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期丨爱, 为什么会变伤害?

首播于2014年6月20日

李源

《雍正传》冯尔康

感谢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前不久在优酷网举办的一个线下活动上,我见到了著名的历史老师袁腾飞。当时我就上去拍马屁,袁先生了不起,讲历史普及常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家袁先生跟我客气,人家谦虚,说哪里哪里,听我讲的人并不多,真正教会中国人学历史的是《甄嬛传》。

确实有这个现象,清代一朝的历史,尤其是雍正一朝的历史,这几年真的是被影视剧给玩坏了,很多春闺少女的梦中,那康熙爷死了,上位的应该是很帅的八阿哥嘛,或者是更帅的十四阿哥嘛,怎么轮得到那个长得很难看的四爷呢?

所以雍正在民间的印象其实并不好,所以这也给我们今天这一期节目的讲述带来难度,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真实历史上的雍正皇帝。

雍正这个人在清代历史上活得是比较憋屈的,大家张嘴就来,康乾盛世嘛,你怎么把中间这雍正王朝给忘了呢?因为他太短了,前后只有十三年。清代的皇帝入关之后,除了最后一个宣统是短的,倒数第二就是这位雍正爷。

可是你要知道,雍正这十三年,在整个清代中叶这一百多年的盛世当年,是创制制度最密集,也最成功的十三年。比如说什么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养廉银,什么密折制度、秘密建储制度、军机处制度,都是雍正一手创立的。

有的时候你看雍正的传记,你真觉得这是一个现代人穿越过去的,不仅有严密的制度设计能力,而且他有一种超强的执行能力,能够把他想出来的制度,通过各种各样的什么试点、推进的方法,让它具体落地。而且后世看,雍正朝的所有制度创制,几乎没有一样是失败的,所以这个人很了不起。

而且他执政的十三年,刚开始接的是一个烂摊子,中央财政府库空虚。可他死的时候呢?留下的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中央财政。所以乾隆帝那六十三年才有钱可花,才有那么多所谓的虚张声势,那些虚荣的事可以去办,这是雍正真实的历史地位。

可是也怪了,雍正活着的时候名声其实就不好,他自己也知道,说他的政敌给他身上泼粪,比如说什么谋父、逼母、弑兄、图弟、任佞,还有什么酗酒、好色,所有这些,本来应该是隋炀帝享受的光荣称号,全部放到雍正爷的头上。

可是你真的看历史吧,你又觉得雍正的性格哪里是这么一个人呢?你甚至可以说他有点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大男孩,为人非常的风趣、搞笑。比如说,给大家看几个照片,这是雍正生前的这些画像,可以说雍正是中国古代帝王当中留下各种各样的Cosplay的画像最多的一个人,你看有的是西域的喇嘛,有的是山中的道士。

还有这张图像非常著名,这是当时宫廷画师西方人郎世宁画的,这是西方贵族那个服饰打扮,所以他特别喜欢玩这种穿越。

而且雍正皇帝这一生都非常的勤政,他手批的这种奏折和各种样的朱批2000多万字。13年,2000的万字,你别说写,抄也累死你,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而且他写的这个朱批非常有意思,还正式出过书。就是他在当中用的不是那种典雅的文言文,几乎就是大白话,而且有的大白话写得特别像今天的微博段子。

比如说他写过这一段,给大家看张图片,这就是他的墨宝。他说,朕就是这样的汉子。你看,哪朝哪代的皇帝说自己是条汉子?就是这位雍正皇帝。“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就是这样的秉性,就是这样的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你看这一条,这哪里是什么皇帝的诏书啊,这简直就是一条大V的微博嘛,他没有皇帝的威风八面,他只有一种真性情的大流露、大放送。

而且雍正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引荐大臣的时候,拿着别人的履历表,在底下批小字,说这个人是个胖子,这个人心浮气躁,这个人前途不太远大,这个人有点像那谁谁谁,底下写小字,这简直作派就是微博上那个留几手,就差说负分、滚粗,他跟臣子之间经常玩一点这种小花样。

所以他的性格是一种天真烂漫的大男孩性格,和我们在历史中留下的那个残暴、勤奋、严谨的皇帝形象,完全是两回事。

而且雍正的性格当中还有一个反差,就是他对他身边人,你说到底是好呢,还是坏呢?你说好,他是真好,他对他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那真是好了一辈子;对汉族大臣张廷玉,那也是好了一辈子;对自己的小马仔,什么李卫、田文镜,那也是君臣相知了一辈子。

可是你要说他不好,他是清代历史上可能抄大臣家抄得最多的一个,很多大臣,包括曹雪芹家,不就是他抄的吗?还有什么苏州织造李煦,他们家也是他抄的。他经常一旦府库里没钱,要打仗,就抄一个大臣家,这种事也是他干的。大兴文字狱也是他干的,他原来的心腹,什么年羹尧、隆科多,都是他亲手弄死的。所以你说他到底是一个情深义重的呢,还是刻薄寡恩的人呢?也是一个大谜题,大公案。

那好,今天我们就试图破一破这桩公案。

在历史上,经常会用这种研究方法,看政治格局,看利益格局,甚至从雍正的性格上来解释这一切事情。今天我们尝试是从人际关系上,来解读一下雍正性格当中的这两个大反差。

最典型的案例,是他跟年羹尧之间的关系,把这只麻雀解剖清楚了,你就算知道雍正待人接物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

这年羹尧又是罗胖子老乡,安徽怀远人。在历史上对他有一个大误解,很多人印象中,他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武将。错了,他压根就是一个汉族士大夫,是个文人,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是科举正途出身的人。

他考取进士之后进入官场,康熙皇帝对他极其器重,认为他是个文武全才,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任命他为四川巡抚,这是省军级的大干部。

那你说他跟雍正啥关系呢?摆在台面上的无非是一条,就是他的一个妹妹嫁给了雍正当小妾。这是当皇帝之前了,电视剧当中就是那个华妃,他就是这么一个大舅哥和妹夫之间的关系。

那野史当中都说,年羹尧利用自己的军权帮助雍正夺嫡,这些都无据可考,咱们不去说它。有据可考的是,在雍正初年的时候,年羹尧确实起到了两个巨大的作用,第一就是替代当时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允禵的位置,把他的员抚远大将军的职务给顶替掉了。

那雍正当然了,四爷对十四爷当然不放心了,你那么年轻,又手握军权,跟我关系又不是很好。得了,你在我身边,我大舅哥去吧。这是第一个作用。

第二个作用,在雍正元年的时候,青海爆发了罗布藏丹津的大叛乱。那你年羹尧守土有责,你当然要去平叛了,然后一战功成,所以雍正对他极其欣赏。

在刚开始的时候,你去琢磨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君王和臣子之间引为心腹的关系;再加上一条就是大舅哥和妹夫之间的关系,那是好得不得了,但是并没有脱出正常的君臣相知的关系。

那雍正也是一个非常有帝王心术的人,对于这样重要的一个臣子,尤其手握重兵在外,那就各种笼络呗。这种笼络的手段也很寻常,首先加官晋爵,封他为一等公爵,这在汉人当中非常罕见。另外就是各种各样的信任,比如说你职权范围之内的,整个从陕西一直到西北,所有的军政大权全归你,你只要提拔谁,写一张二指宽的条子,我皇帝老子一定给你批,这也是正常的。

再比如说就是各种给钱财了,当时雍正不是好抄家吗?抄了当时苏州织造李煦的家,把他所有家产都赏给了年羹尧,而且他们家的奴仆你随便挑。

还有当时广东的荔枝,用快马加鞭的方式,这是享受杨贵妃的待遇,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个荔枝是送给年羹尧的。而且年羹尧自己得个什么病,家人得个什么病,那雍正皇帝真是老泪纵横,各种关怀、各种抚慰。

这个都不去提它,但是在他们君臣相交的过程中,你渐渐地就闻出了一种不一样的气味,怎么搞出一种好基友的感觉。

比如说,有一次雍正皇帝给他的朱批御旨当中,就出现了这样的话。说最近朕心里烦得很,京城老不下雨,山东又闹蝗灾,听说你们陕西那儿下雨,不知道麦子淹了没有?我说这些不为啥了,我就是心里有点烦,我想跟你说道说道,你那里有什么事?请注意,后面有几个词,叫“随便徐徐奏来”,就是你随便写,慢慢奏,不要紧,咱俩就聊聊天,发发微信而已。

你琢磨琢磨这话,这已经不是正常的君臣交流,这是一种哥们儿互诉烦闷。说得更赤裸裸一点,这有点像一个屌丝追女神发微信的内容吧,你看我这儿有点什么烦心事,你那儿有什么八卦啊,你听到什么事儿啊,你也跟我聊聊呗。这就有点不对头了。

再后来,你会发现这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器重,已经远远超出了皇帝和有职守在身的臣子之间的关系。比方说他在东部搞一些改革,雍正皇帝就经常就这些改革的事情问问年羹尧,问得还特别礼贤下士,通常是用这种口气,说这件事朕也拿不准,你帮我断一断,到底是怎么样办才好呢?你想,这不是他职权范围内的事,你问他干吗?

还有一次,京城翰林院大考,考庶吉士,这是一个正常的文官系统的考试。雍正皇帝把这个卷子列列名次之后,说我也拿不准,这样吧,给前线的年羹尧——正在打仗,说给你把卷子送过去,你帮我排排名次吧,你慢慢看,不着急。这就是一个明显的示好,而且经常跟九卿科道这些官来讲,说你们有什么事拿不准,不要问我,去问年羹尧,他主意大。你想,这成何体统?

还有一次,年羹尧当然后来也跋扈得不得了了,非常有信心,经常提拔自己的私人。他有一个哥们儿,这哥们儿跟他啥关系呢?就是那个哥们儿的小妾是年羹尧的一个家人的干闺女,就这么一个远房关系。年羹尧说这是自己人,我给皇帝上书提拔你,这个人就被提拔了。

然后雍正皇帝跟这个人讲,说你有什么事,你多请教年羹尧点儿,雍正皇帝是知道他俩这关系的,还觉得既然他提拔你,你就好好跟着他干。这已经是一个君主,把自己的君权都让渡了一点出去。

到雍正二年的时候,罗布藏丹津的叛乱被平定了,那雍正皇帝就更高兴了,居然做出了什么事情?就是说除了王公,尤其是亲王,礼绝百僚,百官是不下跪的。清代的臣子之间,即使下级见上级,那也就是个插手礼,或者是一个什么大礼,没有下跪的。但是对不起,文武百官除了王公,一律要给年羹尧下跪。这个就已经有一点破那个皇权时代的礼法的底线了。

而且这个阶段,雍正皇帝给年羹尧下过一份诏旨,朱批御旨,亲笔写的,大概这么几层意思,看得我们这些后人简直是目瞪口呆。

第一层意思,你是大清朝的恩人。你想想这个措词。第二层意思,你对我这么好,朕不知怎样疼你,方对得起天地神明。

第三层意思,我其实知道你是爱我的,你不仅立了功,这个就不去说它,你看你在前线打仗,那么着急,一折一字,就是每一封奏折,每一个字,都体现了对我的爱。你看,你那么着急,但你不忍心跟我讲,你经常是闲闲写来,加以闲字,就是你写奏折的时候,不把军情描述得那么急,怕我着急。你爱我,我心里是知道的。

第四层意思,是我把这番爱经常跟我的闺蜜,什么怡亲王允祥,还有我舅舅隆科多,我经常跟他们讲,而且我是哭着讲的,经常讲着讲着就落泪。

再下来一层意思,是如果我做不了一个好皇帝,我就对不住你,我对你的这份责任,不光是要对你好,我要做一个好皇帝才对得住你。

再接下来一层意思,是如果我们的子孙后代和臣民,如果辜负了你,那他就不配做我的子孙,他就不配当我大清的臣民。

你想想看,这已经成了什么话了?我给你稍微翻译一下,这就像一个女子对自己的情郎写的那封情书,整个就是一封情书的笔调,就是你对我好,而且你看,你那天给我买了一包糖炒栗子,我心里是知道的,你是冒了那么大雨去买的,我心里知道,我都哭着跟我闺蜜说了。我不仅要当你的好媳妇,我当一个好媳妇,我才对得住千秋万代。而且以后只要我们家,我妈、我爹、我孙子,谁说你不好,老娘都跟他玩命。就这个意思,我的个老天,在中国的皇权社会里看到皇帝出手的文献,我从来没见过把话讲得如此过头的。这是雍正二年的事。

但是年羹尧的行情那真是一直涨停,到了雍正三年的二月,年羹尧算是赢来了人生的一个大拐点,从此就是一路的跌停板。至于为啥,其实没有人知道,大致的时间可以推测得出来,应该是发生在雍正二年十月到十二月这两个月期间,这个时候年羹尧回京面圣,和雍正有一些交往,至于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外人是不清楚的。

历史学家有一些推论,在我看来不太能够说服人。有人说是因为年羹尧在军中太跋扈,但是你想,在古代当一个优秀的将领,能够打胜仗,军令如山,这是起码的条件。

有这么一个传说,这是见于当时的野史笔记。说有一次年羹尧大雪天出门,天寒地冻,很多随从就把手放在他的轿杠上。年羹尧不知道哪根筋一动,突然动了仁慈之心,说去手,把手拿开吧。结果所有的从人一听,大帅有令,去手,马上掏出腰刀把自己的手给剁了,年羹尧想制止都没来得及,满地的鲜血。

你一听这个好像很奇葩吧,不然,古代的军中就是这样。有另外一个传说,年羹尧有一次在行军过程中吃饭,觉得这个菜味道不好,马上把厨子推出去就斩了。确实,大帅就得有这份威风,我下出去的命令,不管理解还是不理解,立即执行,不执行就是死罪。包括岳飞,优秀的将领在军中从来都是这样的。所以如果非要说年羹尧在军中跋扈,这有点事后不讲理。

那第二条呢,就是年羹尧贪权、揽财这些事,通常文官容易犯这个毛病。其实也不成立,为啥?你想,这些事是雍正原来都知道的好不好,原来就有人跟他告发年羹尧,说他贪污。雍正说,去去,少来,别跟我说这些,我们君臣相知,要为千古做一个榜样,你们这些小人不要来挑拨。

还有人说,是因为年羹尧的权势已经威胁到了君权。这就更是扯淡了,在清代那会儿,年羹尧哪有任何还击之力?就像后来雍正去折腾他的时候,你会发现年羹尧完全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所以这些结论,现在看来都不足信。

但是事实是,到了雍正三年的二月,发生了一件小事。年羹尧给皇帝上了一份奏折,里面写到了一个词,叫朝乾夕惕,但是年羹尧给写反了,写成了夕惕朝乾。这词啥意思呢?大概就是说,皇上,你早上也忙、晚上也忙,总而言之,你劳苦功高,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雍正皇帝就突然抓住这四个字做文章,勃然大怒,说什么?朝乾夕惕,你给我写成了夕惕朝乾,你就说我不是朝乾夕惕不就完了吗?然后他就说,既然你不把朝乾夕惕许之给朕,那你的所谓的军功,许与不许,那就在未定之间了。就是你不认我,我也不认你,你不爱我,我也就不爱你。

从此之后,雍正皇帝就开始了对这个年羹尧,用一种猫捉老鼠式的玩弄,开始了对他的折磨。

刚开始第一步,是放各种风声,说我觉得年羹尧好像也最近不怎么样嘛,不知道是不是劳苦功高,觉得有点志得意满;还是最近精神、身体状态有点不好,总而言之,最近有点不对,你觉得是不是这样?就到处问人。

甚至跟一些臣子说,也是用密令的方式,说你跟我说说,年羹尧到底是个什么人?他品德到底好不好?当不当得起一个纯字?当时大臣最讲究的是一个纯臣,说当不当得起一个纯字?你跟我说,一定要秘之,就是秘密地跟我说。

那大臣又不傻,你皇上原来跟年羹尧关系那么好,现在突然没头没脑问出这么一句话,所有人都知道怎么回事。所以雍正就在扔石子、放风声,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搞这种挑拨离间。

包括去挑拨离间年羹尧手下那些大将,甚至他挑拨到哪一层?挑拨到总兵,当时凉州总兵,雍正就给他下诏旨,说年羹尧平时可说了你好多坏话,你可要谨慎着点儿,仔细着点儿,不要让他抓住把柄,那样可就不好了。你看,说这话,底下人马上就明白什么意思。

好,等这一番功课做完之后,马上就把矛头对准了年羹尧。从那个朝乾夕惕的事情过后,是隔三差五就要下一道朱批御旨,对年羹尧大肆咒骂。总而言之就是那个意思了,你不爱我呀,你个丧尽天良的,你没良心的,等等。年羹尧就拼命地自辩,说我是爱你的呀,我认错了,我知错了。但是雍正皇帝反过去就呸,什么呀?你就不认错,你就是没良心。大概那一阶段的双方的书信往还就是这层意思。

到后来,雍正皇帝还有绝呢,说这样吧,民间最近有一个传说,说三江口出天子,嘉湖要做战场。就是说浙江那一带,你不是要当天子,你不是要造反吗?我就给你调到杭州去当将军,我看你造反给我看。

你想想看这个意思,有点像一个怨妇抓住那个出轨的老公,说你打呀,你打死我,你有种打死我。就是这个意思,把年羹尧从西北的一个大将军,贬到了杭州当将军。后来又是一抹到地,让他以一个闲散的章京,在那儿投闲置散。

当然最后其实就是做一系列的政治发动,让周边的去说,年羹尧该千刀万剐,就是该死。最后皇帝一纸下令,说算了,我也不明正典刑了,押到菜市口什么的还怪麻烦的,你自裁吧。

年羹尧最后自裁的时候,其实还抱有一丝幻想,因为去给他下令让他自裁的人,是一个叫蔡珽的人,这个人就是年羹尧推举给雍正皇帝的。雍正皇帝多坏啊,这个时候就是让蔡珽,你看就是你推举的人,我就让他看着你死。年羹尧可不这么想,他觉得让蔡珽来执行,他没准儿还有缓呢。但就拖了很长时间,最后不行,还是自裁了。

最后雍正给年羹尧下的一份诏旨是告诉他,说尔自尽之后,若稍有怨念,天地神佛都不会饶你,度千万劫你都不会超生。雍正一生也信佛,他怕这个年羹尧死了之后,对他还有什么怨念,说你可千万不能有啊,你死了之后对我有怨念,你都不得超生。

就是这样的一场君臣交往的过程,从这个过程当中,你能咂摸出一点儿什么样的味道来呢?

这雍正皇帝真的是被影视剧给玩坏了,民间关于雍正的很多传说其实都无凭无据,您都别信。如果你想了解一个真实的雍正,贴近历史事实的雍正,建议大家去看冯尔康先生写的那本书《雍正传》。这本书今年好像出了一个新版本,但是我们手头没有,我这儿这本翻得已经这么烂了,这是本期节目的策划李元同学在人大图书馆借出来了,这是一本烂书,但书确实很好看。

好,言归正传,雍正和年羹尧之间的关系最后闹得那么僵,那请问是不是一个孤证呢?他们俩是一个好基友,最后变成冤家对头,那真是爱得如夏花灿烂,但是又如惊鸿般的短暂。

如果你去看雍正和他很多臣子之间的关系,往往都和他跟年羹尧之间的关系一样,有一个善始,但是没有善终,而且演化得过程通常都是一个节奏,都是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雍正皇帝主动地扑上前去,没有底线、毫无保留,掏心掏肺地、用力地、轰轰烈烈地去爱,就像那首歌写的,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

比方说,跟年羹尧同时期的还有一个叫隆科多的,隆科多和年羹尧都是有拥立之功的大臣。那怎么(23:42)你的拥立之功呢?这个隆科多是一个闲散的皇亲国戚,如果论辈分,是雍正的舅舅。所以雍正就下了一道指示,说从此之后,咱立规矩,包括我在内,咱们大小臣子,称隆科多,除了官名之外,在前面要加俩字,就叫舅舅。

我还真没在中国历史当中看过任何一个先例,称一个臣子要在前面正式加一个官称,叫舅舅。他自己也确实做到了,在雍正初年,他自己的很多手记当中提到隆科多,都在前面加舅舅,包括跟臣子谈话也都是这样。他夸奖隆科多那个词,你听着,他是圣祖仁皇帝的忠臣,就是康熙的忠臣,是我的功臣,是超群拔类稀有之大臣,就是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大臣。你看看那个用词,往往都是很过分的,要爱就用力爱嘛。

紧接着就是第二个逻辑,既然我爱你,那所有我爱的人都必须像我一样的去爱你,我们必须能够大被同眠、不分彼此、相亲相爱,抱在一处。你比如他就要求他的两个大宝贝,年羹尧和隆科多彼此相爱。

但是凑巧,这两个人就是不相爱,尤其是年羹尧,就死活看不起这个隆科多。年羹尧认为,我是藩邸旧人,就是你没当皇帝的时候我就跟你好,那隆科多算哪根草啊?他从哪儿冒出来的?他不行。所以他反复跟雍正说,说隆科多就是一个普通平常的人,你别那么看重他。

雍正就不爽,我这么爱他,你怎么可以这样呢?所以死活就在他们俩人中间撺掇。他跟隆科多讲,你要遇事多向年羹尧请教;跟年羹尧讲,我原来也看不起隆科多,但是后来我幡然悔悟了,我现在才知道我犯下大错。刚才我们说他夸隆科多那句话,就是他跟年羹尧亲口讲的。你看,他撺掇他们俩。

而且他后来还想出一个歪招,他让年羹尧把一个儿子过继给隆科多。要知道,这件事情在清代的法律当中,是一件不成体统的事情。因为隆科多有儿子,而且有俩儿子,你现在让一个有儿子的人过继给一个已经有儿子的人,这成何体统?但是雍正就认为,你看,你们俩都是同一个人的爹,你们俩还不好吗?你们俩可以睡一被窝了吧?确实,后来两个人也不得不表示,好好好,我们俩人好。这个事就这么过去了。

还有一个例子,雍正有两个特别喜欢的大臣,一个叫李绂,他最高当到了直隶总督,疆臣领袖,很大的官。这个李绂是一个经学家,是当时的一个士林的领袖,这么一个角色。

他还有一个大宝贝,叫田文镜。田文镜这个人不仅不是什么正途出身,不仅没考取进士,连举人都没考取,仅仅是个监生,说白了就是个秀才。但是雍正对他很赏识,把他派到河南,后来又搞到山东,搞什么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这些艰难而重大的改革。

那站在田文镜的立场上,那当然是肝脑涂地啊,因为本来我根本没有希望当这么大的官,你既然赏识我,那我就玩命地干。所以田文镜在河南的治理过程当中,得罪了当地官僚系统,包括那些有功名在身的官员。

当然他的很多作派也确实是小人作派了,这个我们且不去提他。隔壁的李绂,直隶总督一看,心里就不爽了,你这不叫作贱我们读书人吗?所以他就跑到雍正那儿去告这个田文镜,反复地参奏他。

雍正这个老毛病又犯了,我爱的人你们互相之间怎么能不爱呢?这还还则罢了。后来他发现有一个御史叫谢济世,这个人也参奏田文镜。

雍正把这两份奏折拿出来一对比,这个李绂参奏的理由,和你谢济世参奏的理由好像一样啊,那你们俩是不是底下通过风、串过气啊?是不是李绂指使这个谢济世来告田文镜啊?如果有这样一层关系,那可就不得了了,这叫结党营私。大家知道,在皇权时代,结党那就是掉头的罪,欺君之罪嘛。

所以最后他能做到什么份儿上?他把李绂直接判了一个死刑,拉倒菜市口,让刽子手拿刀抵着脖子,派人去问他,现在你知道田文镜是好人了吧?这李绂也真是硬骨头,说臣愚昧,臣至死不知道田文镜是一个好人。当然后来雍正觉得也没办法,最后也没杀他,把李绂也放了,但是革职,永不续用。你看,他就是这样的一个性格。这是他跟臣子之间发展的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这就是转折点。雍正的性格是,哥们儿来了啊,咱们兄弟一起,我先干为敬,我看你怎么喝。你要是我先干为敬,你意思意思,你随意,那我就不爽;或者我只要发现我爱你,但是你没有按我希望的方式爱我,对不起,哥们儿跟你翻脸,而且一翻脸就把你往死里整。

所以很多人说雍正残酷等等,说他打击政治意见,不容异己等等,这还真是冤枉人家雍正,因为雍正在很多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宽宏大量也是罕见的。比如说宝亲王有一个师傅,叫朱轼,宝亲王就是后来的乾隆,就是太子的师傅。

这个朱轼一辈子就反对他的所有改革,尤其像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这些事,当了一辈子的反对派。尤其是年羹尧后来被抓起来之后,朱轼想一想,我是不是也该告老还乡了?就反复上书辞官;雍正说没你事,你待着,你挺好。这种例子在雍正朝史不绝书,很多。

所以你不能简单地说,雍正是一个打击政治异己的人,对不同意见,他有的是包容力。但是如果我爱过,但是我发现你不爱我,对不起,哥们儿就给你玩狠的,这是第三个逻辑。

但是还没有完,他还有第四个更可怕的逻辑,就是你不爱我,我把你往死里整,爱过你的人,对不起,我一样是往死里整。最典型的就是钱名世案,原来他跟年羹尧好的时候,不是让全国各处官员,有什么事你们请教一下年羹尧,然后希望大臣们都去写诗赞颂年羹尧。

有的人就写,这钱名世就冲在了第一波,写得特别肉麻,称赞年羹尧。等年羹尧倒台的时候,雍正就把这个事翻出来,当年你这么评价过年羹尧,那你是什么人呢?你叫名教罪人,我也不杀你,咱这么着,我御笔写这四个字,名教罪人,给你制成一块匾,你也就告老还乡,你也甭当官了,你就守着这块匾吧,把这块匾挂在你们家大堂上,你们子孙后代就守着这块匾过日子,不准摘下来。

他跟当地的地方官说,初一、十五,你们都要去他们家看看,他们是不是把这块匾给摘了,平时嫌丢人,丢人就得丢到底,要千秋万代的丢下去。

而且他还干了一件特别奇葩的事,这个钱名世离开北京的时候,没官了嘛,丢官了嘛,抱着这块匾回家。他说慢走,得给你举办一个送别晚会,让北京除了九卿大学士以下所有的官员,最后凑齐了大概三百多个官员,说我们给你送送行,搞一个送别宴,每个人做一首诗,骂骂你,说你这个名教罪人都怎么当上的,然后把这几百首是还编了一本诗集,叫《名教罪人诗》,说你看,结集了,大伙儿都骂你,这个送给你,你回家吧,哈哈哈哈。他是这么个性格的人。

当然也有比较残酷的了,刚才说的钱名世案,这是比较有戏剧性的。比如说那个汪景祺,汪景祺其实就是一个臭文人,原来随着年大帅西征,就写了一本小册子,叫《读书堂西征笔记》,文人他没底线起来,拍马屁是强项,所以就写了很多,特别没底线,称年羹尧为宇宙第一人,现在好像我们东边有个国家他们领导人也是这么一人,宇宙第一人。

那后来雍正就不爽啊,把年羹尧搞死了之后,你称他为宇宙第一人,那宰了吧。宰了哪儿过瘾呢,削首示众,可是你的头不准摘,一直在菜市口挂了十年。对这个汪景祺,这就是雍正。

所以你看他的逻辑,就是爱,我就用全部力气,爱你到死。如果我恨,那对不起,此前的爱都不算数,我要用全部力气把你作贱到死,这就是雍正的人际关系处理策略。

我总是在想,如果雍正爷活到了今天,听完了所有当代中国的流行歌曲,他一定会喜欢上一首歌,叫《明明白白我的心》,明明白白我的心,渴望一份真感情,曾经被爱伤透了心,为什么甜蜜的梦容易醒。

雍正爷确实对很多人掏心掏肺地爱,但是一旦他发现他的爱得不到回报,他就抓狂,他就用各种戏剧化的、残暴的,甚至是歇斯底里的方式进行报复。当然了,在中国古代的帝王当中,像这位爷这种性格,这种处事方式,也仅此一例,别无分店,独此一家。

那你可能会问了,那罗辑思维你为什么今天要讲他?既然他只是一个孤立的故事,你罗胖子今天又想黑谁?要黑我们就黑一把大的,我们今天不黑任何一个具体的人,或者一个组织,我们今天要黑,就黑所有的中国人。

其实你不觉得吗?当代中国人其实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种人际关系当中,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去理解爱的。美国有一个学者曾经讲,说中国人提倡的这个仁字,仁爱的仁,你看它的结果,就是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所有的中国人都生活在二人世界当中,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要么就是师生,要么就是父子,要么就是同学,他总是在两人关系中生活,而自己的独立的生存空间和人格空间,往往是没有的。

记得前不久,我们罗辑思维组织一帮铁杆会员小伙伴,我陪着去了一趟斐济,其中有一段船上的路程,大概一个小时。我们所有小伙伴,十几个人,就爆发了一场非常激烈的争论,就是关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中国很多子女,尤其是80后、90后一代,都经常会有一种痛苦,就是父母逼婚,包括结婚之后逼着你生孩子。那自己又觉得这是我的独立空间,可父母偏偏要干涉进来,那怎么办呢?如果你不答应,父母说,哎呦,那我要犯心脏病,我晚年不幸福,我白养了你,我很痛苦。

在这样的压力下,很多人选择的就是躲避,或者是妥协,或者是含混的,混日子、往后拖等等,这些方式。

当时我就提出一个我个人的意见,我说如果是我,我就绝不妥协。这件事情我的答案是两条,第一条,这是我的事,与你无干,请不要跨过这道门槛,来干涉我的私事。

那很多小伙伴听了说,这怎么是你的私事呢?父母不觉得是你的私事啊,他就是觉得你是他身上掉下来的肉,我妈到现在还经常跟我说这句话呢,胖子,你就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你骨头渣子都是我的,我们家内部经常开这种玩笑。

确实父母这样想问题,觉得不是你的私事,他就是要干涉,那怎么办呢?难道我们任由他痛苦吗?作为一个孝顺儿女,我们于心何忍呢?

我说你们别急,我还有第二条。就是我既然是你们的儿子,因为我的事你们感觉到痛苦,这是你的事。那你的事,我作为儿子,我就应该帮你。比方说我陪你聊天行不行啊,帮你缓解一下你的痛苦;我还可以出钱,让你们去理由;我甚至还可以组织一个老年合唱团,让你们高兴高兴。但是对不起,第一条永远生效,这是我的私事,请你们不要干涉。

当然了,船上有各种各样的争论。总而言之,大家渐渐觉得,这是一个伦理难题。我说有什么难的呢?我们来换一个角度想这个问题。

大家可能还记得,前两年有这么一个娱乐新闻,有一个女孩叫杨秀娟,跑到香港,一定要见刘德华。这样的事情很多的呀,一个粉丝对自己的偶像无限崇拜,由此生出无限的爱慕,我就是要嫁你,我就是要娶你。我已经对你这么好,你怎么可以不出来见我一面,或者把我娶回家去?

我说请问,那当年的刘德华,一定要娶这位杨秀娟女士了?大家觉得,那不必。我说那刘德华应该怎么讲呢?如果杨秀娟再要说,你如果不出来见我,我就死给你看,那刘德华应该怎么说呢?不管刘德华用什么样的公关语言,把这件事情诠释得高大上和绝对正确,我想他心里一定是那句话,你死,与我何干?死去吧。

当然,我作为一个善良的人,我可以尽可能地劝告,你不要死,我甚至可以报警,让你去不要死。但是如果你真要死,那是你的事,你要嫁给我,我同意不同意,这是我的事,这两件事情泾渭分明。

那为什么在陌生人之间我们可以同意这个你死就你去死,而在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我们就要放弃这个持守的边界,让别人侵入我们的私生活呢?

前两期节目,我们曾经讲了一期胡适,其中有一个小的段子没给大家介绍,就是留到这一期。胡适对于父子关系就有过这样一次表述,他说父母是在孩子没有征求他们意见的情况下,把他们带到这个世间的,我们对他们应该有一份抱愧才对。因为没有通知他们,把他们带到世间,我们就有责任去教他、养他。这个责任可是两部分,第一部分对他负有责任,而且他们的言行、是非、功过,对社会要产生影响,我们父母对社会也有一份责任,所以我们应该尽其所能的教他养他。

但是对不起,这里面没有任何恩惠可言,我们只有一份抱歉。孩子的未来他们自己决定,我们父母将来能做到的事情,就是尽可能不要成为孩子的负担,不要去祸害孩子。你看,这就是中国将近一百年前的一个自由主义大师,他对父子关系这样的一个理解,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良性的理解。

很多人都会觉得,我们应该善待他人,用感恩的思维,你看,这就是孝道。所有中国的老人们,传统几千年来告诉你的孝道都是有一个前提,说父母对你这么好,十月怀胎就不容易,把你养大更不容易,你要反报父母。乌鸦尚知反哺,那你怎么能不知道感恩呢?在当代中国社会,我们的伦理体系当中,往往不讲那个好像很古老的孝子,我们往往是讲的一个感恩。

但请仔细分析,这成何道理?你对我好,我就一定要对你好吗?而且一定是要用你认为合适的方式和足够的分量,反报来对你好吗?如果是这样,大家的独立人格又在哪里存在着呢?

你看雍正爷的起点其实并不错,是爱,爱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情感啊,它应该纯洁,它应该永立不败才对。但是当爱以一种绑架的姿态,我爱你,你就必须爱我,这套逻辑一旦成立的时候,爱就成为了毒素。而这种逻辑一旦在社会伦理空间当中推展开来,你会发现,很多伦理的纠结就出现了。

比方说,我们举两个例子。中国公共汽车上往往会有一种道德,年轻人应该给老人让座。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社会新闻,有些人不是老人变坏,是坏人变老,他们上车之后耀武扬威,我老了,你们都该给我让座,如果不起来,上去就动手要打人的。很多地方都出现这样的新闻。

那请问,别人让不让座是他的事,你有什么权利去干涉呢?你老了,这份道理难道就可以侵入他人的私人空间吗?

还有人,比如说,在网上写帖子,如何如何如何,不转就不是中国人。你的道理是你的道理,你自己去持守就好了,你为什么说我不转,我就不是中国人呢?

当一份道德,它的起点都是美好的,但是它用于绑架他人的时候,带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乱像?

所以罗辑思维一直在讲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很多人就讲,那自由主义应该去反抗那些让我们变得不自由的东西。我一直在讲,自由主义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对自己负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不可能不好。

很多人在问,什么是自由主义的人生观?让我看来无非就是两句话。第一句,我们绝不会去强制他人;第二句,我们尽可能地不让他人来强制我们。换一种方式说也可以,我们在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人格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对他人释放善意。

所以说,理解爱这个词,我还是最喜欢张爱玲说过的那句话,爱,我爱你,与你何干?这才是自由主义的爱情观。你可能又会说,那我们这代人现在面对的具体情况就是这样,我们的父母他不懂你罗胖子讲的自由主义那一套,他就是要干涉,我们难道就要让他们伤心吗?

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我们在中华民族的整个文化的传承当中,也许要去扮演一个坚定的角色,一方面,用我们的身体、用我们的善意去抵挡我们的父母;一方面,我们放过我们的孩子,我们坚决地斩断那根从远古一直到今天,用爱的名义去绑架他人的链条。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得到。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