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昨天我们说到,液晶技术是美国人先搞起来的,不过他们是直奔研制液晶电视机而去。这个目标虽然很伟大,方向也对,但这是万里长征啊,如果沿途没有补给,队伍是要活活饿死的,所以美国人只好中途放弃。
而日本人呢,用电子表、计算器这样的小玩意挣到的钱,可以给液晶的研究不断提供庞大资金。最终,到了1990年代中期,日本的液晶生产如日中天,占据了全世界95%的市场份额。
但世界变化很快,没过多少年,日本人就风光不再。到今天,只能用一溃千里来形容日本的液晶产业了。
2016年,郭台铭的鸿海集团收购了日本的夏普,这是个标志性事件。现在,日本继续生产液晶面板的,只剩下两家企业了。目前世界的液晶产业,是中韩两国对抗赛,日本基本算出局了。
中国液晶产业的崛起,我们作为重点后面再讲。今天,我们先讲讲韩国人是怎样把日本人击溃的。理解这个过程,可以加深我们对于现代工业尤其是电子产业的理解。
上期我们介绍过,1983年,日本的精工公司推出了2英寸的彩色液晶显示屏。这个尺寸太小,不但不能用于电视机,其他方面的用途也不大。液晶要想大规模应用,需要尺寸变大,所以日本企业兴建的第一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尺寸在8、9英寸左右,也就是iPad那么大。
1992年,IBM公司推出了后来鼎鼎大名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系列,它的第一个产品700C,采用10.4英寸的彩色液晶显示屏。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是液晶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市场一下子被引爆了。夏普、NEC、富士通等等日本企业纷纷响应市场需求,开建了第二代液晶生产线,生产笔记本显示屏。
我们要先说一下,液晶屏幕的代际划分,主要就是切割出来的液晶面板大小。液晶产业各家企业之间的竞争,简单理解就是争相建设更高世代、可生产更大尺寸面板的生产线。
液晶产业按代际划分的特点,造成了独特的“液晶周期”。
当某一种尺寸的液晶面板进入市场以后,满足了某方面——比如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的需要。企业利润会猛增,其他企业看到此景,就纷纷投资生产这种尺寸的液晶面板。于是产品很快供过于求,价格大跌,各家企业的利润都骤减,甚至陷入亏损。
虽然大家都陷入亏损,但面板价格的下跌,让液晶显示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更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平板显示。这又导致产能不足,价格上涨,然后企业再次投资扩大生产。然后又供过于求,价格猛跌,又陷入亏损……
看上去,这个过程和一般商品的供需变化没什么区别,其实不然。液晶产业的特殊性在于,液晶显示有一个在社会中越来越广泛应用的过程。
如果液晶面板很贵,就只能满足那些高端应用,比如战斗机驾驶舱或者高端笔记本电脑,一般人根本不会考虑。但如果液晶面板大幅度降价,许多原本并不存在的需求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冒出来。比如我们普通个人用户,也把桌上的显像管显示器换成液晶显示器,这件事其实就发生在前些年。
问题在于,这种产量越大、企业利润越高的过程,不是直线的,而是跳跃式的。每一次跳跃就是一个液晶周期,企业必须先屈腿——承受周期中的亏损,并坚持投资兴建新一代生产线,然后才能跳起来——迎来更大的产量和利润。
曾经几乎垄断世界市场的日本液晶生产企业,就是因为没能充分理解这种特殊规律,没有及时转变竞争方式,才给了韩国企业异军突起的机会。
1993-1994年,液晶生产进入了第一个周期——价格下跌,利润大减。日本企业因为亏损,削减产量,于是一批液晶行业的日本工程师就失业了。
韩国的三星集团就抓住这个机会,在日本开设研发机构,招揽这些失业工程师,开始筹备液晶生产。到1995年,三星、LG两家企业分别建成了自己的液晶生产线。
韩国企业进入液晶产业以后,“反周期投资”成了他们的大杀器。1994年以后,液晶产业度过了低谷期,但到了1995-1996年,又进入周期的低谷。面对巨额亏损,韩国企业不但不像日本企业那样削减产量,维持价格,反而坚持大举投资,扩张产能。
要知道,液晶产业的投资额可是天文数字的,按人民币计算,动辄就要几十、上百亿。韩国企业正是凭借这种前所未有的,凶猛的进攻性投资战略,打败了日本企业。
对韩国企业疯狂的投资战略,日本人刚开始很不以为然。一家日本大企业的高管曾经讽刺韩国企业,投资的5代生产线肯定是一出海就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日本人觉得他们现有的第3代、4代生产线,都已经供大于求,这时候难道不应该削减产量保住价格吗?韩国人反而投资生产更大尺寸的面板,简直不可理喻。
但是,韩国人正是通过大举投产5代生产线,彻底打败了日本企业。5代生产线以前的液晶面板,可以满足14寸笔记本显示屏的需要。生产更大尺寸的笔记本显示屏,看上去确实没多大必要,日本人甚至认为5代生产线就是液晶工业的物理极限。
但液晶领域“生产创造需求”的规律,这时发挥了作用。
5代生产线可以切割出最大26英寸的面板,确实没人会用那么大屏幕的笔记本电脑。但5代生产线的面板,让消费者把原来的桌面显像管显示器,换成了液晶显示器。同时,人们憧憬多年的平板电视也开始生产——虽然这时平板电视的尺寸还不大,但是以前根本不存在的市场被激发了。
2001年,三星、LG两家公司咬牙投资了5代生产线。投产以后,韩国企业就彻底赶超了夏普等日本企业。三星、LG两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被韩国人一举超越的日本企业这时才如梦方醒,夏普不得不放弃原有的保守态度,越过5代生产线,直接投产尺寸更大的6代生产线。
但日本人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进入21世纪以后,不但韩国企业异军突起,中国台湾的液晶生产也开始高速成长,两面夹击之下,日本企业节节败退。
当初日本人后来居上,打败美国人占据液晶市场,靠的就是小处入手,保持盈利,然后持续投入技术研发,促成产业最终成熟。但也正是这种过分求稳的“小格局”,让日本企业后来不敢像韩国企业那样“疯狂”投资。
所以,韩国人打败日本,靠的不是技术超越,而是全新的投资战略。
时代变了,玩儿法也变了,日本人这次没跟上时代,因为他们犯了战略错误。
其实,造成日本人失败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咱们明天接着说。
这个系列节目《液晶演义》,取材于一本书,叫《光变》,有兴趣可以点击下图先睹为快。咱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