贤的所谓十狗,就是其中一条狗,就是因为赵南星不给他面子,给打出来了。所以那些邪党,也就是我们刚才讲的齐党、楚党、浙党那些人,纷纷加入了魏忠贤的麾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姓阮,叫阮大铖,这个人在后来的南明史上也非常著名。但是他最著名的,他是一个大才子,是中国古代屈指可数的大戏曲家。咱们不说他这个,我们就说他政治上的表现,这个人又跟我们是老乡,安徽人。

安徽人当时东林党有一个大佬,叫左光斗,也很有名。左光斗有一次看朝廷出了一个缺,然后跟大佬们一商量,说这个缺要不让咱们的阮大铖来干,就写了一封信给阮大铖,说你进京吧,有好事,阮大铖颠颠儿就来了。

可是就在他进京的路上,大佬们一商量说,还有一个人叫魏大中,那个小伙子也清新可爱啊,要不让魏大中干吧,就变卦了。

阮大铖来,我冤大头我,我这跑得血奔心,我到京城来又不让我干,这不行,就闹。

这大佬说这个别闹,闹没体面,是吧?阮大铖要干,就让他干吧。但是小子,给脸不要脸是吧?跟大佬叫板是吧?好,找借口,过了不长的时间,又把阮大铖给罢官,给干掉了。

你看,这就是他内部的,就是所谓党纪,虽然他没有现代政党党纪的概念,就是你不能不给我面子,不给我面子,对不起,我们就得干你。这就是党,什么叫党?党在古代中国的话语体系里面不是一个好词,党同伐异嘛,朋党嘛,这都不是好词。

那你想阮大铖怎么想?我是你东林党的人,你们这样对我,对不起,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哥们儿走了,负气出走。出走,出京城不长,在涿州地带遇到了一个人,谁呢?魏忠贤。魏忠贤也出门办事,阮大铖一看,这哥们儿在这儿,得了,灵光一现,敲门,找魏忠贤聊了一晚上,把东林党内部谁是主管的,谁是跑腿的,谁是策应的,所有的内部的联络图,跟魏忠贤详详细细说了一遍,也算告密。

魏忠贤原来没有政治经验,什么都不懂,又不知道怎么跟东林党斗。一看来这么一个兄弟,教我这么多高招,市井智慧还是有的嘛,明白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嘛,也可以干嘛。像阮大铖、周应秋,包括我们前面讲的崔呈秀这些人都是这样,一步一步,一颗一颗,被东林党装到了魏忠贤的这杆空枪里面,成为魏忠贤的棋子。

本来没有政治经验,现在有人教我;本来没有班底,你东林党给我当运输大队长,全部给我送来了,我还怕你什么呢?所以魏忠贤这个时候渐渐地就羽翼渐丰,但是还没到干坏事的时候。

到了天启四年,这个东林党一看,不行啊,宫中这哥们儿好像有点水,现在居然还招兵买马,有了些羽翼,干掉他吧。于是由他们的著名的写手杨涟操手,写了一封折子,弹劾魏忠贤二十四项大罪。

讲老实话,这个东林党有时候也太自负,他们觉得反正一个宦官,宦官在历史上名声从来就不好,我就屎盆子一个一个给你扣,你也没能怎么样。而实际上他所列的二十四项大罪,很多东西子虚乌有,你也别觉得正人君子在干这种事的时候,他就一定得有一个严谨的精神,未必。因为他们觉得我是正人君子,我说什么,即使是传闻,你可能有,但是我以干掉你为最高目标,而这个最高目标是有在政治上和道德上的先天的正确性的,这就足够了。

这份奏章到了天启皇帝,天启皇帝一看,什么玩意儿,胡说八道。所以天启皇帝这个时候就给外臣下了一张纸条子,说你们什么意思啊?胡说八道,妄诞,悖谬,胡扯,你们不就是想让我变成孤家寡人吗?这个时候天启已经当了四年多皇帝了。说你们不就是想让我当孤家寡人,孤立我,你们想干什么?你们是忠臣?天启皇帝发火了。

魏忠贤一看,还有这么一出呢,我这夹着尾巴,夹几年尾巴都夹得生疼,现在看来尾巴给高高地举起来了,原来皇上对他们是这种态度。好了,来吧。魏忠贤就开始,因为班底也有了,也有人做策划,皇上再支持,此时不干,更待何时?这就是一个屌丝追求女神,被女神拒绝之后,一旦获得了资本,他就开始迫害女神的故事,就这么登场了。

那最开始呢,肯定迫害死高攀龙,流放了赵南星,把杨涟、左光斗抓起来,严刑迫害,死得非常惨。最后据说尸首从大牢里搭出来,脑子里都扎了一根铁钉,拷打得浑身遍体,体无完肤,这当然非常惨。但这就是一个满怀仇恨,又没有文化,终于有机会搞你的人,你说下手能轻得了?这就是这么回事。

好了,这个时候开始迫害东林党人。请注意,这个时候真正的主脑其实是魏忠贤,但又不全是魏忠贤,因为魏忠贤还是魏忠贤,他还是没读过书的那个魏忠贤,真正策划的是投靠他的这些被东林党送过来的弹药吗,这些士大夫。这些士大夫们有政治经验,东林党怎么搞我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什么嘛,不就是那点儿猫屁本事吗?我们都会,原来不都是我们互相之间策划,互相教的吗,有什么难的呀?

你说东林党有什么招吧?第一,不就是迫害吗,不就是一个一个地给我们编名单吗,给我们说什么齐党、浙党,这那这那,我们也会嘛。来,给你们编名单。当时就出了一本书,这边,就是魏忠贤这边主修了一本书,你看他那个时候就有美国现代的政治智慧,编了一本叫《东林点将录》,因为当时《水浒传》在整个明朝的民间就已经很出名了。那好,《水浒传》上人都是强盗吧,都不是好人吧,行,你看看现在东林党都是什么人?

所以从托塔天王晁盖开始,什么及时雨宋江,按照《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的名单,把东林党的名单全部附在里面。我告诉你们啊,他们是有组织犯罪,他们有头的,他们谁是跑腿的,谁是出主意的,谁是公孙胜,谁是吴用,这都是全的,全套班底,制作了这个名单。

为什么说有现代美国的政治智慧呢?你看美国抓拉登的时候,不是五十四张扑克牌吗?把基地组织的所有领导人物都弄在上面。对,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来搞臭敌人,这些美国人其实都是跟魏忠贤学的。魏忠贤来这么一招,你们不是迫害我吗?我们还治其身,对吧?

第二,你们不是文人吗?你们会造声势,我们也会啊,对吧?不就是是非曲折这点事吗?来吧。所以撺掇着魏忠贤干了一件事,修了一部叫《三朝要典》,你们东林党干什么?不就是三大案吗?行,咱们把什么红丸案、梃击案、移宫案,我们按我们的角度再说一遍。按照我们的角度,你们东林党就全是坏蛋,都是欺负皇帝的,都是不忠君的,都是小人,都是朋党。写了一本书,叫《三朝要典》。

《三朝点典》这本书据我所知,应该现在没有全本了,因为在清代修《四库全书》的时候,把它列为禁毁书目给毁掉了。当然后来有残卷,后来也出了,但是肯定不是全本,现在我们看不到它的全貌。总而言之,当时就出了这么一本书,刊行天下,就是泼粪嘛,谁不会啊,对吧?你东林党这么干我们,我们就这么干你们。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魏忠贤的这帮党羽干的第三件事情,就是你们东林党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政治正确,道德高尚,你们捧着孔圣人来跟我们玩,那行,我们也得追求这个制高点,这个山头我们也得拿下,我们没有孔圣人,那我们有谁呢?想半天,我们有魏忠贤,这就是一个围绕魏忠贤的造神运动开始了。

所以为什么要建生祠?为什么要称之为尧舜?为什么要称之为九千岁?你以为这是魏忠贤发明的?魏忠贤连尧舜是谁都不知道,什么九千岁,这些招他哪想得出来,他只是因为没文化,你们说我是尧舜,尧舜是谁啊?尧舜是最伟大的皇帝,那好,我就是尧舜。九千岁什么意思啊?就是比万岁稍微少活点;少活点应该的,老奴就应该比万岁少活点。他照单全收,就是说白了他傻。

但是干这个事的人,就是东林党对立面的那些士大夫,就给魏忠贤一顶一顶地架高帽子,一直到最后全天下给他修生祠,因为只有这样,用这些办法,用东林党之道还治东林党之身,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执政的合法性。所以魏忠贤专权当时的一片乱象,说起本质,无非就是中国古代的一次党争而已。

那你可能会说,那你罗胖子这么说就没是非了,东林党毕竟其中很多正人君子啊。那到底东林党对,还是魏忠贤对,我今天可以回答你一句,东林党在道德上绝对比这些人要高尚,这个咱们是认的。但是在当时的政治格局当中未必如此,要知道,魏忠贤这帮人攻击东林党,你知道有一个口实是什么吗?结交太监。

你们不是说我结交太监吗?你们也是啊。你们那个结交的太监是前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掌印太监叫王安,因为他跟东林党关系好,所以你们就跟他眉来眼去。你们那个什么叶向高跟那个王安之间,你们不也眉来眼去吗?你们不也是阉党吗?说我们是阉党,呸!你们也是。

所以你看,如果刨去具体的每一个人的身上的道德水准,如果从整个朝局上看,我还真不敢就说东林党比对方要高明多少。其实你从整个明代的政治格局里看也是这样,外朝大臣和内朝的大太监关系比较好,形成比较稳定的格局,这反而是比较不错的政局。

在此前万历初年的张居正和他的宫中的那个大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冯大伴嘛,他们俩关系就很好啊,然后他们就内外勾结,你也可以说内外相维,维持了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时期的一个非常好的政局。所以内外勾结本身并不是问题,阉党仅仅是互相攻击的一个口实,说白了还是一个党争。

党争到最后就是这样了,大家既然知道魏忠贤是那个脾气,因为他是什么?他没底线,他是个流氓。魏忠贤非常,他流氓有流氓的干法,流氓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我就看谁对我好,你对我好,加官晋爵,来现的,发现银子;你对我不好,立即给你颜色看。这就是魏忠贤的方法,因为你想,一个市井无赖,他又有多好的政治判断能力呢?搞阴谋诡计人家不太懂,人家来的就是硬的。

所以据说有这么一个事,就是有四个人在一个小房间里说话,其中有一个人就骂魏忠贤,在那儿骂,其他三个人看,这孙子疯了吧?骂魏忠贤,这仨人吓得不敢吱声。结果东厂特务破门而入,直接就把那个骂魏忠贤的给带走了,那肯定是死路一条嘛。但是第二天,另外三个没骂的加官晋爵,有好处。你看,这就是一个流氓的心态,就是谁对我好,哥们儿就对你好;谁对我不好,哥们儿比你还狠,还贼,还阴。魏忠贤就是这样。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谁敢不攀附他?谁敢不说他好话?且不说说坏话,好话说慢一步都不行。说有一个地方给魏忠贤建生祠,两个平级的官,有一个官建生祠的报告先到北京,第二个官建生祠的报告迟到一天,对不起,你升官,你回家。就这样,来现的。那你说整个官场会成何体统?这就是魏忠贤发迹的大概的脉络。

我不知道听到这儿,你能够想到什么样的结论。我的结论是这样的,就是一个政治体系,千万别拿道德是非来作为这个政治体系运作的核心原则。那你说不对啊,道德是个好的。对,道德是个好东西,道德最好是在哪儿应用?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当每个人把对自己的要求,这种道德是非拿出来反过来要求别人的时候,道德的本质就在变化,它变成一种绑架的工具。

我们看道德政治是怎么变成不道德的政治的,它逻辑非常简单。第一,我讲道德,讲是非;第二步,就是所有按我的道德标准不符合的,身上有污点的,那这个时候就出现一个新逻辑,叫吸血鬼逻辑。你们看吸血鬼骗子就是这样,被吸血鬼只要咬一口,一滴血进了你的身体,对不起,你立即就是吸血鬼。你是奸党的学生,你就必是奸党,你甚至跟奸党是同乡,你也就是奸党。

所以这个吸血鬼逻辑开始启动,那道德、是非就会变成朋党,就是你的、我的,我们的人,你们的人,变成朋党。而一旦到了朋党,就丧失了妥协的可能;而妥协的可能一旦丧失,最后也就没了是非。所以你看,以是非来开始,最后以没有是非来结束,道德政治就这样走进了一个怪圈。这就是在晚明的时候,魏忠贤和东林党这个斗争告诉我们千秋后代的一个经验,以道德开始,没有妥协,政治必然是以一团黑暗。

在以后的节目里,我会给大家讲一些另外的故事,告诉大家,为什么妥协一个没有是非立场的政治,要是远远好得多的政治。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