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期丨他真的拯救了美国?

首播于2014年7月31日

关于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的另一种解读。

菁城子

《美国大萧条》[美] 默里-罗斯巴德
《另类美国史》[美] 托马斯-伍兹
《通往奴役之路》[英] 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     

感谢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如果再过很多年,人类的历史学家要去写20世纪的历史,如果只允许他用很少的笔墨去写,我想过去的一百年可以归结为两句话。第一句话,叫两场灾难,就是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句话呢,就是两场大实验。

在过去波澜壮阔的一百年里面,人类曾经分成过两个阵营,都去实验,什么样的经济制度最能催生人类的大繁荣。大家都知道,一方面是以苏联为首的这些国家搞的中央计划经济的实验;还有一方面,就是以美国为首的,搞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实验。

我们中国人最机灵,前半场在这个队(00:47),后半场在这个队……,所以中国人是非常有发言权的,因为在过去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命体验当中,我们对两种经济制度的有利,可以说是甘苦自知。

那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实验报告就算是出来了,因为两个标志性的事件。第一个是1991年苏联帝国垮台解体,当时全世界人民都上前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扒拉扒拉它的尸体,打开我们瞅瞅。一瞅,好可怜,老百姓的物资特别匮乏,苏联领导人当时吹牛,我们要坐宇宙飞船。美国人说你们要坐宇宙飞船干什么呢?说那万一我们莫斯科人民听到基辅人民那儿有面包卖,我们就可以坐宇宙飞船过去买啊,就匮乏到那个程度。

当时还有一个段子,说亚当夏娃那幅名画,就是两个屁股的一男一女,亚当拿着苹果给夏娃吃,就那幅画。英国人看了说,这不是英国人吗?你看,剩最后一个苹果了,我们英国的绅士还会把它让给女士。

法国人看了说,不对,亚当夏娃一定是法国人,你看他们什么都没有,但是也没忘了谈恋爱。但是苏联人说,不对,你们都胡扯,亚当夏娃一定是苏联人。你看,他们没有衣服穿,吃得又很少,但是他们以为自己活在天堂哦。

这种段子在上个世纪那到处都是,不多讲了。

那第二个标志性的事件呢,就是次年,也就是1992年,中国小平同志的南巡。这个事件就标志着全体中国人民算是想明白了,没什么可犹豫、可摇摆的了,如果想要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繁荣,就一定得顺着自由市场经济的道路,走改革开放。

那对于这一代中国人来说,他是用生命,甚至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实验结果。如果今天再有人告诉中国人,说国家应该干预经济,每一个人没有权利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天然禀赋和现实情况,决定自己买什么、卖什么、在哪儿工作,这才是好的经济制度,中国的明白人都会冲他呸,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请允许我说但是。在历史深处,仍然躺着这么个东西,如果这个东西不得到清晰的解释,那么那个已经被实验证明失败的,已经死掉的,在天堂中的计划经济的亡灵,仍然不得安息。它仍然会时时发出躁动,干扰我们这个用血的教训得出来的结论。

那这个东西是啥呢?是什么东西躺在历史深处呢?它就是1929年到1933年,发生在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今天我们罗辑思维就跟大伙儿聊聊大萧条。

这个大萧条确实是上个世纪前半叶全人类的一个大悲剧,虽然它的源头在美国。虽然我们限定它的历史区间是1929年到1933年,但实际上没有这么短,这只是爆发得最狠的时候。实际上它迁延病榻,缠绵病榻有十几年的时间,道琼斯指数从1929年的10月29号当天下滑20%,这号称黑色星期二。那什么时候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呢?得到1954年之后,所以可见这是一个漫长的恢复的过程。

当然,这个大萧条它也不是一次触底的,它分了好几次。你想股市肯定是这样,一次重挫20%,旁边有人看说,机会到了,杀进去抄底;结果又是一个下挫,这帮人被碾为齑粉;然后又有人杀进来抄底,然后又被碾为齑粉。中国股市不是有句话吗?以为到底了,没想到还有地下室;以为到地下室了,没想到地下室是十八层。

对呀,这是股市的情况,实体经济那也是残破不堪。美国的GDP在1929年的时候大概是810亿美金,到1932年的时候,剩410亿美金了,而且大量的重要的经济部门都是玩命地下滑。比如钢产量最狠的时候下跌80%,汽车产量最狠的时候下跌90%。

当然,之所以称它为是一个惨剧,就是因为老百姓的生活太惨了,当时失业率的数字曾经飙升到30%。这个数字我们今天看起来,还是少部分人没有工作,绝大部分人还是幸福的。

你真不能这么看,因为美国人和我们中国人可不一样。第一,他们不积蓄,没有储蓄;第二,他们的社会已经是一个原子化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不像中国,有大量的小共同体,我们的社会转型还没有完成。中国如果真的有短期的30%的失业率,可能我们撑的时间比美国人要稍微多一点,为什么?我们大量的小共同体啊,爹妈愿意管孩子,亲戚、朋友,一个村落的小共同体的人,互相之间还有一点照顾。

可是你想想,在美国的那些大的工业城市,那些失业者,失业两个字哪像表面上的这么轻松啊。所谓的失业,美国人又没有积蓄,立即就是下一顿饭不知道在哪里,那个啼饥号寒,那个绝望的对未来的那个心态,我不知道你能不能体会。确实,在那个时间,造就了美国大量的人间惨剧。如果你想了解,看几部卓别林的电影就全知道了,这是一个悲催的事件。

但是所有的悲催都需要一个解释,从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大萧条的研究就一直是经济学研究当中的一门显学。大家还记得前任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吧,就是那个光头,他自己就讲过一句话,说如果你是个研究地质学的人,那你一定应该去研究地震,因为这是这门学科皇冠上的明珠;如果你是个研究经济学的人,那你就一定要去研究大萧条。

伯南克自己就是年轻的时候是以研究大萧条而著称的,可见这个课题散发出一种长久的、强大的学术魅力。但是我们普通人不管什么学术不学术,但是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国家,它突然病了,后来又突然好了,这总得有个解释,有个交代吧。

我们一般人耳熟能详的一套解释是这样的,关键是时间上它摆出来了。你看,先是市场经济的一段繁荣,我们称之为叫柯立芝繁荣,柯立芝也是胡佛总统前任的一个美国总统,柯立芝繁荣。然后就是胡佛总统任期内的大萧条,然后就是罗斯福上任,然后就是大萧条结束了。

所以你看这个时间顺序在这儿,很容易就得出前因后果,因为市场经济的自由放任导致大萧条,因为罗斯福实行了新政,而导致了大萧条的结束。你看,多简单、多明白啊,不光是中国人接受这一套解释,美国人主流接受的也是这样一套解释。

这套解释谁最爱听啊?就是那些计划经济的拥趸。你看,基本上这两个判断该可以总结出两句话,第一句话叫市场经济不作就不会死;第二句话叫社会主义的因素不出手,你市场经济就生没辙。

你看,先看第一句话。马克思原来就讲过,资本主义打娘胎里就带来了一个毛病,就是那种 阶段性的、阵发性的经济危机,每隔几年就要再来一回。1929年到1933年的大萧条,不过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次而已,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它就是这个物种,就是这个货色,从出生到死亡,这个病甭想治得好。这是第一句话。

可是第二句话就要解释,它为什么后来又治好了呢?解释是这样的,因为罗斯福新政,当中包含了大量的计划经济的因素,都是中央政府出手,去强力地干预经济。比如说大型的公共工程的建设,以工代赈;比如说对银行的管制,对市场竞争的管制,这些东西奏效,这是一整套罗斯福新政,才拯救了美国经济。这是一套解释。

这一套解释如果它是对了的话,我想中国人是不是一定要走自由市场经济的道路,就要存疑了,对吧?因为搞来搞去,没准儿一个大繁荣之后,中国也会重演大萧条。所以我们才说计划经济的亡灵不得安息,原因就在于此。

但是,历史上一直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另外一个声音。原来是悄悄地,在学术界内部。比如说原来的经济学派当中就有一派解释,奥地利学派,它就说其实经济危机的解释也很简单,它跟马克思主义的正统不是一套说法。

它认为,这就是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结果,因为政府老想干点通货膨胀,征税那玩意儿多烦人呢,老百姓又反对,选票又不给你,对吧?印票子,政府有钱了,可以多干点儿事,所以政府都是有通货膨胀的冲动的。正是因为政府多发票子,导致市场信号的紊乱,企业盲目地扩大生产,所以才导致经济危机。所以这种解释以前也都有。

但是在2008年之后,因为2008年,美国乃至全球的市场经济里面,都发生了一次金融风暴。越来越强的一种声音开始出现,就是大萧条的真实原因,就是因为政府过度干预经济。

说到这儿,你可能脑子有点乱了,我再给你解释一遍。原来的解释是,因为政府不管,才有大萧条;而这一派解释说,大萧条的原因就是因为政府过度干预。

原来的解释是,因为政府管了,所以大萧条结束了;而这一派新的观点认为,正是因为罗斯福新政,使得大萧条缠绵病榻十几年才得治愈,如果没有罗斯福捣乱,大萧条早就好了。

这不是我自己在这儿瞎说,这是美国现在主流经济学界一个越来越强烈的声音,虽然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也是一种新的解释。最典型的一本著作就是罗斯巴德写的《美国大萧条》这本书,当然这本书里大量的经济学的解释,我们在这里且不去说它。

那这两派观点到底哪个对呢?我从个人情感上,我们也不隐瞒,尤其是中国人,用这一生的时间去实验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好处,我们当然倾向于相信后一派传说。

但是这个历史,我们必须客观地讲,它很难得出一个确定性的因果关系。因为历史就是这样的,它时间前后的事件是不是互为因果,其实不知道。就像是一个人他得了一场病,然后他吃了一味药,然后过了一段时间,这个病就好了。那你说,这味药是不是治好了他这个病?还真的很难说。

就像感冒,没准儿不吃药,一个礼拜也好,吃了药一个星期也好;因为吃了某种药,反而要十五天才好。所以你说这个药,它到底是治病还是害人呢?其实从单个的病例是说不清楚的,虽然在时间前后上,确实吃了药,后来病好了,这个逻辑您听得懂吧?

那一般来说,现代医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双盲测试,设计好几个对照组,然后一模一样的病情,第一是吃药,第二是吃安慰剂,看是不是真的有疗效,它有对照科学方法。

但是经济没法再重来一回,难道我们要人为地再制造一个一模一样的大萧条,跟美国的那个时代做对比实验吗?没有办法,历史过去了就过去了,它作为一个永恒的谜题放在这儿,让我们后人去解释。我个人情感上,愿意相信什么,其实反倒不不太重要。

但是我们这期节目,我们还是要给后来一种说法,提供一些事实上的指正。比如说这就牵扯到对于胡佛总统到底干了什么的评价。

大家知道,胡佛这个倒霉催的,他1929年3月上任,然后1929年的10月底,大萧条就爆发了。胡佛上任之前,那牛吹的,因为他当时接任的就是柯立芝总统,柯立芝总统带动了柯立芝繁荣。

胡佛上来之后,因为他也是柯立芝的商务部部长,老共和党人。他上来之后,竞选的时候他就讲,你选我当总统,我有办法让你每家的锅里都有一只鸡,每家的车库里都有两辆车,这是他给美国人民的承诺。可是他刚上台,一个大烂摊子就造成了,你说他又怎么办?

那我们就得说说,胡佛总统这个人他到底执行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政策?过去我们都认为,胡佛是一个自由放任经济的一个主张者。但是现在的越来越多的经济史的研究者发现,真实情况不是这样。

在说胡佛之前,简单介绍一下背景。他前面两任总统,一个叫哈定,一个叫柯立芝,这两个人中国人不太熟悉,为啥呢?因为他们都信奉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既然市场自由放任,那就没政府什么事,政府不干什么事,那总统怎么会有丰功伟绩流传下来呢?

这个哈定是个大帅哥,个儿也高,长得也帅,待人接物也非常的温和,有魅力。所以当时刚刚获得普选权,拿到选票的美国妇女,就把选票全部扔给他了,所以哈定就当选。

哈定一生有一个大软肋,就是特别好色,愿意跟各种有夫之妇搞暧昧。所以后来官方说法,说他是中风而死,但民间还有一个说法,说他是被一个情妇给毒死的。

那不管怎么样,他是死在任期上。熟悉美国政治制度的人都知道,副总统就要接任,这个副总统就是柯立芝。柯立芝的性格跟这个哈定正好相反,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不管怎么样,这两个人性格相反,经济政策一模一样,都是自由放任。

这哈定有一个外号,他的内阁叫扑克内阁,经常把各种部长叫到白宫来打牌,没什么事要管,让他们资本家自己做生意去。这个柯立芝也是一样,柯立芝在美国的总统序列里面,堪称睡神,他每天要睡十个小时。

罗胖相比起来太悲催了,我每天一两点钟睡觉,早上六点半起来,发我那个著名的微信60秒的语音,我每天大概也就五个小时左右的睡眠。

这个柯立芝每天要睡十个小时,而且中午还要加一个小时的午觉,所以他可能是历朝历代美国总统当中最休闲的一个人,总之就没什么可以干。按照当时记者的一个说法,那个时代的政府薄小得,简直就是个隐形人,政府在美国社会几乎就是不存在。

而且他们俩还任用了一个大富翁当财政部部长,就是梅隆。梅隆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个大富翁,那也是富可敌国的主。他从1921年当财政部部长,一直当到了1932年,历任三届总统。

梅隆的经济政策说来也简单,就是玩命地减税,给富人也减,给穷人也减。当然这套理论很简单了,就是虽然减税,但是经济繁荣了,税基也大了,国家实际上还有好处。

但不管怎么样,这三个大宝贝儿执行的都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顺便也就带来了柯立芝大繁荣。紧接着,你看我们主人公要出场了,这个胡佛。

胡佛是柯立芝的商务部部长,他年轻的时候还在中国混过,在中国当过白领。他担任商务部部长,也参与了柯立芝繁荣的打造,所以他代表共和党来竞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是特别有说服力的,他当时真的是敢给美国人民吹牛的。他说,只要选我当总统,每家锅里都会有一只鸡,每家的车库里都会有两部车,我就敢给美国人民做这样的承诺。

但是刚刚当上总统就傻眼了,他当总统是1929年的3月,1929年的10月29号,黑色星期二就来了。所以他这任期的四年,真的是苦不堪言,各种各样的坏消息纷至沓来,然后没有最坏,只有更坏。这就是胡佛悲催的总统生涯。

那如果你是胡佛,你会怎么办?如果你是胡佛,你想在历史上留下什么样的声誉呢?在过去的说法里,我们都说胡佛也是一个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的支持者。没错,胡佛的思想可能还真是这样,至少我在史料当中就看过,他在美国总统的国会咨文里面,就明确指出,说虽然我们现在面对经济危机,但是不要紧,让市场自己去调整恢复,我们政府不能通过法律或者是行政手段来干涉市场。这是胡佛自己讲的,当着国会的老爷们讲的。

但是设身处地地讲,他又何尝能够有这样的定性呢?大家想,你身为总统,你好歹是国家领导人吧,这国家搞成这个样子,在你的任期内,各种各样的指责就纷至沓来,向他轰击过去。

当时民间有一套说法,就是所有的烂事都在前面加俩字,胡佛。比如说难民营、工人,没有饭吃了,搞个铁皮,搭个贫民窟,叫胡佛村;流浪汉,要饭的那个袋子,叫胡佛袋;一个车烧不起油了,人背着走、拖着走,叫胡佛车。流浪汉躺在公园长椅上,寒风瑟瑟,只好拿报纸把自己盖起来,那个报纸叫胡佛毯子。

所以你想,一个人有自尊心的好不好?所以胡佛也没有办法,他必须做一些事情。后来的很多经济学家就敏锐地发现了,胡佛的思想和胡佛的行动两回事。胡佛表面上是一个自由放任的思想者,但是他在执政期间,他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政府干预去拯救当时的经济危机。

你看,重要的分歧就在这儿出现了,他拯救经济危机的很多方法其实跟罗斯福新政没有什么区别,包括把企业家叫来,说你们不许开除工人,你们开除就开除吧,但是你们不许给降工资,还得涨工资。你看,这就干涉市场自由了嘛,工人拿多少工资,你让工人和资本家自己谈判嘛,他要出手。

比如说加税,比如说降低利率,就是拼命地向市场释放各种各样的通货膨胀因素,所有后来罗斯福干的事胡佛都干过。罗斯福不是搞大量的政府公共项目建设吗,以工代赈吗?胡佛也干。你现在到美国去参观胡佛水坝,那就是他在任期间干的,当时建立这个项目的理由,就是以工代赈。所以说后来的罗斯福不过是胡佛的升级2.0版而已。

其中有一个最著名的事,也是后来的追究责任的经济学家对胡佛指责的最厉害的一件事,那就是美国历史上真正是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你听这法案名字,斯姆特、霍利,这就是俩参议员弄的这个事。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既然美国经济已经不行了,那你就不能让外国的货来冲击我们,各种各样的行业协会都跑到华盛顿去游说,说我们提高外国进口产品的关税吧,让美国人民买美国货吧,这样我们的经济不就缓过来了吗?

但是你以为这个市场是你一家说了算的吗?这个斯姆特霍利法案执行之后,在欧洲,也就是美国当时主要的贸易伙伴那里,引起了一场大风暴。

举个例子讲,比如瑞士人,造手表的,原来美国人有钱,手表主要就是卖到美国。现在好,瑞士手表的关税提得老高,瑞士手表卖不出去,那瑞士人怎么办?报复啊,所有美国货也不许进入我瑞士。

英国,什么德国,他从原来美国的主要的贸易伙伴,一下子美国的进口货物就减少了。在那一两年里,进口到德国的货物,美国货,减少到一半。你比如说汽车,法国基本上就把关税一下子就提高到美国汽车在法国市场上一辆都卖不掉。意大利更是这样,美国汽车经过斯姆特霍利法案之后,在意大利市场上的销量,一下子狂降了90%。

所以原来你美国是在全球市场经济的交易当中生存,你那么多的产能,不是你美国人消费,你要向欧洲市场倾泄的。结果因为这样一个试图给害别人的法案,最后反倒害了自己,让经济危机继续持续下去。

你看,说到这儿,我们几乎把这个争论给说清楚了,就是胡佛到底干了什么。他自由放任吗?他还是胡乱折腾呢?这个事情现在越来越说不清了。那胡佛到底是用自己的不作为,导致经济危机加深;还是用自己的胡乱作为,导致经济危机更加严重呢?这成为历史上的一个公案,没有标准答案,具体的结论您自个儿琢磨。

刚才我们介绍的关于胡佛的很多观点,其实来自于一个美国经济学家,叫罗斯巴德写的一本书,叫《美国大萧条》。在这本书里,几乎把胡佛总统描述为一个两面三刀,至少是言行不一的人。

一方面,你是一个老派的共和党人,你在言论上和思想上都明确地支持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可是你在行为上呢?又用政府的权力去干预市场,而且干预得很厉害,那请问,你这不是矛盾吗?所以胡佛总统在历史上留给我们的背影,是一个充满悖论的背影。

那请问,这很难理解吗?也很好理解了。因为说一千道一万,他不是一个思想家,他是一个政客,他是一个用选票选出来的总统,他对各种各样的民意和舆论压力,不得不作出那种条件反射式的反馈。

我们给大家打一个比方,一个孝子,老爹躺病床上,得的假设是糖尿病。孝子心里是明白的,不能给老爹多吃东西,但是周边的舆论不谅解,你爹病了,你都不做给他吃,饿得老头直哼哼,这行吗?对吧,在舆论的逼迫下,孝子说,我总得干点什么吧?结果渐渐地,一天炖只鸡,明天弄点鱼翅海参,就活生生把这老头给吃死了。

这是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但是我相信,胡佛总统在那备受煎熬的四年总统执政生涯当中,确实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走向了一个行为上的干预主义者,这虽然和他自己内心的初衷是不一样的。

好,我们先把胡佛的故事搁下,那紧接着登场的主角是谁啊?罗斯福,又是我们老罗家的人。罗斯福这个人在历史上口碑好得不得了,美国总统经常,美国人搞一点大排名,罗斯福的排名一向是靠前的。因为第一他任期非常长,第二功劳太大了,把全世界人民从法西斯的铁蹄下拯救出来,更别提还把美国人民从大萧条的阴影中拯救出来,这就说到罗斯福新政。

在历史上,我们通常认为,罗斯福和胡佛这两个人,简直就是一张扑克牌的两面,这是完全相反的。确实,这俩人关系也不好。

给大家说一个当时的一个八卦,罗斯福当选作为后任总统,这个胡佛已经是(26:07)总统。胡佛就拼命去找罗斯福,说这样,这是非常时期,咱俩一定得协同,因为希望在你身上,我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你看你能不能发一个声明,说你将来上任之后,要延续我的政策。

这个胡佛据说还非常紧张,这是一封信,给罗斯福写的,把罗斯福的名字就拼错了,可见非常紧张。但罗斯福就是不搭理他,胡佛各种各样的想安排会见,当然也见,见了都是礼节性的,甚至两个人在仪式性的交接的时候,就是应该拜望,然后回拜。罗斯福就说,你甭回拜了,我跟你没那么多瓜葛。

从政治技巧上讲,其实我们可以理解罗斯福,因为胡佛干得这么烂,政治家讲究的就是切割,我怎么能跟你搞到一起去呢?所以你共和党人想把我民主党人绑在一起,说我跟你延续你的政策,我们两党协同行动,门儿都没有。罗斯福上台就必须造成一种叫与民更始,终于换皇上了,换领导人了,我这套玩法才能救你们,原来共和党搞的那套不行,原来都赖胡佛。这是一种政治技巧,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

从美国国内的情绪来讲,也确实是这样。在那个《光荣与梦想》这本书里我看到一个细节,在罗斯福当选之后,有一个人就写了一句话,说就算是罗斯福一把火把国会山给烧了,美国人民都会欢呼,你毕竟做了点什么与众不同的事情。

所以罗斯福当时是携一种巨大的势能来上任的,就是他做什么,几乎都能获得美国人民的理解。因为已经山穷水尽了,做点什么,总比不做什么好吧。

所以罗斯福一上任,就要求国会授予他近乎一个战时总统的一种权力,就是像打仗一样,因为非常危机嘛,就是我想干什么,就得能让我干什么,让美国人民一直很警惕的行政权力,在这个短暂的历史时刻,让我放大它。所以罗斯福总统这个时候就讲了一句很牛很牛的话,说这个时候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说白了,就是我来了,大家放心吧,没有什么可恐惧了,我们放下恐惧,跟着我向前走吧。

几年之后,大萧条结束了,罗斯福总统嘁哩喀喳一大堆的改革措施,总之冠以一个名称,叫罗斯福新政,在历史上就这么留下来了。

我们隔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去回看罗斯福新政,那自然是赞赏有加。可是历史这玩意儿最架不住的就是细看,当你逼近到它的很多细节的时候,你心里渐渐地会疑惑起来,这些政策难道也当真就奏效了吗?

好,那下面我们就简单给大家点一下罗斯福新政的一些细节。如果说他的新政有什么核心精神的话,那就是剥夺自由。

那第一条,比如说所有的银行关门,然后经过政府的审查,通过了,你才可以开门。那这个不好吗?当然好了,当时老百姓觉得银行不靠谱,钱存进去,动不动就倒闭,对吧,让我老百姓的储蓄血本无归,罗斯福,棒。

但是要知道,这一来,就让美国历史上的自由银行传统终结了,从此银行的生和死不再取决于办银行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的负责,而是取决于政府的批文。你看,这个东西对不对,您去判断。

第二,金本位取消。原来金本位是政府发行货币的一个保障,至少它对政府的通货膨胀冲动,它是有约束力的吧。因为特定的数量的金子,就对应特定数量的美元,对吧?所以你政府滥发美元,很难做到。但是罗斯福新政禁止老百姓拥有黄金,如果拥有黄金,坐牢。

我不知道你想起什么,至少我想起的就是国民党败退大陆之前,发的那个金圆券,就曾经干过这么一条,民间不许持有黄金,只有政府可以持有,政府拿到这个金子发金圆券,然后就带来空前的通货膨胀。

确实,金本位取消之后,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大量的通货膨胀就在美国确实是发生了。那你如果说通货膨胀也能够拯救大萧条,这个道理我就想不通了。如果是这样,那津巴布韦就是世界的第一强国。这是第二条措施。

第三条措施,就是严格限定各种各样的就业自由。啥叫就业自由?你比如说限定最低工资。这一点,现在在经济学界也几乎是定论了,就是政府不应该去限定最低工资。好像这对工人阶级好残酷,对吧?工人应该拿一天,比如说10美金的工资,政府给规定的。你企业主如果让他自由的话,他可能就给你5美金,这不是欺负我工人阶级吗?

但是这个账不能这么算,你得反过来算。如果企业主挣不出来工人10美金一天的工资,他还要给你发,那他怎么办?我不干了,不敢这个工作你就彻底没有了。

所以与其政府给规定一个底线,不如让市场自由地去交易,到底什么活该干,什么样的工资水平我能接受,政府说了是不算的,你根本不了解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岗位的具体情况,你让雇主和雇员之间自由地谈判,产生一个工资结果,这不挺好吗?这就是自由市场经济的主张。但是当时罗斯福强硬出手,规定了这个最低工资,实际上就是限定了就业的自由。

那这一条能够拯救经济吗?我觉得现在跟任何有经济学常识的人说,他可能都不相信。

罗斯福还干了一件事情,高税收。就是富人有钱,我上中学的时候,好像就看过一个漫画,也是美国人当时说罗斯福把一堆富翁串在竹签子上烤羊肉串,在那儿转着烤。当时确实共和党人就指责罗斯福,说你这不就是共产党那一套吗?

确实当时美国舆论界有这样的争执,美国当时的高税收高到了什么程度,据说在罗斯福第三任任期的时候,他给美国的税务局商量,说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年收入10万美金以上的富人的税收,就是超过10万美金那部分,税率给他定成99.5%?

我的个老天,这是一个什么税收政策?听着穷人这儿解恨,富人跟我们也一样,对吧,再富你也富不过10万美金。但是这对社会财富的生产是一个灾难,换句话说,有能力挣更多钱的人,那挣到10万美金,谁还再挣呢?因为再往上挣,全是政府的。

如果富人不去创业,不去增加财富的冲动,去挣更多的钱,那就意味着投资没法扩张,企业没法扩张,那工人和穷人的劳动就业岗位又从哪里来呢?所以这样的税收政策,现在的经济学的最新进展已经告诉了我们,这是一个彻头彻尾愚蠢的政策,但是罗斯福新政就包括这样的高税收政策的内容。

再比如说以工代赈,刚才我们前面讲,胡佛修了胡佛水坝,那罗斯福的手笔可就大得多了。在他执政期间,搞了田纳西河流域的管理局,大量的公共工程开始上。

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就是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他就主张经济萧条的时候,怎么办呢?用需求来拉动供给。就是说白了,政府去制造需求,说的一个极端的话,就是政府组织人,先挖一个坑,然后把这个坑再填上,每天给发工资,这样不就产生了需求吗?有这样的需求,那经济就会恢复,这是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非常粗浅的一个理论的轮廓。

那确实罗斯福当年就这么干的,那请问这有效吗?如果这个东西有效,那很多现在的一些二把刀经济学家讲的那些话就是对的。就像有的经济学家说,地震好啊,地震拉动GDP,你看这个东西就毁掉了,马上就重建,这不是制造了需求吗?制造需求就拉动供给,经济就会繁荣。

我就不知道这些人的常识在哪里,这都不用我去批判,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法国19世纪的经济学家巴斯夏,早就用各种各样的文章需嘲笑过这种理论,他管这个叫破窗谬论。什么意思?就是一个窗户,一个小孩打球把这个窗户给踢碎了。结果有一个人在旁边哈哈大笑,你看,拉动了经济成长,因为这家主人终于要再买一块玻璃了。这不是荒谬吗?

好了,不抬这些杠了,我们来看罗斯福新政里面最辉煌的一项内容,叫全国工业复兴法案。这个全国工业复兴法案,听着棒吧,这名字,好像是罗斯福新政的中流砥柱。可是你一旦逼近去看它的很多细节,你会发现真的是经不住推敲。如果这些政策能拯救经济的话,那整个经济就要整体改写了。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当时的几个案子,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个叫谢客特家禽诉合众国案,听着案名也高大上,其实就是俩卖鸡的,就是菜市场俩卖鸡的,谢客特兄弟,波兰犹太人,含辛茹苦开了一个小养鸡场卖鸡,结果跟来检查的政府官员就撕巴起来了,政府官员要检查,他们不让,最后政府官员以60条罪状把他告上法庭。这60条罪状你打开来细看,真是可笑得要死。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第一条,你卖得太便宜了,你卖这么便宜,你让其他卖鸡的人怎么活?所以你这叫破坏经济。你听听这道理。

第二条,你们俩给自个儿发的工资发太低。他就是一个养鸡的,给自己发工资发低一点,而且顺带发点低工资,还能养活几个其他的工人,这有什么不好呢?不行,因为你违反了最低工资法。

第三条最荒唐,说你们俩居然让顾客自己挑鸡。因为按照当时罗斯福新政的很多消费领域,这顾客是没有权利挑东西的,给什么是什么。他们道理很简单,你们挑肥拣瘦,那剩下来坏的东西卖给谁啊?这也叫破坏经济,这不是浪费社会资源吗?

说到这儿,我估计一些年长的听众、观众,就已经会心一笑了。当年国营的肉店,不就是这样吗?不准挑肥拣瘦,营业员给你砍哪一刀就是哪一刀,肉价是一样的。所以那个时候私人的肉店为什么价格那么高的肉,还能卖得掉?很简单,允许顾客挑嘛,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出现的一幕幕场景,在罗斯福新政期间一样,居然以这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把一个卖鸡的给告上法庭。当然,还罗织了一大堆其他的罪名,说你卖的是病鸡等等。

谢客特兄弟实在受不了了,说我们犹太教徒虔诚的宗教信仰,我们从来不卖病鸡,所以就积极应诉,后来这官司打得二一添作五。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案件,比如说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叫裁缝案。什么意思呢?他也不是个裁缝,其实就是一个洗衣店。你说一个洗衣店,多么小的生意啊,当时政府规定,洗一件衣服至少40美分。这家说我能不能便宜点,市场竞争嘛,降到35美分。得了,罚款100美金。

还有一个,叫照明电池案。就是一家企业雇了很少,大概不到一百个工人,生产一种照明电池。后来也是政府说,你怎么能卖那么便宜呢?卖这么便宜,就是破坏经济,不许便宜,你必须按照政府定价来。结果这家的主人,包括工人工资的问题,最后的这家主人是几个月的监禁,然后政府把他罚款,罚得是倾家荡产。还有什么橡胶轮胎案,在书里有很多。

我想经过30多年市场经济洗礼的中国人,应该在这些事情上,能判断得出是非吧。如果一个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它的每一个产品的价格,包括劳动力的价格,都由政府法案来定,而且谁违反谁就坐牢,谁就罚得你倾家荡产。请问,这还是玩市场经济吗?

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这些措施,可以说让美国市场上的自由,已经变得非常稀薄了。且不说银行不能自由开办,就是一家卖鸡的,都没有办法根据自己愿意的价格,把鸡卖给顾客。请问,这还是市场经济吗?

如果一百年之后有人告诉你,这就是让美国走出大萧条的原因,正是这样的政策,让美国重新获得了繁荣和富庶,那请问,你信吗?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说,罗胖子这一期是要黑罗斯福啊。还真没这么简单,因为作为个人,我对罗斯福总统当年的处境,以及他所作所为,还是抱有充分的同情的。就算您是个圣贤,您穿越回1933恩年,你当美国总统,你能怎么办呢?

你手里拥有的就是那么点儿政府权力,虽然有国会的临时的扩张授权,但是窗外听见的,可都是老百姓嗷嗷待哺的声音,亿万双眼睛盯着你这一个人,你总得做点什么,来改变这个已经糟到了不能再糟的现实吧。反正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那就试试呗,又能糟到什么样?整个美国经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所以今天,我们不能以一个后人的高度和眼光,来对前人进行那样的苛责,这对罗斯福是不公平的。但是我今天想问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些在后来的经济学理论看来,完全错误的做法,在当时却获得人民的欢迎呢?不是说人民满意不满意,是政策好不好的一个标准吗?尤其是后来,大萧条当中,罗斯福新政的很多做法,确实是被很多人追捧的。为什么在当时和后代,都有那么多人叫好呢?啥原因?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回到人性的深层当中去找。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比如说罗斯福新政结束了美国自由银行的传统,这对银行的自由发展、金融业的健康生长,当然是不利的。但是眼下老百姓的存款,他至少多那么一点点的保障,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再比如说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制,虽然大家从理性上可以推导得出来,这长期可以危及大家的就业机会,可能再过几个月,我自己就没有工作了,因为老板不赚钱,给我们那么高的工资,他就干脆歇业算了。可能过两个月,我就得失业,但毕竟这个月的工资我保住了,它没有下降。

再比如说给富人加税,虽然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得出来,企业家就会不去扩张投资,以至于整个国家的繁荣前景会被断送。但是眼下,那么多富人愁眉苦脸,甚至是跳楼,我作为一个穷人,我岂不拍手称快,我连饭都吃不上,你跳个楼又有什么呢?这也符合穷人的心理,所以老百姓欢迎,也不奇怪。

再比如说公共工程建设,虽然经过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的实验,我们知道把钱交到政府手里,让政府干公共工程,通常要不就是腐败,要不就是低效率,对吧?这也不仅是在哪个国家,全世界都一样。但是眼下毕竟政府给我提供了一个能够吃饱饭的机会,我拥有了一份工作。那长期的所谓纳税人的权利受损这些东西,跟我眼下这顿饭相比,那又算得上什么呢?

所以今天其实我们是把一些所谓正确的经济学道理,和大萧条当时的紧迫的现实放在一起,给各位构成一个刺目的对比。我不知道各位从中能够发现什么东西,说到底,这就是人性深处的两种权衡。第一个权衡,就是在长痛和短痛之间。

还记得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讲过一段话,说经济稍有点下滑,你政府不要管,你让它自然调整到位,不要搞什么四万亿、八万亿去救市。但是没办法呀,人民怕疼啊,因为那个四万亿、八万亿虽然造成的后果很不好,但那叫长痛,那是后来的事,它疼得比较舒缓;眼下这下可叫剧痛,我们受不了。所以虽然要支付那样的严重的后果,大家还是希望政府出手救市。

给大家说一个今天我们录像的例子,我们栏目的制片人杜若洋他儿子今天要去体检,这个很难说服,因为他儿子知道,这体检要抽血,得挨上这一针。虽然他爸跟他讲了很多道理,说这个对长期健康有什么好处。你别以为小孩不懂,他懂的,但是今天这一针,真是痛啊,所以从早上起来就不起床,到医院门口哇哇大哭等等,他就闹。他都懂,但是他在长痛和短痛之间,他作为一个人,他选择起来,往往还是选择那个长痛,他不愿意挨这一针。这是一个权衡。

第二个权衡呢,就是在安全和自由之间。我还记得《三体》,这是我们节目多次推荐过的一本科幻小说,它就说,人类如果在一种极端情况下,你比如说整个地球人类就剩这一百人了,就在一个宇宙飞船上,所有的食物都是有限的,而前路是茫茫的太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往哪儿走,那这个时候最有效的治理结构是什么?当然就不是自由了,就是一个大家认为最靠谱的人,大家跟他走,任他去独裁。

所以自由市场这样的一个原则,它不是适用在所有环境下的。当人类在极端情况下,人们要的是安全,有老大罩着我,这个时候自由、繁荣就变得不重要了。

我还记得秦晖教授讲过一段话,说如果9·11这样的事在美国来上十回,美国变成一个法西斯国家,那一点儿都不用奇怪,对吧?因为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人们在安全和自由之间,他会随时调整自己的选择。

那最后我们的结论是什么?可见我们并不是想说大萧条时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做得有什么错,因为那就是一个人们已经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时代,做什么都有可能。

但是我们想说的是,如果在一个繁荣时代呢?如果在一个安全不是受到那么严重威胁的时代呢?用这些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我们还可能获得我们期待的那种繁荣吗?如果我们任由政府权力按照罗斯福新政的那个逻辑发展下去,那后果会是什么呢?

在这儿给大家说个细节,大萧条期间,苏联政府曾经在美国开办过一个叫苏美贸易公司,招美国的技术移民。你们美国工人阶级不是没饭吃吗?我这儿有啊,到我这儿来,我们正在搞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前景一片光明。

大量的美国无产阶级那就去报名,每天三五百人,整个大萧条期间,有10万美国技术移民申请到苏联去。隔了将近一百年,我们当然知道这10万人的选择是错的,虽然当时也是没办法,为了一口饱饭。但是到了苏联,你未必吃得上那口饱饭,而且也许你还要部分的丧失人身自由。到1991年苏联解体的时候,我不知道这10万人还有多少人还活着,但至少他们和留在美国的那些亲友相比,他们的财政状况,应该是天渊之别。

为什么要说这个细节呢?其实我想说明的是,如果没有到真的山穷水尽的地步,你何必去呼吁政府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呢?

在中国市场当中,有经常会有这样一些人,GDP稍微增速下滑那么一点点,立即呼吁政府要救市;股市稍微下滑那么一点点,政府要出手干预。要知道,政府权力可不仅在哪个国家,这在全人类都是一个通例。

当它刚开始出现干预市场的时候,那是一派慈眉善目,你看,它带来的全是好处,你马上就获得了温暖,获得了一种被窝一样的,妈妈的怀里一样的温暖的感觉。但是长期来看呢,你把那个糖衣吃完了之后,那里面的东西可是未必甘甜。

就像中国的企业家冯仑讲的,政府权力它全世界是通例,它有一种克制不住的,要伸手在企业家怀里摸来摸去的那样的一个冲动。我们克制这种冲动还来不及,难道我们还要呼吁它随时随地来我们这儿摸呀摸吗?

政府权力的很多起点其实都是善意的,但是还是记住那句古老的话吧,通向地狱的道路,往往都是由善意一块一块地铺就的。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