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期|为什么会有20万人的经济学课堂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上周五,我恳请大家帮一个忙,当时《薛兆丰的经济学课》这个专栏,还差几百个就超过20万用户了。果然,那天一大早,就在大家的帮助下达成了目标。

全世界最大的经济学课堂终于诞生了。

这不仅是一个专栏的里程碑,也是整个知识服务行业结出的最有标志性的果实。把意义说得更大一点,这也是一代人学习方式变革的标志性事件,感谢大家的帮助。

今天,我特意把薛兆丰老师请到《罗辑思维》来,请他给我们讲讲,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你好,很高兴来到罗辑思维,和你一起终身学习。我是薛兆丰,「得到」App订阅专栏《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的主理人。

我们这个经济学课堂,现在已经有超过20万的同学在一起学习了,感谢罗振宇老师给我这个特别的机会,跟罗辑思维的用户介绍一下这个课堂的特别之处。

这个课堂的特别之处,可以归纳为三个隐形的因素:

第一个隐形因素是,我们在这个课堂里教的不是很多人以为的经济学。很多人以为,经济学是关于财务管理的学问,还有不少朋友,曾经购买过不同版本的经济学教科书,在他们看来,经济学是关于各种无差异曲线、包络线、影子价格等数学知识的学问。

他们觉得,如果经济学就是这样的话,那就跟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兴趣扯不上关系。也正因为是这样,他们对系统地学习经济学不感兴趣,有时候甚至看到我们课堂的信息,也会过门而不入。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在这个课堂里面的同学,他们学习得非常欢乐。

在这里,大家学习战俘营里面怎么会有通货膨胀和通胀紧缩;一堆马粪应该归谁所有,它跟人类财富积累的规律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会深入地理解成本的概念,并且把它用到生活的决策当中去。

我们还讨论了产品请明星做代言人,明星代言人是否需要亲自使用这些产品;我们讨论了企业内部,应该让谁来做老板,资本家和工人到底谁更容易欺负谁;我们解释了未雨绸缪,到底是买保险更好还是自己储蓄更好。

我们还特别解释了基尼系数所反映的收入差距,为什么不值得我们去担心;为什么年轻人的上升空间从来没有今天这么大。“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这句话,为什么跟现实对不上号;

我们系统地替同学们建立地道的经济学思维。我们通过一个一个案例,让同学们学会看见那些看不见的因素,了解那些事与愿违的规律,分辨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因果关系,正确建立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合作方式。

我们的经济学课之所以特别,其中第二个隐形因素是,它满足了广大人群当中,不断求知的需求、不断求知的天性。

很多人说我们迎来了知识付费的时代,迎来了碎片化学习的时代,这个说法其实不准确。

为求知而付费从孔子的年代就开始了,哪怕是在兵荒马乱逃难的年代,我们也还有被后人津津乐道、心向往之的西南联大。二战以后,在挤满了欧洲难民的纽约,犹太人一天辛苦工作之余,还能够坚持去听讲座。改革开放初期,大批的年轻人为了弥补错失的学习机会,跑到夜校里、电视大学里、函授大学里学习。

直到今天,求上进的人不论年龄、不论职业、不论地理位置,仍然在接受好像MBA、EMBA这样比较系统的职业教育,或者是接受各种专题小模块的培训。

这些都是知识付费,古往今来、五湖四海,这些都是碎片化学习。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其实也能够完成系统化的学习。

比如我们的这门经济学课,它要交付的就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学思维体系。它包括了核心原理的讲解,也包括了这些原理在个人、家庭、企业,乃至社会各种场景当中的具体应用,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也能够完成系统化的学习。

求知欲和食欲有相似的地方。爱吃东西的人越吃胃口就越好,味觉就越灵敏,就越觉得食物美味;好奇的人,越学习就越觉得知识有趣。

有些人对碎片化学习喜欢冷嘲热讽,在他们看来,好像非自己专业的内容就不值得去关心,不是系统性的教科书或者论著就不值得去阅读,不能做到全脱产、心无旁鹜,就没有必要去学习,这样的求学态度看起来高大上,但其实很容易走向封闭、僵化、懒惰和麻木。

其实只要回过头看就很清楚了。正儿八经的学位教育,只占所有教育当中一个很小的比例。今天任何一个卓有成效的学术领域,其实都是过去一代一代的学者,不断进行跨界研究和探索的结果。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在他当专利局职员的时候,用业余的碎片化时间完成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似乎还没有完全看清楚,求知和进步之间的因果关系。很多人会关心,我现在学的东西能不能直接地帮助我进步,大家可能忽视了反过来的因果关系,那就是那些本来就能进步的人,本来就不断向上的人,他们的天性就会去追求各种各样的知识。

很可能不是「得到」平台所提供的知识吸引了用户,而是社会上本来就存在着一群爱知识、爱求知的人选择了「得到」平台,选择了今天这种形式的知识付费和碎片化学习。

这种人本来就在社会中存在,他们本来就是会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

我们这堂课之所以特别,第三个隐形因素是,它满足了人们要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的终极欲望。

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人的天性,人们过去看见刮风、下雨、闪电、打雷就创造出各种神话、寓言,跟今天我们完善科学知识体系背后的推动力是一样的,那就是渴望以抽象的方式、以一以贯之的方式、以简单而优美的方式,把握这个纷纭复杂的世界。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冠,有许多社会科学着重的是对现象的描述、对数据的积累、对细节的刻画——这些素材固然非常重要,但还缺乏一条强有力的因果规律,把他们串起来,把它们立起来,把它们融合起来,而这个因果链条就是经济学。

我们这门课的亮点,不在于给你展示各种具体的经济数据,也不在于给你复述这门学科发展的历史,它的重点在于给你提供一套完整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学会了这套思维方式,同学们就可以把它运用到自己遇到的人、自己遇到的事上面去。它尤其能让那些观察力本来就非常敏锐,生活经验本来就非常丰富,创造力本来就非常旺盛的人,感到忽然开了一扇窗,眼前豁然明亮起来,自己原来知道的一切都有了新的作用、新的关系、新的意义。

今天《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已经有超过20万的同学在一起学习,这看起来好像是个特殊的现象,但它其实只不过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知识付费、碎片化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

我们身处新的社会、遇到新的问题,也能够用上新的技术,当然也就会进行新的探索。这场新的探索才刚刚开始。199元的订阅费用筛选的不是贫富,而是求学心、上进心和对知识的需求。

感谢你的关注,我为你的加入感到自豪,让我们一起享受探索的乐趣吧!

你好,我是罗胖。我特别同意刚才薛老师的那段话。这个专栏,包括整个「得到」App,能够做到今天这个程度,不是我们厉害。我们认认真真做产品,是分内的事情,真正厉害的是我们的用户。

这不是在说你爱听的话,这是一个事实。每个时代都有你这样的人,在80年代,他们是下了班还要推个自行车去上夜校的干部、工人;在今天,是只要有空闲时间,总想听点有用的东西的你们。

这个背后的动机,没有那么高大上。仅仅因为你们总是对自己现状不满足的,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期许。这样的人人数不多,但是每个时代,都会给这样的人以足够的回报。

很荣幸,能为你,能为这样一群人服务。谢谢大家,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