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最近,我们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快刀青衣给我推荐了一套书,叫《设计心理学》。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认知科学家,叫唐纳德·诺曼,他曾经有一句名言——在人和设计之间,人是不会错的,错的只有设计。由此可见,老人家用户意识很强啊。
其实我对这套书一开始是有点犹豫的,毕竟它年代久远,距离第一次出版已经过了20多年。要知道,设计可是一门不断扩张的学问,像智能手机、APP应用之类的设计,在当时还没出现呢。
所以我的迟疑就在于,20多年前的理论,到今天会不会已经过时了呢?
但是看完这套书之后,疑虑彻底打消,里面的内容何止是适用,简直是道出了设计的本质啊。
以往我们都觉得,设计是一门艺术,它考验的是创造力,越天马行空越好。比如巴黎埃弗尔铁塔、悉尼歌剧院,哪一个不是前无古人的创意呢?
但是诺曼说了,设计的本质,其实不是创意,而是沟通。它是一门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通过产品实现无声沟通的学问。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平均每个人要和两万多件东西打交道,大到飞机、汽车、小到一个创可贴、一个钥匙扣,每件物品都有它自己的用途,也都要经过设计师的手。
设计师要做的,不是让你觉得它多好看,而是让人一看到这件东西,就马上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正确的使用方法马上就会自己跑到脑子里。
比如,汽车门上的车窗按钮、卫生纸上的虚线、易拉罐上的拉环、手机上的音量键,都有这个特点——上手就会用,完全不用人教。
所以,设计的根本,是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的沟通。你要把自己想表达的一切——这件东西是做什么的,怎么操作,都传达给用户。
靠什么传达?当然不是说明书,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一般人要和两万多件物品打交道,假如每个都配说明书,就算一本说明书只有100个字,加在一起也要200多万字,根本记不住。
所以,产品和用户之间的沟通,依靠的其实是一个比文字更古老,而且根本不需要记忆的东西,那就是本能。
你的产品要在设计上调动起用户的本能,让他意识到正确的使用方法,而且还要让他避开错误的使用方法。
比如一扇门,外侧是推,内侧是拉。假如内外两侧设计成一样的把手,那开门的人就有一半的机会犯错。但是如果内外的把手设计的不一样,比如设计成横的是推,竖的是拉,就会更好一点。或者在门开合的推的位置,贴一片不锈钢,示意你可以在这个地方推,也会更好一点。
再比如说,我们进酒店客房,马桶边的卫生纸一般要折成一个三角形的头儿,目的是啥?就是在没有说明书和服务员的情况下,告诉客人,这个房间是打扫整理过的,卫生间没有人使用过。
这就是设计的语言。
在诺曼看来,假如你面对一个产品的时候,不会用或者用错了,那不是你的问题,肯定是设计的问题。而且凡是不看说明书就搞不懂的,都不是好设计。同样,必须贴上警示标语,提示用户禁止怎样怎样的,也不是好设计。
因为这本书,那些不好的设计,人们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诺曼”,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唐纳德·诺曼的“诺曼”。
比如说,不知道怎么打开的门,就叫诺曼门;令人迷惑的电灯开关,叫诺曼开关;无法弄明白的淋浴控制器,叫诺曼淋浴控制器。以后,你要是遇到了糟糕的设计,也可以这么称呼。
那么接下来,我们说点更实际的,一个好设计到底该怎么实现?我和用户沟通,到底沟通个啥?
《设计心理学》里说了,沟通的要点有四条。
第一条,叫示能。
顾名思义,就是展示功能,别人一看到你的设计,就能马上反应过来——它是啥?怎么用?
至于错误的用途,自动屏蔽,根本就不会出现在脑子里。当然,也不能排除,即使你把功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用者还是会手滑误操作。
所以,沟通的第二个要点,就是约束。
也就是我不想让你做的事情,你根本就做不到。比如,用Word打字,当你在没保存的情况下,直接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是关不掉的。
设计者会弹出来一个提示,上面只有三个按钮——保存、不保存、取消。这就意味着,是否保存,你必须亲自做一个决定。你不可能越过这一步,直接退出。
再比如,有一台机器,一共10个零部件。假如随便组装的话,能演化出10的阶乘——也就是350万种组装方法,这显然不现实。
所以,每个零部件上,其实都有一些特殊的设计,让它只能跟某个特定的部件,按照特定的顺序组装在一起。比如,这个螺丝只能安在那个螺帽上,10个部件相互锁定,谁都不可能站错位置。
也就是说,设计者有一项使命,要把用户错误的选项全都锁住,那么正确的答案就很容易选出来了。这就是设计的第二个要点,约束。
设计沟通第三个要点,叫映射。
也就是产品设计要映射出我们约定俗成的习惯,把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模拟到一个虚拟的世界里。比如,电脑上的文件夹,其实计算机里面的文件都是散着放的。但是为了让你看着方便,所以才设计出了文件夹这个东西。
在这个约定俗成的框架里,还要明确产品的每个操作,会映射出什么样的结果。比如手机的音量键,我们一看就知道,按上边是放大,按下边是降低。
当然,假如换一个环境,就要根据当地的习俗改变设计。比如我们中国人习惯说上下五千年,总觉得身后是过去,眼前是未来。但是有的地方就不一样,比如南美洲一个叫艾马拉的印第安部落,就管未来叫“背后的日子”,说的时候还会用手指指身后。
所以要建立正确的映射,就必须搞懂使用者的习惯。
沟通的第四个要点,叫做反馈。
也就是用户的每一个操作,都要第一时间,得到一个清晰的反馈信号。说白了,事事有回音,你得靠谱。
即使用户的要求你一时半会儿做不到,你也得告诉他。比如程序里的进度条,它其实就是在说,你知道为了你,我有多努力吗?再等一下下吧。
还有我们经常用的滴滴打车,司机收钱时的那个硬币的声音;还有看电子书时,纸张翻页的声音等等,都是为了让你的操作,得到习惯的反馈。
好了,刚刚我们介绍了《设计心理学》这本书里说的,设计的四个要点。其实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哪怕是一件再简单的工业设计品,都遵循这四点。
你看,一件看似简单的设计,是不是也包含着很多原理?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我也把《设计心理学》这套书推荐给你。这套电子书一共四册,点击下图,你就能看到这套电子书的购买链接。
今天的话题先说到这,我们下期节目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