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新闻女王》:什么是新闻人的软技能?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TVB台庆剧《新闻女王》持续出圈。第二个是,《老年人旅游典型案例》正式公布。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最近,有一部戏特别火。这就是TVB56周年的台庆剧,叫《新闻女王》。火到什么程度?尽管目前还没有完整的数据报告,但是,我们可以看看周边的评论。

比如,有人说,这部剧有可能让已经连续5年亏损的TVB,在2023年底扭亏为盈。没错,根据之前TVB在港交所的公告,从2018年到2022年,他们的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五年为负,累积亏损超过了22亿港元。你要说一部剧就能让整个TVB把盈利追回来,这多少有点夸张。但至少,从大家的这个的期待上,你应该能感受到,它的品质应该不低。

但是,即使说到这一步,这也顶多算是一部挺好看的电视剧,还不是我们想讲它的理由。我想跟你聊这部戏的真正理由,在于另外一件事。这就是,它清清楚楚地把新闻业的工作,摊开在你面前。

你可能还有印象,今年上半年,张雪峰的那句,新闻学是天坑专业,引起了不少的争论。咱们把争论先放一边,至少有一个好奇是真的。这就是,做新闻的人,整天到底都干什么?这部戏里尽管有艺术演绎的成分,但至少,大致意思是对的。

比如新闻行业里最有名的那几句话,在这部戏里几乎都出现了。比如,阿兰·德波顿在《新闻的骚动》里说的,真实有许多不同版本,新闻没有能力记录所有,只能聚焦某一处,塑造出选择性的真实。再比如,前《纽约时报》华盛顿分社社长,比尔·科瓦奇说的那句,记者的责任,是牢牢地守住一个核心原则,审视社会不为人察觉的角落。再比如,马克·吐温的那句,当真理还在穿鞋时,谎言已经走遍半个世界。再比如,最著名的那句,几乎被全世界的新闻人奉为真理的句子,叫,报纸不应该有朋友。说的是新闻应该极尽可能地客观中立。说这话的人叫约瑟夫·普利策。没错,就是普利策奖的创办人。

前面这些新闻界的金句,在这回的《新闻女王》里,全都出现了。

今天,正好借着这个话题,我们也来聊聊新闻业。不过,不谈名人名言,而是说说具体的方法。也就是,一个新闻从业者,他身上有哪些可以在各行各业通用的能力?说白了,新闻人的软技能是什么?

我们要说的第一个能力,听起来可能有点直白,叫,快速让人掏心掏肺的能力。注意,这可不是什么厚黑学阴谋论,而是作为新闻工作者,不管是记者还是主持人,你必须得能快速获得被采访人的信任,唤起他的真情实感。一来,这样的报道更有情绪厚度,更能引发观看者的共鸣。二来,对被采访人来说,能毫无顾忌地把心里话说出来,这本身就是个巨大的解脱。三来,假如你想借助新闻来推动解决真实问题,那么只有大家都开诚布公,这个问题后续才有可能解决。

那么,怎么引导人立马说出心里话呢?其中最关键的一个技巧叫,连续发问。没错,这四个字看起来好像很平常,但关键是,这个连续发问,假如能够有选择、有铺垫,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有选择,指的是选择对方最放松的时刻,最好是日常访问。有铺垫,指的是前几个问题,你得知道都是炮灰,没什么用。关键是最后一问。

比如,我以前做电视刚入行的时候,我的制片人告诉过我一个技巧,叫必哭三问。他说你放心,不管多没心没肺的人,你找个安安静静的地方,问他这三个问题,大概率都哭。

第一个问题是,你走到今天这一步,或者取得今天这个成就,应该挺不容易的吧?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注意,这个问题只是铺垫,先让对方把话匣子打开。说什么其实不太重要。接下来,你可以问第二个问题,是,请问这一路走来,你有没有什么特别想感谢的人?你最想感谢谁?一般到这一步,大多数人都会带出一点感情了。但还没完,关键是第三个问题。注意,重点来了,问的是,你这么多年打拼,应该做出过不少牺牲吧?也许少了对孩子的陪伴,也许少了对父母的关心。想请问,你有没有觉得亏欠、内疚,或者对不起的人。这个人是谁?假如此时此刻他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好,三个问题说完。其实,说必哭,多少有点夸张。但是,你可以感受一下,这个发问方式,确实很容易让人把掏心窝子的话说出来。没错,在放松时刻,制造有铺垫的连续发问,这是采访者最关键的技巧之一,没准你在某些地方也用得上。

刚才说的是,采访的技巧,这是获取信息的能力。接下来,咱们再说说,输出信息的能力。这也是今天要说的,新闻人的第二个软技能。这就是,面对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你怎么把它讲得不一样?

没错,面对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这是新闻从业者的常态,能天天赶上独家大新闻的,几乎没有。绝大多数情况,都是这个新闻你知道,我也知道,事实就是这么个情况,关键看,谁能把这个事讲好?

关于这个讲述技巧,我想向你推荐一本书,叫《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在咱们得到站内就有电子书,一共只有3000多人读过,我觉得是被严重低估了。书的年头不短,中文版是2006年出版的。这本来是早年间,《华尔街日报》的内部培训资料,专门教人怎么做报道,后来才出版成书。但是,别看年头长,里面的讲述方法,直到现在,还被很多主流媒体当成最核心的方法论。

咱们今天主要说其中的一个方法,叫,微雕。也就是,当你面对一个跟别人一样的事实时,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细微的小地方,然后把这个小地方讲细,讲透。

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举个书里的例子。这也是新闻写作中著名的标杆级案例,写的是美国旧金山的一个公园。你可能会说,一个公园有什么可写的?不就花花草草吗?别着急,你听听下面这段话。

在一个温和晴朗的下午,公园里欢聚一堂,三四十个公园里的常客聚在一起。干燥的土地吹起沙尘,正午的篝火飘来木头燃烧的味道,食品正在户外烹饪,人们用塑料杯大口地喝着。S.Q是一位留着灰白胡子的老头,今年60岁。他岁数大,是这个公园的发言人。他在篝火旁边拥有一把固定的椅子,尽管春天天气温和,但他的头上还是有一顶人造波斯羔羊皮的帽子。帽子上有个装饰纽扣,上面写着,我活着。现在已经烂醉如泥的他独自坐在角落里,正慢慢地说,冬天很难过,不过现在好了,一切都好了。

好,复述完毕。你看,这个讲述效果,是不是有点不一样?所谓微雕,就是把静止的事物,换成活生生的人。把抽象的概念,换成具体的行动。把冷冰冰的数据,换成可描述的感官。按照这套方法,同样一个事,就算你讲100遍,都不带重样的。

好,说到这,咱们介绍了新闻人的两个软技能。第一个叫有铺垫的连续性发问,这能让你快速唤起别人的真情实感。第二个叫微雕,这能让你在面对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时,找到不一样的讲述角度。

假如你想了解更多,在这向你推荐《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里面干货非常多,可以去看看。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最近,有一个名单很受旅游行业关注。这就是由文旅部办公厅、工信部办公厅、国家卫健委办公厅联合发布的《老年旅游典型案例》名单。也就是,盘一盘全国各地的机构,在跟老年旅游有关的产品或者技术上,所做的创新。谁做得好,就放进来。这个筛选工作其实早在今年夏天就开始了,持续了几个月,而且入选的很多产品,都非常专业。有南方航空对App做的适老化改造,有携程做的老年关怀版预订服务系统,等等。假如你从事旅游行业,可以去看看。

要知道,老年旅游,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根据携程今年10月发布的《2023银发人群出游行为洞察》,55岁以上的人,出游数量比去年增长将近2倍。出境游订单更是同比增长了5倍多。再比如,租车服务,就拿神州租车来说,老年用户的规模,比去年增长了126.4%。

对旅行社来说,这肯定是个好事。毕竟,蛋糕更大了。但是,这也意味着,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可能会变多,竞争会更激烈。那么,旅行社应该怎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呢?今天,我们就讲一个这方面的案例。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咱们要说的案例,就是日本最大的老年旅游公司,叫Club Tourism。中文翻译过来,叫俱乐部旅游。它的会员主要集中在60到70岁之间,一共有700多万人。什么概念?每三个这个年龄段的日本老人里,就有一个是他们的会员。

关于他们的完整经营方式,咱们就不展开说了,单说其中比较让人印象深刻的两个设计。

第一,是把老年旅游产品,分得特别细。细到什么程度?像什么在地球上奔跑之旅、仅限一人参加的旅行、夫妻限定旅行、旅馆严选旅行,这些奇奇怪怪的主题,通通都有。你可能会说,人家主打的没准就是一个分类精细,个个短平快呢?还真不是。这些旅游产品不仅分类细,还都特别慢。比如,绘画主题旅游,到了目的地,还得给老人安排专业的写生老师,教大家画画。

这就奇怪了。按理说,你要想做得好,要么是集中精力做爆款,要么是做大量短平快的短期畅销品。为什么要把产品搞得这么分散,又做得这么重呢?

这就要说到他们对老年旅游市场的观察了。老年人旅游,最在意的其实不是目的地的风景,而是沿途的社交。没错,好多人都是奔着交朋友来的。这就要求,时间越长越好。再加上,老年人的旅游往往更高频。毕竟,有大把的时间和闲钱,很多老人一年中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外面旅游。因此,你的产品越多,分类越细,越能满足他们的长期需求。

第二,俱乐部旅游公司围绕老年旅游,打造了一整套支持系统。

比如,老年人旅游,最大的障碍往往不是没时间,而是身体不允许。因此,这个俱乐部旅游公司,就专门组建了一个老年康复训练班。据说这个训练班还有一句口号,叫,为了一生继续旅行。没错,所有的健康训练,都是为了旅行。做口腔护理是为了吃好吃的;做音乐疗法,是为了让大家在沿途唱卡拉OK;做老年体操,是为了爬山的时候能跟上。据说还有专门的社交课程,是为了让老人们在旅途中更好地交朋友。

注意,到这一步,还不算完。除了这个康复训练班之外。俱乐部公司还做了自己的健身房品牌,专门小班开课,教老人健身。他们还推出了家政业务,你放心出去玩,家里的整理清扫交给我。最让人意外的,这个公司还提供临终服务。比如,教授临终课程,告诉老人关于死亡的知识,以及办葬礼的方法。再比如,为老人定制个人传记。还有殡葬服务,可以根据老人的意愿安排葬礼。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这家公司提供的不是单纯的旅游产品本身,而是一整段以旅游为主线的老年生活。

同时,这个设计也能带给我们一个启发。这就是,什么是好的服务?从俱乐部旅游公司的策略上,我们能读出一个答案。你能超越你的服务环节本身,这就是好服务。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新闻行业有哪些可以迁移的软技能?我们主要说了两个。一是,有铺垫的连续发问,这能让你快速获取有情感浓度的信息。二是,微雕,这能让你把一个人人都知道的事实讲出新的神采。

第二,怎么做好老年旅游产品?俱乐部旅游公司给我们的启发是,不仅仅提供旅游产品本身,更要提供一整套围绕老年旅游的支持系统。

假如你的身边有人对这两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今天的节目分享给他。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下周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