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期 | 长城有用吗?

策划人:段文强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大家都很熟的话题,就是长城。

我们一提起长城,就说它是中国的文化象征,外国人来中国要看一眼,连中国人自己也想去长城当一当“好汉”。但很多人也都知道,长城不是一个文化建筑,而是一个军事设施,目的是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

但在一般印象中,在军事这一方面,历史上长城好像没起到多大作用,无论是匈奴还是突厥,还是后来的满清,他们该来还是来。

其实,不光普通人有这种印象,连很多历史学家也这么说,比如美国有一位历史学家,叫沃尔德隆,他在《长城:从历史到神话》这本书中就说,在历史上长城的文化和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军事意义。日本也有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叫杉山正明,他也说,在历史中,长城几乎没有发挥过实际功效。

甚至有人说,修长城,这就是一个农耕民族没有进取精神的表现,是喜欢修篱笆围墙的本能。

真的是这样吗?

最近看了一本书,苏力先生的《大国宪制》,书中对长城功能的分析,很有意思,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一般的印象里,理解长城,就是一堵墙嘛,功能就是不让北方的游牧骑兵进来,而我自己呢也不出去。就像我们两家挨得近,就修一堵院墙,你过你的,我过我的。墙的主要作用就是挡住外面的人进不来。

这个作用确实有,但是如果你深想下去,就知道绝不这么简单。

“长城”它不是“长墙”,它是一整套防御体系。

除了挡住敌人之外,大家都知道的,长城上有很多烽火台,一发现敌军,立马点燃烽火,放出滚滚狼烟。这可是在电报出现之前,速度最快的军事预警方式。

这个好理解,我们再来看第二个。

但是,敌人来了,我光预警不行啊,我还得确保援军可以及时赶到才行,长城就有这个作用。

你想,一般选址修建长城的地方是哪儿?肯定要依托天险,不说全部在崇山峻岭里吧,反正是肯定尽量挑不好走道的地方建。目的,当然是增加,游牧骑兵抵达和翻越的困难。

但是,既然他困难,咱们肯定也困难。但是没关系,中原军队不需要翻越这些地方,因为长城本身就像一个高速公路,有运兵作用。

很多用户,都去过长城,没去过的,也见过照片和影视资料。长城不仅高,而且宽,平均有5到8米,而且都是砖石路面,简直就是高速公路啊,甭管是步兵还是骑兵,在长城上运兵速度肯定快过游牧民族。

一旦边地住军收到烽火台预警,最快的进兵路线就是,抵达离他最近的长城,然后一路在长城上跟踪烽火台。

你看,阻拦、防御是长城最基础的功能,再加上高效的预警和运兵方式,这些就已经让长城成为非常实用的防御体系了。为啥说他实用,因为很节省成本。

我们总说,“万里长城万里长”不可能处处布防,从这个角度来看,长城原本就用不着处处布防,这才是它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长城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原王朝的边防压力。

我们看,在历史上,只有清朝和唐朝是不重视修建长城的,清朝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关里关外都归他统治,用不着啊。而唐朝不重视长城的结果是什么,就是要在边关要塞普遍驻军,光汉人军队还不够,还得用胡人,最后就演化成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局面。像安禄山就是胡人节度使。

同样,宋代时中原也指望不上长城,因为不在自己手中,所以宋朝只能大规模扩军,动不动就养兵百万。耗费了国家财政不说,在军事上也少有特别的建树和突破。

除了防御,在进攻方面,长城也有很大的作用。

你看,长城一旦建起来,在军事上,中原对抗草原的军事前线,就固定下来了,我要打匈奴,不用从洛阳、长安,或者其他地方出发,可以直接把长城作为军事依托。主动进攻的时候,我可以把军队集结到长城,然后从长城出发,我只管向前就行了,因为长城是我的后方。

过去,我们总是说,长城太长了,游牧民族很容易的集中兵力进行突破。但如果,你反过来看,中原进攻草原,其实更容易,任何一个关口都可以作为军事基地。

这样一来的实际效果,游牧民族根本不敢把长城附近作为主要活动场所,都得离长城远远的,至少要上百公里才行。

所以,秦始皇的时候,打匈奴就是这么打的,大军先抵达长城附近,然后以长城为依托进攻匈奴,打赢了,我就推进,失利了,我退到长城就行了。你要攻打长城的一处关隘,我可以从其他地方出兵,对你进行夹击。因此,你看,史书上说,匈奴一败,就是退却七百多里,他不敢在长城附近呆着。

对于长城,我们还有一个误解,就是,在实际交战过程中,长城一旦被突破了,它就没啥用了,因为我们是按照围墙来理解长城的。

实际上哪有那么容易,你可以突破长城,但是你没有办法摧毁长城这个体系。也就是说,只要长城还在,你只要越过长城,你的后方就是不安全的。

因为,你的后方不安全,所以你既没有办法占领,也不可能长期驻军,除了抢劫一圈之外,啥事也做不了。你是孤军,在这呆的时间越久,对你越不利。

那你说,抢一圈金银财宝回去,也是赚了啊。

哪有那么简单?你想啊,比如一个矿泉水瓶子,一只蚊子想要飞进去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你再想找到那个口出来,本身就不容易。还有,你当中原民族是吃素的吗?只要我把长城口一堵,你就出不来了。

不要以为,这仅仅是个设想。有人在这吃过亏,这人还不是别人,是大家都知道的皇太极。

事情是这样,当时,在山海关这边,皇太极占不着什么便宜,所以就想着,能不能找一个薄弱的地方,突破长城,直接向中原进军。就像我们刚才说的,突破长城很容易,所以,清军前前后后,一共六次越过长城。

但,甭管几万大军来,他们能做的就只有破坏和抢劫,而且最后实际上都没占到什么便宜。

你看,第一次皇太极十万大军在北京城下,和明军打了个平手,后面几次抢了点东西,第五次清军抢劫之后,在回军的路上,就在长城附近,中了明军的埋伏,数员大将战死。第六次更惨,史书上说,这一次清军回到沈阳之后,城内是“哭声连屋”。

你要说,长城在军事上没啥用,皇太极都不答应。

今天,我们讲这个话题,不只是为长城辩护。你发现没有,有人经常会轻率地评价一件事。比如谁就是坏,谁就是蠢之类的。

在他们视角看,一件事情毫无价值,有时候,只是因为你不是当事人,没有在实际情境中推演过它的价值。

中国古人难道都那么傻?倾全国之力修的长城,而且历朝历代反复重修,怎么可能是一个愚蠢的毫无用处的决策?

所以,今天的结论是两句大白话:

不管我们多聪明,这个世界总有我们看不到的角度。

不管我们自以为多正确,评价他人的时候都必须小心谨慎。

好,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