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期 | 页岩气革命二:创新者魔咒

策划人:李子旸

责编:李南南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咱们接着说页岩气革命。昨天讲的是,美国的能源和环保法律,是如何对页岩气革命推波助澜的。但是,事情终归需要人来做,今天我们就说说,在这场能源变革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这群人,美国的石油个体户。

所谓“石油个体户”,就是指那些中小型的石油公司。他们就像是猎人,单枪匹马,在大公司尚未踏足的地方,寻找着新的机会。一旦发现油田,要么高价卖给大公司,要么亲自开采做大。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这么大的事,那些大规模的石油公司其实没啥贡献,就是这些石油个体户发动的,其中,有两个人不得不提。把这个两个人的故事拼在一起看,你会发现关于创新的一个古怪逻辑。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人,他叫乔治·米切尔。

这米切尔在德克萨斯州,经营着一家中小型能源公司,也有自己的油田。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他的油田已经开采见底了,如果找不到新的油田,他的公司也就要走下坡路了。当然,请注意,这个时候的米切尔已经是一个将近70岁的老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但是,意外还是出现了。他公司的一位地质学家写了一篇论文,大概的意思是说,米切尔公司油田的下面,很可能就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只不过藏在页岩层里面,不好开采。

米切尔一看,老头儿的倔劲儿上来了,虽然页岩气钻探的技术不成熟,业界也没人看好,甚至有多少天然气的储量也没人说得清楚,他就是一门心思要往下打井。

在接下来的10年,米切尔的公司屡败屡战,产量始终低迷,到1992年,他已经砸进去3500万美元。

当时,大能源公司都觉得,美国国内已经没什么可挖的了,埃克森、壳牌、雪佛龙,这些巨头已经转去亚、非、拉找新油田了。在大家看来,米切尔就是能源界的堂·吉诃德,只知道做白日梦。

到了1998年,米切尔79岁,公司已经被页岩气开采拖得疲惫不堪,股价接近腰斩。但是,老爷子依然在坚持。

结果半年后,转机出现了。工程师通过一个技术改良,使得钻井的产量猛增。至于具体是什么技术,我们这儿就不细说了。总之,在坚持了快20年之后,米切尔的好运气,终于来了。

到1999年夏天,米切尔公司的日产量已经达到1亿立方英尺。2001年,增长到3.65亿立方英尺。这种涨幅在整个能源史上都是罕见的。

当然,米切尔公司的结局也算不错。2001年8月,行业巨头德文能源公司用31亿美元的高价将其收购。大把现金,落袋为安,米切尔回家养老了。他坚持了20年的页岩气开采,算是迎来了圆满的大结局。

好了,这是米切尔的故事。再来看第二个人,他的名字叫麦克伦登。

麦克伦登和米切尔一样,是有先见之明的人,或者说是运气极好的人。在很早的时候,他就判断,页岩气革命要来了。他开始到处收购土地,为此还借了不少钱。同时,他自己的公司也投入到页岩气的开采当中。

1994年的时候,麦克伦登公司的产量就开始猛增。2年后,公司的股价从5美元飞升到将近70美元,涨了14倍,公司的市值也超过10亿美元。

然后,麦克伦登继续融钱借钱,买地囤地。到了2005年底,麦克伦登的公司已经在美国七个州控制着800万英亩的土地,被称为“能源界的比尔·盖茨”。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人们的信心,麦克伦登在美国到处宣传自己的公司,宣传页岩气的美好前景。结果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他的号召,加入到页岩气开采的行列中。

随着大批玩家入场,页岩开采进展神速,美国的天然气产量开始暴增。一场浩浩荡荡的页岩革命,就这样被麦克伦登推向了巅峰。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神转折。要知道,物以稀为贵啊,天然气产量暴增,价格就很可能暴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麦克伦登就已经感觉到不安,他曾经对一个朋友说过,“天然气市场可能会让我们自己给搞爆了”。你想啊,麦克伦登收购大量的土地,土地下面有页岩气,那这些土地的价格就是按照天然气当时的价格倒推的啊,天然气价格暴跌,你借债收购的土地,怎么回本儿呢?

果然,一方面,天然气的产量一路暴增,2008年,全美天然气产量只有2万亿立方英尺,到2012年,已经涨到8万亿立方英尺。一方面,天然气价格一路暴跌,2012年,天然气的价格已经从最高时的每千立方英尺十几美元,跌倒了1.2美元。

到了2013年1月,公司的股东们终于忍无可忍,他们对麦克伦登彻底丧失信心,把麦克伦登赶出了他一手创办的公司。这一年,麦克伦登53岁。他身价最高的时候,高达30亿美元。而最后,他几乎是两手空空离开的。

好了,这就是麦克伦登的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很不公平?明明是他带头,把美国的天然气产量搞大,奠定了今天美国能源市场的基础。可是,因为产量暴增,却导致价格暴跌,最终自己黯然离场。

把我们今天讲的两个人,米切尔和麦克伦登的故事连起来看,你会发现一个古怪的逻辑:创新的第一步,总是会带来正向的收益。但是创新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反而把创新者逼进了一个更困难的处境。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规律。举个例子,制造业的创新往往都体现为降低成本。最开始降低成本的人,是能拿到一波红利的,但是接下来呢?你也创新我也创新,最后整个行业进入一个微利的状态,日子反而都不好过。

我们以前讲过一个例子,集装箱的发明者麦克莱恩。

集装箱把跨洋运输价格降低了99%,海运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这可以说是20世纪人类产业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但是,对远洋运输行业来说,结果是利润变得越来越稀薄,倒逼船必须越造越大,也就意味着轮船公司的财务成本越来越高,经营的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弱。最后,集装箱的发明者麦克莱恩落得个破产的下场。

而且你发现没有?这个过程变得越来越快了。过去,一项产业从朝阳产业变为夕阳产业,可能要经历几十上百年;现在,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年。创新者身上的魔咒变得越来越严酷。创新真的是一双红舞鞋,一旦穿上,其实就是开启了一个自我倒逼的进程,你就必须不停地舞蹈,一直到筋疲力尽倒下为止。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明天是页岩气革命的最后一期,我准备和你聊聊,页岩气革命,到底是怎么改变世界的。

咱们明天见。

参考资料:

格雷戈里·祖克曼,《页岩革命:新能源亿万富豪背后的惊人故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