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期 | 重新理解中国四:列强割据的意外后果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得到」App刚刚更新了版本,有更多精彩内容和新功能等着你,欢迎升级到最新版本!

今天是12月21号,很普通又不普通的一天。在2012年12月21号,《罗辑思维》第一期节目播出。

今天,我们五周岁啦!

五年来,感谢你一路同行。我们特意从400多期节目里挑出12个“最”的瞬间,这是属于你我共同的记忆。在「得到」App的首页,你就能看到它,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好,回到今天的节目。我们继续跟随施展老师,一起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

施展老师的《中国史纲50讲》,是「得到」App在2017年的年终压轴产品,非常精彩。在这个产品里,让我们一起思考,中国的未来会是什么样?中国在世界体系里,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上一讲我们说到,施展老师提出,西方的到来,虽然给大清带来了很多屈辱和血腥,但它还产生了两个意外后果。

第一个后果,是大清帝国因此获得了新的自我保全能力,而且还走上了现代化转型的道路。第二个后果,是中国面临分裂的危险。我们来看施展老师是怎么分析的。

先说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到来反而保全了大清呢?

咱们上一讲里说过了,满清的统治技术很高超,让帝国能够承受的人口上限大幅提高,过去只要人口破了一个亿就会流民四起、天下大乱,大清的人口则一直增长到四亿多。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终于也达到人口临界点了,于是就爆发了太平天国大起义。在过去的朝代,只要发生这种规模的农民起义,帝国肯定就彻底崩溃了,但是大清却没有崩溃,不仅挺了过来,甚至还中兴了,搞起了洋务运动。

这就是个需要解释的问题,为啥别的朝代都不行了,大清却能扛过去?

咱们先来看一下为啥别的朝代都不行了。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是因为吃不饱饭嘛。起义了往哪去呢?肯定首先往能吃饱饭的地方去,于是帝国的财富核心区通常就会被农民起义军所占领。

这下帝国朝廷就很麻烦,帝国最有钱的地方丢了,收不上来税了,就养不起军队,没法剿匪,最终就垮台了。

那为啥大清没垮台呢,是太平天国没有占领财富核心区吗?当然不是,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很快就占领了帝国最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清朝廷事实上也已经陷入财政困境,发不出军饷,眼看就要垮台了。

朝廷不光是没钱了,也几乎是没兵可用了,当年叱咤风云的八旗铁骑,太久不打仗,这会儿已经只会提笼架鸟了,面对太平天国的大军一触即溃。

绝望当中,朝廷硬着头皮起用汉族地方官员,让他们想辙看能不能摆平太平天国。于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等等一批晚清中兴名臣,就在这个过程中走上了历史舞台。

问题是,朝廷还是没有军饷给他们呀,怎么办呢?死马当活马医吧。没有钱,给政策,允许曾左李胡这几位重臣,征收厘金充作军费。

厘金是什么钱呢?就是各个省之间运送商品时的过境税。他们几位就是靠厘金的支撑,训练出了可用的军队,帝国能够最终击败太平天国,就是靠的这个力量。

有意思的问题就来了,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等等这些军队,规模可是不小,军饷发得也相当高。那意味着,当时征收的厘金规模是相当大的,否则根本养不起这么大规模的军队。

厘金规模大,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各省之间的商品贸易规模一定也不小。这么大规模的内贸,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答案是,依赖于外贸的拉动,外贸规模够大,内贸的规模就起来了。

而外贸规模为什么会这么大呢?因为鸦片战争之后,大清被迫打开国门,五口通商,外贸规模由此迅速扩大。

于是,我们就看到一个很复杂的连锁效应。到了清朝后期,人口规模已经到了临界点,即使没有洋人的冲击,大清离出现内乱也不远了。

偏巧赶上英国打过来,五口通商这么一刺激,太平天国起义就闹起来了。但是,又正是因为五口通商,让大清内部的经济活动变得更加活跃,从而让大清反过来获得了平定太平天国的能力。如果没有五口通商,动乱一起来,帝国也就土崩瓦解了。

当然,施展老师不是说西方殖民者打过来是件值得感谢的好事,肯定不是这个意思。他是说,中国与西方的遭遇,具体的历史效果是非常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好和坏来评价。

大清被西方侵略了,这肯定是屈辱的,但是帝国却在这个过程中,意外地获得了新的自我保全的手段。这种帝国自我保全的效果,肯定也不是西方人好心带来的。但这种意料外的后果,却是我们必须理解的,因为这是我们恰当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前提。

施展老师还进一步地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你肯定听说过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但你知道他打这场仗的军费是从哪来的吗?

是从英国汇丰银行贷的款。这笔贷款用什么做的担保呢?用的是帝国海关的关税收入作担保。

如果关税的规模很小,那肯定没法作担保嘛,关税规模必须很大才行。那么大清的海关关税规模又是怎么变大的呢?

还是前面说过的,因为被迫打开国门之后,对外贸易规模急剧扩大,关税规模也就急剧扩大,左宗棠才获得了这样一种融资的机会。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西域的领土如果是丢了,经常得是下一个朝代才有机会收回来。大清居然十几年的时间就收复了,这也相当于帝国获得了新的自我保全手段。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因此中国面临分裂的风险。

消灭太平天国之后,大清发现过去的八旗、绿营这些军队事实上都已经没法用了,不得不开始发展类似于湘军、淮军这样的军队。而为了能够养活这些军队,征收厘金本来是个临时措施,这回改成长期性的政策了。

厘金是各省之间的过境税嘛,那意味着,为了征收更大规模的厘金,大清就必须一改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重农轻商政策,转而重视商业。一旦要推动商业发展,那么相应的政策改革、法律改革,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要跟上。

大清就这样走上了现代转型的道路。

但是,这种转型马上又面临着新的麻烦,就是由于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地方大员们手里的权力变得越来越大。这在中国政治里,是件大事。

中国从宋朝以来,一直是中央强地方弱的格局,被称作强干弱枝;太平天国起义之后,中国却走上了强枝弱干的道路。这就给中国埋下了分裂的种子。后来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状态,最初的种子可以一直追溯到这里。

这里又是中国的超大规模起着影响。中小规模的国家,仅仅靠外部世界的经济拉动,便可被整体性地拉动起来,进入现代世界经济体系。但是中国的规模太大,倘若只靠外部拉动,仅会被局部性地拉动起来。

也就是诸如上海、广州之类的口岸地区,它们和纽约、伦敦的联系,会远远大于它们与几百里之外中国乡村的联系。这些被拉动出来的局部地区,与其他庞大乡村地区,会形成深刻的撕裂。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一定会导致剧烈的内在冲突,乃至于内战。

政治、经济、社会这几个层面的撕裂,都意味着,中国这种超大规模的国家要完成现代化转型,必须要先实现政治整合,然后才能让这个国家整体性地加入世界经济体系,并且把中国的巨量人口转化为竞争优势。

站在这个角度,我们才能够理解100年来的中国革命史。这是施展老师思想里面更精彩的一部分,明天咱们接着讲。

推荐你订阅施展老师《中国史纲50讲》,一起重新理解中国。

咱们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