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于2016年4月14日
菁城子
《福特传》[美] 道格拉斯-布林克利
《清教徒的礼物》[美] 肯尼斯-霍博
感谢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
前不久我们的书店里上了一套书,就是这个《福特传》,上下两本,是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老亨利·福特的传记。实话实说,这套书在我们这儿卖得不好,以我们卖书的能力,这套书只卖出去几千套。
当然这个结果也可以预判了,你想,首先中国人对于福特汽车公司的观感至少印象没有那么深刻,它的魅力值和现在什么苹果、Facebook、谷歌这样的公司是没法比的。而且老亨利·福特这个人死了已经快七十年了,他1947年死的嘛,对吧?他当年的那些商业的技巧和经验,对我们今天的人还能有什么帮助啊?
那为什么我们仍然还是要把这套书出出来,推荐给大家?原因很简单,就是首先我们根本就不承认,读商业人物的传记是一种成功学,此路是不通的。我们别说老亨利·福特了,就是马云、马化腾,他们的传记就算是写得很好,他已经把他的全套人生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你了,你能学得会吗?你学得会又怎样呢?你现在就让马云、马化腾自己出来白手起家,他能再造一个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奇迹吗?不可能了,一代有一代之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会,所以从这些人物身上想学得发财的技巧,门儿也没有。
那为什么还是要读?我的理由很简单,读人物传记是了解一个时代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一个入口。说白了,读亨利·福特的传记,哪里是了解这个人?是了解整个工业时代。那亨利·福特在工业时代有代表性吗?当然有,是首屈一指的代表性。
你看,1999年,因为要回顾整个20世纪嘛,美国的《财富》杂志就做了一张叫最伟大的企业家的排行榜,一共排了二十个人,亨利·福特排名第一。到2005年的时候,美国另外一本财经杂志叫《福布斯》又做了,说人类历史上所有伟大企业家的排行榜,仍然是二十位,老亨利·福特排名第一。那你看,为什么美国人对这个人投以这样的尊重?你不觉得有道理吗?对,很简单,因为整个工业社会如果我们只能讲一个人的话,就一定是他了,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这个人一生当中最伟大的成就,是研发并销售了一款汽车车型,叫T型车。这个名词我们现在已经不太熟悉了,而且你看那个图片,又老又破又土,即使是跟同时代生产的那些老爷车相比,好像它也没有什么范儿。但是在一百年前,美国的消费市场上这款商品还得了啊?它的社会地位其实超过我们今天的iphone。
iphone虽然很酷,但是你市场占有率不搞;可是福特的T型车是占当时全球汽车产量的一半以上,在它的生命的存续期一共卖了1500万台。这个纪录一直到上个世纪的80年代,德国人的甲壳虫才把它打破。在一百年前的美国中产阶级看来,我们刚刚开始有钱嘛,你要是家里不买一辆T型车,你出门怎么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呢?所以即使割肾,也一定要买它。
而且T型车还特别便宜,最低的时候它的售价大概只有400美金左右,什么概念?就是当时福特汽车公司的那个普通工人,两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一台。你算算看,这简直就是今天手机市场上苹果加上小米两个概念的总和,它又便宜、又普及、又大众,而且还炫酷。所以工业时代,什么时是这个时代的王冠?就是汽车工业,而福特的T型车就是这顶王冠上的明珠,而它的始作俑者就是这位亨利·福特。
替他吹完牛了,我们来看看这个人的生平。他是出生在1863年,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那个时候美国打南北战争,正打得一塌糊涂,他老人家出生了。那他的祖上是爱尔兰的移民,其实在美国的欧洲移民当中,爱尔兰移民的地位最低,为什么?你是逃难来的,其他人往往是做生意,或者怀着宗教理想来的。因为爱尔兰爆发过一次土豆危机,就是粮荒,大量的饥民跑到北美洲来讨生活,那你当然就沉在社会底层嘛。
老福特的父亲也就是这么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努力,然后拥有的田产,拥有了社会地位,所以他是在这么一个家庭长大。我们稍微多说两句,美国文化当中有一个词,叫红脖子,什么意思呢?它主要指的是美国东部南方的一些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价值观其实就是典型的清教徒价值观,就是我崇尚自我奋斗,我永远不做慈善事业,我拒绝对其他人好,为什么?因为你也应该自我奋斗。我们应该持有枪支,我们按照我们的宗教信仰,应该反对堕胎,我们反对大政府,反对多征税等等这一套,现在美国的那个共和党的价值观的底层,就是由这帮人带来的。
但是现在在美国的政治生态当中,红脖子他们代表的那个价值观倾向,说实话挺不招人待见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小布什,又笨,确实现在你在美国社会当中看到一个自称红脖子的人,大家就会觉得非常粗野,非常土,虽然你的那个价值观是我们美国价值观的那一锅老汤。
那为什么管他们叫红脖子呢?因为你崇尚自我奋斗嘛,在那个时代自然辛勤地在田间劳作,太阳晒到你的脖子上,晒得通红,所以叫红脖子。而这个词在每个历史的不同阶段,代表的情感色彩不一样,最开始其实是一个褒义词,是北方的那些民主党人跑到南方去拉票,创造出来的这个词。因为南方是共和党人的票仓,民主党人过来拉票,自然要派当地人的马屁了,说你们这些劳苦大众,自我奋斗了不起,你们的身上带有一个鲜明的光荣的印记,就是这个红脖子,所以当时是褒义词。
而今天你在美国,有一个人说他是红脖子,那就意味着又土又笨,又没见过世面,而且价值观还特别的执拗。但是请注意,如果罗胖要是在美国,我多次讲过,我可能就是一个共和党人,我的价值观当中,红脖子的色彩是非常浓的。如果对这套价值观你要是有兴趣的话,推荐大家看一本书,也是在我们店里卖的,叫《清教徒的礼物》,这本书可不是什么宗教学的书,讲什么清教,它其实是在讲美国的管理文化的底层,是一本管理文化的名著。
这本书就做了一个判断,美国之所以有今天发达的商业文化和科技发明,它的精神底色就是从老福特开始,一直到今天的硅谷精英,都是因为精神源头是清教徒精神。那我们这些没有这些宗教色彩的地区的商业人士、创业者,我们想学习这套东西,就必须把表面的宗教色彩给它剥开,来看穿它的精神实质,这本书就是干这个的。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聊这本书,今天我们还是回到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的老家其实不是典型的红脖子地区了,那是美国东部的南方,他们家是生活在北方,密歇根州,你摊开美国的地图,是五大湖区。他们家也是农村人,但是距离一个大城市非常近,那就是美国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
说到这儿,我又想插一句闲话,很多人看这种书,老是想说,我跟老福特能学点什么?学什么呀?所有的成功人士,哪怕是一个在小地方的成功人士,他的精神特质都差不多的,想学跟身边优秀的人学就可以了。读这种书,你恰恰要看的是,这个人的精神特质和那个时代环境是怎么契合起来的。这话听得有点绕,说白了,就是他怎么走上运的。你看,他如果不是生活在底特律,老福特他就是一条龙,他都不可能领导那个时代的汽车业,这就是创业者的运气。
那为什么他能做那么大的事业?现在回头看,大概是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他这个人的天分和特质确实特别好,他就是那个时代的科技极客。你看,汽车业是德国人发明的,现在追溯,大家公认就是那个源头了,1886年卡尔本茨造出了人类的第一辆汽车,也创立了奔驰这个汽车品牌。
那美国人造汽车其实是比较迟的,慢慢地有人鼓捣出来了,刚开始它肯定是一塌糊涂了,也没有后来的工艺。而亨利·福特从小就觉得这个玩意儿好玩,而且他从小就对各种机械特别迷恋,别看他生活在农村,对农活没有兴趣,天天就琢磨这机械。这是第一个原因,就是他一辈子就迷这个,他一边在当电气工程师,在自己家里工棚里天天在鼓捣汽车,你说那个时候他已经明白了,他会成为一个大企业家?没有,纯粹的爱好,这跟硅谷你满街能够遇到的那个程序员其实是一个精神特质,这是第一点。
那第二点呢,就是他的命特别好,他长大之后去了一家公司,那是那个时代最好最好的公司,就是爱迪生公司。爱迪生这个人以前我们也讲过,这个公司就是当时的苹果,干的事都是最酷的,最前沿的技术。而且这家公司不仅工资高,你看,老福特进了这家公司之后,他只是底特律分公司的总工程师,自己干活也非常好了,很快年薪就已经拿到了一千美金。当时一千美金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可以说吃喝不愁,已经进入了中产阶级的序列,就是这么一个人。
而且爱迪生公司对于他手下的雇员其实特别宽松,宽松到了什么程度呢?亨利·福特在爱迪生公司打工,下班之后回到家里在工棚里试验汽车,他利用自己是总工程师的名分,还要求自己的同事帮助自己解决汽车上的技术难题,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公私不分呢?更过分的是,经常从公司拿一些机械零件回家,那你说这是偷吗?虽然也算,但是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呀,随便拿。
据说有一次,我也是在这个书里看到的,老福特下班的时候,很多工人把他围起来,说你今天是不是忘带什么东西了?说没有啊,都带了呀。你再想想,是不是忘带什么了?没有啊。那边有一个大发动机,你怎么不给拿回家呢?这是一帮工人跟他开玩笑。所以你看,那个时代爱迪生公司就宽容到了这个份上,所以现在的硅谷,谷歌公司动不动说,我给我的所有员工20%的自由时间,可以随便干什么,其实一百年前就是这么玩的。这是第二个原因,就是一个宽松的公司氛围。
第三个原因呢,就是底特律这个地方,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底特律就是那个时候的硅谷,一个地方如果创业环境特别好,其实不需要什么政府给补贴乱七八糟的,只需要一条,就是宽松,对于新事物有容忍度。你比如说汽车业刚刚起来的时候,美国其他的州都吓得要死,因为那个时候满街跑马车嘛,马这个东西中国人说有龙性,经常就发脾气,对吧?旁边突然出现这么一个大怪物,马一旦惊了可不得了。
所以美国当时很多的州都颁发了很多法律,比如说汽车的车速绝对不能超过一小时8英里。有的州还立了一个规矩,说你想开车抖威风是吧?可以,你一定要找一个成年人,在你的车前面三分之一英里的地方举着一个红旗子,来引导这个车的前进,那你说还怎么开呢,对吧?很多州也规定,说汽车停靠的地方一定要距离马匹至少三百英尺,等等等等这样的规定。
那你说他们错了吗?当然没错,为了社会的安定秩序嘛。而底特律这个地方就显得特别的宽松,为啥?因为这个城市很走运,当时有一任好市长,叫梅伯里。当然我不是说所有的功劳都归功于一个人,历史毕竟是复杂的,但是梅伯里市长确实代表了当时底特律的那种宽松和自由精神,这对创业者来说是最为宝贵的环境。你看,一百年之后,美国哪个州最宽松自由?加利福尼亚嘛,所以加州北部才能够诞生硅谷。
汽车产业现在也要升级,到无人驾驶汽车,其他的州都不敢,因为一个车没人开,你敢放它上路,撞死人算谁的?加州敢,所以谷歌公司搞的无人驾驶汽车的实验,就在加州的路上跑。所以按照现在的态势发展,加州很可能会成为美国汽车产业的下一个中心,这就是自由和宽松的力量。
我们还是回到一百年前,亨利·福特。当时梅伯里市长居然给他发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汽车驾照,什么意思?不是像现在,每人都有汽车驾照,当时就是政府跟你共同承担责任,给你出一个文书,你可以在这个城市随意地开车,而且可以随意地试验你的产品,这是多么大的担当啊。而且梅伯里市长还经常掏钱,那个零件很贵是吧?我给你钱;后来又鼓捣这个亨利·福特出来创业。你想,亨利·福特当时是在全美国最好的公司,那叫爱迪生公司,工资又高,地位也高,他怎么舍得出来创业呢?梅伯里市长起了很大的作用,不断地说服。
当然在这儿我们得插一句话,爱迪生和亨利·福特好像在这个时候分道扬镳了吧,创业去了吧,其实这两个人保持了一辈子的好友谊。尤其两个人后来财富水平也差不多,两个人经常开车出去玩,打高尔夫球什么的。后来爱迪生死的时候,弥留之际,亨利·福特就在他的身边,而且还做了一个非常标志性的动作,就是找了一根化学的试管,搜集了爱迪生呼吸出来的最后一口气,现在这根试管还保留着在。
而且这两个人生命当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数字巧合,比如说他们都活了84岁,而且爱迪生是出生在1847年,亨利福特死在1947年,也就是说这两个老人家,他们的生命去掉那个重合的部分,加起来正好是一百年,你看这是一段佳话吧?但是不管怎么讲,回到1900年的时候,因为亨利·福特要出来创业,两个人还是分道扬镳。
但是亨利·福特的创业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创业者是一样的,他是连环创业者,也就是前面是支付过成本,吃过教训的,是失败的。前两次都失败了,一直到1903年他才创立了我们今天知道的那个大名鼎鼎的福特汽车公司。那为什么前两次创业失败呢?其实你想想看也很简单,这两次创业款子,就是投资额都是梅伯里市长帮他筹的,底特律当时也有很多有钱人,银行家、律师,你们都给钱,这小伙子前途无量,资本家们把钱给了。
那福特他主要是作为操盘手,领工资的,但是他这个时候的人格还是一个工程师人格,是一个极客,他所关心的就是我有钱了,我能不能造出世界上最新、最酷、最好的汽车,别的他一概不操心。那你想,按照商业常识,这肯定就不对嘛,因为你要造出最好的汽车,往往就意味着不惜工本,那它在成本上就一定搞到不像话,这个车是卖不掉的。果然,他在工棚里敲敲打打,做出来的那个车太贵了,卖不掉。那些资本家们都懂,不断地指点他,你一定要做能量产的,成本上一定有竞争力的,但是亨利·福特完全不理那一套,所以这两次创业都失败了。
插一句题外话,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也搞出了一些汽车品牌,比如说红旗、小上海等等,但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后,这两个品牌好像就很难再生存下去?原因很简单,你那个时候是在市场保护下搞的,你的成本受不了。不是说中国人没有制造汽车的技术,而是你的整套协作体系不能够把成本降下来,所以一旦改革开放之后,你这两个品牌就很难持续。当然后来红旗品牌又获得了其他的新生的方式,这是另外一句话。
那亨利·福特在1903年的这次创业,为什么能干成呢?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很巧,就是他这次这个投资人非常巧合,正好放手让他干,为啥?这个人是一个煤老板,特别有钱,是一个矿山大王,然后挣了那么多钱,一看这儿还有一个投资机会,然后就把钱给他了。你去干,反正我的主业也不在这儿,我也不指着你这挣钱,所以就是一个大松心。
而且他派了两个人,第一个是他的舅舅,那个老头已经老得不像话了,而且是底特律的一个银行家,来当他的总裁。可这老人家嘛,你想他也没法上班了,哆哆嗦嗦,颤颤巍巍的一个人,他只是告诉整个市场和整个社会,这个亨利·福特这次创业不会缺钱,因为我是银行家坐镇。
第二个人叫卡曾斯,他也是这个煤老板原来的助手,就派来帮助亨利·福特搞企业管理这一套,这个人后来成为亨利·福特非常重要的一个助手。所以你看,一个工程师一旦拥有了这么几个条件,他就可以放手大干了,真正的东家不管事,现在坐在位子上的也不管事,但是还带来非常好的企业的声誉,然后还有一个得力的懂企业管理的助手,所以亨利·福特就放手大干,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这个时候的亨利·福特在前两次创业失败之后,长记性了嘛,他知道我一定要生产一款价格非常低,而且可以量产的汽车。正是因为这个思路的转变,后来才诞生了T型车的奇迹,前后卖了1500万台。但是这个过程当中也有一个插曲,亨利·福特和他的煤老板投资人,后来也因为一个争论分道扬镳,这次争论两个人的位置调过来了,煤老板认为汽车这个东西它不就是个奢侈品吗?是有钱人的玩具,你生产那么低成本的东西干什么?赶紧开发豪华车,卖给那些有钱人,把有钱人兜里的钱全给我掏出来。
而福特这个时候站到他原先立场的对立面了,他反而去要求去生产更低成本,更能量产的车。福特这个时候有一句名言,说我的车价每降一个美元,我就会多一千个新的客户。你看,这个争论背后就有创业这件事情的魅力在了,创业是什么?就是开发商业的新边疆,未来这个产品、这个产业会变成什么样,其实鬼都不知道,所有的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直觉去进行判断,前路是迷雾重重。
你看,煤老板讲那个道理也是对的,我们假设比如说红酒,在2016年,如果在中国你要开发红酒产业,你就要做一个判断,到底是中国人将来中产阶级家家都要喝红酒,还是它仅仅是一小部分富豪的玩物?所以你到底是去开发高端的红酒,卖几万块钱一瓶的;还是要把红酒的价格大量降下来,走进千家万户?你看,这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策略。但是哪个对呢?站在2016年,你根本看不清楚,两种都有可能。
1903年时候的福特也是一样,但是他就坚信,按照工业社会往下走的这个逻辑,一定是汽车走进千家万户,而不只是那些富人手里暂时的玩具。当然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是亨利·福特看对了,这就是创业的魅力,在所有人都看不清楚的时候,你赌一条道路,然后你赌对了,所以你就牛。那不见得说你这个人就是算命大师了,其实整个市场就是把成功者这样筛选出来的,所以创业运气非常重要。
好了,我们来看1913年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这已经是他创业十年之后。福特这个人在整个工业时代的历史上留下的最大的功绩,实际上是这件事,就是流水线的发明。很多知道亨利·福特的人都知道,这件发明应该归功于他,但是关于流水线是怎么发明的,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是他手下的一个人跑到屠宰场里看,看那些猪被杀了之后吊在那儿,然后用流水线往前赶,然后工人们是一刀一刀地切下来。
后来大家就想,那我们生产汽车为什么不能这么干呢?因为刚开始生产汽车,是一帮工人围着一辆车进行组装,生产一辆车大概要100多个小时;可是有了流水线之后,就是每个人只负责一个极其简单的工序。如果你不理解这个,你可以去看卓别林当年演的那个电影《摩登时代》,每一个工人只是拧一个螺丝,用这种方法可以大规模地提高效率。
那最后的结果呢?是福特的T型车在生产的最高峰时期,是每10秒就可以生产一台汽车,这就是流水线的功劳。当然流水线不是这么简单,说我们突然搞一个发明,流水线就出来了。流水线是建立在现代大工业、大机器生产的基础上的,至少有一个基础吧,就是零配件得标准化。其实也不是说就一定是福特发明了这件事,即使他不发明,流水线在当时也是呼之欲出。
这是1913年的事,第二年1914年,亨利·福特身上发生了另外一件有趣的事,这件事的影响其实比流水线还要深远,那就是他把普通工人每天的工资提高到了5美金。这什么概念?你今天看5美金不多,当时不得了的数字,因为一般的工人当时的日薪是一点几个美金,如果你的体力支出特别大,比如说钢铁工人,是1.75美金;如果你再冒一点生命风险,比如说煤矿工人,一天2.5美金。他这次宣布提高工资,很多记者跑来就访问,听说你们要提高工资,大概到多少啊?5美金,记者都吓傻了,因为记者每天的工资只有2.5美金,恨不得都改行去当工人了,我们好歹还是脑力劳动者。
这个消息一出来之后,爆炸性,经过媒体再一传扬,当时底特律居然有12万人跑来报名,形成了当时的一场社会动乱,最后警察不得不用那个消防水龙头,才能够把人群给冲开。那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从后来福特的解释,其实我们以前节目也讲过,他是这样解释的,说我这就是为了早就中产阶级。因为只有当工人买得起车的时候,我才有销量嘛,对吧?按照这么一算,5美金,当时最便宜的T型车260块钱一辆,不要两个月,一个工人就可以买自己的车。
所以后来很多人都把这件事情解释为美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因为工资开始大幅度地提高了,所以大家都开始有钱,去制造一个非常繁荣的消费社会。而且亨利·福特在给这个5美元一天的工资的时候,附带了大量的条件,他成立了一个当时所有企业都没有的部门,叫社会工作部,就是我要甄别,我不是给这么搞的工作吗?要甄别人。就是什么呢?不是学历高,也不是能干活,而是对你的道德水准进行评价,尤其是在家庭道德水准上进行评价。比如说你必须是一个成家的成年男子,你必须开始存钱,然后你没有任何什么酗酒、吸毒这些劣迹。
但是后来亨利·福特是这样解释的,说我这么要求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个城市只有当大家挣了钱之后去存,然后去娶老婆、生孩子,然后办教育,然后将来给家庭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整个社会才能够繁荣起来。如果我给一个没结婚的人,那给那么多钱有什么意义?他晚上跑到酒吧和妓院,那个钱又花掉了,所以他说我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工程。
当然他这个社会工作部盯工人家庭的生活细节也盯得特别细,到什么程度?连你家人一定要每天洗澡,一定要早晨起来刷牙,他都要求。就是在我这儿工作,要符合我们红脖子这种盎格鲁-撒克逊式的,清教徒式的全套的生活和道德标准,你才能够挣钱这票钱。整个这个逻辑听起来很对吧?以前我们的节目也这么讲过,但是后来我再看《亨利·福特传》的时候,我知道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最低的时候,它的售价大概只有200多美金左右。
我们还是回到刚才的问题。亨利·福特为什么突然大发慈悲,要给工人大幅度地提高工资呢?过去有一套解释,而我们看了这套《福特传》之后,发现了另外一个解释,而这个解释我觉得更为可信。你看,福特一生活了84岁,而他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两个创新,一个是流水线,一个是高工资,居然发生在前后两年,就是1913年和1914年。你不觉得这么近的两件事,它互相之间有所关联吗?是有因果关系的,真的就是这样。
你想,当一个工厂开始采取流水线作业之后,它会产生两个结果。第一,是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地提升。原来我们一帮工人形成一个班组,围绕一个车进行装配,我的动作是我来调整的,对吧?可是现在在流水线上,你的所有的劳动节奏是由那个流水线来调节的,同一个动作不断重复,一个班次,因为你上流水线你不能停的,你一停,你影响下面的工序,对吧?按照同一个节奏,一连干就是四个小时,然后才能撤下来稍微歇一会儿,这个劳动强度到什么程度?我们现在看到资料,有工人的家属就给亨利·福特写信,说你能不能把流水线调得稍微慢一点?我老公回家的时候,已经累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你发发慈悲吧。这是一个。
第二个,工人他也是人,他是有荣誉感,有分别心的人。如果在原来的工厂里,一个熟练工人,一个老师傅,他是有充分的荣誉感,剩下都是他的徒子徒孙,对吧?因为这个时候干活的技巧对于最终的质量,是有决定性影响的。可是一旦上了流水线之后,工人的那个作为人的什么荣誉感、光荣感那一部分就没有了,你就是一个螺丝钉,你只需要把这个简单的动作做好就行了。一个工人只需要经过极其简单的培训,马上就可以上流水线,这就导致工人群体的那种荣誉感全部崩溃掉。大家都是人,谁都需要在生活中获得那么一点点小骄傲,你看现在为什么复兴什么工匠精神呢?就是我们工人也是有自尊心的,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我们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好不好?但是在流水线上,这一套根本就不用谈。
老福特有一句可以说是臭名昭著的名言,说我们明明雇了一双手,怎么却来了一个人呢?这就是工业时代比较残酷的地方。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那套原理来解释,这就叫劳动异化,什么意思?就是我明明劳动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可是为什么现在劳动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糟糕呢?这是一个悖论。
那基于这两点,一个是劳动强度高;第二,灵魂生活、精神生活大面积地崩溃,那工人还愿意干吗?如果你还在原来的工资水平上。所以1913年,福特公司上了之流水线之后,导致什么?如果他需要100个工人的话,他的HR部门,就是招聘部门得准备960多个后备军,因为有的工人上去之后几天就不行了,不能干这活。
所以结论就出来了,你提高工资不是什么你想造就中产阶级,或者你大发慈悲,你是不得已嘛,你只能让工人阶级在接受更高工资作为收益的情况下,再来付出这个悲惨的代价。现在看到,其实亨利·福特当时坚持,是不是3美金就可以了?不用到5美金?后来就是在卡曾斯这些幕僚的坚持下,最后提高到了这样的一个价格,这个价格才能够让工人阶级稳定在流水线上。
那为什么我想做这样一个翻案文章?这恰恰是我今天特别想说的一个主题,就是很多创业者、企业家,尤其是看这种书,稍不留心,你就会被它陷进去,就会觉得一个创新是由人来推动的。错,任何创新是人和社会的一种合谋,往往看起来是原因的东西,恰恰它是结果。高工资不是你福特的原因,就是你不是这件事发生的原因,不是你推动的,是你被整个社会大势推动,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结果,所谓的创新是一场合谋而已。
好,说到这儿,我们该说福特这个人的下半段,如果只有这上半段,根本不是福特。福特的下半段其实更为戏剧化,就是他亲手建立起来的一个福特汽车帝国,后来是被他亲手摧毁掉的,这个下落的过程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亨利·福特死了之后,美国有一个评论家写了一篇文章,前半截听着好像夸他,说亨利·福特先生了不起,致力于机械的改进;而且从来不被金钱所腐蚀,他即使很有钱,他的生活也很简朴;而且从来不巧取豪夺,用自己的产品和智慧奉献给了美国人民。听着都是好话吧?但是紧接着话锋一转,说了这么奇怪的三句话:说如果你不是一个犹太人,如果你没有挨过福特汽车公司打手的拳头,如果你不是埃兹尔·福特的亲朋好友的话,你才会对这位亨利·福特先生投以崇敬的目光。
这话说得挺奇怪的,前两点好理解。犹太人问题,亨利·福特一直看不起犹太人,因为犹太人主要从事什么金钱、金融这个行当,他觉得这都是巧取豪夺,都是不劳而获。他这一辈子因为仇恨犹太人,跟希特勒还有一点点眉目传情,瓜瓜葛葛的事情。
那第二点,就是为什么大家会挨他们公司卫队的打呢?因为工人运动当时在美国也是风起云涌,而福特汽车公司那么多工人,所以工厂的卫队和工人阶级闹罢工的时候,冲突一下,这个也可以理解。
奇怪的是第三点,说埃兹尔·福特的亲朋好友,对这个老福特不敢说是恨之入骨,至少也是毫无好感。那这埃兹尔·福特是谁?他亲儿子,独子,是他的帝国的当然的继承人。那你说是因为这个儿子不成器吗,所以老爹跟他之间有矛盾?真就不是。埃兹尔·福特是一个标准的好富二代,好到什么程度?你看第一,从小学习成绩好;第二,对父亲非常的崇拜、佩服和服从;第三,按照父亲的意愿,他爱上了汽车这个行当;第四,在公司里面,是兢兢业业,老老实实扮演父亲的助手和储备接班人的角色。你上哪儿找这样的富二代和继承人去?
那是不是老福特不近人情,虐待自己的儿子呢?也不是。你想独子嘛,按美国,尤其是红脖子这帮人的观念,那一定要生很多。但是他的妻子在生他这个独子的时候,因为医生的操作不当,后面就丧失了生育能力,这是他的掌上明珠好不好?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1917年的时候,当时美国不是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吗?对于美国那一代年轻人来说,打仗太酷了,为国捐躯,很多年轻人都报名上战场。那后来美国的征兵局就给他们家也发来了一个征兵令,说你们家这儿子,埃兹尔·福特也应该上战场。
福特说那哪儿成啊?我这么大的帝国,对吧?就指着这个,为一些不相干的人去卖命,死活都不干。反复在征兵局那儿去申诉,这个儿子很重要,您看我现在这工厂马上要为你们生产军备,这个人很重要,不能上战场。军备局说,他是你的亲儿子我们知道,可是在公司里的职务,他不就是个秘书吗?干吗不能上战场?这人有什么了不起的?后来因为什么呢?因为埃兹尔·福特生了孩子,作为要抚养一个幼儿的一个父亲,最后才免除了这次兵役。
但是这次事情给老福特带来的名声可特别不好,你想,别人家的儿子都上战场,就因为你们家有钱,你们家就可以逃脱兵役,所以这件事情对福特汽车公司也是一次公关危机,这个就不去说它了。但是至少说明,亨利·福特他也不是不知道公司需要名誉,他爱这个儿子爱到死,不管什么代价,我一定不可能让你去冒那样的风险。
好了,就这么一对宝贝父子,他怎么就闹得那么僵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红脖子式的、清教徒式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式的那种父亲,用他的那种严酷的爱,最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原因很简单了,过分的爱导致的不信任,这个现象在我们中国现在的家庭和亲子关系当中也很常见,比如说我罗胖,已经40多岁了,响当当的一个成年人,我今天胆敢把任何好消息,任何得意洋洋的事告诉我父母,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很紧张,你怎么这么得意忘形啊?你是不是应该把尾巴夹得紧紧的?你是不是吹牛?我从小到大都这样,只要敢在父母面前表现出一点点的得意,马上碰一鼻子灰。
其实在《红楼梦》里不就是这样吗?贾政对于贾宝玉干坏事一顿臭揍,干好事也得假装,你不怎么样嘛,要再接再励,不要骄傲。中国的母亲也是这样,20多岁的小伙子,母亲还跟在后面,你今天天冷,一定要穿秋裤。他20多岁的人,他冷他不会穿秋裤啊?要你用这种爱,去剥夺对他的信任吗?
但这就是人类家庭教育的一种常态,亨利·福特也是这样。一方面,他是打心眼里觉得,他这埃兹尔·福特,他这亲儿子,这个独子不如他。确实,你已经站上了历史的巅峰,你儿子稍微能力,或者说某些方面的能力比你差一点,这很正常,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而更重要的是,他是出于一种教育观念,说一个男人嘛,你要当接班人嘛,我死之后,这个帝国就归你嘛,我现在一定要给你挫折教育,不能让你骄傲,不能让你翘尾巴。
好了,所以导致埃兹尔·福特在为这个帝国做任何打算的时候,都会被淋头浇上一盆冷水。比如说T型车卖1500万辆,这当然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可是请注意,从1908年开始,居然20年福特汽车公司没有出过一款新车。那你说埃兹尔·福特他当然知道着急了,因为这个产业当时也是迅捷地在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比如说其他的汽车制造厂也在想,我怎么让这个汽车得到改进,比如说自动点火,比如说让那个油箱里的油直接显示在仪表盘上。要知道T型车是没有的,T型车你要想知道油箱里还有多少油,只有一个办法,停车,然后把那个油箱盖打开,伸一根尺子进去量一下,还剩多少油。这种改进随时在发生,但是福特汽车公司居然就没有新车型出来,所以埃兹尔·福特他作为一个年轻人,作为一个视野更为广阔的人,他能不着急吗?
机会来了,到了1920年的时候,我们都知道,那个时候美国正在经济危机,有一个著名的汽车品牌倒闭了,就是我们今天知道的著名的林肯。埃兹尔·福特觉得机会来了,花了一大笔钱,但是当时根据那个总资产的估算,很便宜了,1600万美金,买了林肯,所有的厂房、工人、生产线,加上全套有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这个时候林肯公司有一对宝贝,就是利兰父子,这个父子的故事我们今天没时间讲了,这也是汽车界的大神。所以埃兹尔·福特反复跟他们讲,说你们一定好好干,将来我会给你们以最好的条件,无限制的成本和资金,让你们去研发新一代的豪华车,我们福特汽车公司就看你们了。
这利兰父子也答应了,但是一旦签约收购之后,第一天老福特就把这利兰父子给开除了。那为啥呢?因为在亨利·福特看来,利兰父子固然是汽车界的大神,但跟我是一时之瑜亮,即生瑜何生亮,如果是我把你们收购了,招之麾下,那可能还行。如果是我的儿子,我的接班人跟你们搞在一起,什么意思?等于你承认其他人是权威,你否定你老爹的权威,这是动摇我王朝的根基,那怎么可以?滚。
那后来埃兹尔·福特就没办法了,汽车业的创新你不让我碰,那我干点其他的呢?比如说游艇业,还有当时美国方兴未艾的飞机制造业。埃兹尔·福特提出,我们要在飞机当中也制造一个T型车的奇迹,所有的事刚开始热情地去弄,但是只要稍有挫折,亨利·福特就一句话,停停停,就你那个破智商还干这个,还是回来跟我学习,不要翘尾巴。
这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那种父亲,把他作为一个私有财产,拼命地控制起来,从来不给他任何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件事情仅仅理解为家庭内的矛盾,还是把它看浅了,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背景在。
刚才我们讲到亨利·福特和他的继承人,独子埃兹尔·福特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要是放在我们平民老百姓家,没有什么嘛,父子之间有什么不能谈开的呢?毕竟亲情的力量很大。但是这对父子关系不一样,它是内置于福特汽车公司这个新工业时代的大组织结构之中的,一个是创始人,一个是接班人,除了你们父子之间,还有其他人在,这个关系就变得很复杂了。
我们举一个中国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我当年看高阳先生写的《慈禧全传》的时候就注意到一个细节,慈禧太后有两个得宠的太监,后期是李莲英,大家都知道。前期还有一个,叫安德海,在慈禧搞政变的时候,安德海是立下大功的,所以非常之宠爱。但是安德海下场不好,是被小同治皇帝联合朝臣,包括一帮地方大员,逮住了安德海的一个错,直接给杀掉的。慈禧太后听说之后气得要死,好不容易用熟了一个太监,居然被杀掉了,而且被自己的亲儿子下旨杀掉的,你还能怎么样?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治皇帝一定要杀安德海呢?你想,慈禧和同治之间的关系是不是有点像这福特父子之间的关系?第一,我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我老是看不上你,你什么写字不好好写,在上学的时候得罪师傅,平时贪玩,所有这些母亲立即要对他训斥,这就是慈禧的性格。为什么?她也不得已,你是这个帝国唯一的接班人,你爹死得早,我一定要让你有出息,所以我对你要严加管教。你看,跟福特父子的关系是不是一样?
那这个时候问题来了,这个宫中不只是你们母子,这个公司里也不只是你们父子,其他人会怎么表现呢?这个时候安德海的表现就非常耐琢磨了。因为安德海所有兴风作浪的权力来源就是慈禧太后,对吧?一个太监嘛,他的权力只能是来自于上面。那请问,他在这母子之间怎么选择?
那第一个选择当然是向着慈禧太后了,第二个选择就很要命了,他会帮着慈禧太后去欺负这个同治皇帝。我们想象一个情境,比如小皇帝又干了什么坏事了,他老娘又气得阿噗阿噗的,骂这个小皇帝。安德海在旁边干什么?是劝老娘吗?这个小皇帝还是不错的,不错。不会,他会反过来去指责同治皇帝,你怎么又惹你老娘生气啊?老娘多不容易啊,天天处理朝政,你还这么惹她生气,你真是不孝啊,下回改了吧,等等。
你看小孩的那个心眼儿多窄啊,打小就受安德海的这个,长大了逮机会他能不宰了你吗?对,这就是一个大组织带来的问题,它会把亲情之间的小矛盾给放大。在福特汽车公司,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当然我们稍微铺垫几句背景,福特汽车公司后来的衰败跟人才的流失有关,因为老福特他那个性格就是非常的固执,很多人才他也用不了,渐渐地就跑掉了,跑到其他汽车公司去了。那替代这些人才的人是谁?当然是溜须拍马的,来遮蔽他的信息的,另外就是讨他欢心的嘛。
这里面我们只讲一个人,其实有很多人,在这书里面写了叫福特三凶,但是我只说一个人,这个人叫贝内特。贝内特的出身其实很屌丝的,是一个水兵,在船上当过什么锅炉手,也当过拳击手,是一个粗人,没什么文化。所以他刚刚到福特汽车公司的时候,所有的那些元老都看不上他,说这个人又不懂汽车,而且没文化,也不认识什么字,他能够翻起多大的浪呢?
但是你忘了一件事,就是福特汽车公司本身就没有创新的文化,我要懂汽车干什么?但是我有一个庞大的组织,你想T型车最快的时候,10秒钟就生产一辆,这是多少工人?所以怎么让这些工人组织起来不出事,安安静静地生产,反而是这个企业最大的事。那贝内特这种底层出身的,黑白两道通吃的流氓就管用了。
他第一个任务是干吗呢?就是给老福特当保镖,这个人有一点那个警匪片里面的英雄的色彩,比如说有一次开着车在工厂的厂区里追一个小偷,一边开车一边拔出枪来打,枪法还打得特准。老福特说,高啊,好啊,这样的人在我身边,我企业就安全了。后来就委托这个贝内特成立了一系列的,叫什么?工厂的保卫队,其实就是黑白两良通吃。我们前面讲,福特汽车公司不还经常要镇压工人运动吗?靠的就是这个贝内特。
他黑白两道通吃到什么程度?连当时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那个沙皇,就是著名的胡佛都讲过一句话,说在底特律这个城市,我们的朋友就是这个贝内特,因为他什么都搞得定。有一次堪萨斯城,这是另外一个城市,有一个福特汽车的工厂要关闭,牵扯到两万多工人,当时的政府吓得要死,怕工人有工潮。然后老福特跟他们讲放心,我有贝内特,你们只要不干涉,我保证在不流血的情况下,让这些工人们完全不闹事,我们搞得定。后来果然就搞得定,他其实就是动用一些黑社会的方法嘛,威胁工人,你不准闹事,要不然我揍你等等。
贝内特就是这么一个主儿,这个主儿在老福特面前,他就一下子看穿了这父子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你不是不讨你老爹的喜欢吗?尤其是你得不到老爹的信任吗?那我的存在就是要进一步扩大你们之间的不信任。其实都不需要贝内特多做点什么,他只需要顺着自己的本能,就在离间这对父子,这是这个关系格局决定的。
我们随便想象一个场景,比如说小福特跑到他老爹老福特那儿告贝内特的状,劣迹昭彰,那又如何?老福特面对的是什么格局?这边是喜欢和信任的宠臣,那边虽然不喜欢也不信任,但是是自己的亲儿子,他就一定会私下敲打贝内特嘛,你是不是最近得罪他了?你要对他尊重一点,你对他要好一点。作为一个老头,他只能这么处理,对吧?但是贝内特一定就会恨上小福特,从此之后小福特任何一点小缺陷、小错误,都会被添油加醋,再反馈到老头那儿,从此父子关系进入恶性循环。
到最后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埃兹尔·福特是死活看不上贝内特,以及手下的那帮打手。有一次,不知道什么事了,反正就开除了他手下的几个人,那贝内特大摇大摆就去找老头了,福特,你看我这手下有几个得用的人,您儿子非得开除,我这工作不大好开展,你看怎么办呢?哎呀,他小孩儿懂什么呀,招回来,招回来,我还是信任你的,你好好干。老头就是这么处理问题的,那几个人大摇大摆又回来了。
这件事情在全公司的人看到,这是个啥信号?就意味着别看这个小接班人坐在总裁的位置上,其实这个公司他的话连屁都不是,真正掌权的是这位贝内特,所以进一步加剧了两派之间的内斗。贝内特也比较狠,他居然干得出来,你不是要开除我手下的人吗?我稍微使个绊子,就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他有一次,说我们最近公司安全形势堪忧,有一些黑社会分子,反正我是黑白两道通吃嘛,我也不用告诉你是谁,我就告诉你有人可能要危及你生命,这样吧,我派几个人把你监视和保护起来吧。于是小福特几乎就成了他的阶下囚,有苦说不出,老福特觉得很好啊,这是对我家忠心耿耿,用保安力量保护我儿子生命安全,好。
所以你看,到福特汽车公司的后期,已经乌烟瘴气到这种程度。而小福特,埃兹尔·福特他唯一能够指望的是什么?就是老头赶紧死嘛,或者赶紧糊涂,把权交出来。偏偏亨利·福特身体倍儿棒,一直活到84岁,而且头脑都特别清楚,而且权力欲是越来越强烈。而这位埃兹尔·福特反倒身体不好,49岁因为胃癌就驾鹤西归了,这是1943年的事情,比他老爹走得还早。
老福特你看,老人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当然是非常痛心,然后自己又开始出来当总裁,一个80多岁的人,他能干什么?所以福特汽车公司这个时候简直就像雪崩一样的下滑,那汽车业务当然是一塌糊涂。T型车在1927年出了最后一款,然后从此就进入历史了,后来其他车的研发其实也不是很顺利。
说到这儿你可能觉得奇怪,这么个折腾,福特公司怎么就不倒闭呢?一直硬硬朗朗活到今天,现在还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这就要牵扯到另外一个人,老亨利·福特的孙子,埃兹尔·福特的儿子,小亨利·福特,跟他爷爷是一个名字,史称叫福特二世。这个小伙子其实从小看到家里这一通乌烟瘴气,家庭关系不好,所以躲得远远的,20多岁就已经去参军去了,二战爆发的时候,他实际上在海军受训。
那为什么这个小伙子能回来掌管这么大的企业帝国呢?其实是两个力量的合力。第一个力量就是家族的力量嘛,因为老头这么闹下去,大家都看在眼里,都众叛亲离看不下去了,连他自己的亲老婆,就是小亨利·福特的奶奶,还有他妈,就是遗孀,埃兹尔·福特的媳妇,整个家族联合起来反对这个老头。
另外还有一股重要的力量,你别看埃兹尔·福特这一辈子活得窝窝囊囊,但是他结交下一个好朋友,谁啊?罗斯福总统。那个时候二战刚刚开始,国家要备战,很多人就说,老福特这么闹下去,福特公司必垮,这是国家的损失,干脆把它国有化,收归国有算了。罗斯福说算了算了,对这家人不能这么狠,毕竟是我朋友一生的心血,为今之计,就要把他的儿子从海军当中让他复员,把他送回福特公司,让他再掌权,看他能不能让这家企业再振兴。
我们直接说到最后吧,最后是国家的力量、家族的力量,最后等于是逼着老头,你就签字,你就退位,然后就等于把老头给看起来了,跟外界就再也没有接触了。然后小亨利·福特拿着一张清单,首先找到贝内特,当面通知你,你现在被解雇了,而且因为贝内特常年身上是带枪的,小福特跟他谈话的时候自己也带枪。但是贝内特没做任何反抗,好像也没拿到任何一笔补偿金,就这么灰溜溜地走了。
然后拿着一张名单,大概一千多人,小福特那几天,就到各个办公室走,然后一边高声朗诵这个名单,谁谁谁谁谁,立即解雇;换一个屋子,谁谁谁谁谁,立即解雇。后来在福特二世的努力下,福特汽车公司才恢复了元气,这当然是另外一个故事,以后有机会跟大家讲。
那今天我们讲了福特的传记,其实这两本传记里边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今天挑这些东西出来讲是为了什么?其实我想说的是,我读完《福特传》这套书之后的两点感慨。
第一点感慨,就是一个人在这个时代甭管他多成功,心里最好还是有一点卑微。我说的可不是什么人生态度问题,说说的是一个事实问题,你再成功,不是因为你,就是因为时代大潮,或者我们迷信一点,老天爷把你给拣选出来的,你是走了狗屎运的好不好?跟你个人身上的特质有关系,但没有那么大的关系。
比如说老福特,他确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但是又怎样?你的人生只要稍微调那么几个变量,你可能就会和这一场辉煌毫无关系,比如说,你老家要是不是在底特律附近,你第一份打工的工作不是进底特律,可能后来的汽车产业革命你就赶不上这趟车。他一生当中两个最伟大的发明,一个是流水线,一个是工人的高工资,你还真以为是你的独创?你不干,自然会有人干,马上这场革命就要爆发,你只不过是抢先,以一种更为戏剧化的方式把这事干了而已嘛,所以历史把功劳记在你的身上,但是你可别真以为就是这么回事。
所以很多成功人士的经验,传经送宝,能信吗?反正听听也是没错,但是你想通过他讲的东西,达到他同样的高度,门儿都没有,一代有一代之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狗屎运,这是我的第一点感慨。
第二点感慨呢,就是假设你成功了,真的要小心。因为什么是成功?就是你凭空构建起一个社会协作的大组织,很多人要附着在这个组织上讨生活的。而对你来说,你人性当中一点点小的恶,就可能通过这个大组织被放大出来。你比如说杰克·韦尔奇,就是通用公司后来那个伟大的CEO,他就讲过一句话,说什么叫CEO?CEO就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个公司快倒的人。坏消息你总是最后知道,因为在这个大组织的顶端,所有的信息其实对你是封闭的,虽然每个人都有对你汇报的任务。
亨利·福特的晚年为什么混得那么惨?家庭内部有伦常惨剧,公司又经营得一塌糊涂,就是他自我封闭。这个自我封闭也许你根本就不知道,是底下的一帮人,就是所谓这个书里写的叫福特三凶,就是这帮拍马屁的人,来阻碍了你的信息接收。而你的个人的性格,一点点小恶又被放大,所以福特三凶是什么?他不是坏人,是你心中的恶被放大之后,投射到这个公司上面的阴影面积。
所以还是回到那句话,一个人想要变得很牛,想要成功,做最好的自己,等待上天的拣选。一个人如果成功,也没有别的办法,做最好的自己,不让自己的人性的恶被放大,没有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