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期丨任务分解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最近,王煜全老师,就是「得到」App的订阅专栏《前哨·王煜全》的主理人,给我转了一份埃隆·马斯克的PPT。埃隆·马斯克,我们都知道是特斯拉电动车的老板,但是他也有很多其他生意。这份PPT是他去年9月份在国际宇航大会上,发布火星殖民计划演讲时用的。我看了以后,非常震撼。

什么是火星殖民?

这是埃隆·马斯克的一个疯狂计划,他的目标是用宇宙飞船每次携带200位乘客前去火星,旅行的时间将会在80天左右。通过大概20-50次的火星运输,能在火星上建立完全自给自足的城市。预计40-100年后,也许会有100万个人类在火星上生存繁衍。

这个目标是不是很宏伟?反过来说,是不是显得很扯?反正我第一次听说的时候,是不太相信的。

埃隆·马斯克可不管你信不信,撸起袖子就先干起来了。

今天,我就把从王煜全老师给的PPT里,看到埃隆·马斯克的思考过程,讲给你听。

首先,埃隆·马斯克说,火星移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

不是科技,是钱。科技问题都需要靠钱解决嘛,要花多少钱呢?

去一趟火星,一个人100亿美金!

埃隆·马斯克希望达到的状态是什么?把去一次火星的成本,从100亿美金,降到和买一栋小房子的价钱差不多,大概是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0万左右,这样就会有很多人愿意去一趟。那如果很多人愿意在临终之前,去一趟火星看看,就会聚集起足够的财力,实现火星移民计划了嘛。

这样思考下来,埃隆·马斯克就把一个可能动用国家力量都解决不了的科技难题,变成了一个公司层面可以操作的资本问题。

那么,成本从100亿美金,到20万美金,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呢?这意味着,要把从火星到地球的运输成本,以吨为单位,降低5万倍!

怎么把成本降低5万倍?埃隆·马斯克指出了四个方向:

第一,火箭得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如果发射一次,就烧坏一个火箭,太费钱了。我们如果能把火箭发射出去,再让它飞回来,下次发射继续用,是不是成本就降下来了?

埃隆·马斯克2002年成立了SpaceX公司,2015年底就实现了火箭发射以后的再回收。这个新闻你可能看到了,说明这事是可行的。这种成本降低,就是第一步。

第二,飞船如果直接载满整个太空航行所需要的燃料,再发射,火箭就会非常的沉重,成本很高昂。怎么办呢?

埃隆·马斯克说,在太空轨道上,对飞船进行补给。

简单解释一下这个原理,先用火箭推进器把飞船送到太空轨道,这时候不用装那么多燃料,只要足够把火箭送上太空就行。然后推进器迅速返回发射台,装上燃料箱,再飞到轨道,把燃料补给飞船。完成这一过程之后,推进器返回地球,而飞船则将前往火星。

采用这种方式,前往火星的成本减少了500倍。这是第二步。

第三,在火星上制造燃料,让飞船能够从火星返回地球,这样返程的燃料就不用从地球上带了。这同样还是为了解决燃料负重的问题,又降低了好多倍发射成本。这是第三步。

第四,使用正确的燃料。埃隆·马斯克对比了可能的几个选项,比如煤油、氢氧气等等。但他最后认为甲烷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甲烷在火星上制造起来相当容易。

经过这轮分析,埃隆·马斯克就把一个天方夜谭般的技术难题和资本难题,拆解成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技术问题。

埃隆·马斯克还给自己拉了一张时间表,在本世纪20年代的后半段,将人类送上火星。

这里面还有一个变量没有算在内,就是在未来十几年内,人类技术的进步。很多现在看起来无解的问题,那个时候也许就有解决方案了。

听到这,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觉得火星殖民这事好像靠谱了很多。这就是埃隆·马斯克厉害的地方,他做特斯拉汽车,做超级高铁,包括做脑机互联,就是把人脑和计算机连起来的技术。

这些革新性的技术,每一个听起来都特别的科幻。但是,只要你深入去了解,就会发现,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只要拆成具体的步骤,一点一点地想办法,还是有实现的可能的。

所以,有人采访埃隆·马斯克,问他关于商业的知识。他说,“我不知道什么叫商业。所谓公司,就是一群人聚集起来,创建一个产品或者服务,为一个目标而孜孜奋斗,而已。”

今天我们介绍埃隆·马斯克的火星计划,是想说,什么是工作能力?

我曾经说过,所谓工作能力,本质上就是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小任务的能力。

我在「得到」App的订阅专栏,刘润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里,看到一个例子。比如,今年你接到公司给的目标:年内,要发展100个新客户。

你一算,我手下5个员工,那好,每人领22个任务,一共110。多的10个以防万一,这不就完成目标了吗?

你放心,你这个经理或者主管肯定当不长,为啥?因为你拆分了任务,但没有分解任务。如果你当经理,只是需要做一道除法算术题,那凭什么你当领导呢?

什么是任务分解?就是把公司要求的目标,变成员工可执行的任务。

这其实是一个“翻译”任务的过程,谈“目标”和谈“任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目标这种语言,是一种面向结果的语言,主要用来说:我们做什么;任务这种语言,是一种面向过程的语言,主要用来说:我们怎么做。

回到刚才的案例。

你的目标是今年拓展100个新客户,那怎么获得啊?主要是靠“拜访潜在客户”。假如根据过去的数据,你的团队把潜在客户变为客户的转化率是5%。

那算笔账,你的5名员工,每天需要打10个陌生电话,拜访2个潜在客户,并同时跟进2个转化中的客户。算账的具体过程我就不说了,有兴趣可以看看刘润老师的订阅专栏《5分钟商学院》。

你看,把任务分解到这个份上,你的团队就可以马上动手干活了。过程中,你作为领导,还要进一步分解任务。

比如,观察谁打电话的话术比较奏效,把他的经验和其他同事分享;再比如,行业里正在发生什么变化,什么样的客户比较容易被说服,你要为同事指出工作重点;再比如,有没有新的能人可以引进团队;再比如,怎么把客户的意见反馈给产品部门,期待未来的改进,等等。

这些细节,都是对一个大目标的分解。

判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其实很简单。不是他的学历有多高,本事有多大。而是遇到一个大难题,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有畏难情绪和抱怨情绪,是不管这个难题有多大,第一反应要分解问题,把大难题变成小难题,或者是马上就可以做的动作。

这样的人,肯定是高手。

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