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刘强东的“小作文”,大概是什么水平?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刘强东在京东内网发文,引发网络热议。第二个是,餐饮业迎来2023年最后一轮闭店潮。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上周,刘强东在京东内网的一段留言,引起了好多人的关注。本来,管理者在公司内写小作文,这事并不稀奇。但关键是,假如对比今年年底,其他几位企业家的发言,你会发现,他们的表达思路,几乎一模一样。要知道,一个人这么说可能是个人见解。但一群人都说类似的话,可能就说明某些问题了。

咱们先看一眼刘强东的发言。整个事情的起因,得从京东今年的市值说起。11月底,拼多多的市值超过1900亿美元,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4个京东。有这个大背景在,京东自家的员工肯定免不了有想法。

果然,很快就有员工在京东的内网发言,指出了一些问题。大概包括三点。一是京东现在的促销机制太复杂。二是在定价上太被动,总是被竞品牵着走。三是京东的低价策略,贯彻得还不够彻底。

紧接着,高潮出现了。没过几天,刘强东就在这个帖子下面,发表了一段留言。咱们大概看一下。

第一句是,我在车里,抖动打字可能会出错,希望大家谅解。潜台词是,虽然我在车里,明知道打字不方便,但我已经按捺不住,必须马上说说。

紧接着,指出问题。比如,很多人说客户为先,却处处以自己为中心思考。很多人说要战斗,却处处防守。很多人说要创新,却只知道抄袭。这段之后,是刘强东的一段表态。大概说的是,这些问题都怪我,都是我管理不善导致的。但是,我不会躺平,也希望兄弟们绝不躺平。现在组织庞大臃肿低效,改变起来确实需要时间。

最后一段,是展望未来。说的是,京东基础依然在,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出谷底。任何一个公司都会经历若干个顶峰和谷底才能成就伟大。

好,刘强东的留言大概就说了这些事。本来这只是京东的一篇内部发言,但有意思的是,假如对比其他几位企业家在年底的发言,你会发现,他们的表达逻辑极其相似。

比如,你听下面这段。

我相信公司会变,公司会改。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寒冬里。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回到我们的使命和愿景,加油。谁都牛过,但为了明天牛而愿意改革和牺牲的组织,才令人尊重。

怎么样?这个感觉是不是跟京东的发言有点像?这是马云前不久,在阿里内网的发言。

再比如,你再听下面这段。

说的是,尽管我们的家底厚,但当前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难也客观存在。我们穿过很多次周期,见过很多风浪,但我们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低谷期更能产生伟大的公司。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做新的战略布局。我们不会倒、不躺平、不焦虑。坚信冬天会过去,暴风雨一定会停止。

你看,这个叙述逻辑,是不是也似曾相识?这是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今年《中国企业家》杂志主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的发言。

为什么你会觉得似曾相识?因为刘强东、马云、刘永好的发言,本质上都可以概括成三句话。一是现状很难。二是绝不躺平。三是必须变革。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很多企业家在2023年底的心态缩影。

而最后这第三点,变革,尤其重要。你看,刘强东说组织臃肿,马云说为了明天而变革的公司最伟大,刘永好说要做新的战略布局。这些都属于典型的组织变革信号。

假如带着组织变革的视角,再看前面这几篇小作文,你就会发现,他们也许都是在为组织变革做必要的铺垫。

正好前不久,《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展开变革前,为什么要先讲个好故事?》。作者有两位,一位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叫弗朗西丝·弗雷;另一位叫安妮·莫里斯,是一位企业家。这篇文章主要说的就是,在开展组织变革之前,领导者应该先做好哪些铺垫?

完整的内容,咱们就不展开说了,单说其中的两个要点。

第一,开展变革前,最重要的事是,统一模型。也就是,大家到底用什么样的模型来理解公司,这个模型,必须得先统一。

比如,过去我们总说,一个好公司,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用学校的模型来理解公司。在这套学校模型里,好员工的标准是什么?你只要肯学,肯吃苦,能进步,你就是组织需要的好员工。但是现在,不好意思,模型变了。因为外部压力太大,这个组织对标的不再是学校,而是军队。你周围的同事不再是同学,而是身处一个战壕里,随时准备上阵拼刺刀的兄弟。

这个时候,假如一个同事,依然好学,依然喜欢四处请教,你觉得他是个好战友吗?未必。要知道,在战场上,关键不是你好不好学,而是你可不可靠,你的队友能不能放心把后背交给你。我还记得今年上半年,跟一个带团队的人聊天,他说了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话。他说,过去你好学就是好同事,但现在要的是拿结果。过去你弱,可以慢慢教,慢慢让你成长。但现在,我们这是打仗呢,弱就是原罪。

这话听着虽然有点刺耳,但是仔细想想,当外部压力变大的时候,一个组织要想穿越周期,可不就得拿出点打仗的劲头吗?

因此,你作为管理者,在开展变革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先让团队对公司的模型,有一个统一的认知。我们不是在办学校,而是在打仗。所有人得先把自己从学生模式,切换到战斗模式。一旦有了这个觉察,后续的变革就会顺畅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前面几位管理者的年终发言,都带着一阵寒意。这不是为了给团队增加压力,而是为了统一模型。

第二,开展变革前,必须得先盘盘家底。你看,刚才马云、刘强东和刘永好的发言里,都提到了自家的家底还不错。为什么要盘家底?一来是为了给团队增加信心。二来,是针对老员工稳定军心。告诉他们,别觉得组织变革就不需要你们了,你们未来依然很重要。

在这里,《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还有个特别提醒,你得尤其珍惜公司里那些,抗拒组织变革的人。因为很多抗拒组织变革的人,往往是公司里最有价值的员工。因为他们在原来的业务里做得好,有成绩,因此他们更担心在变革中失去什么。因此,要想组织一场成功的组织变革,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赢得这些抗拒者的认可。这篇文章就建议,管理者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至少与一个抗拒者保持密切联系。因为他往往代表着公司里那部分传统优势力量,此时此刻的状态。

好,刚才我们其实是借着几位管理者的发言,说了组织变革前,必须做的铺垫。从中我们也能读出一个关于组织变革的真相。这就是,组织变革的本质,不仅是调整业务布局,更是从更底层,切换一个组织的模型。市场好的时候,你可以对标学校,对标球队。但当外部压力变大的时候,公司往往会向军队看齐。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最近,餐饮业流传一个说法,2023年最后一轮闭店潮来了。据说其中有四个品类,闭店最多,分别是,奶茶、火锅、日料和面馆。这里的面馆,特指定价在30块左右的那一批,所谓的精品面馆。

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闭店潮,而是把目光投向这件事的反面,说一场非常漂亮的自救。假如你在做线下的生意,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这场自救,发生在上海永康路,没错,就是那个著名的“咖啡一条街”。这是一条600米长的老街,文艺气息很足。前两年有部电影,叫《爱情神话》就是在这取景的。

这条街上,有大大小小很多家咖啡馆。但是,都不是星巴克这样的连锁店,而是独立咖啡店。比如六六咖啡、Loop58、茶是一枝花,等等。听到这,估计对这个行业有点了解的人可能会发现问题了。没错,今年咖啡店的生意本来就不好干,大家拼的都是低价。但问题是,连锁咖啡可以用规模拼低价,但独立咖啡馆,很难做到这一步。

根据《2023年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1月到2023年4月,上海咖啡店的数量从6545家增长到8530家,但独立咖啡店的占比却从原来的64.8%下降到了55%。

假如你是这条街上的咖啡店主,你会怎么做呢?一般情况下,咱们能想到的无非就是提升咖啡的品质,多做营销,或者把价格降下来。但这次,这条咖啡街却换了个策略,那就是告别单打独斗,联合起来拯救整条街的生意。

一开始是在今年10月份,咖啡店“茶是一枝花”的老板薛勇敏,拉上隔壁“六六咖啡”的老板赵铭和“Loop58”的老板娄镔一起,做了一份“永康路乐享生活嘉年华”的策划。光靠两三家店肯定不行,于是他们一家一家去说服,最终有20多家门店参与了这次抱团行动。

到这一步,自救正式开始。这些咖啡店的核心策略,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这就是,破除门店之间的界限,把推广的重点,放在整条永康路上。

按照这个思路,他们把永康路的围墙,做成了墙绘;再把附近的路段,用上千个五颜六色的风车,组成了金秋风车阵;还邀请了很多摄影师、诗人,参与到了风车的创作中,把诗歌印到了风车的每一片扇叶上。

氛围感有了,那怎么让消费者知道这件事呢?他们注册了专门的宣传渠道,比如微信公众号“关于这条路的一切”,抖音、小红书账号“永康路!永康路!”而且所有宣传内容都集中发布。也就是,宣传活动的主体从具体的门店变成了“永康路”这条街。

好,街道的氛围感有了,宣传也做好了,那消费者又怎么跟“永康路”互动呢?他们的解决方案是“集章换福袋”。他们专门设计了一款“集章卡”,消费者只要在参与这次活动的任意门店,收集5枚印章,就能兑换一个永康路限定福袋。

这次“抱团行动”至少有两个好处。首先是在成本上,把花销均摊后,折合到具体每一家门店还不到千元。从最终的结果上来看,根据活动发起人薛勇敏的说法,参与店铺的营收都有增长,并且平均增长幅度在15%到20%之间。

你看,这就是抱团自救的好处。你也许不会为了某个咖啡馆,特地去一趟永康路。但是,假如整个永康路本身,就是一个景点呢?你也许就愿意去,并且顺带去一趟咖啡馆。

咱们再多说点,其实,这也不是永康路第一次“抱团取暖”。根据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调研员、“方志上海微故事”丛书主编沈思睿的说法,永康路前前后后经历了三次转型。

第一阶段是,露天菜市场。20世纪80年代,为了给周边居民提供便利,永康路出现了自发的露天菜市场。但到2009年,菜市场搬走,周边建筑也做了重新定位。调整定位后,永康路进入了第二阶段,服装一条街。到后来,服饰街受到网购热潮的冲击,于是部分商家开始自寻出路,尝试引入咖啡厅、面包店。直到2012年,开始出现第一批西餐馆和酒吧,于是,永康路就到了第三阶段,酒吧一条街。

但是由于靠近居住区,酒吧存在扰民的问题,于是政府开始规范调整。2015年《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出台,之后永康路经过新一轮业态调整,这才有了今天的永康路“咖啡一条街”。

你看,这么多年来,永康路的业态一直在变化,但有一点是没有变的,那就是这条街一直是作为一个整体在运转。横向来看,永康路只是一条铺开了各类门店的商业街,但纵向看,这其实是一个整体。而这次“咖啡一条街”的自救行动,实际上就是把“整体”的优势再一次发挥了出来。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从刘强东的内网发言,看组织变革的前期准备。一场组织变革,最关键的不是调整架构,而是从底层切换团队对公司的认知模型。从学生状态切换到战斗姿态,这是组织变革的前提。

第二,上海永康路“咖啡一条街”是怎样自救的?关键不是做好自家的买卖,而是一起发力,把个体优势凝聚在一起,变成整体优势。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