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今天的题目叫“奶头乐”理论,听起来很没有节操,其实这是国际战略学界的一个正经学术名词。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的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
这是1995年,他在美国旧金山的一个会议上提出来的。这个会议集合了全球500多名精英,号称要讨论解决“全球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迫切的一个问题,是贫富分化。
世界上20%的人占有80%的资源,而且这个比例还愈演愈烈,那将来会不会发生剧烈的阶级冲突呢?
布热津斯基说,谁也没有能力改变这个“二八现象”。解决贫困人群不满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在他们的嘴里塞一个“奶嘴”,安慰他们的情绪。虽然这不解决问题,但是也不会发生更严重的后果了。
那这个“奶嘴”是啥呢?主要是指两种产业。
第一种,是发展发泄性的产业。包括色情业、赌博业,暴力型影视剧、游戏、体育等等。
第二种,是发展满足性的产业。就是娱乐节目、明星八卦之类的。
有了这两种产业,一般大众的时间就会被挤满。布热津斯基说:“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你看,“奶嘴”加上娱乐,中文就被人翻译成了“奶头乐战略”。
现在网上谈到这个词,往往认为这是美国人的一个主动的策略,是要通过一系列方法来麻痹全世界的劳苦大众。这就有点阴谋论的意思了,在我看来,这个词其实是对现状的一个解释。
首先我们来看,确实有80%的人会被边缘化吗,也就是成为没有价值的人吗?如果你读过《未来简史》这本书,那里面提供的答案几乎是确定的。
我在“002号知识发布会”上也讲到过一个角度:人类历史上有一个规律,只要发明一个新工具,就会把人类分成两半。一部分人利用好新工具,有了更好的发展。另一部分人,固守习惯,对新工具看不起、看不惯、看不懂,越来越跟不上这个时代。
比如发明了轮子,有人就会推着小车走向远方,有人不用就只好留在原地。发明了蒸汽机,有的国家就船坚炮利,有的国家就只好被动挨打。从最早的文明时期,一直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这个规律一直在起作用。
我们这个时代,正处于新技术、新工具的爆发期,每一个工具都在把人类分层。有的人在利用最新的金融工具疯狂敛财;有的人在利用最新的学习工具提升自己;而有的人,连网上购物都觉得不安全。那结果自然就是巨大的贫富分化和阶层分割。
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这个趋势还在被技术巩固。
日本思想家大前研一,有一本著作叫《低智商社会》。这里面就提到,日本的新一代,读的书越来越幼稚,对各种谣言丝毫不会思考,很容易遭到媒体的操纵。为啥呢?
其中一个小原因,大前研一认为,是日本政府推行的“偏差值教育制度”造成的。简单说,就是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试,把各项能力数字化。给某项技能找到一个中间值,然后每个人就知道自己的这项能力,跟中间值相比是高还是低。
这种技术本身可能是善意的,但是当大家都接受了技术的权威性,问题就出现了。
很多低偏差值的人就会认为,自己怎么努力也是没用的,社会问题,会由那些高偏差值的人去解决。而自己,只要照着别人说的做就可以了。
你看,技术越发达,人对技术的依赖就越严重。最后,意志力不强的人在技术面前,就会彻底放弃自己的主动性。技术的发展,固化了人类的分层。
技术的作用远不止此,比如一款游戏,背后可能是几百人的团队,用最前沿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在各种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精心打造的。
游戏的目的是啥呢?是为了创造一个虚拟空间,让你忘掉时间的流逝,沉浸其中。
再比如,像今日头条这样的软件,背后是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量的数据运算,目的也只有一个,让你看完一条还想看下一条,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没错,高科技加上精英,加上强大的公司组织和资本,就是处心积虑地为普通人打造了一支支“奶嘴”。当然了,这不是阴谋,而是商业驱动的自然结果。
再深想一层,这不仅仅是普通人的问题,即使自以为是精英的人,其实也在被这些“奶嘴”深刻地影响。
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太多太多这种人为创造出来、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偶像剧,综艺节目,娱乐圈花边,手机游戏,热点消息等等。
我们每个人都在被这些“奶嘴产业”困扰。
正在专心做某件事情,突然就鬼使神差地拿起手机要刷一下微信。正要读一本书,不知道怎么就被琐事打断。我们在价值观上不一定认可那些八卦新闻,但是真要有了个大八卦,我们又忍不住要去围观一下。
保持专注度,是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情。为什么?
前面讲过,现在提供“奶嘴”和娱乐的,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他们工作的对象,就是我们的人性;他们工作的目的,就是要用尽各种手段,去抓住我们的注意力。
不管你多强悍,毕竟也是人啊,我们有什么把握能够逃脱这种算计?
还记得我小时候,家里订了几本杂志,每当杂志送到的时候,简直就像过节一样高兴,马上要看。为啥?不是我有多热爱阅读,而是在那么平凡的生活中,新的信息就是最好的精神刺激。
但是现在呢,我们每天都身处在洪流般的有趣信息中,从标题党的文章,到段子手精心制作的搞笑段子,到大片、游戏。在这样的高强度刺激下,我们的大脑兴奋阈值自然也水涨船高。
像阅读、学习能提供的刺激,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而且付出的成本还要高得多。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不断保持学习,是一件太难太难的事情。
说到这里,要夸一下我们「得到」App的用户。这么严肃、高强度的内容,居然还能吸引您持续学习,真的是很优秀的一群人。
有一种文学,叫反乌托邦文学。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两本,一本是奥威尔的《1984》,一本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它们都是在想象人类未来的可怕前景,但是思路不一样。奥威尔害怕的,是权力作恶,而赫胥黎害怕的,是我们的人性作恶。
《娱乐至死》的作者波茨曼有一段话说得好,他说:“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大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在《1984》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那在一个地心引力越来越大的星球上,每一个想向上攀升的人,该怎么生活?这是我们要想一辈子的问题。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明天见。
本节目参考 Lachel 的文章《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见于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