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期丨牛顿和现代世界的诞生

首播于2015年12月24日

我们今天来还原牛顿所处的时代背景,为您解释为什么牛顿能那么牛。

冯启娜

《机械宇宙》[美] 爱德华-多尼克
《牛顿传》[英] 迈克尔-怀特

感谢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我们今天跟大家聊一个牛人,真的是牛人,就是牛顿,很牛很牛的顿。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人了,大科学家;但是到了中学呢,他突然脸色一变,开始变成了我们的物理老师,什么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牛顿这个词它就变成考卷上的题了。所以对于我们这一代受过中国式教育荼毒的人来说,甭管牛顿多伟大,我对他也是敬而远之,没有什么好印象,因为在我们青春时代,他为难过我们嘛。

那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跟大家聊这个人,其实罗胖也不懂什么物理,要不是为了准备这一期节目,什么牛顿三大定律,都忘了,也就万有引力定律还有一点印象。那为什么要聊呢?我们先荡开一笔,说一个题外话,关于读书。在这个时代,就是互联网时代,你会发现读书的必要性正在消失,因为互联网简直就是一部大的百科全书,一搜即得,什么知识都有,而我们越来越沉浸于用手机去连接到互联网上去求知。

但是在我心目当中,这几年我渐渐地心目中的这个界线越来越清晰,就是在互联网上求知,和我退回到书斋中去读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求知领域。那在互联网上呢,我主要是想了解这个世界有什么新东西,朋友圈里面什么样的文章在刷屏,哪个微信公众号里又推了一篇我没有见过的文章,或者我有一个什么特定的疑问,我到度娘上去搜一搜,这是往前去求知;但是一旦回到书斋中呢,我往往是往后去求知。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一个感觉,或者在某一个瞬间突然出来这样一个疑问,就是发现自己像个傻叉一样,对整个世界其实毫不了解。比如说,我罗胖坐在这张桌子面前,这桌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其实我一无所知,它是怎么被砍伐、怎么被加工、怎么没有一根钉子,用那种榫卯结构,通过大量的木工师傅的技巧,凝结成为这张桌子,所有的过程我都不清楚。每一本书,它在印刷厂当中,印刷厂我去过的,但是它具体通过什么样的工艺做出来,我也一无所知,这是一个空间上的阻隔。

另外一个呢,就是时间上的阻隔。罗胖在录像的这个地方叫北京的郎家园,那可见以前,就是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一定有一个姓郎的人家在这儿。我还听一些老人讲,原来北京郎家园这个地方的枣特别好吃,但是这些东西都在历史的地层中被我们踩在脚下,我们再也不知道了。

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看起来是一个活蹦乱跳的自由的人,而实际上呢,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被空间和时间这两堵大墙,死死地压缩在一个叫肉身的牢笼之中,不得破墙而出,唯一能够让我们越狱的,就是往回看,去看那些知识。所以对于我来讲,阅读这件事只有一个清晰的目的,就是利用我此生所剩不多的时间,真是快来不及了,去搞清楚我这个生命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你可能会说从哪儿来的还不简单吗?从你爹妈那儿来的呀。对,但那只是我肉身的来历,而人的本质是一个观念系统,比如说我们今天共享了很多观念,人应该自由吧,应该享有很多权利吧,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私有财产吧。我就告诉你,这几个观念我们天天说,已经不觉得是什么了,但是你只要倒退回几十年,比如说在中国,在西方倒退回几百年,别人根本就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要跟现在的那些原始部落讲这些观念,他觉得你是神经病;甚至你说我想多挣点钱,我想多过点好日子,他们都无法理解。

所以事实上我们生活在哪里?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处,我们的脚下踩着人类丰富的叫观念地层。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在郑也夫先生那本书叫《文明是副产品》,我们节目多次推荐过,那本书里就谈到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说实话,在看到那本书之前,我完全没这概念,雕版印刷术那多简单?找一块板子刻字,反着刻,对吧?刷一层墨,拿纸往上一盖,“啪”,这不就印出来了吗?这又没有什么声光电化,这算什么高技术呢?可是看完那本书之后你再琢磨,即使是中国人率先发明了这玩意儿,它也是到唐朝搞出来的,原来没有这个东西,那为什么全世界人都这么笨呢?中国人这么聪明也得到唐朝呢?

后来你按照郑也夫先生那本书揭引的很多线索你才会发现,就这么一个雕版印刷术,它居然是两河流域的印章文化、印度的佛印文化、中国的碑版拓片文化,和后来的那个中国的纸张和油墨文化,是很多种技术组合之后才出现的一个技术品种,你看着非常简单,这是在技术上。

观念上就更是这样了,比如说我曾经听到过一个说法,说发明数字0,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果说把人类所有的发明排十个,发明这个数字0是其中之一。刚开始我也不理解,后来才恍然大悟,如果没有这个0,现代的所有的什么现代数学,包括建立在现代数学上的物理学的大厦,包括我们今天的所有工业文明,全部都不会存在。但是发明0为什么难?因为我们发明任何一个符号,都是指一个东西,对吧?而0是以为着我什么都不指,所以为什么这个数字只有印度人能发明?因为印度哲学当中,它天然在宗教概念当中有一个空,或者是无的概念,所以只有印度人能发明0。所以你说,这个发明有多么的重要?

就像我们罗辑思维节目,我们好像选题东一榔头西一棒,也没有什么章法。而实际上我个人阅读是有一根主线在的,那就是要搞清楚我们当代人生存的观念系统,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就像我们第三季节目当中,花四期节目时间去谈论跟抗日战争、大日本帝国的兴衰这个相关的话题,那难道是我对日本人有啥兴趣吗?不是,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嘛。我们要搞清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来历,就一定要追溯到抗日战争,那八年的时间才是现代中国国家观念形成,和民族观念形成的源头,如果这一段史实搞不清楚,我们这方面的认知就会发生重大缺患。

这是题外话了,我们还是回到今天的主题——牛顿。那为什么牛顿重要呢?有了前面这一段话来打底你就明白了,牛顿他不是一个说科学史上的一个巨匠,或者说人类科学发现史上的重要一环而已,不是。牛顿他诞生了一整个时代的观念系统,说白了,他是一个大转折点。

那牛顿有多牛,这就不用说了嘛,有人说过这么一段话,说如果牛顿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有诺贝尔奖了,那他至少应该一人独揽四届物理学奖、一届化学奖,因为他晚年老搞那个炼金术。还应该有一届菲尔兹奖,菲尔兹奖就是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因为牛顿发生了微积分。那这么牛的人,我为什么说他有转折性的意义?

牛顿是1727年去世的,当时有一位英国诗人叫波普,给他写了一段很著名的墓志铭。这词是这么说的,说自然和自然的规则隐藏在黑暗当中,上帝说,要不就让牛顿去吧,于是世界一片光明。这个牛吹的,这很显然是一个当时崇拜牛顿的粉丝给他的过誉之词,但是其实你细琢磨这个话,这才是牛顿真实的价值所在。

你想,在牛顿之前,人类是什么?是一个非常可怜的物种,天天在土里刨食,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老天爷还经常发个火,像中国人讲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西方人讲的上帝的愤怒之鞭等等,总而言之,我们是在一种非常狂暴的自然力量下苟延残喘的物种,我们的生存系统非常的脆弱。

但是牛顿干了一件事,牛顿说这有什么呀,对吧?从树上掉下来的果子,到海边的那个潮汐,一直到地球和月亮的关系,一切井然有序,就符合我在纸上写下来的这几个定律。说白了,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可以用数学来推算的一个精密系统当中,它是有规律可循的。

你不要小看规律这个事,人类一旦逮着这个东西之后,你会发现它会继续往下延展,你看,直到今天,我们已经破解了自然的多少规律?当然,还有大量的规律没有向我们展现,但是牛顿是叩开这个大门的第一个人,他让所有的后来者看到,原来对于规律的追索,然后让人类可以控制自然,我们可以不断地获得进步,这是一件可能的事情,你说牛顿有多重要?

就像一个淘金潮,是因为头一个人一锄头下去,挖开了一个大金矿,后来甭管扑过来多少万人,功劳都应该记在这头一个人身上,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那牛顿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第一个把整个自然界的规律的大门敲开来的人。

所以后来英国人非常自豪地讲,整个大自然的奥秘是牛顿找到了钥匙,这是我们英国人吧?后来又是一个英国人,叫瓦特,就是改良蒸汽机的那一位,他拿着牛顿找到的这把钥匙,捅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所以我们英国人牛啊。

而牛顿真正牛的地方,不仅是在于科学界和工业界,他的影响其实已经旁及到政治和社会。我们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美国国父那一代人,就是富兰克林、杰斐逊那一代人,家里都是要挂牛顿像的,都是粉丝。后来美国的第28任总统叫威尔逊,他讲过一句话,说美国宪法是臣服于牛顿规律的。

这话听起来好奇怪吧?牛顿规律是物理定律,跟美国宪法有啥关系?这是一套思维系统。你想,美国宪法是在费城制宪会议定下来的,这一套东西后来就像一个原型机一样,仅仅是小修小补,通过一些修正案一直运作到今天,200多年,造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国家。这说明什么?说明在国父那一代人看来,不管人间万象有多少复杂,都可以抽取出几个牛顿式的简单规律,然后我们一旦认识到它,把它用条文、用公式固定下来之后,它就可以永远运行。这是美国人对自己宪法的一个认识。

我在林达先生的书里面看到过这样一个比喻,说美国宪法就像是一台收银机,就是我们天天在超市里看到的那个收款机,它就很简单,就是我们交东西,一刷二维码,然后弹出一个价格,我们交钱,键入之后,弹出找零,我也看得到,店员也看得到,然后“叮”一声响,那个钱匣子弹出来,他把找零钱给我们,然后拉出一张纸条给你,这就是这笔交易的记账记录。这有什么复杂的呢?这台机器在技术原理上是非常简单的,但你要知道,这是人类商业史上的一个重大发明。

你想,自古至今,古今中外,所有的小商人他都有一个困难,就是每天有大量的交易从眼前走过,没有一个记录系统,这还则罢了;稍微生意做大一点,你要雇个伙计,你就要谨防他偷钱,对吧?而收银机就是这样的一个,首先任何一个东西交过去之后,这个价格、这个找零,是店员也看得见,我顾客也看得见。

双方认可之后,我没意见了,“叮”一声弹开钱匣子,你才能找零,然后把这个交易,全天的所有交易都记录在一张纸条上,店主可以轻易地进行查账。你想,这不就是通过一个美国宪法式的一个机器,用非常简单的原理,让所有人的行为得以规范。所以美国宪法就是一个牛顿式的宪法,牛顿这种世界观的改造是多么的强大,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我们再回到牛顿这个人,后世对他还是略有微辞的,因为你伟大嘛,你就年轻的时候伟大,你20多岁把所有该搞的贡献全部搞完了,后来老干一些胡里八涂的事情。我们中国人基本上接受了两个观念,第一,说牛顿晚年是沉迷于神学;还有一点,就是沉迷于炼金术,就是各种各样的伪科学,一个大科学家晚年堕落成这个样子,真的好可惜。当然还有一些人讲一些八卦,什么牛顿炒股票,后来赔了等等,这都不去提它。

但是我们中国人看问题,老是把所有这些事实抽取出来,拼在一块看,这个人好过,这个人也坏过,这样吧,伟人嘛,三七开得了,一般我们都是这样认识。你看,这就是读书的好处,就是我们要把这个活生生的人,还原到他活生生的历史时段当中再去看他。我告诉你,牛顿身上所有一切看似矛盾的地方,其实一旦回归到当时的时间,我们都可以找到一个解释,这就是我们今天谈论牛顿的角度。

好,我们回到牛顿出生的时候。牛顿出生其实是一个挺大的年份,1642年;当然也有人说日子记错了,其实是1643年年初,不管了,这当时历法更替的一个原因。1642年什么年份?我们读过中学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那一年,所以牛顿这一生一开始的时候,天下并不太平。

但是牛顿他特别倒霉,在那一代大科学家当中,他的身世其实是最惨的。我们比如说,跟牛顿同时代有几个科学巨匠,比如说化学界的鼻祖叫波义耳,波义耳的爹是一个伯爵,那是当时英国最有钱的几个人之一,在那个豪宅当中给他儿子制造了三个实验室,所有的烧瓶随便买,火随便烧,自己在家去研究什么沸腾、凝固,什么膨胀、气体,去研究,所以波义耳定律就是这么出来的。

再比如说,当时英国有一个天文学家叫哈雷,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彗星的那个人,他家里也很有钱,他父亲是一个做肥皂生意的商人,家里是大把的银子供着他搞学问。可是同时代的牛顿呢,相比之下就可怜得多。

牛顿是出生在英格兰北部的一个村庄,家里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而且牛顿的身世还特别惨,他父亲也叫艾萨克·牛顿,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在牛顿出生前三个月他就死了,所以牛顿是一个遗腹子。而且牛顿出生的时候,据他后来自己讲,只有三斤重,跟一个小耗子似的,家人都觉得这是不是能养得活?但是万没想到,这老人家居然活到了84岁,健康而且高寿。

那牛顿小时候这种家庭出来,肯定日子过不好,母亲又改嫁,继父又不喜欢他,把他寄养在外婆家长大,中途又辍学等等,小时候吃得苦实在是太多了。我们简单勾勒一下牛顿这后半生的履历,他很争气,上了剑桥大学。当然那个时候的上学不像我们现在上了高考,有国家统一录取,有什么助学金,那个时候一概没有,牛顿是靠着给同学打点工,然后吃点别人的剩饭,把这大学给念下来的。据说他到剑桥大学的时候,身上就几样东西,一个罐子,就是吃饭用的;几根蜡烛,一个笔记本,然后还有一把锁,就带着这点东西上大学。

那牛顿真正一生的转折点是发生在1665年到1667年,18个月,他跑回了老家,为啥呢?是因为当时伦敦爆发瘟疫,牛顿就跑回家避难。但是你请注意这个日子,叫1666年,这是世界科学史上的第一个奇迹之年,因为牛顿就在老家避难的这一段时间,在他妈的那个农场里,几乎做出了他一生所有重要的科学贡献。

所以1669年,他回到剑桥大学之后,很快就当了教授,这是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而且在剑桥大学一干就是30年。后来50多岁的时候升官发财了,因为名气也大了,国王也觉得我们英国有这么个大宝贝,得想个法给供上,怎么办呢?皇家造币局,就是造那个钱,这地方的差事清闲,而且从造币当中还能有提成,这是一个薪水又高又闲在的地方,就把牛顿摁这儿了,这是50多岁。

后来到了1703年,他又功成名就,当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他最后是1729年去世。那去世的时候,牛顿他因为不是贵族,但是他后来是科学家身份第一个拿到爵士头衔的,而且他死的时候是国葬,当时是一个公爵、三个伯爵,什么最高法院大法官给他抬着灵柩。今天我们到英国伦敦去旅行,那个西敏寺,又称之为叫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面,你还能看到牛顿的墓,就在教堂的正中间,把整个教堂一分为二,那个位置比很多国王的位置都要好,英国人对于牛顿实在是太自豪了。

在牛顿的葬礼当中,有这么一个人,叫伏尔泰,我们都知道,法国大文豪,启蒙大家。伏尔泰当时就很感动,说英国这民族了不起,他们对人才是这样的重视,这样的人,仅仅是一个科学家,也没有什么贵族血统,居然这样风光大葬。那参加完牛顿葬礼之后,这伏尔泰就在伦敦游逛,然后去找了牛顿的一个外甥女,就采访牛顿一生的这个事迹。

这个外甥女叫凯瑟琳,凯瑟琳就跟他讲了一个著名的段子,就是牛顿在老家的时候,树上一个苹果打到头上,然后就想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所以这个故事其实也是个笑话,就是这么一个凯瑟琳,然后讲给伏尔泰听,伏尔泰跑回法国就开始写文章,那文笔也好,这个故事就开始传遍欧洲,一直现在还跑到我们的教科书上。

实际上你想想怎么可能?牛顿搞出那样的研究,怎么可能是一个果子掉头上,果子掉头上,这是多少年来人类早就发现的一个现象,怎么没能启发别人呢?其实这个也在说明什么?就是一个科学发现和一个科学家的履历,如果你抽取出来看,只能看到一些神奇的,但是在逻辑上根本就讲不通的故事。而今天我们就是要把牛顿身上这些看似无法理解的矛盾,一个大科学家,他为什么会沉迷于神学?一个大科学家,为什么又沉迷于非科学、伪科学的炼金术?这些看似在逻辑上无法贯通的东西,还原到那个时代,我们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牛顿。

那今天我们首先给大家推荐的就是这本书,叫《机械宇宙》,它的副标题特别精彩,我之所以对这本书感兴趣,就是第一眼瞄到了副标题,叫“艾萨克·牛顿、皇家学会与现代世界的诞生”。对,你回到牛顿,你才会回到现代世界诞生的那一刻。

刚才我们讲到,作为一个现代人举目四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花花世界,物质生活是极大丰富,我们也都知道,这背后有科技、政治、社会、经济各种各样的力量。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东西的上面,就是特定时代的观念地层。请注意我用的这个词,叫地层,对,人类文明史的逐渐发展伴随着观念的生成过程,下一个观念体系是叠加在上一代观念体系上的,没有下面的基础,上面的东西决计不会发生。

就像现在美国人经常要把自己的民主推广到全世界,美国人民主很好,但是它生成在它自己的地层的顶端,如果把底下的东西全部抽掉,那个民主会把整个社会结构压垮的。所以为什么美国人在全世界推广民主,越推广越郁闷的原因,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那句老话,你吃第六个包子饱了,你不要忘掉了第二个包子的作用。

所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谈论牛顿,因为牛顿和他那一代人构筑了一个观念地层,而没有那个观念地层,所有的现代社会根本就不会发生,这就是给大家推荐这本书的原因。这本书的名字叫《机械宇宙》,副标题是“艾萨克·牛顿、皇家学会和现代世界的诞生”。由此可见,这本书的作者给牛顿的评价是极高的,在他眼里,牛顿可不仅仅是什么科学巨匠,牛顿和他那一整代小伙伴,实际上是在构建后来的现代社会的观念地层。

所以我们今天理解牛顿这个人,必须把他还原回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观念地层,你就会觉得一切顺理成章,牛顿那一代人的开天辟地的思想成果,实际上是从那个时代的宗教的观念地层当中生长出来的。你看理解了这一点,你就会对牛顿身上那些看似很矛盾的逻辑就不感到奇怪了,比如说我们老觉得牛顿作为一个科学家,他不应该信仰宗教。我们中国人理解这个现象,基本上是接受两个解释,第一个就是伟人嘛,总是三七开的,总体还是不错的。

那第二呢,就是我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的,说牛顿发现了这些科学定律之后大惊失色,这怎么可能呢?这么完美,一定背后有一个上帝,所以晚年就一头扎到了神学研究当中。可是你想想这怎么可能,这在时间上都不对,牛顿又不是中途改信的基督教,他从小就信,所以我们必须把他重新解释。

如果你想理解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关系,我们罗辑思维此前有一期节目,叫到底谁在迫害科学,里面已经讲到了这个结论,就是宗教和科学不仅不矛盾,而且科学是在宗教的土壤上生长出来的一个东西。如果你觉得这个观点匪夷所思,可以参阅一些那期节目。那我们今天再补充一个角度,就是基督教作为一个宗教的类型,它跟其他宗教不一样,比如说我们中国人熟悉的佛教,它虽然也有天堂和地狱,用天堂勾引人们去行善,用地狱去恐吓你不能作恶。

但是佛教讲究的是六道轮回,它比较繁复,就是有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牲道、恶鬼道和地狱道,那人呢?你如果这辈子好好的,那你下辈子还当人;你要是积德行善,你就会往上升,到阿修罗道,甚至是天道;当然你要是成了佛,你就跳出六道轮回,不在这里头。但是如果你作恶,你就一路往下降,变成畜牲,下辈子甚至会变成恶鬼,甚至会堕入地狱。

但是你想,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讲,这种宗教它就叫心灵慰藉,对吧?它有各种各样的出路,我也不想成佛,我也不想当什么天道的那些什么阿修罗等等,我就下辈子修个人身,挺好的。所以佛教在众生面前摆开来的既有敬酒,也有罚酒,但是琳琅满目,像一个自助餐,你可以挑着喝。

而且佛教讲究的是治病救人给出路,你即使堕入了地狱道,没关系,受上那么几万亿年的苦,然后仍然会有菩萨到地狱里去救拔你、超度你。比如说佛教当中有一个菩萨叫地藏王菩萨,他就发下一个大愿,叫地狱不空,我誓不成佛,所以即使是地狱里的众生也是给出路的。

可是在基督教里面完全没有这些选择,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上天堂,第二下地狱。在基督教里面有一个词,叫最终审判日,到那一天的时候,基督再临人间,所有的人都要到他的审判台前,即使是死去的人都得从棺材里面爬出来接受他的审判。你这个人不错,上天堂;你不行,下地狱,这就是终极审判,没有上诉的机会。一旦进了地狱之后,永远受苦,再也没有救赎的机会,这是基督教的观念。

所以基督教作为一种观念,它既有慰藉人心灵的一方面,而且也有恐吓人的一方面。而且在基督教的观念当中,人过去的日子是最好的,就是伊甸园那一段。但是人类的先祖亚当和夏娃自从被赶出伊甸园之后,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不断地堕落,不断地堕落,最后就是接受最终审判。所以以前是好的,现在是坏的。

他对于人来讲,他只有一个判断是重要的,就是这个最终审判日什么时候来,当然历史上说了很多了,宗教老是用各种各样的年份来吓唬大家,比如说千禧年,就是公元1000年,是不是这个日子呢?所有人都战战兢兢在那儿等。等把公元1000年混过去之后,大家又得在猜一个日子,猜到了哪一年呢?公元1666年,请注意我们前面提过,这就是牛顿发现他那三大定律、万有引力的那一年,所以科学史上的第一个奇迹年,就是1666年。

为什么是这一年呢?因为在基督教的观念当中,666这是魔鬼的数字,那既然1000年没有发生最终审判,那一定是这一年。你如果当时生活在英国,你是真会信,不仅是宗教观念让你信,而且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让你不得不信。比如说1665年发生了什么?就是彗星从天空中走过,那个时候伦敦也没有像北京或者后来的伦敦那么大的雾霾,天天人都看得到天空中有一个扫把星。当时的神父就跟大家讲,这个彗星来了,就是意味着暴风雨、烈焰,还有棺材飘满了天空,你们就等着吧,就快到了,你们再不行善。

那紧接着发生了什么?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大瘟疫。公元1666年发生在伦敦的大瘟疫,是横扫掉五万到六万人口,伦敦十万之一的人都死掉了,要不怎么牛顿跑到乡下去避难呢?避的就是这个。你想在宗教氛围那么浓厚的伦敦,又是彗星,又是死人那么多的瘟疫,大家是不是渐渐地就开始信这件事情了?

所以当时伦敦有一个很著名的诗人,叫约翰·多恩,写了一首很著名的诗,也算是一首很著名的布道词,就是《丧钟为谁而鸣》,就是所有的人就是你的一部分,就像一颗石子掉进了大海,就是欧洲少了一部分;一个人死去,就是你的一部分死去。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就是为你而鸣,后来海明威不就是通过这句话写了那本著名的小说,整个那个社会是弥漫了一种末日气氛的。

紧接着就是那场著名的伦敦大火,这也是1666年9月份的时候,刚开始起因很简单,就是一个面包师傅忘关火了,结果小火苗就开始在贫民区的那些木制结构当中延烧;十几个小时之后,诺大的伦敦城被烧成了一片白地。据说当时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也跑出来救火,手里拿着个撬,光着个脚站在泥地里,据说肩膀上还搭着个钱袋子,谁救火表现英勇,马上发红包。

但是这也没救了,后来也有人说,这场大火非常好,首先只烧死了八个人,人命损失并不大。但是更重要的结果呢,是伦敦城的瘟疫就此停止,为啥?老鼠都烧死了嘛,这次瘟疫的本质就是鼠疫。请看,这也是1666年。

请问,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那个伟大的科学发现的奇迹之年发生在1666年,而这么多末日的预言和征兆,它也发生在1666年呢?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呢?后来的很多科学史学家都讲,这是有关联的,正是因为这种末日情绪,所以那一代大科学家都试图解开上帝对我们的命运的最终安排是什么样的。那个时候信宗教的人都觉得,上帝他是一个全能的神,他安排一切事情,早就在人间留下了痕迹,只不过需要有智慧的人去破解它而已。

那上帝留下了哪些痕迹呢?无非是两条,第一就是在《圣经》里,就是以文本的方式留下了痕迹。所以牛顿为什么晚年一头钻到《圣经》当中,去解读那些《圣经》当中的密码,文字上表面说的是这个意思,那背后有没有可能是别的意思?所以牛顿晚年才搞出那么多神学的著作。

可是另外一本书也是上帝留下来的,那就是这个大自然,因为整个宇宙大自然都是他老人家造的嘛。所以仰观天象,说在宇宙整个的运行规律当中,上帝到底留下了什么关于我们人类的最终命运的线索?这也是一本可以解读的书。

所以对牛顿来讲,去研读《圣经》和研读整个的天体,这之间没有什么矛盾,它恰恰是他作战的两个战场而已,跑出门看天,也研究上帝;回到家研究《圣经》,一样是研究上帝。所以不管是万有引力,还是他的三大定律,本质上是他在解读上帝留下来的密码。尤其是这位牛顿,因为他出生在1642年的圣诞节,所以他这一辈子都相信,耶稣也出生在这一天,我也出生在这一天,这说明命中注定,上帝已经拣选了我来承担某些独特的职责,尤其是解读上帝留下来的这一大本密码之书。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反问,这不还是迷信吗?还是宗教吗?这不还是在基督教的观念地层里思考问题吗?那你刚才说,牛顿构筑了属于他这一代人的全新的观念地层,那请问,他什么时候破土而出的呢?牛顿他们这一代人出生的时候运气好,很多东西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其中最重要的一样就是科学方法。

我们今天人提到科学方法,已经见怪不怪了,觉得稀松平常,是一个默认的正确设置,工作、生活、学习,都应该用科学方法。可是啥是科学方法?它其实很简单,回到最朴素的原点,就是用实证的方法去认知世界,什么东西我都必须靠做实验,眼见为实。那你说这是一种天然的认知世界的方法吗?不是,人类自古以来,自打原始社会的时候都不是靠这一套。

实证方法有,但是最主要的认识世界的方法是听信他人,因为以前节目我们多次讲过,人类是一个协作体系,你生下来之后,就在一个群体协作当中,认知这个世界,你的大脑的带宽就那么点儿,你一样一样东西都自己去认知,怎么可能?就像我们当代人也不可能,你打个出租车,上车之后说,师傅,来,把驾驶证掏给我看看,你不会这样做,你天然地会相信他人,知道出租车公司会控制好,交通警察会控制好这件事,你相信他会开车,就完了嘛。

古代人也一样,他在原始部落里,他只有相信父母、相信酋长,相信跟自己关系好的小伙伴,他们说什么就信了,为什么一定要凡事事必躬亲地去搞什么实证研究呢?举个例子,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叫亚里士多德,那是多聪明的人哪,但是他居然就在自己的著作里记载下这么一个观点,说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多。

你亚里士多德又不是没结过婚,他据说还结过两回婚,你随便找个老婆,让她张嘴来数一下不就完了吗?不数,就是相信其他人的道听途说,然后居然就把这样的结论记在书上传给后人,这是作为确定的知识。所以据说到牛顿那个时代,英国的牛津大学还有一个规定,任何一个人你的观点跟亚里士多德不一样,怎么办?先罚款五个先令,然后再辩论。就有点像我们今天在一个微信群里说错话了,先发个红包,然后慢慢解释。

其实不仅是英国,全世界所有的民族都是这个观点,在那个时代,就是前人、先哲、经典,已经把该掌握的知识全部发现出来了,我们要么就是诠释,要么就是重新发现。所以中国的文人经常搞什么托古改制,说我说的话其实就是孔老夫子说的话,这就是全世界所有民族到那个时代的基本状态。英国牛顿这一代人也一样,牛顿这一辈子都认为,我发现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什么发现,什么古希腊人、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他们早就发现了,我只不过是把他们发现的再发现一遍,牛顿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独创者。

一旦建立了这样的背景,你就会明白科学方法听起来高大上,而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奇葩的思维方式,不仅在当时,就算在今天,你身边要真的出现这样一位科学狂人,你也会疯掉的。给你举个例子,有一天你们公司来了一个客人,进门就问,你们公司多少层楼?你说20层楼;他说我可不信,我必须从1层爬到20层,然后我才信。你给他端上一杯水,他会疑问,这里面有没有微生物超标,会不会有毒,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他是安全的?然后掏出仪器自己搞化验,然后才喝水,那你肯定接待了一个精神病人。

对,牛顿那一代的科学家在周边人看来就是这样的精神病,他们信奉一句话,叫走出图书馆,走进实验室,往圣先贤写的所有的书我都将信将疑,我只相信在实验室里得出来的确切的数字。所以当时有一个神学家就暴跳如雷地说,说你们是一帮什么人?什么样的聪明人告诉你们,他见过什么,你们都不信;即使是上帝他老人家亲自告诉你,他见过什么,你们还是不信,你说你们是一帮什么人?

那问题就来了,这种很奇葩的科学思维方法,它怎么就突然出现了呢?这个话题就长了,比如说在牛顿之前有培根、有伽利略这一代人,他们都是在牛顿之前的一代。但是更重要的是什么?当时欧洲人确实打开了眼界,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大量他们不知道的东西,确实往圣先贤写的书里面没有,这是其他民族没有的际遇。

我们主要讲三个东西吧,第一,大航海。一个美洲,就在那儿躺着,在原先的圣贤的书里面没有写过,这是横向空间视野的扩展。另外,举头一望,当时欧洲人发明了望远镜,这是伽利略那一代人搞出来的,对吧?天空中原来如此神奇,这又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而且呢,当时还有人发明了显微镜,这是一个荷兰商人,叫列文虎克,这个家伙可完全不是什么科学家,他是一个卖布料的商人,因为经常要检查那个布料的细部的纹理,所以就摆弄那个镜片,最后搞出了一个显微镜的效果。他发现之后就觉得很神奇,因为他没什么文化,然后就到处看小动物,这个水里面有微生物。他是第一个观察到人类精子的人,自己跑上床撸了一把,然后把自己的精液用显微镜观察了一下,他第一次看到了人类的精子。所以你看,外层空间、微观生物,以及横向空间的视野突然打开,这就让科学方法有了用武之地。

那你说科学方法有什么好处呢?说来说去,其实就一个好处,就是把不靠谱的变成靠谱的。你可别觉得,但凡戴上科学家桂冠的人,他都一定不相信迷信,不是,他们的脑子里面其实也是一锅粥。就说牛顿那一代人,现在我们一听什么英国皇家学会,那还了得,皇家学会的院士、著名科学家。可是刚开始皇家学会就是一个私人的俱乐部,后来国王一看,不错,这帮人讨论自然哲学,讨论自然现象,盖个戳吧,皇家认了,这叫英国皇家学会,刚开始就是一帮人在一起胡扯的一个机构。

那这个机构他们天天在讨论什么问题?你以为都是在黑板上演算牛顿的定律?不是,什么奇葩问题都有,而且那里面的所谓科学家,脑子也是一团糨子。举个例子,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个化学界的鼻祖波义耳,他就相信一堆歪理邪说。比如说,把人的粪便变成干粉,吹到眼睛地就可以治疗白内障;把死囚手掌上的汗液收集起来,就可以治疗人的甲状腺肿。他还相信,一条性格比较温顺的狗的血,输入一条性格比较暴躁的狗的体内,那条狗的性格就会被改变,这都是他相信的。

再比如说,我在这本书里还看到一个例子,就是英国皇家学会的那个大科学家的社交圈里面,还有一个人叫迪格比,他居然声称自己发明了一种药膏,这个药膏可以治疗人的一切外伤,包括决斗中受的那种重伤。但是治疗方法很奇怪,这个药膏不是涂在伤口上,是涂在导致这个重伤的刀剑的身上,即使这把剑已经在千里之外,只要涂上,这边伤口就能好。你说这不是胡说八道吗?但是不要紧,有了科学方法之后,人们就能在一堆胡说八道当中,渐渐用实证的方法找到那些靠谱的东西。

比如说在这本书里我还看到,一大堆科学家认认真真做了一个实验,就是古书当中记载了一个效应,那个独角兽的角的粉,其实就是犀牛角的粉一旦搁在这儿,上面的蜘蛛是跑不掉的。你说这是一个多么奇怪的现象?但是他们就认真研究,真就搞来了独角兽的粉,把蜘蛛放在上面,蜘蛛跑掉了,于是大家就再也不信了。连这样的奇葩问题,他们都认认真真地去研究。

所以,英国人当时的知识状况,和两百年前中国人的知识状况,有什么区别?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就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点点的科学方法,它可以让人类的知识一点一点地发生进展。比如说中国人也曾经搞过叫炼丹术,对吧?牛顿晚年是痴迷于炼金术,其实都是搞来各种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就是格格巫,什么一根老鼠尾巴,一种什么矿物质,一种什么植物,都要想炼出他们要得到的那个结果。

但为什么中国的炼丹术没有什么科学发现呢?也有,比如说搞出了火药,但是它没有引发现代的化学呢?而炼金术出了现代化学呢?就是因为炼丹那个结果不对,那个结果是什么?长生不老。可是长生不老这个事你很难验证,你说一个皇帝他吃下道士炼的这个丹,到底是因为他心不诚呢,还是因为有什么其他的外面的因素导致他死了呢?这很难验证,这有逃脱的余地。

可是炼金术,它要的结果确切的,它一定得炼出金子。所以有这样一个实证性的思维在,根本不怕你的缘起是不靠谱的。所以炼金术搞来搞去,就演化出现代的化学,我们现在化学的很多符号都是当年牛顿这样一批炼金术搞出来的,比如说代表火的那个三角形,代表水的那个倒三角形,都是牛顿当年用的符号。

后来牛顿关于他的神学、炼金术,搞了大量的文献,都是他手写的。在牛顿诞辰300周年的时候,就是1942年的时候,还搞了一个纪念会。当时有一个英国很著名的人,经济学家凯恩斯,把牛顿的这些遗留下来的材料都给买了,是在拍卖会上买的,然后在他300周年的诞辰的纪念会上,他发表了一个著名的演说。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说牛顿不是什么现代社会的第一人,他其实是最后一个魔法师。

那又隔了这几十年,我们再看凯恩斯讲的这句话,对,这个观念地层正在形成过程当中,很难说得清牛顿到底是什么人,他既是上一个时代的魔法师,他也是新一个时代的奠基人。

今天我们这期节目是拿牛顿和他的小伙伴们作为一个切片,我们来观察人类精神世界某一个特定的层级,是怎么被构建出来的。前面我们讲到科学方法,但科学方法说来也是平平无奇的,因为它只是实证研究,每一个人相信眼见为实的实验证据。那你想,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即使不懂一些科学大道理,有时候我们也是相信眼见为实的。

比如说在中国历史上就出现大量这样的人,先秦的墨子,他也搞科学实验,很多人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都相信眼见为实,但是为什么没有构建一个观念地层呢?而牛顿和他的小伙伴们,居然就构建出来了,而且后来整个现代世界的大厦都是坐落在这个地层上,所以我们仍然需要一个解释。

这就要谈到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科学家群体的出现,这就是人类科学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就是某一个国家互相之间在一个小圈子里,突然咕嘟嘟地冒出一群人,比如说牛顿、虎克这些人、皇家学会的那一帮科学家,几乎同时出现,为啥呢?这个现象在科学史上称之为叫汤浅现象,因为发现这个现象的是一个日本人,叫汤浅光朝。

就是16世纪,全世界的科学重心都在意大利,它咕嘟咕嘟地冒人,什么伽利略等等;17世纪就挪到了英国,牛顿这一帮人;18世纪挪到了法国,19世纪轮到德国大面积地出人;20世纪,美国人大面积地出人才。所以有人就顺理成章地推断,说风水轮流转,该轮到中国人霸占21世纪的这个汤浅现象了。

不管了,这个现象出现的也许很神秘,但是这是一个铁定的事实,就是当一帮人出现之后,才能够破土而出,构建全新的观念地层。我们给大家简单讲一下这个机理,比如说原来欧洲的那些学者们、科学家们,他也有零星的发现,但是互相之间都保密。

我以前在讲费马大定理那期节目的时候,我就看到过有一个数学家,就求另外一个数学家,说把你的研究成果给我看一眼,我用我的性命,我用我对上帝的忠诚来担保,我绝对不会发表,我绝对不会对别人说。而且你的研究成果告诉我,我全部用密码给记下来,即使我死了,以后的后人也不知道你的研究成果。每一个孤立的发明者,他都把这种成果看作像命根子一样,我不让你知道的。

但是科学群体出现之后,就没有这个事了,你发明的大家都知道是你发明的,那这个荣誉就归了你,就成为一个群体性的网络现象,可以彼此确证谁是首先的发明者,所以大家就敢于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了。科学家群体出现之后,还有一个附带的效应,就是大家说话的方式出现了变化,原来英国上层阶级之间,那要通一封信废话多了去了,什么我斗胆把这几张破纸放在你的面前,我就想着怎么成为你房间角落里的黏土,做成一个合适的容器,才盛得下您的高贵,我打心眼里就想成为您最低贱、最温顺的仆人等等。正话还没说几句,废话已经铺了半篇纸了。

可是科学家之间,他是要讨论具体问题的,怎么能用这种语法说话呢?所以原来贵族阶层看不起的那种很粗鲁、很直接、不文雅的表达方式,就成为科学家群体里的主体语言。所以从拉丁文到古英文,再到现代英文,你看到的是一个逐渐简化的趋势,这其中科学家群体的功劳也很大。

还有一个附带的效应,科学家群体出现之后,就是科学家之间开始进行激烈的竞争,尤其是一些科学成果的发明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牛顿和莱布尼茨之间的那个争论,这个有兴趣大家可以到网上查,有的是这样的文章。比如说牛顿还和他同时代的一个科学家,叫虎克,就是发明虎克定理的那个人,那真是一辈子的生死冤家。

因为虎克1703年死的,那一年牛顿继任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他把虎克的实验室拆了,搬家的时候甚至把他所有东西都给扔了,什么实验材料,甚至虎克的肖像最后一幅都被扔掉了,所以至今我们也不知道虎克他老人家长成一个什么样子,这两个人真是生死冤家。但是这也有好处,因为科学家之间的成果是在一个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当中,形成了一个叫研究成果的市场,这本身对科学发明也有促进作用。

今天我们反复提到一个词,叫观念地层,也就是人类历史它往往只有在特定时间、特定国家、特定圈层里的人,他才有机会和幸运构筑一个观念地层,把整个人类文明往上抬升一大截。但是请注意,不是每一代人都有这样的幸运,你看牛顿之后,一直要等到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也就是爱因斯坦那一代人,才能够构筑下一个地层,这中间的好几百年时间,那些人在干吗?他们也有非常丰硕的成果,但是本质上都是牛顿这个地层上长出来的东西,他没有决定性的突破。

你理解了这个观点,你可以解释,为什么牛顿身上也有一个看起来很奇怪的东西。你算算,他1642年出生,1966年,24岁的时候,他就几乎已经搞完了他一生当中几乎所有重大的发现,后来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突破。他老人家可是活了84岁,后来的60年,都比不上这24岁的这一年,为啥?这不是牛顿堕落了,而是历史的观念地层的突破仅仅有这样一个小窗口,他倾尽才智,也只能完成这样的突破,后面更大的突破得等上好几百年。

那这其实是一个视角,这不是什么真理,只是观察人类文明史或者更具体地讲,科技史的一个视角。从这个视角出发,后面得出来的结论可就不一样了,比如说对于科技的未来,你到底是悲观还是乐观?以前我们介绍过一个观点,是乐观的,叫2046起点来临。就是科技发展是一马平川的,它会越来越快,到2046年就会迎来一个起点,此后就是科技大爆发,这当然是乐观的观点。

但是同样在美国,也有一派悲观的观点,它的名字叫低垂之果,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好像科技也很发达,但是我们所有的成果都是建立在一个观念地层上面,而那个地层是由二战前后,像冯·诺依曼、图灵,他们那代人构筑的,他们突破了计算机的基础原理。

我们现在所有的东西看起来眼花缭乱,其实都没有突破那个基础原理,我们都在吃他们栽种的果子,而且是低垂之果,什么意思?就是这个果树有很多果子低垂下来,我们伸手就可以够着。但是这帮果子够完之后,我们在树下吃完之后,再往上够就难了,如果想要有巨大的突破,不知道要等多少年,才能够构筑下一代的观念地层。所以在美国,持这一派观点的人认为,美国的繁荣快要到头了,把所有的低垂之果都吃完了。

当然今天我说这个,你也只是这么一听,信不信由你,这是一派观点而已,可被一说。那今天我介绍这派观点,其实只想再说,人类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层磊的结构,不管我们现在认为什么是正确的,自由、民主、法制、私有财产、市场经济,所有这些东西从对和错的角度来看它,其实太浅了。我们要深知,我们是站在人类的一个观念地层的顶端,每一个我们确认的观念,其实都有它逐渐发育的过程,换言之,它并不是天然正确

的东西。

这就是在互联网时代仍然热爱阅读的人的优势,别人只知道什么是对的,而热爱阅读的人可以往下看,他不仅知道什么是对的,而且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才变得对的。这就让我们一边品尝知识的果实,一边可以避免知识带来的傲慢。

节目的最后接着卖书,这本书非常推荐大家阅读,既好看,又开脑洞。而且为了配合这期节目,我们还选择了市场上最好的一本《牛顿传》,来罗辑思维独家发售,欢迎大家捧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