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张笑宇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说起德国人,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个守纪律、会战斗的民族。不管是19世纪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还是二战初期德国的闪电战横扫欧洲,都给人留下了这个印象。
但是,如果回到历史中,大家对德国的这种印象并不是一直以来就有的,它只不过是德意志帝国统一之后的产物。举个例子,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主角之一安德烈,他的父亲是一位俄国老将军,而他对德国人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书里面原话是这样写的:“只有懒人才不打德国人。自从宇宙存在以来,大家都打德国人。他们打不赢任何人。他们只晓得互相杀戮。”
确实,中世纪的时候,中部欧洲,也就是后来的德国,小国林立,哪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名义上是什么“神圣罗马帝国”,但是用法国人伏尔泰的话说,他们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
但是,托尔斯泰这话说得早了一点。他开始写《战争与和平》的时间是1863年,恰恰就是铁血宰相俾斯麦上台的第二年。托尔斯泰小说写完是1869年,紧接着在1870年,普鲁士打败了老牌欧洲列强法国,统一了德意志地区。
这本《战争与和平》讲的是拿破仑战争期间的事,就是1815年之前。也就是说,半个世纪里,德国人完成了从“懒汉才不打的人”到欧洲列强之一的蜕变。这个突变可以讲是非常惊人了,这个速度大概只有日本维新、苏联崛起和中国改革开放能与之相提并论。
那么这五十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德国迅速崛起呢?关于这个问题,历史学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说要归功于俾斯麦,有说是因为关税同盟,有说是哲学家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凝聚力,也有说因为普鲁士独特的社会结构。
但是所有这些分析的背后,有一点共识。那就是在德国崛起和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强国家和强政府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这一点是跟英国、美国都不一样。
那为什么德国会形成强国家、强政府的传统呢?按说最早在欧洲搞这一套的是法国人啊,一盘散沙的中欧这些小邦国,怎么反而搞出一个强国家、强政府呢?
最近张笑宇老师告诉我,有一本书叫做《技术与国际体系变迁》,作者是杰弗里·赫雷拉。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解释角度,它说德国的统一和崛起,乃至于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变化,都跟当时的技术性质有关。
具体到德国这个例子里,就是铁路这项技术。咱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赫雷拉的理论。他说,过去人们研究世界政治变化,总是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把技术纯粹当做工具。那工具,就是为实现人的目的而服务的。同样是大炮,用在拿破仑手里也是打仗,用在库图佐夫手里也是打仗,谁打赢了,世界历史就按照谁的意志走下去。
另一种观点呢,则是把技术当做人必须去尊重的一个客观规律。比如清朝跟英国打鸦片战争,英国人火枪射程是清朝的两倍,那清朝当然打不过英国,历史就由英国主导走下去,因为英国人更尊重历史规律。
但是,其实技术和历史的关系,还可以有第三种理解。就是技术本身性质不同,它引发的后果也不一样。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如果出现的是这个技术,而不是另一个技术,历史演化的方向可能完全不同。
具体到德国统一的问题上,那就是铁路的性质本身决定了德国统一的演进方向。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得来看技术的本质是什么。
赫雷拉说,技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变人的交互方式。比如,印刷术推动了大量书籍的出版,降低了人们学习的成本,人类的交互方式改变了。火药改变了人们作战的方式,人类的交互方式也改变了。
那19世纪出现的铁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运送人员和物资的效率,某种程度上讲,这可能是当时对交互效率提升推动最大的一项技术。
虽然从长远来看,技术都会发生扩散,全人类迟早都能学会。但是在技术刚刚出现的时候,在那个特定的爆发点上,不同的技术对不同国家的作用就不一样。它打开的发展通道不同,成就的国家性格也不同。
我们回到铁路和德国这个话题。
大家都知道,火车最初是英国人发明的,它起初是用在煤矿里运输煤炭的,因为燃料可以就地取材,成本很低。但是这项技术的特点是前期投入很大。
你要修铁路,你要建火车头,你还要有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去维护,最后你还不一定赚得回来。所以一开始除了煤矿主之外,很少有私人企业家敢去投资做这个买卖。
但是在德国就不一样了。因为当时德国民间资本不发达,很多银行是有政府资本的,政府资本对铁路的兴趣就大多了。
比如,后来统一德国的普鲁士政府,它就看到,花钱铺铁路实际上就是政治投资:一是方便调动大规模军队,军事实力更强;二是把边远地区跟中央连起来,政治更统一,商业更繁荣;三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工程师队伍。
这三点大大增强了普鲁士的国力。普鲁士之所以在当时的几场战争中连战连胜,最终能够统一全德,跟铁路技术提供的稳定后勤保障是分不开的。
请注意,这个过程不仅是铁路成了德国政府的工具,而且它也在反过来塑造德国政府。你想,建造铁路,那是多大的工程?
需要调集庞大的资金吧?需要做严密的规划吧?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有随意征地的权力吧?需要维持一只庞大的铁路职员队伍吧?得有管理这支规模庞大、而且还很分散的队伍的管理方法吧?
铁路在一公里一公里地延伸,德国政府当然就在一点一点变得越来越强大。
其实沿着赫雷拉的思路走下去,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启发。
比如在地缘政治学里面,有两个相对应的理论,分别叫海权论和陆权论。海权论认为,一国财富的最主要来源是海上贸易。要保证发达的海上贸易,就必须控制海港,要控制海港,就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海军。
而陆权论则认为,大陆国家有人力和物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所欠缺的不过是把它们更好地连接起来。而这个目标一旦能够实现,那么交通发达的大陆就会变成一个“大陆岛”,谁控制了大陆岛的核心区域,谁就能控制整个大陆,进而控制整个世界。
这两种战略思想的背后,其实就是两种不同的技术路径。
英国当年崛起的时候,是人类航海技术大爆发的时代,所以英国就会走向更多贸易,更多自由,更多地控制海港的发展道路。在军事战略上,最后发展出了海权论的思路。
但是德国崛起的时候,是铁路技术大爆发的时代,所以德国就会更多地强调纪律,强调集权,强调国家的力量。在军事战略上,最后发展出了陆权论的思路。
这两个国家的文化和性格差异,就这么被技术塑造出来了。
一个人会被他使用的工具反过来塑造,就像查理·芒格说的,手里握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而我们今天谈的这个话题,你会发现,国家其实也一样。什么样的工具让它崛起,什么样的工具也会决定它未来的样子。
今天就聊到这里,明天“罗胖精选”板块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