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期丨如何当好一只网红?

王邓会

《光荣与梦想》[美] 威廉-曼彻斯特

感谢来到罗辑思维捧场。

2016年有一个词特别火叫网红。很多人说我罗胖也是个网红,好吧,网红就网红,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那啥叫网红呢?我们以前节目介绍过徐小平老师给它的一个定义,就是不需要传统的机构、权威对他进行认证和赋权,它是通过网络直接自我赋权的这么一种新的权威形式,或者说影响力的来源,这叫网红。

那网红多了之后,自然就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很多人在问了,我长得也不差,至少不比罗胖差吧,我怎么能红呢?第二个问题是很多人站在旁边质疑,说这玩意儿不就像流星或者是烟花一样,迅速地从天空中滑落吗?你怎么能红得久呢?这两个问题其实我都没有答案。我怎么能更红,我怎么能红得久,我自己都不知道。

但是确实我在看书的时候,从网红这个词,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一个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一个人都快忘掉的一个美国人,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期间的那个美国将军麦克阿瑟。那好!今天我们这期节目就是讲麦克阿瑟的故事,然后我们再来回看这两个问题,怎么才能红,怎么才能红得久。

麦克阿瑟这个人在中国老一代人的心目当中,那个形象其实不是很好。为啥?因为1950年的时候,他吹过一句牛皮。我们都知道,1950年,大概是11月,中国的志愿军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那对面就是麦克阿瑟嘛,他是联合国军的总指挥嘛,他当时就说了一句话,说这场仗,我打,两个星期解决战斗,然后我们,你看11月了,12月底我们所有这些士兵是要回美国过圣诞节的。但是这个牛皮就吹炸了嘛。事实上朝鲜战争是一直打到了1953年的7月份,才在朝鲜的板门店签了停战协议。所以,麦克阿瑟在中国人民的心目当中就是这么一个无耻的狂徒。

但是稍微了解一点世界历史,尤其是军事史的人知道,麦克阿瑟这个人不得了啊,他可不是一个小丑。麦克阿瑟的一生其实贯穿了美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他都参加了。比如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就已经在欧洲战场上了。然后他当上了美国陆军的总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是盟军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总指挥,那个著名的跳岛战术就是他发明的。战后又去改造日本,不是有那么一本著名的书嘛,叫《天皇的皇上五颗星》。啥意思?就是战后日本天皇上头还有一个皇上,那就是美国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后来朝鲜战争前半段他又是总指挥。所以这个人对美国历史的影响是非常深的。

那他跟中国人的缘分,除了抗美援朝之外,其实他年轻的时候来过中国,大概是他25岁的时候,具体地讲是1905年。那个时候他很年轻嘛,只是作为他父亲,老麦克阿瑟将军的副官,受美国政府委托到日本去当军事观察员。那个时候观察啥?你想那个年份呢,1905年,打日俄战争嘛。而日俄战争是在中国领土上打的,所以这父子俩是站在日本那一头到过中国的东北奉天。

那为什么我们今天说麦克阿瑟是个网红呢?我们首先看,他的本钱实在是太好了,首先将门虎子,他老爹就是美国的将军,曾经当过美国驻菲律宾的军事总督。他自己又特别争气,他在西点军校的时候创下过一个记录,就是四个学年,年年第一名,到今天为止这个记录也没人打破过。他了军旅生涯,那创造了很多第一呀,比如说最年轻的准将,最年轻的陆军总参谋长,然后他是美国军队获得勋章最多的一个人。而且这个人身体还特别好,我看过一个材料,据说他曾经一次和8个女人约会,这种事情我们想想就可以了,身体真的是做不到。

麦克阿瑟在战场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标志,就是勇敢。这勇敢到已经很二的程度,就是拒绝一切防护措施。钢盔,什么防毒面具,那是根本不会戴的。这你想,美国陆军当中最著名的二愣子是谁啊,就是那个巴顿将军嘛。可是巴顿将军有一次写信回家,说我佩服这家伙,太勇敢了。有一次他们两个人都是在战场上,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都是在战场上,炮就打过来,他又不戴钢盔,就站在那儿站着。那巴顿说,我也不能怂啊,也站在旁边站着。然后麦克阿瑟就看了他一眼,你也站着。正好这个时候一个炮弹过来,然后就在身边不远的地方爆炸,热浪掀过来,麦克阿瑟不为所动,站得笔管条直。而巴顿好歹还往后面退了一步。后来麦克阿瑟就跟巴顿说,嗨,能炸死我的炮弹,现在还没有生产出来嘞。你看,凑齐了这些条件,这才是当网红的本钱。

不过想当一个网红,可能还得有另外一项天分,就是得会表演。那在这个方面麦克阿瑟简直是天生的表演型人格。后来的美国总统杜鲁门,见了他第一面就说,这个家伙怎么从头到尾都是在表演。那个著名的马歇尔将军也这么评价他,说麦克阿瑟这个人脱下军装,换上西服,那就是个影帝。

我们今天在互联网上去搜索麦克阿瑟的图片,你会发现他有一项惊人的能力,就是管理自己在公众场合下的形象,那是有惊人的一致性啊。就是穿个皮夹克,然后嘴里叼一根叫玉米芯的烟斗。啥意思呢?就是把一根老玉米,把玉米粒给剥掉,然后中间钻一个孔,烤焦,然后里面插上烟嘴,就可以当烟斗用。这种烟斗说实话,那就是民间的土办法嘛,但是很别致啊。

我看过一些材料,说麦克阿瑟这个人其实烟瘾不大,他私下里也不抽这种烟斗,但是只要一在公开场合露面,马上就是玉米芯烟斗。

而且他戴的那个军帽也很特殊,麦克阿瑟的身高是正好1米80,那在美国人当中不算是特别高的嘛。但是他那个帽子特别高,而且帽子是弄得花里胡哨的。杜鲁门第一次见到这个帽子,说这简直就像那个鸡蛋和香肠给弄烂了,糊在这个帽子上一样。

那这个帽子是咋回事呢?它其实不是美军的军帽,它是菲律宾的元帅帽。因为麦克阿瑟兼任菲律宾的元帅,菲律宾人给他制造了这么一个帽子。你要是到过菲律宾就知道,它那个街头的汽车都是漆得花里胡哨的。这是那个民族的一个审美风格。麦克阿瑟一生都顶着那么个帽子。

麦克阿瑟不仅会管理自己的形象,而且他知道这个形象在什么时候让新闻记者拍到对他是最有利的。最典型的一个场景,就是1944年的时候,他率军打回菲律宾。因为当年他也是菲律宾的统帅,后来让日本人撵到澳大利亚去了。1944年反攻成功。那在登陆的时候,你坐船登陆就完了呗,不,快到岸的时候,停,停。然后自己从船上下来,在海水里面是涉水登岸。那个新闻记者在岸上一通狂拍,然后上岸之后说了一句很牛的话,说,我曾经说过,我会回来的,这就跟那个灰太狼的台词差不多。

但是你要知道这段话和这段镜头,他当时是拍了好多遍,这遍不行,来,再走一遍,那些记者也跟了他下海,再拍,涉水登岸。然后,我说过,我会回来的。果然这个照片就登满了美国报纸的头版头条。

所以你看,今天我们讲制造一个网红的所有手段,比如说标准的形象呀,独特的造型啊,公众的记忆点啊,所有这些东西人家麦克阿瑟当年是无师自通,就跟我们今天很多人似的,干什么事其实就是为了发一个朋友圈。所以麦克阿瑟精心设计的那些场景,那些照片算是刷遍了那个时代的朋友圈。所以你说这个人是不是天生就是个网红。

那他红成了什么样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1951年的4月11号,杜鲁门总统罢免了麦克阿瑟,把他征召回国。按说这是很正常的人事任命嘛,因为杜鲁门是总统,在美国军队当中,他是三军统帅,撤你一个将军的职,合理合法。而前一段,在朝鲜战场上,说实话,你麦克阿瑟已经变成了败军之将,被中国人赶过了三八线嘛。很多人也都知道,你们两个人在很多大政方针上意见也不一致,所以撤你的职是一个特别正常的安排。但是舆论可不这么看,很多美国老百姓觉得,麦克阿瑟是我们美国人的民族英雄,而你杜鲁门算神马东西,要不是当年罗斯福提拔你当副总统,而且他老人家死得早,哪有你当美国总统的份嘞。当时有一个民调,就是麦克阿瑟的支持度居然飙到了69%,而杜鲁门贵为总统,支持率居然只有26%,每天大量的信函、电报涌向白宫,都是痛骂呀,你这个猪猡,你这个白痴,你这个出卖耶鲁的犹大。

我在《光荣与梦想》这套书里还看到了一个小细节。当时杜鲁门总统的国务卿叫艾奇逊。艾奇逊有一次在街上打车,上了车之后,那个司机就把他给扔出来了。说你是艾奇逊吧?嗯,我是啊。然后那个司机节不吱声,也不开车。艾奇逊说,是不是我名声不好,我该下车了?司机说,对,你该下车了。连司机都不拉他。所以可见这届政府,那真叫是名誉扫地啊。

可是反过来,我们再来看麦克阿瑟,那这叫风光一时,他离开日本东京的时候,25万人送行啊,老百姓是哭成一片啊,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个奇观吧。一个占领军的司令官,已经把日本阉割了,从此你不能有军队啊,是这样的一个人,日本老百姓对他非常之感激。

那么麦克阿瑟坐船回到美国,第一站是在旧金山。下了船之后,到自己的旅馆大概14英里,走了两个小时,老百姓是夹道欢迎。到了华盛顿,30万人迎接,后来到了纽约,据说当时迎接他就抛洒那个纸屑将近3000吨。什么概念啊?几个月前,艾森豪威尔回国的时候,抛洒的纸屑据《光荣与梦想》说,大概只有这次的1/4,几十万老百姓上街迎接。还有工人就罢工,很多学校听课呀,在游行的动物当中是泣不成声。据说当时还有18个人因为过于激动而被送到了医院。你说老百姓,那个一方面爱,一方面恨的那个情绪已经快被点燃。

那几天后,就是4月19号,麦克阿瑟到了美国国会做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演讲,这次演讲留下了一个精句,叫老兵不死,他们只是凋零。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

这段演讲一共36分钟,被掌声、欢呼打破30次,基本上一分钟就被打破一次。当时的有一个议员在底下看着直冒冷汗啊,说得亏只有36分钟,如果再长一点,老百姓的那个情绪被点燃,因为这场是被直播的,3000万美国人在看,那白宫门前肯定要出现示威游行,整个美国的政局到什么程度可就不知道了。

所以你说这不就是个网红吗?但是话又说回来,你既然那么能干,那么红,那你为啥在朝鲜战场上打败仗,还把自己的顶头上司给得罪了,最后乌纱帽都没有了,这总得有个解释吧?你不是一贯正确、一贯伟大、一贯会吗?这一跤你是怎么跌的呢?这总得有个解释。

过去我看有人说是因为麦克阿瑟性格不好,过于张狂、虚荣、目无尊长,所以杜鲁门是自尊心受不了才撤了他的职,这肯定是胡扯,为啥?因为杜鲁门是一个政客,他心里清楚得很,你麦克阿瑟形象光辉伟大,网红嘛,他得罪你干嘛呀?你干得好,功劳全部记在他总统的账上。

我们举个例子,1950年的时候,双方见了一次面,因为当时朝鲜战争已经开打了,总统和前线的将军总得商量一下怎么打。见面的地点选在哪儿呢?是今天夏威夷附近的一个岛,叫威克岛,就是太平洋的中部。你看看地图,麦克阿瑟从东京起飞到威克岛大概是4000多英里,而杜鲁门贵为总统从华盛顿万里迢迢赶过去,是14000多英里,这说明什么?移樽就教,礼贤下士,我多跑路,你少跑路,我来听你的意见,这个姿态摆的很好了。

下了飞机之后,按说这两个人见面,你是将军,他是总统,三军统帅,行个军礼总是可以的吧?这也是规矩,不,麦克阿瑟就是轻轻地扶了一下杜鲁门的胳膊,就算是敬过礼了。然后两个人坐下来会谈的时候,杜鲁门跟个小学生一样,摊开笔记本在那做笔记,麦克阿瑟一个人在那喷,我的战略、我的战术是什么。

所以杜鲁门对他第一印象就特别不好,但是绝不意味着双方就要翻脸,杜鲁门作为政客这一点心胸还是有的。双方为什么闹到了最后那个地步呢?是因为麦克阿瑟不断地突破杜鲁门,甚至是整个美国政治的底线。

我们简单说一下这个过程,大概是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朝鲜战争刚刚开始打的时候。麦克阿瑟觉得我是战场指挥官,你们必须支持我更多的兵,这一场仗是必胜。但是杜鲁门手里没有兵,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军大量复员,剩下来的主力主要是放在欧洲,和苏联对峙,剩下全球的一些杂牌军划拉了划拉,基本都给投放到了朝鲜战场,但是麦克阿瑟觉得不够,找你白宫去要你又不给,那怎么办?老爷子我自己想办法吧,他想到了谁呢?想到了逃到了台湾的蒋介石。所以1950年7月底,他就飞到了台湾,跟蒋介石和宋美龄见了一面,我们要互相协助,各种。跟谁都没打招呼。杜鲁门是8月1号,第二天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新闻,当然大惊失色了,因为外交权是总统的权力,你一个军人搞什么外交呢?引发国际上的其它震荡,你根本就控制不住,所以杜鲁门非常生气。

到了1950年8月24号的时候,麦克阿瑟又在一次演讲当中,话里话外抨击杜鲁门的政策,胆小,在亚洲缩手缩脚,各种。你想你作为一个下级,军人的天职是什么?服从命令,你不仅不服从,而且还抨击你上级的政策,面对公众去开讲,你这网红当的有点过界了。所以杜鲁门就非常不客气地给他下了一个命令,说你这次讲话,你必须给我收回,这是一个军事命令,剩下还在私下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不能这么干,这是底线,你不要跨过来。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在1951年年初。当时中国人出手了,把美国人迅速地赶到了三八线以南,美国吃了一个大亏。这个时候华盛顿那帮人,就是杜鲁门身边的人都知道,美国是不可以在亚洲陷得太深的,所以他们主张在军事上要保守一点,在政治上积极谋求解决。但是前线的麦克阿瑟不干,他老人家一辈子没吃过这么大的亏,虽然原来被日本人打败过,那就一定要打过去,一定要打到占领日本,给天皇当爸爸为止,所以他觉得对中国这一箭之仇一定要报。所以那个时候麦克阿瑟四处都在喊,一定要轰炸中国,轰炸范围不能止步于鸭绿江,甚至要轰炸中国所有的沿海城市,他还提出来,要在中国投放20颗以上的原子弹。你想多大仇多大怨,当年打日本也就两颗原子弹,给中国人头上要扔20颗以上。

在华盛顿这帮人看来,就是前后方的意见已经高度不一致。在国防部的一次会议上,据说开完之后没有拿出任何方案,为啥?因为所有与会者都知道,你拿出任何可行的方案,尤其是符合杜鲁门设计的方案,麦克阿瑟都不会执行,所以事实上这个时候麦克阿瑟已经指挥不动了。据说李奇微将军听说之后,就说一个将军指挥不动了,难道不应该撤职吗?这是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个李奇微,终于带领美军又开始跟中国人死磕,双方是隔着三八线开始对峙了,局面向有利于美国那边缓和了。这就是最好的政治谈判的时机,所以这时候杜鲁门已经开始准备政治谈判了,但是麦克阿瑟还是不干,一定要打过去。所以他在1951年3月24号,就在杜鲁门准备谈判的时候,他跑到朝鲜发表了一通演讲。这通演讲首先是把中国领导人骂了一通,然后把中国贬的一无是处,说你们等着,我马上扩大战争,你们国家马上就要崩溃了等等。

在中国人听在耳朵里,那不就是最后通牒吗?这不就代表你美帝国主义的态度吗?我们中国人怎么知道杜鲁门在华盛顿是马上准备要发表一个和平宣言,要呼吁停火。因为在杜鲁门看来这场战争打不赢,打赢了也没啥意思,为啥还要接着往下打呢?正好我打你一下,然后你再打我一下,现在我回过头去,我们俩正好对峙,不正好坐下来谈判吗?可是所有的这些政治运作,因为这通演讲是只好停下来。所以杜鲁门当时非常生气,说我恨不得把这个家伙一脚踢到黄海里去。

但是我们得说,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个人恩怨问题了,谁的面子问题,这已经触及了美国政治的真正底线,就是军人是不能干政的,尤其不能用这种方式直接反抗你的长官。所以即使是为了这个政治制度本身的严肃性,撤你的职也是应该的吧。

所以后来就发生了我们前面讲的那个事情,1951年4月11号,杜鲁门总统开新闻发布会。这个新闻发布会是在夜里一点钟开的,为什么?因为杜鲁门害怕麦克阿瑟事先得到了消息,然后主动辞职,那政府脸上就特别难看,所以临时决定临时夜里一点开新闻发布会,华盛顿的那些政治记者是睡眼惺忪赶到了白宫,听到了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后面的事儿我们前面就讲过了,就造成了那样一场舆论上的轩然大波。

说到这儿,你不觉得这个人特别奇怪吗?他年轻的时候是那样的英明神武,在战场上也做出了很多成绩,这个人不错呀?可是为什么在他70岁那年就犯出了这样的糊涂呢?

我们中国人似乎更容易接受一种叙事,一个大英雄年轻的时候是不错的,但是老了骄傲了、自大了或者说昏聩了,所以就办出很多坏事儿,所以我们给这个人二八或者三七开。但是我从来不相信这个,一个人无论是成还是败,他背后的总根子一定是一个道理,所以麦克阿瑟身上,我们需要再建构一套解释,为什么他年轻的时候那么英明神勇啊?为什么他在朝鲜战场上却表现的如此糊涂呢?

我们刚才说到,在麦克阿瑟这个人身上有一个巨大的谜团,就是他的前半生,说白了直到70岁之前都是英明神武大网红,简直是完美无瑕。可是为什么就在他主持朝鲜战争,这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表现的就像一个大混蛋呢?以致于触怒了整个美国的国家机器,杜鲁门不得不撤他的职,这背后一定有一个统一的逻辑在。我们可不能满足于一个人有好又有坏,什么三七开,这叫廉价的评价,这就必须得引入一个新的观察角度。

现代的英国思想家以赛亚·伯林写过一篇长文,叫《狐狸与刺猬》,啥意思呢?这是脱胎于古希腊的一句谚语,狐狸知道很多事,而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狐狸打猎的时候那是巧计百出,但是刺猬在逃避自己天敌的时候,只知道一件大事,我得卷起来,把所有的刺儿炸开,别人就奈何不了我。以赛亚·伯林写这篇文章,实际上是把人类的思想家分成这两类,叫狐狸型和刺猬型。

所谓刺猬型,他是一种一元论的价值观,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他应该反复阐释和思考的真理,什么是这种人呢?比如说丹丁,虽然他写的神曲是一个文学作品,但是读完了之后其实就一句话,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他一生就在阐释这么一个道理,另外像黑格尔这样的哲学家也是这样的人。

什么是狐狸型的思想家呢?他知道很多事,他对很多事也未必有一个确定性的判断,真要去研究他的作品,你会发现很多东西好像还自相矛盾,这是一种多元论的价值观。比如说莎士比亚,大文豪、大思想家,可是你总结得出莎士比亚一生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吗?好像什么都有,但是好像什么东西也都不确定,再比如说德国那个大文豪歌德也是这样,这就叫狐狸型的思想家。

我们今天讲的不是思想,而是一个实践者,他应该是一个狐狸还是一个刺猬呢?看到这你就明白了,麦克阿瑟就是一只典型的刺猬。他这一生无论是成是败,本质上就是因为他只打一张牌,而且打得特别好。麦克阿瑟这一生其实最最顶峰的时代,还不是他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是改造日本成功,直到今天美国政界也是以这件事为荣,就是在战后成功的对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造,要知道这件事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年的德国是不算的,德国是打完了最后一枪一弹倒在底下,被盟军摁着头进行了改造。战后美国打赢的仗是不少,可是意大利、阿富汗、利比亚,有哪个你成功的改造了呢?直到今天都是烂摊子,唯独日本变成了一个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而且还被拔去了爪牙,直到今天变成美国的附庸。这活谁干的呀?麦克阿瑟干的,干得漂亮。

我们回到1945年那个特定的历史场景,就知道这件事其实很难,因为当年的日本在宣布投降的时候,其实武装都还在,几百万士兵,几百艘战舰,上万架飞机,虽然可能没油了,飞不动,但是毕竟日本人早就开始准备,叫本土决战,当时他们提了一个口号叫“全民玉碎”,就是跟美国人要拼到最后一个人。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人那种善战的精神,美国人是领教过的,几乎就抓不到俘虏。所以日本人光说自己投降,万一是一个坑呢?骗我的占领军过去,最好还有麦克阿瑟这样的高级将领过去,然后给我来个“包饺子”歼灭战,然后鼓舞士气,以利再战,那可怎么整呢?就算这不是一个阴谋,如果日本人那种反抗的精神非常狂野,民间出现游击队,夜里给你摸个哨这种事,占领军也受不了。所以当时麦克阿瑟带着4000占领军去日本的时候,其实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后来丘吉尔就在他后面给他点赞,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冒险行动,确实麦克阿瑟身边的人也观察到,这个人平时连钢盔都不戴,更别说带枪了,这次去日本身上装了一把枪,干嘛用的?就是关键时刻自我了断的,都没打算回来。

刚到日本的时候,第一天麦克阿瑟就发现这个国家真的是完了,为什么?在他入住的那个大饭店里吃晚饭,居然连一颗鸡蛋都找不到。所以麦克阿瑟就知道了,要想制服日本人第一件事有了,就是给他们吃的,所以大规模从美国境内调粮食给日本人吃,这就像你进一个陌生的村,那个村里全是饿狗,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带一袋肉包子。紧接着麦克阿瑟就找到了手里的那张大牌,那就是日本天皇,要不怎么说麦克阿瑟是个刺猬呢?刺猬的本事就是知道那张大牌。麦克阿瑟的观察是,日本这个民族太奇葩了,天皇说要打仗全民就跟疯了一样的打,天皇说不打了,全民就跟机器人被拔了电门一样,真的就不打了。在整个日本的占领期间,居然没有发生过一次反抗性的事件,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中国人,抗日战争的时候就算中央政府蒋介石投了降,我们老百姓能干吗?肯定是遍地游击队,而反观日本民族太听话了。所以麦克阿瑟讲过一个笑话,说如果我给一个日本人医药盒,让他一天吃三次药,他肯定不信我,出门就得给扔了,可是只要我在药盒上印上几个字,说天皇让你一天吃三次药,你放心,他肯定乖乖地吃,所以天皇是控制日本的一个关键大牌。

我们经常讲,当年二战结束的时候怎么就不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呢?真的回到1945年,回到麦克阿瑟的处境,你知道那是不能动的,天皇就像一根线,把这7000多万人串起来,如果这根线一剪断,真的是满地爬珠子。所以当年美国国内的人也有这么说的,把天皇押上军事法庭,把他给处决了,麦克阿瑟说少来这一套,如果要动天皇,你得给我多派100万占领军,因为一个天皇顶20个师团,这是麦克阿瑟非常清醒的认识。所以他刚到东京的时候,很多人给他出主意,来了还不抖抖威风,把天皇叫来训训话,麦克阿瑟说使不得,天皇不能侮辱,因为你会激怒日本人,再下面发生什么那就不知道了,咱们得等天皇主动来找咱们。后来果然天皇愚人,就没忍住,给他打了个电话,咱哥俩儿是不是见见面呢?后来是天皇主动来见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对他很客气,一见面还递了根烟,天皇激动的站起来哆哆嗦嗦接了这根烟。因为天皇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要不要被押上军事法庭?后来麦克阿瑟发现这家伙也太紧张了,说你们都撤,你们都撤,就留下一个翻译跟他好好聊。

后来聊着聊着,这两个人关系还真是处得不错,麦克阿瑟手里握住了天皇这张牌,其实就是攥住了日本的所有命脉,真叫是命门。比如说后来改造日本宪法,你以为这事很容易啊?不容易,日本人各种反抗,后来麦克阿瑟说废话,你们起草那宪法我看都不行,来吧,从美国国内调了个几个生瓜蛋子,年轻人,说你们就给我写,按照我的意思写。后来写完了,其实现在的日本宪法就是这样,就是几个美国年轻的律师给起草的,麦克阿瑟拿来一看,就改了一个拼写错误,然后就直接扔给日本人,你们就用这套宪法吧。日本一看,第一天皇变成了一个虚军职,天皇没有实权;第二,剥夺了日本以后再发起战争的权力,就是拔掉了他的爪牙,当时日本人不干,各种反驳,麦克阿瑟就一句话,说我要保住天皇,说服苏联人接受天皇还在位,你就得接受这宪法,否则天皇我保不住。得了,日本人当下就服了。

所以现在我们再看那四五年的时间,就是麦克阿瑟改造日本,好像他做了很多精密的安排,其实最终有效的一招棋,就是把天皇当作一个人质扣在手里,然后逼日本人各种就范。所以说麦克阿瑟有政治智慧吗?可能也有,但是这个政治智慧背后最坚强的后盾就是手里这一张牌。所以在1951年的时候,麦克阿瑟离开日本,到底是天皇救了麦克阿瑟还是麦克阿瑟救了天皇呢?这件事还真的是说不好。但是从这件事情里我们看出来麦克阿瑟处理事情的一个特点,就是握住那一张大牌,那是一张什么牌呢?就是麦克阿瑟认死了,在打仗这件事情上美国是一定要赢,因为一直在赢,而中国是肯定不行,他多次跟人讲,你看中国这样的国家连工业化都没有完成,他拿什么跟美国打呢?所以麦克阿瑟一直就认为中国决计决计不会出兵,后来中国参战了,他又觉得只要我美国再多加一份力量,比如说轰炸一下中国的沿海城市,这个国家就一定会崩溃。你说麦克阿瑟想错了吗?这就是当时明摆着的事实,打仗打的就是国家的实力,这两个国家实力相差如此悬殊,答案还有什么悬念呢?所以在麦克阿瑟看来,杜鲁门疯了吗?你为什么要跟中国搞什么政治谈判?他私下讲过一句话,说杜鲁门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精神已经濒临崩溃,要不然他不会这么干的。

这就是刺猬的问题,刺猬确实知道一件大事,你也不能说他知道的这件事就错了,但是他缺乏狐狸的视野,狐狸知道很多件事,那些事刺猬完全不知道。所以他跟杜鲁门之间的矛盾,本质上就是一个刺猬型人格和狐狸型人格之间的矛盾,至于麦克阿瑟个性上的那些缺陷仅仅是推波助澜而已。

麦克阿瑟有什么东西他没看到呢?至少有三层关系他没看到。

第一层关系,中国出兵不出兵难道仅仅出于对国力的考量吗?他忘了,共产党在1949年刚刚建国,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那是一个自有的生态,在那里面是有他自己的博弈和考量的。现在我们看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当时毛泽东决定出兵朝鲜至少有两个考量,他讲过一句话,就是打输了也得打这一场仗,什么意思?第一个考量就是,我得打给苏联看,因为我要争取苏联的援助,就得证明我对你有用,打输了我也要证明我敢跟美国人磕。第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存在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你去领导欧洲革命,我中国去领导亚洲革命,所以我跟美国人敢死磕,就证明我有这个革命领袖的气质。在这个方面,这不是我说的,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就是沈志华老师写的,《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这本书里把这层博弈讲得特别清楚,而麦克阿瑟在当时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麦克阿瑟没有看清楚的第二层因素,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只以为扩大朝鲜战争,把中国卷进来,我也一样能打得赢,可是美国图什么呢?你本来只是要打赢朝鲜战争,这就好比我们开个窗户发现打不开,难道把屋顶给掀了吗?打仗总得有个为什么吧?要知道对面那可叫共产党,共产党可是从打游击开始的,你如果跟中国全面开战,你真的有把握打得赢,如果共产党利用中国广大国土的战略纵深,跟你周旋到底呢?请问美国这个血流到什么时候为止?麦克阿瑟作为军人,你考虑的仅仅是打不打得赢的问题,可是作为总统的杜鲁门,他得考虑打得赢,那划算不划算的问题,这就是他作为一个刺猬完全想不到的世界。

但是最重要的还有第三层事实,麦克阿瑟也没有概念。美国是有全球利益的,在全球他要配置他的资源,哪个战略是优先的呢?毫无疑问,当时欧洲是优先的,所以当时麦克阿瑟到处叫喊,我们要在中国扔20颗原子弹,你知道最害怕的人是谁吗?是英国人,英国首相艾德礼一听这个消息马上就跑到美国,去见杜鲁门,你们说的是真的假的?麦克阿瑟在前面胡说,你们美国人可要知道,你们的战略重心是在欧洲去跟苏联对峙,如果你在中国扔那么多原子弹,美国会陷进亚洲的,我们这些盟国谁来保护?所以你一定得给我保证不能扔,杜鲁门被他烦死了,那几天,最后保证好,不扔,要扔也提前跟你们打招呼,征得你们的同意。

这就是麦克阿瑟幼稚的地方,他完全没有办法理解那么复杂的世界,知道那么多的事情,这就是一个刺猬型人格的悲剧。当然了,如果他仅仅是一只刺猬,那也就还则罢了,问题是他是一只网红型的刺猬,他的悲剧可就不止于此了。

刚才我们说到麦克阿瑟是一个刺猬型的人,这本来也没有什么,因为人类历史上很多杰出人物都是刺猬型的,他们没有很宽的眼界,但是在自己专精的那一行里面干得非常不错。但麦克阿瑟可不是这个情况,他是一只网红型的刺猬,什么意思?就是他不仅在自己的领域里面拥有力量,而且他试图诉诸于舆论,依靠粉丝的支持和热捧来放大自己的力量,而且他还主动追求这种放大,这就有问题了。为啥?因为网红这个东西,我们很多人知道它的好处就是鲜花、掌声和金钱,但是代价你有没有考虑过?麦克阿瑟在这个方面也是陷入了盲区。

今天节目的最后我们简单分析两个代价:

第一,网红通常都会和他的周边环境形成零和博弈关系。

第二,网红的身份会遮蔽你对真相的认知。

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先来看第一条,为什么说是零和博弈?因为这个世界什么资源理论上都可以靠知识来做更多的开发,很多资源是越用越多的,唯独一项资源是绝对的刚性,那就是公众的注意力。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就那么多,能够把这个时间调集起来,把目光投射到你身上,就是所谓的眼球效应,全部社会就那么一丁点儿,你占据了,别人就一定没有。所以为什么影视界的那些女明星们关系不容易搞得好,经常有撕各种大战,就是因为这个刚性的约束,这部戏你上了,我就一定上不了,你红了,我就一定红不了,这里面就有头部效应,只有头部的那些人才能够吸引足够的注意力,剩下的长尾是没有价值的,这就是注意力的铁定法则。

换句话讲,如果你想当一个网红,你就是要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对不起,这个行为就是排他的。所以你要想红,那就只能让聚光灯完全打在你一个人身上,你就必须剥夺你身边的人享受注意力的机会,这听起来逻辑很残酷,但是没办法,你想当网红,你就必须加入这个零和博弈的游戏。

这一点在麦克阿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表面上的麦克阿瑟只是有一些性格缺陷,过于自大、虚荣,比如说老是在自己的身后放一面大镜子,显得自己看起来高达,而且提到自己的时候一般都不用第一人称我,而是用第三人称,直接称呼自己的名字,伟大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这么认为,他这么说话。但实际上这都是我们前面讲的那个逻辑的结果。

在《光荣与梦想》这本书里,曼彻斯特就评价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表现。当时他是南太平洋地区的司令长官,在他的战区里面一共发出了142封战报,其中有109封开头都是说,麦克阿瑟的军队如何如何,好像这个军队都不是美国人民的,是麦克阿瑟自己的,那得突出自己的英雄形象。他手下的将官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宁愿一条毒蛇跑到我的口袋里,我都不愿意被报纸表扬一下,为啥?因为他被报纸表扬过。麦克阿瑟就把他叫来,你什么意思?你要是再敢这么干,我明天就让你卷铺盖回老家,你信不信?这个人珍惜舞台到了这个程度。有这种性格的人,他自然就不太在乎其他人的感受,所以他很难有良好的合作。

比如说,麦克阿瑟按说对日本人有恩,把日本人从战后的那个状态当中打捞出来,他离开日本的时候,日本人民那叫夹道欢送,哭的跟泪人儿似的,20多万人,很多少女在人群当中喊,麦克阿瑟,我也要给你生猴子,甚至有一些匠人为他打造了一套和服,一共缝了7000万针,就是7000万日本人民一人一针送你这项礼物。

按说这是一个恩人般、救星般的角色,可是后来麦克阿瑟在一次国会的听证会当中,别人就问他,公开的,说你对日本民族怎么看?日本民族就是不成熟,你看德国,那是一个成熟的民族,大概有45岁吧,日本人很不成熟,大概也就12岁左右,所以我们就得管着他。这番话在公开场合下一说,日本人那自尊心受得了啊?当时日本人还准备建麦克阿瑟纪念馆,然后颁发给他一个资格,叫永久国宾,一听说这个话,那就都不给了,所以日本人跟麦克阿瑟的感情也就这么淡下去了。所以你就变得没有朋友,这就是当网红的宿命。

我在有一个公开场合就见过这么一位女士,我也不说她是谁了,她就到处找人合影,比如说一看这是名人,然后就迅速上去,某某老师我要跟你合个影好不好?人家说好啊,然后掏出手机自拍,自拍完了之后连谢谢人家都来不及,马上就转到下一个人,马上把这个人就晾在当场。当时我们站在旁边看,就觉得这个人太没素质了,可是回头一想,她这个当网红的心态就是这样,因为在那样一个场合到处都是名人,她必须要抢这个时间,来抢夺公众注意力,发个朋友圈,大家看我跟名人在一起,所以她没有时间跟别人客气。网红的宿命就包含下面这条规则了,她一定会把周边的人给得罪光。

麦克阿瑟在美国的政界后来名声臭掉了,为啥?因为就他被杜鲁门解职这件事情国会开了一个听证会,而这个听证会上几乎所有正经的那些行政官员,包括那些将军们都反对他,比如说那个著名的马歇尔将军,就说我们当时有什么办法?我们必须撤他的职。所以麦克阿瑟最后混到了几乎是孤家寡人,既然你跟身边的人零和博弈,最后你只能落得这样一个下场。这是我们讲的当网红的第一个代价。

还有第二个代价,你几乎不知道事实是什么样。因为你听到的都是山呼海啸的掌声和鲜花,你怎么知道这个世界对你的真实看法是什么样呢?因为舆论这个东西其实特别脆弱,当时大家热捧你,给你鲜花和掌声,甚至热泪盈眶,甚至为此激动的去住院,但是这个情绪真能保持吗?其实谁都不知道,鬼都不知道。

麦克阿瑟回来的时候是1951年,我们前面都讲过了那种盛况空前,到1954年的时候,他还想冲刺一下选美国总统,当然不是正总统,是副总统,共和党的副总统,但是在党内投票的时候,只过去了三年,他只拿到了十张票。这个人就被舆论抛弃掉了,所以舆论这个东西,别看表面上烈火烹油,但是非常具有欺骗性。

在这儿我们还是想举一个例子,就是杜鲁门。杜鲁门的出身其实特别憋屈,他其实是个农民,他当了十几年农民,后来才参政,所以这个人特别粗野,讲的口音也是美国中西部的口音,所以在政界特别不受待见。而且他当上这个副总统,我们前面讲是罗斯福已经觉得自己生命不多了,但是他又怕民主党分裂,所以想来想去最后只好去选杜鲁门来当他的副总统,这是民主党内部大家都接受的一个人选。刚开始杜鲁门不干,说这个副总统不就是一个名誉职务吗?我不干,最后罗斯福是当着他的面给别人打电话,说他不干,民主党将来分裂的责任他可是要承担的,这么逼宫,他才没办法,当了一个副总统。

后来罗斯福一死,按照美国宪法,他就当了总统。他这个总统真的是毫无思想准备,因为罗斯福干了那么多年,威望那么高,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又没有什么性格的魅力,所以他当总统真的是有点不适应。

话说在罗斯福总统去世的那一天,杜鲁门得到信,匆匆忙忙赶到白宫,迎头就碰见了罗斯福夫人,他就赶紧上去问,总统去世了,你看我有什么能帮到你的吗?罗斯福夫人看了他一眼说,你现在是美国总统,真正有困难的人是你,我倒是要反过来问,我有什么能帮到你的吗?

直到这个时候他完全没感觉他已经是总统了,因为这个总统当的太便宜,这个国家的很多事情他都不了解。比如说美国当时在开发原子弹,叫“曼哈顿计划”,那是一个绝密计划,杜鲁门就不知道,上任之后临时再来了解。

这总统憋憋屈屈当了四年,到了1948年的时候再次选举,很多人都觉得杜鲁门肯定没戏,你本来就不是威望的来源,你是靠着狐假虎威,跟着罗斯福上来的,而美国人民忍受民主党已经这么多年了,也该换个总统了。所以共和党那边的杜威反而这个时候呼声就非常高,当时无论是民调还是报纸,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支持杜威,这几乎是达到了一比四的支持度,当时《新闻周刊》好像有一篇文章,就是美国50个政治观察家一直预言是杜威这次一定胜出。所以共和党到最后,选举到最后一天的时候,把酒店都包下来了,马上要举行庆功典礼,觉得毫无疑问了,甚至很多报纸因为第二天要出版,一想反正也没什么悬疑,就直接写杜威击败杜鲁门当选总统,都写完了。

但是万没想到,后来杜鲁门又当了总统,为啥呢?因为杜鲁门也知道自己这个弱势,他干了一件事,就是做了当时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距离最远的一次火车演讲,就是坐着总统的专列,到各种地方去,哪怕一个小村镇也车停下来,在最后一节车厢,就在那跟当地老百姓聊聊天,做一些演讲,慰问一下老百姓,问问大家的生活怎么样,然后一天开好多个城市,做好多场演讲。你别觉得这种演讲是宣传自己的大政方针,他其实就是聊聊天,甚至他给拉票,他怎么拉呢?说你们一定要选我,如果你们不选我的话,我是没有钱租房子的,我就要被白宫赶出来了,你说他拉票用这种东西,完全不是政治主张。但是这一招就是管用,为啥?还是回到我们刚才讲的,舆论这个东西特别不可靠,它容易给你制造一个假象,你觉得很多人都在支持杜威,但是实际上社会的底层因为杜鲁门这一次火车之旅,已经被他拉动了,但是舆论是根本不知道的。

这个现象其实在2016年的美国选举当中也有表现,那个特朗普,也叫川普,很多人就觉得这个人胡说八道,他怎么能当美国总统呢?但是你别以为他的胡说八道是没有道理的。比如说,他讲过一句话,说现在墨西哥人非法移民到美国的太多了,我们应该在美墨边界建一道长城,把他们给挡住,这明显是胡说八道。民主党这个时候心里就偷了乐,为什么?因为墨西哥移民就是民主党的票仓,川普这么胡说八道,你不就是把新移民给得罪了吗?但是这是舆论的表面判断,而实质上很多墨西哥移民也不希望老家的亲戚来美国,所以居然川普这句话说出来之后,我看到过一个材料,有40%的墨西哥移民是支持川普的,你不觉得这件事情很荒唐吗?对,舆论是反映在民意表层的那个东西,大家真正心里怎么想的,整个这个世界真正在发生什么,其实舆论有的时候是反映不出来的。

我们为什么今天要讲这个问题?因为这个效应在互联网时代体现的尤为明显。我们每个人都在感知自己能够感知到的舆论,而整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其实我们一无所知。

就在我们这期节目录制的前几天,美国的顶级名校耶鲁大学开学,2016级的新生入校,他的校长叫沙洛维,对这些新生作了一次演讲,这次演讲没有提什么爱、责任这些东西,只强调了一点,那就是整个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叫表述失实的时代,什么意思?就是互联网正在激发我们人性底层的那些东西,像恐惧、愤怒、憎恨,而这些东西又在被舆论放大,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已经被扭曲了。过去我们人了解世界是通过舆论,而现在的舆论在这些情绪的扭曲下恰恰是我们要警惕的东西,所以耶鲁大学的学生,你是世界的顶级精英,所以你的学习任务就是要用批判性思考的方式,来跳出自己的思维圈子,来了解真实的世界。所以可见在这个时代了解真相已经变得多么的困难。

今天我们讲了麦克阿瑟的故事,最后还是要给几句鸡汤,如果你想当一个网红,你可能要注意两点:

第一,你尽可以去获取注意力,但是请注意,要对周边的人比对粉丝还要好,因为这个世界说到底还是一个通过协作而获得力量的世界。

第二点,就是永远不要相信粉丝告诉你的,或者你从粉丝那体察到的,世界的真相其实你并不了解。如果你不想当一个网红,从麦克阿瑟的故事当中我们也能得到一句提醒,你看到的事实也许真的就是事实,但是又怎么样?你可能是一只刺猬,虽然你看到了一件大事,但是在狐狸的视野里面更多的事情其实我们没有看到。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