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期丨一桩大案的背后

首播于2016年5月12日

菁城子

《龙床》李洁非
《理性选民的神话》[美] 布赖恩-卡普兰

感谢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我们今天跟大家聊明代中后期历史上的一桩大案。明代中后期历史是大案迭出,光我们节目介绍过的就有什么前三案、后三案,这加起来可就六个了,而我们今天讲的这桩大案还不在其列。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袁崇焕杀毛文龙案,提到袁崇焕,熟悉明史的朋友都知道了,民族英雄。其实在袁崇焕自己身上就有一桩大案,他最后怎么死的?是被朝廷明正典刑押赴刑场,是用最残忍的刑罚活刮的,据说刮了三千多刀人还没死,惨绝人寰。但问题在于,袁崇焕为什么会被杀呢?当时朝廷给了十二项大罪,我们今天主要聚焦在其中一条,那就是擅杀大帅,这个大帅是谁?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毛文龙。

那在讲这个案子之前,我先做几点交代,关于明史,在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纷争,你要到百度的袁崇焕吧里面去看一看,关于袁崇焕的争议,那真是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你就选边站吧,要不你就是袁粉,要不你就是袁黑,总是围绕着袁崇焕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当时杀他是冤杀还是罪有应得,在那儿撕。我看这个文章水平都很高,对史料的那个分析、把握,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我想说什么?就是那是几百年前的人的是非,我们真要搞得那么清楚吗?至少我自己看历史不从这个角度看,我不希望知道历史当时的真相。但是我要把历史当时出现的那种叫不可思议的地方,我得在逻辑上把它想通,想通之后对我有好处,我知人论世,看这个世界,我自己会有长进,这是我看历史的一个角度。

明代后期的历史确实比较难谈,因为各种各样的史料迭出,可以说中国史料最丰富的一就在这儿,因为它的史料很多,相互之间也是矛盾的。

比如说,官修史书和民间野史,你信哪个?

当时明末那么重的党争,两派的说法,你信哪个?当事人的说法和转述者的说法,你信哪个?

明朝当事人的说法和清朝人,尤其是清朝的官方,带着各种各样的小心思修改的历史的判断,你信哪个?

再比如说,汉文史料和满文史料,你信哪个?

再比如说,到清末的时候,因为要搞民族革命嘛,要排满嘛,比如说康有为、梁启超这师徒俩,对袁崇焕的评价就非常高,但是为什么评价非常高?要排满,他当年是抗金英雄,后金不就是清朝的前身吗,对吧?所以所有这些后世的涂抹,给明朝中后期的历史确实到现在已经分解不清了。所以我在先强调一下,我今天讲袁崇焕杀毛文龙案,我对这个案子本身的是非曲直不感兴趣,我只关心它背后透射出来的总逻辑是怎么样的。

好,那我们简单说一下这两个人,袁崇焕这就不用说了,号称民族英雄,如果在中国历史上你找民族英雄的话,第一位肯定是岳飞,那第二位就一定是这位袁崇焕。你可能会说汉武大帝的时候,也有什么卫青、霍去病啊,北击匈奴,那也是民族英雄。最后死得不惨嘛,死得不惨,没有被奸臣陷害,没有被昏君迫害,他的故事性就不强。所以岳飞的故事是最好听的,后世把他做了各种各样的加工,那袁崇焕其实也一样。

那在袁崇焕这个人身上,各代的文人都有自己的笔法,比如说金庸先生写了一本叫《袁崇焕评传》,在他写的武侠小说像《碧血剑》里面,都对袁大督师有非常正面的判断,这就不说了,大家都了解。

那这个毛文龙是什么人呢?他的官职叫左都督平辽总兵官,具体地讲是当时东江镇的总兵官。你别觉得这个官小,一点儿都不小,它在武将当中已经位居极品,是一品武官。因为当时明朝的体制,总兵全国也就二十多个,算到今天,是不是至少是大军区的司令员或者是大集团军的司令员的级别?

而袁崇焕的官是多大呢?他的本职大概只有三四品,但是因为要去管武将,所以朝廷给他加了一个叫兵部尚书的虚衔,请注意仅仅是虚衔。但就算是兵部尚书,在文官序列当中也只有正二品,所以这件事情看来很奇怪,一个二品官杀了一个一品官,怎么回事?这你就得了解一个背景。

中国从宋代之后实行一项政策,叫崇文抑武,武将的那个品级不值钱,只要朝廷说你归这个文官节制,即使你品级比他高很多,他对你也是有管理权。所以袁崇焕身上最值钱的身份是什么?叫蓟辽总督,也就是说对后金作战的整个战场,就是后来的清朝,作战的整个战场上,所有的将官、士兵、物资、粮饷,全部归蓟辽总督节制和调遣,所以袁崇焕确实是毛文龙的上级。

但你就算是上级吧,一个国家的一品官,你也不能不在战场上,跑到人家防地,在人家办公室里,一个文官就把人就地枪决,连中央军委都不打个报告的?这事也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至少我读历史,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仅此一例,当然也许有我不知道的了。

那好,这件事有意思就在这儿,我们回到案发现场,这件事发生在公元1629年,准确地讲是崇祯二年的五月份,主角两个,袁崇焕,蓟辽督师;毛文龙,东江镇总兵,地点在皮岛。皮岛在哪儿呢?这块地方,一块小岛,大概15×10里的这样的一个见方的小岛,不大,现在在鸭绿江口,现在主权已经归了北朝鲜了,这就不去说它了,又是一笔烂账。

当时的东江镇的总部就设在这些,而袁崇焕的蓟辽总督的住所在哪儿呢?在宁远城,大概是今天辽宁的兴城,兴城市那个地方。那袁崇焕作为蓟辽总督,来到皮岛,来慰问士兵,颁发粮饷,说实话,朝廷欠毛文龙的粮饷已经很多,而且很久了,这次来发饷。

那视察来视察去,就住了几天呗,两个人就聊,虽然是上下级,也说说对战场的判断,说说对排兵布阵的各种心得。毛文龙还吹牛呢,酒过三巡之后说,只要朝廷给我足够的粮饷,足够的兵马,我杀努尔哈赤,就像炬火燎毛一般。你见过杀猪吧?拿那个火炬、火把,在猪身上燎一下,那个毛迅速地就被烧光了,我就这么厉害,吹牛;袁崇焕听着,挺好,挺好,挺好。

把这个皮岛视察完了之后说,不还有一个岛吗?叫双岛,双岛今天在辽宁省大连市的附近,那么一个岛,当时也归毛文龙管,说我们到那儿再去看看。两个人又去了双岛,看完了之后,挺好,挺好,挺好。说我明天就要走了,也没有别的事了,粮饷也发完了,明天最后一天,我是不是看一看一些射箭比赛,看看你兵练得怎么样?毛文龙说行啊,明天一起去看。

好,到了第二天一早,袁崇焕带着自己的人是先来到了靶场,你看他作为上级居然先到,毛文龙是准时来的了,也带着自己的随从。到了门口就被拦下了,说这么多人,里面地方小,袁督师也不是外人,不需要这么多人伺候,毛将军你就带着自己贴身的将领进去就行了。毛文龙也不觉得有什么,就这么进了大帐。

一进门之后,袁崇焕就说,这几位小将军都是什么人,都叫什么名字啊?一问,原来都姓毛。毛文龙说对对对,都是我的子孙或者是亲戚,上阵父子兵嘛,你能理解的。袁崇焕说理解理解,然后紧接着说了这么一段话,说各位虽然都姓毛,但是也要为朝廷效力。你看我也在宁远城带兵,那个地方的粮饷比你们这儿还要充足,但是士兵们仍然吃不饱穿不暖。你们现在是孤悬海外,在海岛上作战,粮饷又不足,那你们过得日子有多苦,我心里全知道。今天我给大家一个承诺,以后绝不缺你们的粮饷,各位为国效劳,受我袁某人一拜。紧接着给大家拜了一拜,这个话说得多漂亮啊,小将军们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但是紧接着,袁崇焕把脸一翻,那真叫翻脸比翻书还快。说毛文龙,我跟你待了这么多天,我告诉你的事你一件都不答应,国法难容,来,给我拿下。那帐内谁的人多?袁崇焕的人多,所以当时三下五除二,打落衣冠就把他给绑起来了。

那毛文龙当然不服啊,凭什么绑我,这那。袁崇焕说,我历数你十二条大罪,这十二条大罪历史书上都有,你要感兴趣自己去查,主要是这么几类了,第一类就纯属子虚乌有,什么你通敌叛国之类的,因为明代的文人确实有这个习惯,以前节目我们也讲过,就是哪怕是一个好人,大忠臣,在指责奸臣的时候也是无中生有,一通捏造事实,这是明代当时的一个习气。

那第二类的罪状就是属于全国可能武将都干,比如说虚报人数,多领粮饷;再比如说打了一个小胜仗,结果多报胜利的战果等等,就是这类破事。再比如说,还有跟蒙古人做生意,因为当时蒙古和清朝、后金之间的关系有点不清不楚,朝廷是不允许做生意的。但是你想,粮饷又不足,你不允许做生意,大家吃什么呢?军队也要有自己的消耗嘛,对吧?所以毛文龙会做一点生意,其实袁崇焕也做这种生意,在后面我们还会讲到。

再比如说,袁崇焕说你沟通阉党,因为确实,毛文龙上台当这个总兵的时候,是天启年间的时候,就是魏忠贤在任时候的事,你勾结阉党,你在岛上给阉党魏忠贤建生祠、立塑像。实际上这件事后来真的是没查着,那谁给魏忠贤立过生祠呢?恰恰是这个袁崇焕。

在这儿我们得解释一下,啥叫生祠?在大明天启年间,魏忠贤乱政,权倾朝野,地方官为了拍他马屁,大家想各种招。有人想出一个特别不要脸的招,就是立生祠,就是你虽然还活着,还在世,但是我们要给你建个祠堂,叫生祠,把你当神仙一样供着,因为你功劳太大,德行太好,我们天天要拜你的。

那一个地方官这么干,其他地方官就不敢不这么干,这意味着你跟魏大太监是两条心,所以你也建,我也建,在天启年间大概有两年时间,建生祠这件事情是蔚然成风,都不要脸嘛。但是在崇祯朝办逆案的时候,确实没把这件事算在内,因为这只是一个政治表态,顶多说没有节操,这些地方官并没有攀附到魏忠贤的那个政治系统当中。那你想,当年的袁崇焕也是一方大员,他也不能免俗嘛,所以建了两个生祠也就罢了,这事不能算攀附阉党。

但是,你今天袁崇焕拿出这事来,说人毛文龙是阉党,那如果真在你们两个之间要有一个阉党的话,也是你袁崇焕,不是人家毛文龙,这也拿来算一条罪状,真的是说不过去。

那还有一条罪状,袁崇焕说,你毛文龙开镇八年,观望养寇,未复辽东寸土。这话说得就有点丧良心了,什么意思呢?说你开了这个东江镇,当了这个总兵官之后已经八年了,但是你一直在观望,你不打仗,你是养寇自重,你没有规复辽东的寸土寸地。

事儿确实是这个事儿,但是话不能这样讲,为啥呢?我们得给大家介绍一下,毛文龙这个人到底怎么回事。毛文龙他的祖籍是杭州人,年纪轻轻就当兵了,然后跑到辽东当士兵,从一个大头兵干起,一直干干干,干到了总兵。那他怎么干上去的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就是当时的辽东巡抚叫王化贞,这个人在明史上也很有名。

有一天他就想,我能不能派一支敌后武装力量,绕到努尔哈赤的身后,给他捅上那么一刀子呢?这不是一个牵制吗?你看现在辽宁省的地图,是一个斜的四方形,大概。那在它的西边就叫辽西,就是今天的什么山海关、葫芦岛,还有当时的宁远城这一带。那明朝的驻军主要是在辽西,跟后金努尔哈赤对峙。

那辽东是在哪儿呢?就是今天的辽宁省和北朝鲜交界的那个地方,比如说丹东那一带。那如果在那一带安插一支力量,在那儿要能存活,那对努尔哈赤可叫心腹大患,因为努尔哈赤后金政权的大本营是在那儿。那谁去呢?问了半天,毛文龙说我去,带多少人呢?带了197个人,两百人都不到,在海上坐了四条船,漂泊了大概两个月左右,果然就在丹东一带就登陆了。

而且登陆之后还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仗,努尔哈赤有一个妻弟,就是小舅子,叫佟养真,居然被这个毛文龙给活捉,而且还遣送回北京,在北京把他明正典刑,也是给活刮了。这打了一个很漂亮的胜仗,但是努尔哈赤一想,这怎么行啊,我身后怎么突然来了这么个玩意儿,带领大军就回撤,去打这个毛文龙。那毛文龙哪打个过?两百个人嘛,就一路跑,一路跑,跑到朝鲜境内,还是没跑掉。最后怎么办呢?就干脆下海了,因为有四条船嘛,然后就跑到今天的皮岛,在这儿驻扎下来了。

那后金的那帮人是完全没有海战的能力,一看到岛上去了,没办法,只好撤兵。但是这一撤兵,可就给毛文龙留下一个大本营和大基地,这一来对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构成了质的威胁,你想,努尔哈赤把首都建在盛京,就是今天的沈阳,时间还不长,那个地方满汉之间的人口比例,你满族人没有什么优势,汉人在这儿繁衍多少年了,对吧?那如果没有自己朝廷的子弟兵在,汉人也没有办法,任你努尔哈赤鱼肉自己。但是现在不一样,朝廷派的兵就在皮岛那儿驻扎,所以一帮难民首先往皮岛逃,这就给他带来了什么兵源、粮草这些东西,所以毛文龙就越编越大。

而有些老百姓不愿意逃,但是年轻力壮,反正那儿有我们朝廷的子弟兵,我跟你满族人死磕起来,我心里也有点底气不是?老百姓是这个心思,而毛文龙的战略战术又特别对,即使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也是对的,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靠少量的精锐部队,坚决发动敌占区的普通老百姓跟鬼子干,你看这一套是不是对的?经常搞一些小骚扰,联合当地的老百姓给努尔哈赤弄一点小偷袭等等。

最后什么结果?现在我们看文件,当时的满文老档还留下这样的记载,说努尔哈赤居然规定,说我们满族人要是出城,必须十个人一队,不能落了单,万一被当地的汉族人给摸了哨,那可就惨了。如果凑不足十个人,你们要胆敢出城,少一个人,每人罚一钱银子,这是当时满族人的法律。

甚至努尔哈赤还发了一个规定,就是收缴汉人手里的木棍子。你想这一招多蠢,那叫白山黑水之地,去过辽宁那一带的人都知道,到处都是大森林,缺木棍子吗?你收缴有什么用呢?这就说明,因为毛文龙的皮岛这支力量的存在,努尔哈赤的内部治安确实已经出问题了,他已经坐不稳,已经睡不安了。

我们理解了这个背景,才知道袁崇焕在杀毛文龙的时候讲的,你什么叫观望养寇,未复辽东寸土这句话,说得有多么的混账。因为人家本来就是敌后的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他不是攻坚拔寨的,是正规军跟人家夺领土的,他在皮岛只要他存在,让努尔哈赤觉得芒刺在背,这就是他的战略意义,你怎么能让他去恢复自己的领土呢?所以这一条讲得也没有什么道理。

好了,我们还是回到前面那个场景,崇祯二年五月,在双岛的靶场上。袁崇焕说,你既然犯了这些,我就把你杀了,然后死之前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我是向皇帝做了保证的,五年我就要复辽,就是整个辽东我要把它收复回来,如果五年之后我不能做到,我给你偿命,你自己放心地去吧。

但是毛文龙身边的那些贴身的将领,都是他的徒子徒孙,有的都是他亲眷,那怎么能干呢?各种挣扎,各种求饶,包括毛文龙自己也在那儿不服。这个时候袁崇焕说了一句话,说我这次杀毛文龙,是奉皇帝的密旨,你们谁敢抗旨?这句话一出来,大家可就没咒念了,连毛文龙自己也不挣扎了。于是袁崇焕请出自己的尚方宝剑,把毛文龙斩杀在当场。

这件事情我们看整个经过,袁崇焕确实是处心积虑,他先到皮岛,然后把毛文龙骗到双岛,这个地方毕竟你的人少。那当时把毛文龙大量的随从拦在营外,但是让几个贴身的将领进来,你们给我做个见证,也是毛文龙死了之后,最有能力掌控皮岛局面的几个人,都在现场。你们到了现场,我先说好话,没你们事儿,而且我以后保证满足你们的粮饷需要,然后跟毛文龙翻脸,把毛文龙给砍掉。临死的时候,也是好话说尽,五年之后我不能复辽,我来偿你的命。

他所有这套布置,包括提前酝酿的所谓的十二条大罪,可见他这趟来,就是要干这件事,不是什么临时起意,一时冲动,或者发现毛文龙有什么不对头,必须要当时紧急处置,把他斩杀在当场,这是一整套计划。

那就奇了怪了,虽然大家在战场上未必意见一致,但是毛文龙毕竟是一支对付努尔哈赤的有效力量,你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呢?而且为什么一定要矫诏,就是皇帝明明没有给你密旨,你非要说皇帝给你下旨,你要这么干呢?好奇怪。那到底什么原因,我们一会儿接着讲。

刚才我们讲到袁崇焕杀掉了毛文龙,你杀掉了一个国家一品大员,你总得报告吧?看你怎么交代。那崇祯皇帝接到报告之后,刚开始也犯傻,没见过这么胆大妄为的,但是转念一想,没办法,还得靠人家袁崇焕跟后金对峙,所以杀得好,就该杀,屡次下旨说这种话。但是后来崇祯办袁崇焕的案子的时候,可是把这一条算作他的罪名,叫擅杀大帅,这说明什么?说明崇祯当时是咽下了一口恶气。

但是从头到尾这件事最值得奇怪的地方是啥呢?是袁崇焕他并不是生瓜蛋子,他在官场上已经混了那么多年,他是知道的,他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政治风险,让崇祯皇帝震怒的风险,去一定要杀掉毛文龙?当时他自己的奏疏里是这么说的,说我带兵到皮岛来视察,发现他军事群情汹汹,好像在暗示马上就要哗变了,所以我紧急临时处置,杀掉了毛文龙。这很显然不是事实嘛,袁崇焕到底为啥?

要想理解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回到当时整个辽东战场,就是大明王朝和后金对峙的大棋局里面,再来思考这件事。我们简单回溯一下历史,是在万历四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大汗,就是我是皇帝,建号大金,在历史上称之为后金。那第二年呢,是以七大恨誓天,就是你欺负我,一共欺负了七回,你现在去查七大恨,其实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你怎么欺负我的,其中居然有一条,原来有一个女人答应嫁给我的,后来你们把她嫁给别人,这都算在内,凑了七大恨。

这就算双方正式开始敌对了,要武装对抗。那紧接着就爆发了萨尔浒战役,因为明朝看来这就叫叛乱,所以派了十一万大军攻伐后金,在萨尔浒这个地方一战而溃。努尔哈赤多厉害啊,是用五天时间,三支分队,是各个击破,十一万兵马彻底溃散。那这件事情就带来了两个后果,一个就是后金彻底就站住脚了,因为一场大胜,紧接着后面又攻伐下了沈阳,把沈阳改名叫后金,把自己的京都又建立在这儿。

但是对于明朝来说,这可就有点蒙了,傻眼了,因为对于汉民族来说,他们的边患主要是来自于北方,就是有灭国之险的边患。东北方向,好像从来没有过这么厉害的一个家伙,那现在看来,他已经不是一个什么小部落了,而是和自己有对抗能力的一个大帝国,所以这个时候就有点蒙。

那怎么办呢?大明王朝看起来国土广大,人民众多,但是具体到辽东这个小战场上,其实没有什么优势。我们来算算账,努尔哈赤全民族人口大概二十万,能够操刀上阵当兵的,大概五六万人。那明朝这边大概是十几万到二十万人,可你是守城部队,战斗力不行。而且更重要的是你存量多,有那么多城市要防守,你只有分兵把守,这样正中了努尔哈赤的下怀,为什么?因为努尔哈赤非常擅长一种叫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法。

而且他还会一招,叫围城打援。比如说你有一个小镇子,小城市,五千人驻守,好,我优势兵力把你一包围,但是我也不马上把你打下来,你说你救还是不救?如果你的大队兵马来救,我给你设埋伏,把你的援军给打了,这叫围城打援。我党我军在解放战争期间,用这一招用得非常之熟练。

那既然在战略上处于这样的劣势,那明朝该怎么办呢?我们这边还有一个优势,知识分子多,我们有远见,所以朝廷当中的人就分成了两派,指出了两个战略方向。第一个战略方向,就是跟丫死磕,我天朝大国,一定出大军,犁庭扫穴一般把你干掉,这是一派。还有一派就主张战略收缩,我能不能放弃一些小城市,来围守大城,然后徐图再进,这是两个战略方向。

下面我们就举一个例子,一个具体的战斗,看看这两个战略方向有什么区别,这就是广宁之战。广宁在哪儿?是在今天的辽宁省的北镇市,大概那个地方,它距离沈阳其实不远,是跟努尔哈赤对峙的一个前锋的地方。那当时整个辽东战场上有两个主指挥官,一个叫辽东经略熊廷弼,还有一个是巡抚叫王化贞。你听,一个经略,一个巡抚。

那按说经略比巡抚要大,经略是整个战区司令,而具体的战斗是王化贞这个巡抚来打。但是有两个问题在这里面就摆不平,第一,熊廷弼官大,但手里兵少,他大概只有五千人,王化贞手里有六万人。第二点呢,是王化贞朝中有人,当时天启年间刚开始的那个首辅叶向高,是王化贞的老师,坚决挺他。

熊廷弼和王化贞这两个人观点就不一样,在熊廷弼看来,就应该采取一种叫战略收缩的态势,收缩到哪儿呢?收缩到广宁,围绕广宁这个坚城进行深沟高垒,各种各样的军事防御工程建设。那另外再动员山东的像登州、莱州这边的力量,从海上对努尔哈赤构成骚扰;另外再动员朝鲜,在努尔哈赤的后方跟它捣乱。所以熊廷弼把自己的策略称之为叫三边布置策,你看辽东的主力陆军这是一策,海上力量这是一策,朝鲜这是一策,所以叫三边布置策。

那王化贞看来呢,不必这么麻烦,坚决勇猛出击,我天朝上国嘛,所以王化贞把自己的策略称之为叫一举荡平策。我手里有六万人,我打不死你。而且他还给朝廷上表算账,说我六万人,就算是打不趴下他,我打残他总可以吧?我六万人,一个人换一个,他总共上阵的士兵也就五六万人,我即使全军覆没,他那儿也好不了了,从此东边就没有这个安全威胁了。

那这两套方案,三边布置、一举荡平,两套方案报到朝廷,当时天启年间的那些朝中的大臣一算账,这当然是一举荡平划算了,对吧?我打不赢你,我还打不残你吗?所以王化贞这套行,打。好了,天启二年就爆发了广宁之战。

战争的过程我就不说了,因为说多了都是泪,王化贞六万部队跟对方一接触,一触即溃,然后大败溃输,广宁城也丢掉了。这个时候就得说熊廷弼,这个嘴真是欠,本来他好心,一看本来我的战略战术你也不执行,然后一看你打输了,他还带着山海关五千人往那边赶去救王化贞。但是在路上遇到王化贞的时候,他就忍不住,那个嘴欠,就开始挖苦他,你不是说你一举荡平吗?你当年的豪气冲天都哪儿去了?等等,给人挖苦一通。

王化贞也没什么可说的了,以后都听你的还不行吗?熊廷弼说这样,所有关外我全部不要了,全部撤回山海关。这对大明王朝来说,意味着丢掉了几百里的土地,这叫丧失失地。那熊廷弼这个考虑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站在他这一边,就是战略退缩的这一边考虑,当然对,为啥?

你想,整个辽西走廊,就是从山海关一直到广宁城,这是一个狭长的地带,这些狭长地带广宁丢了之后就没有大城,那这个时候你分兵防守一些小城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努尔哈赤非常容易围城打援,各个击破,这一招又来了。如果撤回到山海关之后呢,带来两个好处,第一兵马可以集中,在这儿防守山海关,这是一座大城关,对吧?

第二呢,我的补给线也近了,距离北京非常近。而努尔哈赤只要是我把整个辽西走廊坚壁清野,把老百姓也迁进来,把土地、房舍、城池全部毁坏掉,努尔哈赤他如果要叩关而进,打山海关的话,他的补给线变得非常长,所以暂时的安全威胁就没有了,这是熊廷弼的算盘。

但是你想,你这时候是什么人?你是经略大人,但是打胜仗你是经略,你现在打败仗了,你打完败仗之后,还把军队、土地、老百姓全部撤到山海关之内,你这不是罪上加罪吗?加上我们刚才讲,熊廷弼这个人平时心眼儿小,气性大,人缘差,在朝廷当中就没人帮他说话;而且熊廷弼跟那些东林党人搞得又比较近,你别忘了,这个时候是天启年间,魏忠贤当政的,你跟东林党人近,那还饶得了你?

所以熊廷弼虽然在战略上采取的是正确的一方,但是最后被杀掉了。而且朝臣嘛,因为跟他关系也不好,没人救他,所以熊廷弼被削首,传首九边,就是把他那个脑袋在整个北方的战场上传阅,办展览。

那王化贞因为朝中关系也是比较硬,所以当时这条命保下来了,但是后来还是被杀掉了,那已经是崇祯年间的事情,大概是死在崇祯五年。这是广宁之战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就看得出来,两派意见它产生了不同的后果。

当然在这儿我们也不是说哪派意见就一定对,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是一举荡平策,或者积极地进攻,是不是有办法呢?确实有办法,比如说后面就出现了一个猛人,叫孙承宗,他也是蓟辽督师,袁崇焕的前任,他一方面是不同意熊廷弼的那一套保守疗法,什么战略收缩,胆小鬼。

当然,他也没有蠢到搞什么一举荡平策,他想了另外一种积极进取的战略,就是修城,这一招想得真绝,就是修各种乌龟壳,大城小城,什么宁远、锦州,小的还有什么塔山、松山、大凌河等等,修了四十多座城。你努尔哈赤善于野战,我不跟你打,我躲在城里,你总不能攻得下来吧?然后稍微逮点空,我就往前拱一步,再修一个城,逐步地去压缩努尔哈赤的战略回旋空间。

那你说这一招高不高呢?你听起来当然高啊;有用没用呢?当然有用嘛。但是它有一个特别致命的缺陷,就是成本太高了,修城,而且是在关外,那么远的地方要运粮过去,养活那么多人去修一座一座的城。所以后来我看网上也有人骂,明朝毁就毁在孙承宗手里,因为这种修城,把明代的财政全部拖垮了。为什么后来有李自成的起义?因为崇祯皇帝要征税,征税最沉重的就是所谓的辽饷,就是支持他这个修城的策略,对吧?当时整个中国北方所谓九边,九边的战争经费90%都给了辽东战场,让孙承宗去修城。

而且还有一点,孙承宗当时打的如意算盘是什么呢?我一边修城,而且我这么多人,我平时我再耕点地,我屯田,我自己种点粮食。可是你不想一想,长城那是白修的?长城就是中国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什么意思?就是长城以内是适于农业的,长城以外就不适于农业。所以孙承宗说,我建了这么多城,我还屯田五千顷等等,算做他的重大的功劳。但是你不想想看,那个土地之贫瘠,那个产量之低,对吧?

所以孙承宗虽然功成身退,他被调回来了,当然后来他也是壮烈殉国,这是后话,不说了。然后上任的蓟辽总督就是这位袁崇焕袁大人了,袁大人靠这些城其实打了很多漂亮的胜仗,比如说宁远大捷,还有一个叫宁锦大捷,就是宁远加上锦州,两场大捷。第一场大捷是打努尔哈赤,第二场努尔哈赤已经死了,打的是皇太极。在这儿我们得插一嘴,宁锦大捷的过程中,毛文龙可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在这个阶段他和袁崇焕之间是配合愉快,是战场上的好基友。

你想,皇太极在前面猛攻宁远和锦州城,那后方自然空虚,毛文龙一看,这正是我起作用的时候,于是长途奔袭皇太极的老家。皇太极这个时候就两面为难,前面面对坚城是久攻不下,后面老巢又受到威胁,只好撤兵,这就是宁锦大捷的原因。袁崇焕后来给朝廷上奏表,也是严重地表扬了毛文龙在此战中起到的作用,所以可见这个阶段关外建城,再加上毛文龙这一支敌后力量的配合,确实可以起到牵制后金力量的作用。

但问题是,它有一个副作用,这是一只刺猬对付一只狗的策略,狗拿你没办法,也赶不走你,然后让你在这儿存在着呢,狗觉得很难受;但是它咬你呢,又觉得无处下嘴。但是反过来说,刺猬拿狗也没招,这是一个长期对峙的策略。但是明朝这边受不了在哪儿呢?就是我们前面讲的那个原因,成本太高了嘛,国内的财政快要被拖垮了,所以这个平衡是一个暂时的平衡。

说时迟那时快,天启年间很快就结束了,崇祯皇帝就上台了。上台之后办的第一件事我们都知道,就是打倒魏忠贤;打倒之后办的第二件事情呢,就是召见袁崇焕。袁崇焕这个时候刚刚辞职回老家,然后又被召回来了,就出现了非常戏剧性的一次叫平台召对,就是崇祯皇帝接见袁崇焕,就说我准备启用你,你有什么办法来平复辽东的战事?

袁崇焕说,你要是信任我的话,五年吧,五年我替皇上你把这事给办了。这在历史上,袁崇焕因为这件事招了很多骂,比如说明末著名的文人张岱就说,这个袁崇焕长得跟个猴子似的,因为他身材非常矮小,动不动就大言不惭。你怎么能说五年就能平辽呢?因为你前面袁崇焕能打、能防守,打过胜仗,不错;但是你仅仅是能防守,你不是能把皇太极给灭了,现在你跑到崇祯皇帝这儿吹这个牛。

确实,当时在平台召对上有这么一个戏剧性的一幕,两个人君臣之间谈的正快乐,然后谈累了,崇祯皇帝说我回宫休息一会儿,然后一会儿再回来跟你谈。结果当时兵科的一个给事中,小官,就拉着袁崇焕说,说你有什么把握说五年就把人家干翻呢?袁崇焕说,这不就是说说嘛,对吧?你看皇上着急成这样子,我说这句话就是安慰他。这个兵科的给事中就说,你可搞错了,这位爷你是第一回见,这可是一位英明的主子,眼里不揉沙子的人,你今天说五年平辽,五年之后这位爷真要拿这个日期跟你较死劲,你可咋整呢?

袁崇焕一想是啊,如果真遇到一个英明的君主,这是糊弄不过去的。所以一会儿崇祯皇帝休息完又出来了,跟他接着聊,袁崇焕就说,你看这事吧,也没那么简单,五年,所以你得信任我,什么兵饷、武器,在战场上的全部的人事权,你都得给我。后来还要了什么尚方宝剑,崇祯皇帝还答应他说,所有的言官都不允许在这个阶段弹劾你,总而言之给你全部的信任,你去给我把这事办了。

所以袁崇焕再一次回到辽东战场上的时候,他面对的战略目标发生了变化,原来仅仅是对峙,我保证我方不失败就可以。而现在,他有了一个五年的期限,我必须要把对方干灭,这和此前他干的那个事,就是防守、不丧失失地、打胜仗,这可是两个完全不同难度的事情。作为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的袁崇焕,心里怎么会不清楚呢?五年时间要把皇太极彻底干掉,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嘛。那怎么办呢?如果你是袁崇焕,你心中会不会浮现另外一个念头,就是能不能谈和呢?你看如果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这也算是结束了辽东战事。

那谈和是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呢?大家想,当然可行,而且是双赢。对于皇太极来讲,如果承认他现在占有的土地和人民,得了里子,也得了面子,然后假模假样地接受明朝的一个封王,我承认你是皇帝,然后我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就存在了,哪怕我是像朝鲜那样的中国的藩属国,我好歹父子俩代这个创业就算是成功上市了。那对大明王朝来说也一样,面子首先有了,你看臣服了吧?现在他是我封的王爷,然后整个辽东战场的财政负担也没有了,这个结果一定双方都能接受。

但问题在于,谈和这件事情,双方那都是战略性的要试探的,是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博弈过程的。所以袁崇焕再次来到蓟辽总督的任上的时候,以谈和为目标的时候,他的整个策略和心态都发生了变化。当然首先作为一个实干家,他就先干起来了,包括跟皇太极这边互派使团,偷偷摸摸做点生意,各个方面去探测对方的意思。

包括双方已经谈到什么程度了?说我们双方来信,双方皇帝的那个名字该怎么写,后来双方约定,这样吧,大明王朝的皇帝,提到他的时候名字顶一个,比你高一个字,行不行啊?而且皇太极你在给我回信的时候,你就别说你那个年号了,什么天聪年间,你就直接说干支年份就可以了,你看双方都已经把这个条件谈到这么细了。

一方面袁崇焕当然要跟朝廷报告,我是不是可以谈和?刚开始朝廷其实也允许了,后来一想不对吧,怎么能够谈和呢,对吧?然后又不允许。但是我个人觉得,看史料,朝廷其实是在默认你干,你干成了,朝廷再去给你一个追认;如果干不成,这可是你偷偷干的,这是政治上的互相的一种默契。

但是大家想,袁崇焕在谈和的过程当中,最大最大的阻碍是谁?当然就是毛文龙。你想,毛文龙首先,如果谈和之后,毛文龙苦心经营,八年,整个皮岛的东江镇的战略意义就完全没有了,就是八年白干,对吧?他在整个战场上的战略意义就消失了。

第二,朝廷在谈和的过程中,没准儿就会主动把他牺牲掉。第三,毛文龙手下都是什么人?往往都是辽东的那些汉人的难民,跟满族,跟皇太极、努尔哈赤这一家子,是刻骨的血海深仇。就算是毛文龙干,他手下的人也不会愿意干,所以毛文龙肯定会反对谈和。

好了,袁崇焕的正常的行为逻辑是什么?你看,他处于一个多么困难的局面当中,答应了皇帝五年平辽,然后他现在现实的策略选择是谈和,而这边毛文龙是他谈和坚定的一个阻碍,他会怎么干?当然要想法除掉毛文龙,然后在事实上把谈和办成,最后让朝廷追认。这是袁崇焕唯一理性的选择,对吧?因为谈和这件事情,他不是公开的、合法的,国家支持的事情,所以他干出那种私下的、不合法的、胆大妄为的事情,不也就可以理解吗?

只有讲了我们刚才这一大套棋盘上的推演,我们才可以把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这件事情,回归到一个合理的逻辑里面。而且我们今天在大量的正式史料中还能看到这样的记载,说是皇太极向袁崇焕提了个交换条件,你如果杀掉毛文龙,我就跟你谈和。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那毛文龙死得太冤了,他不是死于自己的任何过错,而是袁崇焕拿了他的脑袋向皇太极去换了和平。

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那袁崇焕后来的一个表现的细节就可以理解了。据说袁崇焕在杀掉毛文龙的第二天,把他下葬,而且自己亲身到下场去祭奠他,洒下一副热泪,嚎啕大哭,说兄弟,昨天杀你是为了国法;而今天我哭你,是为了咱俩的私情。其实有什么私情?就是觉得对不住人家呗,因为你那是个交换条件,这就有潜台词了,兄弟,我也知道你死得冤,但是没办法,为了我向皇帝承诺的五年平辽的目标,为了大明王朝的安危,你老人家就闭眼去吧,我也没办法。

所以这件事情不管是真是假,逻辑就这样通了,毛文龙必须死,如果朝廷不能明正典刑地让他去死,那袁崇焕就必须自己动手。说到这儿,我们才算把今天这个案子全部破掉。

那这个案子的后遗症是什么呢?历史就这么吊诡,其实谁都控制不了它的方向,谁都不能让历史按照自己想象的那个路径去发展。皇太极反悔了,就在毛文龙死了几个月之后,因为毛文龙是什么?是抵在皇太极后腰上的一把匕首,这个匕首一旦撤起来,皇太极觉得自己后顾无忧了,于是就在几个月之后是倾巢而出,把没有走辽西走廊,没有走山海关,而是绕到长城的喜峰口,坏长城边关而入内地,直奔京师而去,导致京师大震。

那崇祯皇帝当然慌了,那边袁崇焕也慌了,带领自己全部兵马回援内地。当然在回援的过程当中,很多事实就变得晦暗不明,比如说你走的到底是快还是慢呢?你沿途分兵把守,到底是不愿意救援,还是另有战略战术上的安排?你在北京城下打仗,到底是出死力还是没出死力?包括后来袁崇焕要求带军队进北京城修整,你到底是想修整,还是想带兵逼宫?所有的事情都说不清楚了。

为什么?因为崇祯心里清楚得很,你杀毛文龙是为啥?就是为了向皇太极换和平。虽然我明面上不允许你干,但是你在干,你以为我不知道吗?好,那如果这个逻辑是你的总的行为方针的话,那现在皇太极为什么打过来?是不是你纵容的?你现在带兵回援,是不是三心二意?你是不是要带兵进京逼宫?这才是崇祯恨死了袁崇焕的原因,你杀我一员大帅,从此把东江镇给毁了,皇太极没有后顾之忧,你还在这儿给我装好人,所以才杀掉袁崇焕,而且用了那样的酷刑。

在历史上有这么一种说法,说袁崇焕之死是因为皇太极使了反间计,崇祯皇帝上了当。这不可能嘛,为什么呢?因为袁崇焕这个案子不是当时把人拿下,当时推出去就杀了,而是通过长达大半年的三法司会审,这是当时正式的司法程序。最后朝廷是正式昭告天下袁崇焕的罪状,然后才把他处决的。

如果是反间计的话,那一定是利用对方脑子一时短路,情绪激动来杀人,比如说《三国演义》里面著名的蒋干盗书的故事,曹操把蒋干杀了之后马上就明白过来了,但是悔之不及。在长达大半年的时间里面,袁崇焕有充分的时间自辩,说我没有通敌卖国,你反间个屁啊?

而事实上最后朝廷公布的罪状,也没有说袁崇焕通敌卖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啥?叫以谋款则斩帅,啥意思?就是你为了谋取和皇太极那边的和议,而斩杀了我的大帅。说明这个因果关系朝廷是非常清楚的,你是为了办你认为的应该搞那个和平协议,而干下了一系列的糊涂事,欺君罔上,最后袁崇焕死是死在这儿。

所以今天我们讲的大案里面,其实有两个悲剧,毛文龙的悲剧和袁崇焕的悲剧。那它背后的总原因是什么呢?这才是我今天真正想说的意思。

今天这期节目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明代晚期历史上的一出悲剧,两个悲剧主人公毛文龙和袁崇焕,死得都很惨,都很冤。关于这段历史,现在网上各种各样的高水平帖子,我看了之后深表佩服,对史料运用之纯熟,观点分析之到位,都是叹为观止的。

但是这些帖子往往有一个毛病,就是逼我们这些读者选边站。比如说面对袁崇焕这个人,你要么承认他大奸大恶,要么承认他是民族英雄,一点儿毛病没有;你要么是袁粉,要么是袁黑。真的有这个必要吗?在我看来,任何历史的结局,不管它有多么的不堪和糟糕,它都不能怪罪于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的道德缺陷和智力缺陷,因为谁坏,或者谁笨,才导致这个结果吗?

熟悉我们节目的人都知道,罗胖有一个历史观,就是历史格局的演化自有其规律在,所有的剧中人其实都是不得已。那回到今天我们讲的这个悲剧,以及这个大棋盘上,导致这个悲剧的总根源是什么呢?我至少找到一个,那就是在明朝当时的政治风气和舆论风气当中,和平谈判这件事情是没有办法放到桌面上的,这才导致袁崇焕和毛文龙的下场。

我们先回到事情本身,就是和平谈判双方符不符合他的利益和意愿?当然符合。我们先看皇太极这一边,满族当时只有二十万人口,如果你告诉他,几十年之后你会吞并中国,入主天下,他自个儿都不会信的。在东北那种苦寒之地,尤其明朝那叫小冰期,粮食作物的生产是非常够呛的,经济非常脆弱。所以如果不打仗,让他有一个正常的贸易环境,他是乐得。

其实在努尔哈赤临死的时候,他能想到自己这一生这番奋斗最好的结局,就是明朝给他封一个王,这是见于史料的。皇太极虽然打仗非常的凶狠狡猾,打了那么多胜仗,但是他一直在谋求和平谈判,只不过是边打边谈,以获取更好的优势条件而已。

那我们再来看明朝这一边,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很多明粉夸明朝,你看,中国古代王朝哪个末代皇帝像我大明崇祯天子一样,最后是杀身成仁的?我们明粉爱明朝,爱的就是他这个不妥协。

但我的观点正好相反,不妥协恰恰是明朝的缺陷,它意味着中华古典文明演进到最后一期的时候,已经丧失了文明的弹性,从此不再有任何政治智慧可言。因为所有的精英和政治家都被舆论和意识形态绑架,不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以至于他的下场一定是悲惨而荒唐。在此前的汉唐盛世的时候,我们还能用和亲这样的看起来极其屈辱的策略,来换取国家的和平;到两宋的时候,还能够通过岁币来节省国家的战争经费,以舒缓民力,这恰恰是文明活力和政治智慧的体现。

但是非常可悲的是,直到现在,在互联网上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响,比如说经常批评我国外交部,什么你们只会抗议,你看人家隔壁的普京,动不动就放狠话出兵揍人,你们咋就不会呢?我们养那么多兵,搞那么多兵器,难道是摆着看的吗?你看这样的声音非常有市场。

你连起码的事实都看不到,我们和普京哪个混得好?哪个在世界上有面儿,对吧?当然了,这也不是中国舆论的问题,全世界只要有人类社会的地方,舆论绑架政治家和社会精英,就是一个普遍现象,只不过严重程度不同而已。西方现代的民主社会,这个问题其实就很严重,这不是罗胖在这儿说,在西方主流的精英阶层当中,这一点是有共识的。

随便举一个例子,西方的那些大国现在动不动还挥舞贸易制裁的大棒,你去到他们的大学里找任何一个经济学家问问,他们同意这项政策吗?他们天天跟政府说不同意这个,但有什么用呢?他们是精英,精英手里才有几张选票?政治家即使私下里同意他们的意见,他也不会实行这样的策略,因为被民意绑架嘛。

在这儿我们可以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叫卡普兰,这是美国的一个经济学家,写了一本书叫《理性选民的神话》。这本书不仅对我们来说很震撼,对美国人也说也很颠覆,因为民主的很多认知这本书全部给推翻了。

比如说过去我们就认为,民主有两个缺陷,第一,所有的选民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投票,最后大家掐成一团,好不容易掐出一个最大公约数,实际上这个结果谁都不满意,因为谁都是带着自己的利益去投票的。这是民主的一个缺陷。还有呢,就是政治家都是骗子,都是伪君子,他们在竞选的时候什么愿都敢许,但是上台之后翻脸就不认人,背弃了自己对于选民的承诺,这是民主的第二个罪状。

但是《理性选民的神话》这本书就推翻了这两个认知,它告诉我们,第一,所有的选民出去投票,他恰恰不是自私的,他是抱着一种意识形态的幻想,我是为这个国家好,我要为我认同的那个价值观投上一票,他恰恰不自私。所以在投票的过程中,恰恰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绑架力量,你以为他真的是投哪个政治家的政策吗?不是,他只是在投谁的故事讲得好。所以那种非理性是排山倒海的,那个力量是非常具有破坏性。

第二点,就是政治家看起来是背弃了对于选民的承诺,而在实际的政治发展过程中,它恰恰是政治家回归理性,不愿意被选民和舆论绑架的一种体现。就像美国总统,哪个在竞选的时候不来骂中国?可是哪个上台之后,一定要把跟中国的关系搞坏呢?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是回归理性。

所以现代社会其实我们全人类面对两个巨大的威胁,第一是权力,我们通过宪政、一整套现代的法律制度等等,我们都试图把权力关在笼子里,这个使命现在基本上有了比较健全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舆论呢?这一头猛兽,现在通过互联网更加肆虐,它们绑架精英、绑架政治家的能力,现在可以说全人类还没有解决方案,我们怎么把它关到笼子里呢?

而最最可怕的一个结果是什么?民意、舆论绑架权力,让权力做出非常不理智和荒唐的事情,这是最惨最惨的结果。我们今天透过几百年的时光,看明代末期的这一桩大案,难道不就是讲的这个故事吗?民意绑架权力,权力出来作恶。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