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查理·芒格:追求理性,值得你付出一生的努力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查理·芒格离世。第二个是,科技播客Acquired迅速蹿红。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就在昨天,投资界的传奇人物,查理·芒格去世了。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官网上,巴菲特说,假如没有查理的灵感、智慧与参与,伯克希尔不可能达到今天的地位。这也算是他对老搭档的一次郑重告别。

本来再过1个月,明年的1月1日,就是老爷子100岁的生日,这可是跨越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生啊。假如说在这段漫长的人生中,查理·芒格留下了哪些思考,三言两语肯定说不清。要知道,老爷子可是被称为行走的百科全书。一辈子读书无数,涉猎极广。比如,误判心理学、多元思维模型、投资的格栅理论,可都是打芒格这来的。

但是,除了行走的百科全书,芒格还有另一个绰号,叫最后的秘密武器。这说的是,当你面对一些特别棘手的人生难题时,他总能用特别简洁的方式直击要害,把你从泥潭里拽出来。

因此今天,为了致敬芒格,我想请你回顾芒格的一篇,堪称是秘密武器级的演讲。这是芒格2007年,在南加州大学毕业典礼上的一份37分钟的致辞。芒格演讲那么多,为什么选这篇?

一来,做这场演讲的时候,芒格83岁,所有的理论体系都已经成形,火候特别好。因此,演讲的内容非常扎实。

二来,是因为这场演讲的结尾,芒格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叫,我的剑,将传给能够挥舞它的人。你体会一下这句话,是不是特别符合今天的情绪?

在正式进入演讲的具体内容之前,我想先请你观察一下,芒格的演讲风格。

我们可以把世界上的演讲分成两种。第一种,叫布道式演讲。也就是,像布道一样,宣传自己的理论。这个姿态有一个潜台词,就是演讲的人,好像已经掌握了真理,掌握了关于世界的真相。他们的目的,是不停地扩张自己的世界,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而第二种,跟布道式演讲相反,叫忏悔式演讲。也就是,我有我要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是万能的,怎么办?我要学习,我要改变,我要进步。这个核心不是我改变了世界,而是世界如何改变了我。他的目的,不是向外部世界扩张,而是向内充实自我。

而查理·芒格,就属于这一类。

带着这个视角,你再品品查理·芒格最出名的那句话,也就是要想获得某个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你看,这哪里是心灵鸡汤,分明是立身处世的行动策略。也就是,不管外面发生什么,咱们自己的精进不能停。

芒格还特别推崇被称为荷兰国父的威廉·范·奥伦治的一句话,叫,未必非要有希望才能坚持。你看,这并不是以某个成功目标为前提,而是没有目的,没有理由,你生而为人,就该这么做。

好,带着这个视角,咱们正式进入演讲内容。特别提醒,演讲的全文,已经附在文稿最后。你可以查阅,也可以转发。而接下来,我想像看电影拉片儿一样,带着放大镜,咱们一起看看最关键的那几句话。

第一句是,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按照芒格的话说,这话其实很有孔子他老人家的意味。

但是,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智慧跟道德,这是两个维度的东西啊,为什么说获得智慧是道德责任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知道,芒格是怎么定义智慧的?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我觉得芒格对于智慧的定义,更适合用另一个词描述,叫复杂。

没错,智慧,意味着复杂。一个人的智慧增长,本身就是不断变复杂的过程。你看,一个人的理论知识积累,其实在大学就已经完成了。后面的成长发生在哪?是他走进社会之后会意识到,直言不讳是对的,但你也要理解善意的谎言。坚持到底是对的,但你也要懂得恰到好处的放弃。没错,把理论与现实的出入缝合在一起,把矛盾的两端都安放在自己的脑子里。这个不断变复杂的过程,才是贯穿一生的成长。就像菲茨杰拉德说的,同时拥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且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体现。

而且很多时候,这个智慧跟道德,往往是一码事。

比如,芒格举过一个例子,有一位爱说反话的法学院教授,他跟别人说,你知道什么是法律头脑吗?假如有两件事交织在一起,相互之间有影响,你努力只考虑其中一件,而完全不顾另一件。这种思考方式就是法律头脑。

你看,这明显又是一句反话。他想说的其实是,真实世界是复杂的,很多事情彼此缠绕,互相影响。为什么有的人会偏激?会莫名其妙地攻击别人?这些看似坏的行为,其实本质是蠢。他们只看到了事情的一边,而没有看到另一边。

再比如,芒格经常提醒自己,假如觉得自己陷入了某种极端的观点,就得及时纠正。什么意思?咱们打个比方。假设,你觉得一个人坏得不得了,一无是处。假如你对一个人产生这么极端的判断,就得提醒自己,这个想法也许有误区。毕竟,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又哪有彻头彻尾一无是处的人?

说白了,既然真实世界是复杂的,你就要跟它一样复杂。这也是为什么查理·芒格说,他必须去学习各学科中所有的重要道理,这样他才不会变成一个蠢货。你看,什么叫智慧?不就是芒格的那句,多元思维模型吗?

第二句是,追求理性,值得你付出一生的努力。这句话经常被芒格挂在嘴边。在南加州大学的毕业演讲上,他尽管没说过原话,但类似的意思,贯穿始终。

但是,假如单看这句话,好多人特别容易把理性理解成算计。尤其芒格又是一位投资家,就更容易产生这个误解。但事实上,芒格说的理性,恰恰不是基于功利目的的算计。

比如,芒格讲了一个真事。有一位叫约瑟夫·米拉的医学研究人员。他决定写一本书,是关于骨肿瘤病理学的。要知道,这样的书,就算放在全世界,顶多卖出去几千册。但是,这个人觉得这事值得做,就索性请了一年假,每天工作17个小时,每周7天无休。一年之后,书写出来,成了这个领域最好的专业书籍之一,据说世界各地的癌症治疗中心都买了这本书。你看,这哪里有什么算计,你觉得有价值,做就是了。

芒格所说的理性,其实对应着一组边界,叫做,不嫉妒、不怨憎、不仇恨、不自怜。芒格认为,人很容易产生一个心态,叫自我服务偏好。说白了,就是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比如,自怜,觉得自己很不幸。这个心态看起来好像很平常,但芒格认为,一旦陷入自怜,人就容易陷入偏执。就想象一个人被祥林嫂上身的状态,你觉得,他还能做成什么事?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按照芒格的观点,摆脱自怜,这是精神卫生层面的问题。哪怕你遇到再倒霉的事,都要避开自怜情绪。怎么避开?你可以给自己发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你的故事让我很感动,我从来没有听过有人像你这么倒霉。只要产生自怜情绪,就发一张卡片给自己,来提醒自己摆脱这个状态。

同样,回到其他几条,不嫉妒、不怨憎、不仇恨,它们说的其实都是一件事。这就是查理·芒格经常说的,只要不发疯,你就能超过绝大多数人。

今天要说的第三句话是,将不平均最大化能收获奇效。乍一听可能有点抽象。举个例子,比如,问你一组问题。一个球队的胜利是怎么得来的?一个好的投资策略是怎么产生的?以及一个厉害的产品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这些问题乍一看很分散,但背后其实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就是,不平均。比如,球队是因为总有表现更好的球员,他们就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变得越来越厉害,成为制胜的关键。再比如,好的投资策略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淘汰了不好的策略。厉害的产品之所以厉害,是因为淘汰了其他平庸的想法。

这个道理乍一听好像很简单。但是,芒格想提醒的是,你要一直这么做。说白了,就像我们之前讲伯克希尔曾经说过的一个理论。人生是一道乘法题,你只要一直把一个变量做大,哪怕只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积累出的效应,就像在一道乘法题上乘上一个更大的数字,结果会成倍地往上翻。

好,关于芒格的演讲,咱们先说到这。假如你想了解更多芒格的思想,我们为你准备了致敬查理·芒格的特别专题,里面包含他一生的很多重要思想。点开文稿中的图片,就可以查看。

最后,回到芒格的观点。说了这么多,们其实能隐隐读出一个贯穿始终的潜台词。这就是,人生其实是被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改变就像伏尔泰说的,真正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一座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估计作为成年人,你大概率对这个话有感受。没错,我们面对的很多挑战,不是惊涛骇浪,而是看似普通的日常。你能保证一直不犯错,就能超过多数人。就像芒格说的,追求理性,值得我们付出一生的努力。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最近,国外有个叫Acquired的科技播客特别火。这主要是因为,这个播客请到了一个人,查理·芒格。没错,今年10月底,芒格的播客首秀,就是在Acquired。但是,很多人没想到的是,这也成了芒格最后一次公开分享。

但是,话说回来,一档播客能请到芒格,肯定不简单。我们今天就说说,Acquired是怎么做成的。

Acquired创立于2015年,口号是“每家公司都有一个故事”。它讲过的公司包括LVMH、耐克、英伟达、台积电、特斯拉等等。

那么,Acquired这么火,只是因为它跟听众讲公司八卦吗?还真不是。恰恰相反,它的风格相当硬核。普通播客,一期几十分钟,顶多一个半小时,而Acquired的时长,一期3个小时起步,动不动4个小时,把一个公司的前世今生、角角落落,都给你说得明明白白。

你看,这个阵仗,听起来就很艰涩,那么,用这么硬核的方法,怎么做出受欢迎的节目来呢?

这要从播客的定位说起。播客的两名制作人,给节目想了一个定位,叫做“长篇对话有声书”,这个名字,就包含了他们做节目的三个特点。

第一,是长篇。节目的内容,是三四个小时的高信息密度,信息从何而来?他们准备的资料特别扎实,对于要谈论的公司,他们会找到所有相关资料,比如文章、报告、书籍、影片,还会去采访创始人。一期节目的准备时长,在60个小时以上,有时会超过100个小时。

第二,是书。没错,怎么把自己的节目打出差异化内容?他们的方法是,多选择书中的内容。两名制作人说:“人们不读书,因此我们去读书,然后告诉人们。”比如,谈耐克,他们把那本著名的《鞋狗》看了好几遍。谈LVMH,找到了一本绝版超过30年的法语书。再比如,谈泰勒·斯威夫特,他们找了泰勒的自传,谈美国经纪公司CAA,他们也找了创始人的自传。把书中的内容,放到网络上讲,其实也是很稀有的一手资料。

第三,是对话。消化了所有这些资料,写出脚本之后,节目采用的形式是两个人的对话。而且两个人的风格各有侧重,一个人喜欢讲故事,偏感性;另一个人喜欢做分析,偏理性。他们两个人结合起来,互动紧密,很少冷场。

接着,他们继续滚动这套模型,把内容做深,让其他竞争者难以模仿。

当然,美国商业播客,离咱们毕竟还有点距离。不过,换个角度,咱们也许能从这档播客的制作中,学到一点做内容的方法。我最近看到一名尝试做播客的专栏作者,从Acquired的案例中提取出了很多要点,其中有这么两项很让人受启发。假如你从事内容行业,建议听听。

第一,要做无法规模化的事。Acquired每期节目有3到4小时的时长,要做60小时的阅读准备,甚至飞到公司去采访,这些都是不能规模化的事,并且也不讨巧。但是,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浸泡在艰深的资料里,才能获得更深刻的洞察。

第二,要找到值得复制的构想。Acquired的创始人在接受《快公司》的采访时就提到,自己找到了其他人很少说的一个角度,那就是一个公司的过往故事和当前策略如何联系起来。这一点,就可以成为可复制的构想,反复去实践。

其实,回到节目制作,有一个专业术语,叫约会感。说的是,好的节目,就应该像约会一样。你大概知道时间地点人物,这给你提供了一个起码的确定性。但是,你又不清楚到底会发生什么。这又给了你一点不确定。二者交织在一起,就会让节目变得像约会一样,既稳定,又随机;既熟悉,又惊喜。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致敬查理·芒格。我们从芒格的演讲中,整理了三个人生建议。分别是,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追求理性值得用一生去努力,以及将不平均发挥到极致往往有奇效。

第二,我们说了世界上第一个请到芒格的科技播客Acquired是怎么做成的。从中我们能看出,做内容,最重要的是让熟悉与惊喜交织在一起,制造出约会感。

假如你的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来源:《查理·芒格逝世:我的剑传给能挥舞它的人》

英文版:《My Sword I Leave to Him Who Can Wear It》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