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继续向你推荐王烁老师的最新课程《30天认知训练营》2019版本。这个课程篇幅不小,足够伴随你度过一个烧脑的春节假期。今天是我们这一季最后一期罗辑思维节目,我把学习这门课对我自己最有启发的一个话题,留到今天来向你介绍。
有一句话你应该听说过,著名哲学家以赛亚柏林说的,刺猬知道一件大事,狐狸知道许多小事。这刺猬和狐狸当然是象征,象征两种人。
知道一件大事的刺猬,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以不变应万变。很亢奋,很偏狭。碰对了,能做很大的事,碰错了,能造成很大的灾难。
而狐狸不一样,它是现实主义者,它知道许多件小事,它心里没有什么宏大叙事,也不急于找到根本答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走一步看一步,根据反馈决定下一步,是以万变应万变。这两种人,我们生活中都遇到过。
那我们该当哪一种人好呢?如果这个问题,在一百年前问出来,大家大概率会认为刺猬是好的。因为在那个时代的观念里,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应该是充分简洁的。对啊,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佛家有所谓的“四法印”,牛顿用那么简洁的几个公式就解释了庞大的宇宙,爱因斯坦甚至就靠一个招牌公式打天下。
那个时代,所谓有思想的人,就是能够把那么复杂的世界抽象成一件事、一个道理、一个公式、所以那个时代的思想家都是有自己的招牌思想的,你看,这就是“刺猬的时代”嘛。
直到今天,还是会有很多人希望能够把世界抽象到这种程度,要不怎么那么多人在谈第一性原理,谈回到初心呢?
但是你观察到没有?简单原则,其实是靠复杂操作才撑得住的。简单原则很多时候就是个口号,落不了地。
举个例子,有一本书去年很火:桥水资本创始人瑞·达里欧的《原则》。这里面就提到,瑞·达里欧在他的公司管理中用“讲真话”原则。要求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公司所有人极端诚实,对人对事有什么意见一定要当面讲出来。听着挺对吧?我们都想生活在这个世界里。
但是你想,如果有人一直讲真话,讲到了不顾场合的地步、讲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讲到了无法说服的地步,那会是什么情况。瑞·达里欧迟早也会动用自己的权力,要么禁止他讲话,要么干脆把人开了。
所以你看,讲真话这个原则,其实是不可能彻底贯彻的。那好现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原则可以不变,什么真话可以讲,什么场合可以讲,可以讲到什么地步,什么时候必须闭嘴,在他们公司内部就一定是有一套默认的规则的。如果你没懂这套复杂的规则,只掌握一个简洁的原则,在这家公司是生存不下去的。对,这个世界的原则背后,都有悖论,都需要我们动用世俗智慧将它补齐。
再比如,有一个著名的段子:有人问神父,说我祈祷的时候可以抽烟吗?神父说,当然不可以。那又一个人问,我抽烟的时候可以祈祷吗?神父说,当然可以。你看,原则就是一个,人要虔诚地祈祷,看起来很简单圆满,但是一旦落实到现实世界的行动,马上变成悖论。这就是用刺猬的方式生活的难题。里面有悖论。
哲学家叔本华说过,每个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成世界的极限。但凡认识到这一点的人,都不肯当刺猬。刺猬只知道一件事,一件事不可能是全世界。我们知道,世界是不确定的,因果链条是杂乱纠缠的,社会系统是动态的,我们都绝不肯像刺猬那样,宣布自己知道终极答案。
那你说,既然刺猬不行,当一只“知道很多事”的、现实主义的狐狸好不好呢?狐狸的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多元思维模型”。
那狐狸怎么行动呢?他们根据世界给他们的反馈行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都知道这样做的好处,所谓“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嘛,这都总结成方法论了。
但是,王烁老师提醒说,狐狸不要高兴得太早,狐狸们从反馈中学习,但是反馈中是有陷阱的。
我们先来看看狐狸是怎么接受反馈的。这不是说动物狐狸啊,就是说我们所有这些被互联网的高速反馈训练出来的一代人的。
我们接受世界的反馈来源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给我们反馈的东西,是得失。所谓赢就继续输就变化。第二种给我们反馈的东西,是榜样。跟榜样一样就继续,不一样就变化。第三种给我们反馈的东西,是环境。这就是进化算法嘛。适应就存活,不适应就淘汰。根据这三种反馈学习,本质都是适应性学习。
但是请注意,这里面有陷阱。
因为所有的适应性学习,都是短视的。不论给你反馈的是成败、榜样还是环境,都只能给你局部的和当下的反馈,你根据这个做出来的调整,当然也就是局部的和短暂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为了股价好看,逼得自己每一年,甚至是每个季度都要保持利润增长,结果反而没有长期增长的新引擎,每一步都很满足,最后却落得没有未来。
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就有这样的恶性操作,趁股价不好的时候收购公司,然后拼命地减成本,比如大量解雇员工,把利润做好看,股价上涨,然后卖出去。但是减成本有可能减的就是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公司就完了。这就是利用短期反馈做的恶性收割。这是很悲惨的一种路径。
你想过没有,有这样一种人,他赢了每一局比赛,但是最终还是输了?
原理很简单,你如果每一局都赢,每一个短期都得分,就意味着你变得越来越适应现在这个环境,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稳定,到最后没有新东西,整个环境都被你的行动策略撑满、环境都被你所用。如果环境不变,你就是王。但要命的是,这个时代,环境不仅在变,而且越变越快,一旦剧变,你拿什么去对付变化?
最典型例子是当年的日本,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到抗日战争,他们打赢了每一仗,但是,等它把自己的环境撑满,再往前走一步,珍珠港偷袭,惹翻了美国人,环境就发生了巨变,接下来就是毁灭性的灾难。用吴伯凡老师的话说,日本是赢得了每一个战术胜利,终于一步步地把自己带进了一个战略陷阱。
这就是狐狸的问题。不要以为现实世界就可以获得现实的胜利。
那问题来了,当刺猬也不行,当狐狸也不行,怎么才行?王烁老师有一个妙论。他说,当狐狸,但是同时搭刺猬的便车。
首先,我们自己要是一只狐狸、现实主义者,敏锐地感知环境的反馈,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使用新工具。第二,对这个世界上的刺猬好一点。刺猬本身的下场也许会很惨,但是他们有一项独特的本事,是着眼于长期,总是会给我们发来长期主义的信号,这是现实主义的狐狸世界里最稀缺的东西。第三,看好、警惕那些刺猬,听他们说的话,但是小心他们给你带到沟里去。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当一只现实主义的狐狸,但是在现实主义的世界里,也给理想主义的刺猬留一份尊重,留一个有边界的位置。
好,这里话题就聊到这里。罗辑思维节目第六季也就到此结束了。2019年2月25号,再见。
利用接下来的30天时间,我把王烁老师的这个最新课程《30天认知训练营》推荐给你,每天听一本书的精髓,以及对它的阐发和思考,学会在不确定的时代里,把握住确定性。我知道,你必有收获。
祝你新年愉快,节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