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喻颖正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加拿大的喻颖正先生(老喻),最近又写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叫《幸福取决于较多的小高潮,财富取决于极少的大高潮》。今天我们先说说这个“大高潮”是怎么回事。
很多中国人有一个通病,总觉得世界是一道道是非题,答对了答案,就赢得了世界。所以,我们不断地求知,不断地搞清楚是非对错,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获得财富自由。这是少年时代,一次次考试给我们落下的毛病。
老喻说,不对,你们都误解了这个时代的财富真相。
致富不取决于你判断对了多少次,而是取决于你在对的时候敢不敢下注,在错的时候能不能止损。也就是说,财富取决于单次的幅度,不取决于频率。
有一个词,叫“辛普森悖论”。这是英国统计学家E.H.辛普森(E.H.Simpson)在1951年提出的。意思就是,在局部看,你赢得多;但是往往一加总,从整体上看,你反而是输了。
从字面上理解有点困难,讲一个实际的例子就好懂了。比如喜欢打麻将的人,其实都知道这个规律。和很多次小牌,通常一场下来不能赢钱,和一次大牌,才能奠定赢钱的局面。
老喻是投资界的人,他举了一个投资界的例子。
金融大鳄索罗斯,1992年他的“量子基金”狙击英镑,一次狂赚10亿美元;后来1997年,又狙击泰铢及港元,引发亚洲金融风暴。当时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他和索罗斯不共戴天,因为他们“花了40年建立起来的经济体系,一下子就被这个有钱人给搞垮了。”不过,这几次战役,奠定了索罗斯在金融市场上的大神地位。
但是,索罗斯这么牛,是因为背后有高人,这个人就是基金经理人,德鲁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索罗斯很多杰作的创意和操盘人,都是这个德鲁肯米勒,索罗斯所做的交易中,90%都是他的点子。
不过,事后德鲁肯米勒说,“我从索罗斯身上学到很多,但可能最为重要的,并不是你对还是错,而是在你正确时赚了多少钱,错误时赔了多少钱。”
比如,1992年索罗斯大战英格兰央行的时候,德鲁肯米勒的15亿美元押注即将到期兑付,正考虑进一步加注,甚至建议把所有钱都押上,因为他觉得这是个大机会嘛。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索罗斯的时候,你猜索罗斯怎么说,他说这“太荒谬了……你知道这种事情多久才能出现一次吗?”所以,要做的不是把所有的钱押上去,而是要把所有能搞到的钱,都押上去。结果他们加上了杠杆,押上了100亿美金,最终大获全胜。
你看,索罗斯的策略是,专攻要害,一击致命。
正如德鲁肯米勒所说的那样:“当你对一笔交易充满信心时,就要给对方致命一击。索罗斯对我不多的几次批评,就是因为我对市场判断正确时,没有最大限度地抓住机会放大胜果。”
其实,这个时代的投资巨富,基本上都是这个路数。
巴菲特在2010年写给股东的信中也写到:“好机会不常来。天上掉馅饼时,请用水桶去接,而不是用顶针。”你看,是不是一样?索罗斯和巴菲特都是那种伺机而动、咬住就不放口的致命性攻击动物。
这么做的背后,其实有两个认知:
第一,真正的财富机会,在一生中能出现的次数很少。巴菲特说:“每个投资人都应该假设,自己手中只有一张可以打20个洞的投资决策卡,每做一次投资,就在卡片上打一个洞,用完为止。”这是提醒我们,不要频繁地做决策。
第二,小的成功没有太大意义。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说了一句实诚话:“如果把我们最成功的10笔投资去掉,我们就是一个笑话。”在真实的投资市场上,很多投资者频繁买卖,挣点小钱,期待积少成多,但总体盈利不多。一旦市场下跌,全贴回去了。
其实这两个认知,背后都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总规则,叫头部效应,或者叫“幂律法则”。好的就越来越好,领先的会持续扩大它的领先优势。
最近几年,其实不断有商业思想家在提醒我们注意这个趋势。比如,彼得·蒂尔在他的畅销书《从0到1》里面,就总结说:这个世界是不成比例的,只符合二八定律。所以,投资只找最好的,因为最好的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投资家们发现投资的企业中,第一名带来的收益,超过其他所有人的总和;而第二名带来的收益,又超过了除第一名之外的所有人。
彼得·蒂尔举了个例子,美国有个投资基金,安德里森·霍洛维茨投资基金,2010年在Instagram公司投资了25万美元。两年后,Facebook用10亿美元买下了这家公司。安德里森赚到了7800万美元,两年不到312倍的回报,这已经是个奇迹了。
但问题是,安德里森的基金规模是15亿美元:如果一笔投资只能赚到7800万美元,那么它得找到19个这样的奇迹,才能收支平衡,这太难了。理解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为什么投资者总是对值得投资的公司投资得更多。
中国的投资家中,也有很多这种例子。高瓴资本成立后,创始人张磊把从耶鲁大学投资基金筹集的3千万美金,大部分都投给腾讯,也是押注式投资。随后他又投资京东,刘强东本来只想要7000万美元,张磊说:“你如果只要7000万,我就不投了,要投就投3个亿。”京东上市后,高瓴资本持有京东11.31%的股份,是第4大股东,大赚一笔。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说,你说这个不就是让我们去豪赌吗?这样风险太大了。
确实,我们一般人很难有这样的勇气,这不符合我们的常识和直觉。
麻省理工学院前教授丹·艾瑞里,在《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一书中说,人们在面对多个选择时,即使明知其中一项可以获得最大成功,他们也不愿意轻易放弃其他选择。因为我们的大脑,对于风险,天然是排斥和抗拒的。所以,能够获得财富上巨大成功的人才少,他们能克服那种心理上的本能。
那你可能又会问,我怎么才能把握那种关键机会,全部押注在上面呢?这个问题,我不知道,甚至我觉得也没有人知道。
老喻在那篇文章里写了一句俏皮话,他说真理往往有两个特点:
第一,很简单。
第二,没有操作指南。
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个现象,但是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们,把握这个现象的操作指南。
明天,我们继续聊这篇文章的另外一个部分。世界上还有另一件事,规律和我们今天说的正好相反:幅度不重要,频次才重要。那就是我们的幸福感。
好,明天见。
(本期节目参见微信公众号“孤独大脑”文章《幸福取决于较多的小高潮,财富取决于极少的大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