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于2014年5月30日
李源
《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张宏杰
欢迎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中国历史教科书有一个毛病,就是经常会出现大段大段的无人地带,整整几十年、一百多年,当中发生了什么,没人跟我们交代。比方说整个东汉历史,刚开始我们知道一个刘秀天子夺天下,然后就一竿子插到了三国,中间二百年没人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
再比如说唐朝历史,知道一个安史之乱,然后就一竿子插到了五代十国,这当中一百多年了,发生了什么呢?历史教科书用四个字就给我们糊弄过去了——藩镇割据。好像那一百多年,只有一些诗人活跃在历史舞台上,政坛上发生了什么,也是一个面目模糊。
再比如说清代,康乾盛世老百姓都清楚,什么四阿哥的故事、八阿哥的故事,大家都能津津乐道。可是乾隆爷死那可是1799年,历史教科书一竿子就给我们插到了1840年,这当中可是有41年的大空白,发生了什么呢?
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期间是清代的两个皇帝,一个是道光,道光这倒霉鬼,他因为鸦片战争,所以还比较有名。最倒霉催的,就是我们今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嘉庆。
嘉庆当皇帝20多年,但是好像在民间只留下了一个印象,就是一句话——和绅跌倒,嘉庆吃饱。好像这个皇帝20多年坐在龙椅上,就捧着一个大棒棒糖,一边舔一边吃,这20多年就过去了。因为这棒棒糖从和绅府里抄来的,他很幸福。那请问,嘉庆皇帝真过了他幸福的,而且悲催到默默无闻的一生吗?
这个事不合常理,大家想,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试图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光辉灿烂的一生,对吧?更何况是一个手握大权的君王呢?所以嘉庆皇帝一定做了些什么事,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这个大坐标当中,他一定有着些什么意义。
当然,过去对嘉庆一朝的研究,其实在历史学界也不是什么显学,所以没什么人搭理这20多年。直到我看到一本书,这是我非常喜欢的历史学作者张宏杰先生,以前节目多次提到过,他写的这本书《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写的就是嘉庆皇帝。
所以你看这个人有多悲催,他的故事,他的传记是附在他老子这么厚一本书的最后一章,作为一个配角出现。可是这一章的题目,我觉得太有意思了,这一章叫做《英明伟大到一事无成》。
这是个病句好不好?一个皇帝,如果一事无成,他怎么可能英明伟大呢?如果他果然运命伟大,他又怎能一事无成呢?要想破这个闷,咱们就有了今天这个节目。
好,那让我们把历史的时间指针拨到1976年的正月初一,这一天是嘉庆皇帝的登基大典。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登基大典通常是没什么看头的。你想,通常都是皇帝他老子死了,他来当皇帝,这叫国丧期间,民间尚且要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叫八音遏密,更何况皇家自己呢?所以新皇的登基大典,通常那些乐舞,那些黄钟大吕,大的礼器、乐器,叫陈而不做,就是摆在那儿,但不准有动静。因为老皇上刚死,现在是全国扶丧期间,皇帝不哭着登基就是不孝。
但是嘉庆皇帝没这个问题,因为他的老子,著名的乾隆大帝,这时候升格了,当太上皇去了,所以他的登基大典我们没参加,但是可以想像,是比较热闹的,至少是有个音乐动静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场景。
好了,从这一年开始,一直到1799的正月,也就是嘉庆四年的正月初三,乾隆皇帝死,这整整三年间,我们可以想见,嘉庆皇帝过的是什么日子。老皇上还在,大权不在你手里。
而且说实话,乾隆皇帝也是一个饱读史书的人,他知道太上皇没那么好干的,唐太宗他爹,那晚年的太上皇日子好过吗?唐玄宗太上皇的日子好过吗?所以他明白,所以他防微杜渐,做了一系列的准备。
比如说他原来给自己,说自己当太上皇之后,建了一个新宫,叫宁寿宫,但是他当了太上皇之后也不搬,我不拆迁,我就住养心殿,我还得住在这个位置,这个地方我住熟了,其实就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皇权的象征。包括他那张嘴还到处说,连像朝鲜的使臣进贡,他都要跟使臣说,说皇帝虽然换了,大事仍然是我办。你想,一个80多岁的老头,那个权力欲望还那么旺盛。
但是对于这个帝国来讲,你也不能说乾隆皇帝做得没道理,他确实要给自己留一个观察期,这个观察期的时间也差不多正好三年。他就在看,这个小皇帝登基之后,这原来只是我的十五阿哥,我给他披上龙袍之后,他到底是一番什么表现呢?
我们可以讲,在这三年期间,嘉庆皇帝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至少对老皇上,对现在的太上皇的孝心,那是没得说,天天陪着,而且陪着小心。
所以按照当时朝鲜的使臣留下来的记录,他们就说,这嘉庆皇帝在老皇帝面前,那眼神都不带离开老皇帝的,老皇帝一高兴,他就跟着龇牙乐;如果老皇帝一旦把脸一沉,他马上就不高兴,视太上皇之喜怒为己之喜怒,这方面是做得很好的。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嘉庆皇帝结婚二十年的结发夫妻,那个时候已经是皇后了,这个时候死了。这时候嘉庆皇帝,你想二十多年的夫妻总是有感情的吧?但是他就做决定,说这个丧礼按照当时最简单的程序去办,皇帝辍朝仅仅五天,整个扶丧穿素服仅仅八天,文武大臣。
为什么?你想啊,八十多岁的太上皇在养心殿待着呢,老人最忌讳的就是这个死,而且和死一切有关的不吉利的事他都很忌讳。所以新皇帝就特别担心这一点,即使他自己到皇后的灵堂去看一看,都是到灵堂门口才换上素服,然后出灵堂立即换上常服。而且他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因为老婆死了,不祥之人,连太上皇经常出没的那些道路他都尽量避免去,不要把这个丧气的这个气味撒在太上皇经常经过的地方。
太上皇也不傻,乾隆皇帝临死的时候还念咒呢,头脑精明得很,他就派和绅去,说去看看,看看小皇帝现在在干什么,有没有因为老婆死耽误国事啊?和绅回来一报告,说不错,新皇帝完全没有,面无戚容,没有一点点很悲伤的样子,天天还在那儿批奏折呢。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乾隆皇帝的心情,这份儿答卷交上来之后,他是很满意的。因为你想,乾隆是一个多么孤傲的人,他晚年给自己起了一个号,叫十全老人。什么意思?就是一个身为人的人,他把什么都占了,高寿,然后位极,不能叫位极人臣,他已经是除了老天就是他最大了,而且他的文治武功,他认为也是一时极盛。
所以在这三年当中,你可以想见,乾隆皇帝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爱新觉罗家族的江山,我是不是托付得人,我选择的这个皇十五子来接替这副担子,他是不是一个对的人。
所以我们可以想见,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他心里是满意的。
但是我们得说,历史这个东西讲不清,有的人在控制他的人来健在的时候,那表现乖着呢,跟小花猫似的,那尾巴夹得紧着呢。可是老皇上一死,没准儿那个真面目就露出来了,前面我们讲的杨广,眼巴前就有这么一个李登辉,当年蒋经国在的时候,乖得跟小花猫似的,蒋经国一死,把权力一交给他,马上变脸,这种事在政治史上太多了。
那嘉庆皇帝是不是这么一个人呢?还真不是。可以说嘉庆皇帝即位的时候36岁,年富力强,他从体力到精力各个方面,都是最盛年的时候,而且他是从小就接受的是当时的最标准的帝王教育。而且乾隆皇帝能生,生了一大堆儿子,有的是挑,紧着挑紧着选,选出这么一位,肯定是在性格,在道德,在能力方面,都是一时之选。嘉庆皇帝在他二十多年的皇帝的生涯当中,确实当得起张宏杰先生给他这四个字的评价,叫英明伟大。
我们按照中国古代对帝王的这个道德标准,其实无非就那几句话,大家也不必去读什么深的经典,你就想想诸葛亮《出师表》当中,给皇帝刘禅,不就那几句话吗?第一,亲君子,远小人;第二,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就是你不要太自私,要一碗水端得平;然后如果你再能够听闻纳谏,虚怀纳言,这就是一个好皇帝。
我们看嘉庆皇帝,这些只要是中国古代经典上对一个圣贤帝王的要求,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足够的好。
我们先说他简,就是抠呗,他儿子道光更抠,我们以前讲过他的故事。他自己就是一个很俭省的人,他把他老子那点毛病几乎全给改了。乾隆皇帝到晚年的时候,那叫一个贪,对什么古玩字画,那种就扼制不住的贪欲。
比方举个例子,乾隆临死之前,在新疆叶尔羌地区发现了一整块玉石,那块玉石两吨重,乾隆皇帝一高兴,这我得着,运来运来,我看看。然后就运,运的路上乾隆皇帝死了,然后嘉庆皇帝马上就给当地押运的官员下了一封诏书,说不管运到哪儿,当时你给我扔了,我不好这个。弄得这个押运的官员哭笑不得,这么值钱一个玩意儿,两吨重的玉,你让我扔了,那要被谁弄住了,那你说这个责任算谁的?如果被谁偷了,这责任又算谁的?但是我又不能现在就跑,弄得特难受。
但是通过这件事情,嘉庆皇帝确实是向全国人民做了一个表率,说我这个人不好这玩意儿,你看他一生,对什么声色犬马,对什么珍玩字画,不屑一顾。甚至他玩,都是为了完成自己皇帝的使命才去玩。
比如说他恢复了这种叫木兰秋狩,到承德去打个猎,跟列祖列宗留下的那些好习惯,要打猎,要尚武,这个习惯对接。但是接轨的过程当中,你发现这个皇帝一点儿都不喜欢打猎,他就是出去象征性比划两下,打两只兔子,两只狍子,行,收手,赶紧回去看奏折,对这事儿没兴趣。
而且在张宏杰先生的研究当中,这个嘉庆皇帝木兰秋狩的所有路线和时间,完全是按祖制来的。就是当年俺的爷爷、俺的爹,他们怎么打的,走的哪条路,哪天早上几点钟出发,晚上几点钟收队,完全按祖制来。就是说白了,这个人没有什么趣味,他玩都是为了履行自己皇帝的职责。所以你看,他勤俭到了这个程度,当然这里边还有一个“勤”的事。
有一次也是,就是冬天,清代的皇室有一个经典的娱乐活动,就是看冰技,让一些太监,包括外面请来的一些艺人,在冻起来的湖面上玩滑冰表演,花样滑冰。这皇帝看完,看完之后呢,然后他就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场所,说来,把今天的奏折拿来。
当天那个太监跟他讲说没奏折,因为大臣们觉得你可能比较累了,今天上午看,然后天又这么冷,说今天没有奏折。
嘉庆皇帝气坏了,气吐了血你知道吗?他居然下了一道令,这在清代的历史上很少有,我至少没有见过第二封,申斥全国上下,从文武到满汉,到大小所有官员一体申斥,说我天天起五更,我在为这个国家操劳,你们居然因为天冷,还借口心疼我,今天没有奏折,让我没事干,我这么勤政的一个皇帝,怎么能让我没事干呢?一体申斥。这件事情在嘉庆朝发生过好几回。
还有一次不是冷,是天太热,他有一次参加祭祀,然后十点钟,也是回到办公场所,说来,召见官员。结果当时主政的一个叫瑞亲王,瑞亲王说今天太热,而且你上午已经祭祀忙了半天,他说我把今天要接见的和明天要接见的,我给您并了并,明天。
也是,龙颜大怒,说你怎么能这么干,我天天就是靠勤政,我才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地位,你居然让我偷懒一天。结果把这个瑞亲王弄去,罚俸,降职好像没有,罚俸,据说是送到宗人府去,然后议罪。
所以你看,他一直是用这种方式来执政,来确保自己是一个绝代的,英武的,按照正常的圣德典范来行事的君王。
嘉庆皇帝的好处真是说不尽说不完,包括他过五十大寿的时候,有一个御史说,我们按正常的皇帝过五十大寿,祖宗,你不是讲祖制吗?祖宗就这么过的,咱们在京城小小地热闹一下,演十天戏可不可以,就上了这么一个奏折,其实当然也想拍马屁。
这奏折就给他踢回去了,说你什么人啊,你要知道,你可是御史,你御史撺掇我做皇帝的人去玩。如果我要玩,你御史的责任应该是什么?应该拦住我玩,你怎么能还撺掇我玩呢?发配到边疆极苦的地方去当差。这就是嘉庆皇帝,对自己要求极严。
但是刚才我讲的这个故事,你可能对他有误解,觉得这个人又很残暴,很严厉。不是,他还真不是这么一个人,他是一个非常会体恤臣下的人,而且非常有同情心。
在史料当中我们看到有几个这样的小故事,比如说有一次,有一个湖北的学政,叫杨毅,这个人叫皇帝的跟前去汇报当地的情况。然后进门的时候,因为是大夏天,皇帝非常热,但是皇帝立即就把扇子给搁下了,因为君臣奏对之间,臣子是不能挥扇的,这是礼制,你臣子再热,汗珠霹雳啪啦往下掉,你也不能扇扇子。皇帝就能做到这一点,我把扇子也搁下,汗湿重衫,也是汗如雨下,但是再也没有拿起过这把扇子。
所以这杨毅到晚年自己写回忆录的时候,为这一段,那真是感动得痛哭流涕,嘉庆皇帝能做到这一点。
而且他经常不是去木兰秋狩吗?在路上经常有百姓拦轿告状,他每次都是要求把轿子停下来,然后甚至是亲自审理案件,如果不亲自审理,也把这个案件立即要批转地方,要尽快地解决。所以他自己又承担这个上访工作。
而且他在当时清代的政治当中,也推出了一个非常小的改革,就是紫禁城骑马,作为给大臣的一个恩赏,就是你到宫门可以不下马,一直骑马骑到该你到的地方。可是有些汉族大臣不会骑马,所以他可以允许汉族大臣,叫赏紫禁城骑马,其实你可以不骑马,你坐轿,这是对很多汉族老年大臣的一种优恤的行为。这就是嘉庆皇帝的为人,你看,为人也很好。
那你说这样的人会不会很脓包呢?他又不脓包。你比如说乾隆皇帝刚晏驾,我们刚才讲的嘛,1799年正月初三晏驾,正月初四就把和绅干掉了,过不了几天,就一尺白绫子赐和死。所以你看,这又是一个非常有决绝的人。
而且后面我们还会讲到,嘉庆皇帝在他执政的二十多年间,其实推动了当时他能够想象的最大力度的改革,所以他真的是当得起张宏杰封他的这四个字,叫英明伟大的帝王。那请问,他又为啥一事无成呢?
话说到了嘉庆四年的正月初三,这个时候已经89岁高龄,已经保持天下六十多年的乾隆皇帝,终于把持不住了,撒手尘寰去也,那这个天下的担子就落到了嘉庆皇帝的身上。
那他这个时候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这还用说吗?一个王朝到这会儿,一定问题出在贪污腐败身上,到了要打苍蝇、打老虎的时候了。可是要知道,这苍蝇老虎,它不是一天养成的。其实在乾隆朝的后期,整个大清王朝的官员系统已经到了通体皆烂的程度,这苍蝇老虎已经形成生态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你就别办贪污案,你只要办一个,向毛主席保证,它一定是一个窝案,一抓就是一大坨。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案子是甘肃冒赈案,什么叫冒赈呢?赈就是赈济灾民的那个赈。也就是说,整个甘肃官员一想,怎么挣点钱呢?搞点外快花花。皇上有钱,那皇上的钱怎么掏出来呢?我们就说这儿着灾了,把没灾说成有灾,把小灾说成大灾,然后陆陆续续从皇帝那儿骗了八百万两银子。然后阖省官员一看,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就给分了吧,按官职大小,生就把这笔钱给私分了。
所以东窗事发之后,乾隆皇帝不仅是暴怒,而且无计可施。为什么?你只要按照大清律例判,全得死,可一死之后,整个甘肃省就没官员了,这哪儿成啊?所以不得不重划生死线,两万两银子以上砍了头,两万两银子以下的,准许你戴罪立功,继续办公。所以到这个时候,这个王朝已经变得很荒唐的程度了。
嘉庆皇帝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办这种事,当然人家很有出息,上来就打老虎,而不是打苍蝇,先把和绅给扳倒。扳倒之后,在他的府里搜出了八亿两银子。这银子什么概念?足以抵大清王朝当时十年的岁入。所以才有那么一句话,和绅跌倒,嘉庆吃饱。
可这不算完,因为这只是一只老虎,还有大大小小的小老虎,还有大苍蝇、小苍蝇呢,所以接着来。在嘉庆执政的初期,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勃勃向上的生机,至少在皇帝的谕旨里,你能看到这种气味。为什么?杀伐决断,坚决惩贪。
就在和绅跌倒的头一年里面,全国十一个总督,干倒了六位,这是《剑桥中国史》里面写的数据。而且在嘉庆七年到十年的时候,据张宏杰先生研究,他看当时大量的史料,就发现几乎每一个月都有地方上重大督抚的人事变动,就说明那个时候皇帝是非常重视从人事上彻底解决贪污腐败问题的。
可是我们要知道,这个古代王朝的皇帝,其实在我们今天眼里看来,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人,因为他控制那么大一个帝国,他可以用的手段很少。有点像我们今天央行的行长,虽然说好像他对全国的经济负有调控的责任,可是他又怎么调控呢?说到底就一个工具,就是利率,是紧一点,还是松一点,对吧?
当年的嘉庆皇帝也是一样,因为中国儒家发明的所有治理天下的技术里面,无非就那几条,从政是宽一点还是猛一点,对待官员系统是严一点还是松一点,无非就是这样。所以嘉庆皇帝当年也是跟那个央行行长是一样的,面对这个天下,他无计可施。刚开始惩贪力度非常大,但是大来大去,发现根本就没有办法解决整个腐败是通体皆烂的问题。
举个例子讲,他其实当时推出很多廉政模范,其中有这么一个御史官员,当年就是开的头炮,向和绅发炮弹的第一个人,嘉庆皇帝觉得好,干得好,然后派他去管四川的军需,因为那个时候四川在打仗,发现这个人非常能干,然后又调回北京当兵部侍郎。
当兵部侍郎第一年,年底一查,这人贪污四万两银子。而这个时候在这一年过程当中,嘉庆皇帝反复下旨,让全国官员向这个人学习。你这不地道,不仅是贪污犯法,你打皇上的脸,“啪啪”打嘴。
但是确实就是这样,在力行惩贪几年之后,嘉庆皇帝觉得非常有那种乏力感,就是不管我这儿怎么做,是松一点、紧一点,我怎么苦口婆心地说,没有用。
如果情况仅止于此也就罢了,在看完张宏杰先生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个感觉,就是嘉庆皇帝已经彻底沦入一个悲剧人物。因为这个时候在嘉庆朝的很多史料当中,你会发现这个王朝已经不止是一个腐败王朝,它是一个瘫掉的王朝,是一个软弱无力到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王朝。
书里面讲了很多例子,比方说有一次皇帝出行,文武百官护驾,路上就问起了兵部尚书管的那个调兵的大印。然后兵部尚书说用啊,没了。怎么没了呢?丢了。查啊,赶紧查,怎么丢了?兵部大印丢了还得了?万一这个时候全国哪个地方有点事,你皇帝在半道上,你调兵权都没有,这还得了吗?赶紧查。
查完结果,君臣上下全傻眼,什么?这大印三年前就丢了。当地的那个司官,就是那个兵部的司员就一直瞒着这事,上上下下没人知道,居然兵部大印丢了三年没人知道,这种荒唐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而且追查也没有下落。
还有很多这样的荒唐事在嘉庆一朝,比如说有一次,皇帝出席一个典礼,当年的武科考试,皇帝要出席一下,给他们弄个大典。结果皇上也出席了,整个大典进行不下去,为什么?因为武状元和武探花,就是第一名和第三名都没来,后来只好大典终止。
一查什么原因呢?当职的太监忘了给他们开门,这武状元和武探花围着紫禁城转了一圈,找不着门进去,然后这大典就歇了。经常出现这样的事。
有一次,皇帝到宫周边散步,就转了转,发现怎么宫门口有人养羊,这羊就在御花园吃草。他说这怎么回事?一查,原来太监为了补贴自己的家用,在宫里面,就是宫门口就开始养羊,挣点钱玩。就真能荒唐到这种程度。
还比如说,这本书里写了好多,皇帝举行什么大典,然后一个亲王在家抽鸦片,他就把这事忘了,没来。经常就出现这种事。
而且还有一次,皇帝在出行的过程当中,有一个人,这个人就穷极了,就是说反正我死,我得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于是拿一把明晃晃的钢刀,就直奔皇帝的轿子而去了。然后所有那些护从的侍卫,就木瞪瞪、乜呆呆的就愣在当场,没人冲上去。最后一直冲到了皇帝轿子边上,才被一个随驾的亲王拿袖子扑上去,把他的刀给抢下来,这个时候护卫才过来把这人按住。
当时肯定觉得这肯定是受谁指使,刺王杀驾这还了得?结果一通毒打,上尽了酷刑之后发现没啥,没人指使,就这么一个人,就敢冲到嘉庆皇帝轿子旁边行刺,这也是非常奇怪的事。
哎呀,这样的奇怪的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最奇怪的事,是在历朝历代从来没有过的事,就是一帮受宗教——其实就是邪教,天理教——蛊惑的一帮教民,纠结了二百个人,趁嘉庆皇帝不在北京,他其实刚从承德回北京,还在路上,在北京的郊区,居然攻打紫禁城。而且已经攻进去了,为啥?
因为有几个宗室,就是皇帝的亲戚,都是黄带子,当时可能是什么贝子、贝勒,这几个人,也帮他们。而且宫里面也有一些入教的太监,里应外合,这些人居然就打,而且打到了临近储秀宫的地方,储秀宫是什么地方?那是皇后住的地方,差点就打到了皇后的面前。
当然后来,出现了一个很神武的人物,这个人物就是我们在清朝历史上大家觉得他笨笨的那个道光皇帝,当时他是皇子,叫旻宁,旻宁带领宫廷的侍卫,然后当时还有一些也算热武器吧,鸟铳抬枪之类的东西,把这二百个人给全歼了,有惊无险。
但是这件事情太荒唐了,历朝历代哪有这样的事情?说宫禁不严到这种程度。所以嘉庆皇帝还在北京的郊区的时候,他接到了四皇子,就是旻宁,后面的这个道光皇帝的报告的时候,那真是想死的心都有。因为他觉得我是这样的遵从历朝历代对于一个圣主的道德要求,我什么都没有做错,我如此地勤政爱民,我如此地体谅大伙儿,为什么这个天下经过我这么多年的治理之后,变成了这副德行呢?
所以当天在郊外的行宫,用朱笔亲手起草了一份罪己诏。这个罪己诏的内容我也不记得了,大概意思就是这次全怪我自个儿,但是以后咱们好好的吧,别把这个江山治理得对不起列祖列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但在这个罪己诏当中有四个字,叫随笔泪洒,就是一边写一边洒泪。这个时候你真的可以体谅嘉庆皇帝,作为自诩为一代圣主,而且真的这样做的人,他为什么就把天下治理成这样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再替这位老人家想一想,他当时又有什么办法呢?
嘉庆王朝后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归里包堆,还是落实在那个字上——钱,没有钱。一个王朝所有的危机总爆发,最后都会体现为财政危机,无一例外。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不是说和绅跌倒,嘉庆吃饱吗?他应该打着饱嗝才对啊,历朝历代皇帝都能缺钱,唯独这位嘉庆皇帝不该缺钱啊。你想,八亿两白银,相当于十年的国家财政收入,你平摊到你执政的二十多年,你省着点儿花啊,你最不该缺钱啊。
如果你这么想,就说明你不太理解一个封闭的财富系统的特征。一个封闭的财富系统,如果没有新来的增量,靠一个确定性的存量,不管这个存量有多大,你放心,它的花销一定会倒逼存量,最后还是不够花。
举个简单的例子,《红楼梦》里的贾府,你不能说贾府缺钱吧,对吧?白玉为堂金作马,占着房躺着地,外面用田庄,皇上还经常有赏赐。那又如何?还是不够花。王熙凤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捧扯得太满,摊子铺得太大,最后光太太、小姐、公子、丫鬟、使唤奴仆的那些月例银子,就一定会把你这个贾府的财政掏空。
晚清的时候也是,那个著名的盛宣怀,号称富可敌国,那又如何?一旦你丧失了权力,没有新来的生意,你那点儿钱,经不住家里人败。他们家盛家的公子,娶姨太太一来十二个,我是盛家的少爷,我至少得娶这么多姨太太,所以第二代就败落了。这是一个通例。
当年的嘉庆皇帝也是一样,虽然看着八亿两银子多,打一场仗,白莲教一镇压,两亿两没有了。而且当时他生活在那个朝代,是中国的人口危机、土地危机、流民危机,几乎是总爆发的一个时代,这点儿钱根本就架不住花。
那怎么办呢?当时其实他眼中能看到的无非是向左、向右两条路。所谓向右,就是简政放权,激发民间经济活力,允许大家做多种经营。但这件事情嘉庆皇帝看得很明白,我不能干。
比如说嘉庆四年的时候,北京城有两个平民给他上书,说我们开矿啊,开矿这个国家就有钱了。嘉庆皇帝说,这事儿咱可说明白,亲自下谕旨,说这事咱绝对不干。为什么?因为第一,开矿会聚集大量的流民,这些流民聚一块儿,你知道他怎么干?
确实他有先见之明,你看后来太平天国,洪秀全,对吧,他组织起义,他不就是到深山里烧炭的、开矿的那些矿工当中去宣传自己的革命主张吗,要造反吗?所以当年嘉庆皇帝说,人一旦聚起来,维稳不利,不能干。
第二,我是圣主,我是儒家经典培养出来的皇帝,我能舍本逐末吗?我放弃让大家农耕,而去追逐蝇头小利吗?那我是什么人?我跟那些刁民搞什么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哪儿成啊?这事不能干。
所以你看,简政放权,激发民间经济活力,固然是我们隔着两百多年的时光一看,这是一条正路,但是在嘉庆皇帝一看,这是一条邪路。
那向左呢?就是更多的用严刑峻法去惩治贪官污吏,让吏治更清明,让政府更节约,以解决财政危机。这条路能不能走呢?当时的很多清流士子、士大夫,也确实想到了这一条。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人,是嘉庆朝的名臣,现在也很有名,在学术史上鼎鼎大名的洪亮吉,号称中国的马尔萨斯,这个人身上也有很多故事,今天咱们不好讲。
洪亮吉当时靠着自己清流的身份,就给嘉庆皇帝上了一份很不客气的奏折,那个大意就是说完了完了,这个王朝烂到根儿了,而且不赖你,打你爹起那会儿就不行了,说了特别难听的话。总而言之,基本上把大清王朝上上下下骂了一个遍。那解决方案是什么呢?用我们哪,我们是清流,我们是儒家士子。
当然后来嘉庆皇帝确实也这么做了,用了很多没有太多行政能力,但是声望很高,这种清流士大夫,也用的一些。但是大家想想,这能解决问题吗?尤其洪亮吉这份奏折惹着他了,因为他连嘉庆皇帝,连乾隆皇帝,就是他爹,一块儿都骂了。这就已经不能反腐的问题了,你已经几乎触及到我的底线,你在否定我执政的合法性了,至于我们大清王朝情况惨到了你说的那个烂到根儿那个份上吗?所以后来嘉庆就把这个洪亮吉下狱。刚开始要处死,但后来改发配流放了。
这当中还有一个小细节,嘉庆皇帝在把洪亮吉抓起来之后,给刑部写了个条子,下了个谕旨,说什么读书人不可动刑。你看,这就看出嘉庆皇帝确实是一个仁德的好皇帝。洪亮吉后来从流放地回来之后,一辈子对嘉庆皇帝感恩戴德,为的就是这么一句话。
但是不管怎么样,洪亮吉触犯嘉庆皇帝从而获罪,也就标志着嘉庆皇帝往严刑峻法惩治腐败贪官这条路走尽走绝,他决定走回头路。
哎呀,右也不能走,是左也不能走,那走回头路,走到哪儿呢?放在嘉庆皇帝当时的处境里,只有一条路,叫做守成之主。就是我敬天法祖可以吧?我心里畏惧老天,然后我干事就按祖宗成法去干,我就遵祖制。这个国家好也罢赖也罢,我认了。大不了,不行了,我到地下去见列祖列宗的时候,我没有太大的责任,我是按你们教下来的这套办法办的。
所以在嘉庆十年的时候,他干了一件事,带着文武百官去自己的龙兴之地,清朝人的龙兴之地盛京,去拜谒各个早先的陵寝,什么努尔哈赤墓等等,拜了一圈。在这路上,他就写了一篇他认为很重要的文章,叫《守成论》。
嘉庆十年的时候,嘉庆皇帝算是把自己的统治思想稳定下来了,就是别瞎弄,各朝各代基本到我这一阶段的时候,都容易出乱子。乱子出在哪儿?比如说宋朝,用王安石变法,变来变去一天不如一天,不变了,守成,就按列祖列宗说得办。
所以在嘉庆十年之后,我们几乎已经不认得这位皇帝了,他虽然还那么勤政爱民,还是那样道德高尚,但是锐意改革的影子,在他身上再也找不到了,他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守成之主,不管大事小情,怎么办?按列祖列宗说得办,他去查前朝实录,看看我的爷爷,我爷爷的爸爸,我的亲爸爸,是怎么办这件事情的,然后就按他们说得办,我是不会搞任何创新的,少跟我来那套。
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次宫城里面失火,太监一看这不对啊,赶紧把宫门关闭。为什么?因为太监要多一个心眼儿,这几年出事太多,你想天理教都能搞二百个人攻打紫禁城,我怎么知道这次失火是不是有意预谋的恐怖行动呢?也可能是外面有人包藏祸心,先在宫里点一把火,然后假装救火冲到宫里面,会酿成大乱。所以太监的第一个反应,先把宫门给关了。
嘉庆皇帝说,对呀,这么处理很好啊。可是过了几天之后,他翻乾隆朝实录,突然发现不对,哎呀,完了完了完了,我没遵祖制,原来乾隆爷当年也遇到这么一个事,乾隆御笔亲批,当时如果宫内着火,马上宫门大开,让外面的人进来救火。完了完了完了,我违了祖制了,所以赶紧撤销对太监的表扬,又把这几个太监给处分了。
所以你看,他已经变成了这样一个人,他已经完全没有能力去应变,去根据实事因果、环境的变化去处理自己面对的问题,这就是晚年的嘉庆帝。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晚年和臣子对话的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口头语,比如说“哎呀,这可怎么办”、“这可不得了”。所以整个晚年嘉庆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有点像一个村口晒太阳的老头,生活的艰苦已经摧折了他所有的锐气,他念念叨叨、嘀嘀咕咕都是古人怎么说,哎呀,遇到现在这个情况,这可怎么办?我已经没有办法的,他已经是一个意志消沉的老人。
所以嘉庆皇帝执政二十多年之后,就这样撒手人间,当然他的死也是一个谜了,有历史学家说,他是让雷给劈死的,这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儒家的那样的一个传统当中,如果一个人天打五雷轰,这说明他的下场非常惨,他已经上干天怒,所以一个一代用圣主来要求自己的,道德非常高洁的帝王,沦落到这样的下场,也真的是一个悲剧。
好了,嘉庆皇帝的故事我们就说到这儿,这个时候我的耳朵边上已经响起了三个字的问号,叫怎么破?
哎呀,隔着两百多年,就算我们有本事穿越过去,我们附体在嘉庆皇帝的身上,你真以为我们有比他当年更好的解决方法吗?我们真的能破这个局吗?
要知道,嘉庆皇帝所处的那个环境,是整个时代、民族、文化,为他这个人打造的一个牢笼,他四面碰壁不得其解,有点像堂吉诃德,拿自己的长矛和假象的魔鬼风车作战,到最后的结局,就是他扔掉长矛,坐在地下,长吁短叹。
所以从政治上讲,我们不能妄断嘉庆皇帝当年有更好选择,我觉得像他这么聪明的人,这么道德高尚的人,他已经尽了他的最大的努力,我们必须承认,有些局,有些困局是无解的。这是作为政治上的嘉庆皇帝。
但是如果作为一个个体的人呢?我倒是有点不同的看法,也许他有其他的选择。我宁可看到一个像乾隆皇帝晚年那样,有点小虚荣心,有点自信心爆棚,虽然对这个帝国他也感受到了危机,但他不断地还在想各种新奇的办法去解决它;甚至他会无视这些问题,表现得非常的倨傲等等。我觉得这样的人生也许比嘉庆皇帝那种灰暗的结局要好得多,所以我在这个节目的最后特别想讲一点人生的选择,也是我罗胖子我认为应该做的人生选择。
那就以另外一个罗胖子,罗永浩最近推出的锤子手机为例。有的人面对这款产品,切齿痛恨,为什么?因为这款产品有哪些方面背离了他的人生观,背离了他的世界的标准,所以他切齿痛骂,说他就是传销,他就是营销做得好,他就是会吹牛皮,他就是不要脸,他一定没有好下场,锤子手机一定卖不好。
好吧,我假设你对,又有什么用呢?你毁灭掉了一个商业神话,你的人生什么也没有获得。就算你说对了,无非证明你有一个否定性思维的胜利,你可以预测一个失败,这对你人生的成功毫无用处。
我们在嘉庆皇帝身上其实看到了这种潜质,因为他的一生生命,就命悬一线,他一生都在追逐那个最正确的东西,所有偏离这个正确的东西,他用的所有的态度都是否定、否定、否定,不行。最后怎么样?最后他死在当场,抱着他那个正确死掉了,而且人生过得非常的灰暗。
最近有个记者问我,说你怎么看老罗推出的锤子手机?其实我跟老罗并不认识,虽然都是姓罗,而且都是胖子,我并不认识。但是我就觉得非常好,至于这款手机的成功与否,让市场去做决定,我们这里评价不着。
但是我觉得,罗永浩这个人,至少用他的方式为这个世界添加了一分光亮,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有趣一点,哪怕让我们茶余饭后多了一点有趣的谈资,有什么不好呢?
他偏离了我们公众认识的正确,找到了世界的一个方向,他拼命而且认真,他打穿了一个小孔,从这个小孔折射出一些阳光,照亮我们所有人的生命,至少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有趣一点点,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我们作为与此无关的人,哪怕我们不愿意去当他这个手机的用户,我们用一种欣赏,用一种乐呵呵的神态看着罗永浩,和他自己的认真努力,又有什么不好呢?
所以我想,也许我们不能对更大的什么国家、什么民族、人类负责,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不用抱定我们认可的那个正确。我们可以用一种欣赏的思维,看待每一个为我们右冲右突的那些人,这样我们的生命就会被点亮一点,为什么不这样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