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刘润老师,就是我们「得到」App里《5分钟商学院》的主理人,他是中国最贵的商业顾问之一,我们平时尊称他润总。
润总在商业界鼎鼎大名,和商界大佬聊天的机会多,聊出来的东西也有深度。最近,润总就和小米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小米生态链的负责人刘德聊了一次。
话题方方面面,聊完之后刘润老师说,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做洞察了。
这个时代谁不希望自己有洞察啊,怎么就从一次聊天,得出了这个结论呢?我们先说说这次聊天的话题。
首先,一个话题,叫“遥控器电商”。什么意思呢?原来,小米有很多智能家居设备,什么电视机、路由器、电饭煲、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等,它们都可以用一个统一的App来控制。这个App就相当于所有小米家居产品的遥控器,于是这个遥控器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入口。
这个入口到底可以创造什么价值呢?
它会提示你家居产品的现状,并且可以直接在上面购买耗材。比如,你家空气净化器的滤芯需要更换了,或者扫地机的刷头需要更换了,它就会实时提醒你,你可以直接在上面一键购买。
如果将来有了小米智能冰箱,可能它还可以帮你订鸡蛋、订牛奶等等。通过这个遥控器,就可以产生很多购买行为。
重要的不是小米的做法,而是他们用的这个词,“遥控器电商”。你看,我花半天才能讲清楚的概念,刘德他们内部就用“遥控器电商”五个字就讲清楚了,还特别透彻和形象。
再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小米生态链”吧?就是一堆企业,产品不同,但是都围绕在小米的资本、流量周围,共享设计理念、定价策略、销售渠道。
刘润老师就问刘德,小米生态链上的这些企业,和小米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合作呢还是投资呢?
刘德说,不只是合作,也不仅是投资,传统的合作和投资,和现在小米生态链的区别,相当于火车和动车组的差别。
什么意思?
我们常听说一句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整列的动力都是来自于车头的。但动车组就不一样了,每节车厢都有自己的动力。
也就是说,不管是10节车厢还是100节车厢,连在一起的速度并不下降。而火车呢,一个火车头带10节车厢和带100节车厢,速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每一个小米投资的生态链企业,虽然都接受了小米的投资,但是大部分股权都还是创始人自己的。就相当于一个动车,100家公司,就是100节动车,绑在一起往前跑,速度就会非常快。
你看,“动车组”是不是一个好比喻?一出口,我们就立刻明白了小米生态链的逻辑。
他们俩聊天还谈到一个话题,就是小米生态链中,有很多既不高科技,也不智能,也用不上App遥控器的生意,比如毛巾、床垫等等。小米不是要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吗?怎么不科技的也做呢?
一个精彩的比喻又来了。刘德说,这类生意对小米来说,是“烤红薯生意”。什么意思?
小米发展到今天,已经有3亿用户了,其中2.5亿是活跃用户。他们除了需要小米手机、充电宝、手环等等科技产品之外,也需要毛巾、床垫等高品质的日用品。
所以,与其让这些流量白白耗散掉,不如利用这些流量来转化一些营业额。就像一个火热的炉子,它的热气散就散了,不如借助余热顺便来烤一些红薯。这就是“烤红薯生意”。短短5个字,就把这个事情概括清楚了,通熟易懂而又透彻传神。
那烤哪些红薯呢?下一个比方又来了。刘德说,这些烤红薯的本质是“生活耗材”。
耗材这个词,本来是用在打印机、复印机这些设备上的,但是挪用到生活中,它是指什么呢?
刘德说,我理解的服装分为两种,一种是生活配饰,一种是生活耗材。配饰是生活的装饰品,它是为了适应不同场合,追求的是差异化;而耗材,是标准化的,就像打印机的墨盒,一次可以买一打,它追求的是实用性和品质。
袜子、毛巾之类的产品,就是服装里面的耗材,这个市场的需求正在增长。比如,美国人平均每年用12条毛巾,而中国人平均每年用1~2条。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14亿人可能会出现140亿条毛巾的年增量,这样巨大的市场,这个行业是完全可能出现一个巨头的。所以,小米要做这种生活耗材的市场。
“生活耗材”4个字,就把这件事清楚地讲明白了。
刘润老师这次聊天,还有很多内容,我建议他写成文章,放在《刘润·5分钟商学院》第二季“实战篇”里面,订阅过的用户可以去看一看。
刘润老师在这次聊天之后,最大的感慨,不是多么深入地了解了小米,而是像“遥控器电商”、“动车组”、“烤红薯生意”、“生活耗材”这几个比方,把商业逻辑说得非常清楚。
请注意,这不是表达能力的问题,这不是口才的问题,这就是洞察能力本身。
只有对事情本质有了深刻理解的功夫,你才会联系到一系列大家熟知的事物,打出精妙的比方,四两拨千斤地讲清楚事物背后的逻辑。
什么是洞察?能做出精妙的比喻,就是你有洞察力的表现。这个效应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让知识穿过身体。
我还是要进一步地解释一下。
有一次,我和一位音乐教育家聊天。她跟我讲,培养小孩子听音乐,千万不能用大人那一套,讲解什么音乐的主题,创作背景,思想内涵,什么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就是命运在敲门等等。
这些东西都是概念,小孩子很难有接受概念的能力。那怎么办?你可以给孩子放一段音乐,然后问他,这段音乐是什么颜色的,是蓝色的还是白色的?是什么味道的,是咸的还是甜的?
当孩子接纳了这个音乐,然后运用通感能力,表达成另外一种感受的时候,这段音乐就真的在塑造他的审美能力,这对他将来写作、表达,都有巨大的帮助。
你看,学习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从信息到概念,然后储存。另一种是从一种感受到另一种感受,然后输出。
后一种学习方式,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让知识穿过身体,它也会成为你的财富。
为什么刘润老师说,能打出一个好比方,就体现你对这件事有深刻的洞察?
对,这也是知识穿过了身体的表现。如果你只能用术语,对熟人才能把这件事讲清楚,对不起,你对这事的理解还远远没到究竟,你只是在沿用别人的表达。
当你可以用一件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物来比喻当前事物的时候,你就已经学会了和外行沟通。更重要的是,这件事已经穿过了你的身体,变成了你理解世界的方式,你真的就洞察到它了。
刘润老师顺便让我给大家带句话。他的专栏,《5分钟商学院》的第二季“实战篇”,虽然每天讲的是某一个具体的商业案例,但是背后有着很大的雄心。
一方面,它在帮你构建一个完整商业实战的招法体系;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不仅是创业者和生意人,每一个试图理解这个商业世界的人,都可以通过这些案例举一反三,让这些知识穿过自己的身体,变成你真正的洞察,变成你应对自己当下问题的力量。
推荐你订阅《刘润·5分钟商学院》,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