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最近,我对创意企业的组织管理有一点心得,说出来供大家批评。
我得先绕一个很大的圈,从战争说起。
大家现在经常开玩笑地说,俄罗斯人非常彪悍,是一个战斗的民族。可是有一个人不同意这个说法,那就是著名的《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他是19世纪的人,曾经站在俄国一方,参加过反法战争,就是拿破仑入侵俄国,大败而回的那一次战争。
克劳塞维茨虽然和俄国军队是战友关系,但是他在后来的写作中,对俄国军队中号称“最凶悍”的哥萨克骑兵可没什么好话,认为他们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战士”。
当时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的时候,哥萨克骑兵尾随追击,但他们只是在火枪射程之外远远跟着。等到有单个或少数法国兵掉了队,哥萨克骑兵就一拥而上,把掉队的士兵毫不留情地杀掉。
法国人当然生气,虽然是败退途中,但是也不能这么欺负我啊,不走了!有本事咱们摆明车马炮,正经八百打一仗。但是哪怕法国军队的人数少得多,只要是这样的正规战,哥萨克骑兵也不敢上前,往往一哄而散。
事实上,从沙皇俄国开始,俄军一直就有逃兵多的传统。
有一个记载,1854年俄国和英法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哥萨克骑兵有一次看见英国骑兵,是正规军,就吓坏了,不但不反击,反而转向对自己人开火,好夺路而逃。后来俄军大炮开火,打退了英军的进攻,那到处逃窜的哥萨克人这时倒是反应奇快,立刻去抓捕阵亡英国骑兵留下来的马——拿去卖钱。
说到这儿,你可能也有点看不起俄国军队了。可是且慢,俄国人这种打仗方法是人类社会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倒是克劳塞维茨推崇的那种现代化战争才是特殊的打仗方式。
各个民族的早期社会,基本都是恃强凌弱,以多打少,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最重要的是活下去,明天接着再打。
像中国春秋时代打仗,往往是礼仪性的,冲上去一通打,打不过的一方往往一哄而散。后来中国历史中记载的战争,很多也是这样的击溃战,而很少有歼灭战。
其实动物也是如此。
狮子猎捕野牛时,它一定会冲向那些小牛、跑不快的老牛、受过伤的弱牛,一定不会冲向其中最强壮的那一头。欺软怕硬,就算是狮子老虎,也是这么办的。
为啥?永恒的经济学法则,追求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而克劳塞维茨他们推崇的战争方式,其实是古希腊人发明的,而且也只有这一个源头。他们打仗是结成方阵,不惜牺牲,绝不退缩。一个战士倒下了,另一个就补上他的位置,双方都视死如归,一定是杀到哪一方还剩下人,哪一方就算赢。
我们在电影里还能看到近代的火枪战争,双方都排成整齐的队列,踏着鼓点往前走,互相开枪,倒下人,旁边的人就跟没看见一样,继续往前冲。
欧洲军队后来就继承了这个传统:士兵非常遵守纪律,军人也被培养成和普通民众截然不同的另一种人——他们荣誉感强、团队感强、愿意牺牲、服从命令等等。
说到这里,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军队要做那么枯燥的队列训练,向左转,向右转,踢正步。这和作战技巧没啥关系,就是要通过这种周而复始的训练,让所有士兵对战场上的命令做条件反射式的绝对服从,这样上了战场才不会惊慌失措,更不会当逃兵。
在以前的《罗辑思维》节目里,我还专门讲过一期这方面的内容。
刚才我们讲了两个打仗的方式,哪个厉害呢?当然是后者,希腊人发明,西欧人继承的这一种。后来的历史也证明,西方军队的强悍,不只是武器,而且是这种组织样式。所以,俄罗斯人可能个体非常强大,但是相比起来,它的组织力量和军队效率还是差很多的。所以,叫“彪悍的民族”可以,但是“战斗的民族”这个称号,其实有点名不副实。
绕了这么一大圈,我们再回来说创意企业的管理。
我们熟悉的企业管理方式,是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它的精髓其实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西方军队的打仗方法。用一整套制度,让员工的行动整齐划一,中央的指挥者可以灵活调度,令行禁止,把组织的效率能提到最高。
但是这些年,大家发现,这种管理方法出了问题。因为在很多新兴行业里面,身体和动作的一致性变得没那么重要了,而员工思想上的创造性才是至关重要的东西。比如说,一个设计师,你让他准点上下班,有什么意义呢?他不上班,在家完成任务,也是一样的啊。他就是身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发呆,也一样是不出活儿啊。
所以,在创造性主导效率的时代,过去的管理模式就难免感觉尴尬。那创意型企业的管理怎么办?难道要回到哥萨克骑兵或者狮子老虎打仗的方式吗?
当然不行,因为那样没效率,答案仍然要回到希腊式的战争中去找。
这就是我最近的一点心得。
希腊式的战争,其实有两个结果。第一是整齐划一的行动带来的效率;其实往深一想,还有一个结果,那就是长期作战训练中形成的团队之间的信任。
平时的严格训练,在战场上会形成一个效应,就是每一个士兵对战友的行动有高度的稳定预期,这就是信任啊。他确定,自己冲锋时,战友会和他一起冲。不会出现他一个人冲上去,回头一看,其他人没跟上来的情况。平时严格的训练,以及对逃兵毫不留情的惩罚等等,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在战场上形成这种预期和信任。
哥萨克骑兵之所以不敢和法军正面交锋,不是因为他们单兵训练素质差,而是因为他们知道战友都是遇强就逃的。既然如此,只有傻子才会冲上去和大量敌人正面交锋。
这就像一个朋友跟我讲的,小流氓打架,最容易打起来而且出人命的,是双方各有两三个人。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形成信任,我玩命上,其他人也会玩命上。但是一旦双方各自叫来很多人,看起来阵势吓人,但是你放心,这种大规模的群架反而不容易打得起来,为啥?
原因很简单,就是信任不再容易达成,我冲上去别人不冲怎么办呢?所以很容易双方找个台阶就下了,各自就散了。
所以真正带来效率和战斗力的,其实不是纪律,而是纪律的一个副产品,叫互相信任,或者说是对合作伙伴行为的确定性的预期。
想透了这一层,再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创意型企业的管理。
在这种组织中,整齐划一的行动不再能带来效率,但是团队彼此间的信任,仍然是效率和创造力的源泉,那就是要把管理的着眼点放到怎么形成团队之间的信任上。
就像我们公司,在现在这个规模上,仍然坚持没有统一的上下班时间,没有KPI考核,没有明文的管理规定。但是为什么我们公司的战斗力好像还不错呢?就是因为我们绕过了纪律,直接经营同事之间的信任。
具体的办法有很多啦,比如说,公司化整为零,小组作战,大家彼此非常熟悉,容易形成信任。再比如说,鼓励同事对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发言、出主意,也能形成信任。还有,就是阶段性地打硬仗,打乱原来的分工,一起攻克一个困难的目标,也能形成信任。
总而言之,创意型组织的管理,在我看来只有两件事最重要。
第一,找准业务方向,大家都明确之后,分头用各自的能耐向那个方向前进;
第二,利用一切机会形成同事之间尽可能多的信任。
这样一来,即使表面上看起来这个公司是一团乱,但是实际上的战斗力并不会差。这就是我从战争中得到的启发,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