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进取的方向,以及得到App想为你做的事情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今天是2019年的5月26日。是得到App正式发布三周年的日子。我们给你,得到用户写了一封信。今天,请允许我占用你的一点时间,给你朗读这封信。

2019年5月26日,得到APP正式上线满三周年。

从去年开始,我们承诺,每年的今天,我们都要给你写一封信,汇报我们过往一年的成绩。

但是,我们今年并没有什么成绩。

虽然,过去一年里新上线了60门课程,用户从2000万增长到接近3000万,做了中文世界首创的基于电子书内容的全站全文检索……

但是,不管这张清单能开多长,我们都心知肚明:

这只是存量的“延长线”,是一个公司级的“舒适区”。

我们对自己很不满。

特别是得到的知识搜索功能启用以后,我们站在知识大厦的门口重新审视。

看到了什么呢?

看到了:一排排整齐的“货架”;看到了:货架上越来越多的“产品”。

我们突然强烈感受到了对自己的不满。

知识,是不是被变成了“货”?那说好的“服务”呢?我们做“最好的知识服务商”的承诺呢?

当你在自己的职业发展中、在生活的某个拐角处感受到变化的时候,我们在场吗?我们难道只是在货架旁边守着,等着你前来选择“产品”吗?难道我们不是应该帮助你去应对这些真问题、真挑战吗?

在我们的眼里,有这样两种创业公司:

一种,运气加拼命,也许在市场上占了一个生态位,然后就在这个位置上定型了。几年之后再看,它变大了,但骨子里还和当年一样,只是变成了一个更大的自己。这样的公司,不见得失败,它只是在衰老。

另一种公司,它有超强的战略意志力,能够连续做出正确的决定,按照清晰的演化逻辑,一次次地进化成全新物种。这样的公司,未必很庞大,但永远令人尊敬。

坦率地说,我们要求自己必须成为后一种。

为什么?不是因为羡慕它们的成就,而是因为害怕:

害怕我们不是根据思考去行动,而是根据位置去思考。

一旦被现在的“位置”限制了思考能力,那我们就不太分得清楚——

我们天天在干的工作,哪些是在创造未来?哪些只是在惯性滑行?

新近长出来的东西,哪些是成就?哪些是赘肉?

我们不去做的事情,哪些是因为克制?哪些是因为懒惰?

所以,不是位置好不好的问题,也不是位置稳不稳的问题,我们就是不能接受自己呆在同一个位置上。

我们不能自我重复。因为,那会让你失望。

下面说说未来行动的方向。

我们一直坚持把自己立身的这个新行业,称之为“知识服务”,而不是别人口中的“知识付费”。

两字之差,为什么要这么较劲呢?

因为“付费”这两个字,只是说明了一种收入方式,是商业的必须,但不能说明这个行业的内涵和边界。

而“服务”这两个字,才是我们在未来要去的方向,才是这个行业的本质。

一旦说“知识付费”,知识本身就成了中心。

我们强调“知识服务”,因为接受服务的用户——也就是你,才是中心。

这源于一个常识:一个企业好不好,不能看它现在拥有什么。拥有得再多,也就是个仓库。一个企业好不好,得看它在为用户提供什么服务,为社会解决什么问题。

建设一所全世界领先的新型通识大学——我们的终极愿景不变。

但,越朝向这个愿景,就越感到自己服务能力的不足。接下来的一年,不,马上,我们就会紧紧围绕“服务”两个字玩命动起来。

你会看到这样一些变化:

1. 全面拓展“解决方案型”的内容

得到App里的内容品类,除了传统学科,还会有人生课题、场景策略类的解决方案。

无论是你自己想在线上跟着法学家展开一次深入学科腹地的探索,还是要帮父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给孩子准备小升初,又或者想应对突发的某个职业挑战,从抽象理念到具体怎么办,我们都会给你一份知识解决方案。

2. 拓展知识服务的新形态

组织、壮大知识精英互助群体,帮你构建大脑共同体。

这件事将以得到大学为主体来进行。得到大学的线下实体校区,已经开到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六个城市。

3. 帮用户定义、产出自己的高品质知识产品

得到大学过去一年的探索,让我们还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我们的知识产品化技术和手艺,已经可以成规模复用了。我们可以帮有思考积累、有认知水平的每一个人,打造一个独有的、有洞见的知识产品。这样的事,每天在得到大学都在发生。

4. 让得到App成为你最趁手的学习搜索引擎

借助我们的人工智能计划“得到大脑”,满足你的硬核知识搜索需求,让你的搜索变得更高效、更精准、更多维。

基于以上愿景,你会发现,“得到”不只是一个App,甚至不只是一个互联网产品了。它不再是一个虚拟世界中的存在,它拥有了在现实世界的“肉身”。

说到这里,也许你会有一个担心:

摊子铺这么大,品质保障怎么办?

今天,我们同时发布了5.0版的《得到品控手册》。这是一个开源计划,每年迭代,你可以随时搜索,免费下载。看完之后,你可能会感到放心:

我们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得到App仍然是那个有节制的、只做精品的知识服务平台。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能做那么多事情,这恰恰是严格品控,严格自律的结果。

自律让我自由,此言不虚。

也许,你还有另一个担心:今天这封信,好像是在反复强调我们求变的决心,那么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呢?

一句话,我们要为用户提供“活”的知识。帮助学习者应对真实世界的种种变化。

我们会把去年给你的信附在这里。让你检阅一下,我们有没有背离那个一开始就锚定的目标?

目标没有变,我们只是决定走得更快。

在过去这一年,我们有幸见到了很多极其卓越的人物,他们给我们的思考带来了巨大的启发,我们特别想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感谢。他们绝大多数都已经是得到系老师。如果还不是,我们今年下半年就争取让他们是。

去年那封信的结尾,我们对你做了一个恳求:

如果你想帮助我们,暂时不需要你付出任何金钱,只要你表达出这个意愿——在这封信下面留下你的真实姓名和真实身份,并愿意让其他用户看见,你就是我们的荣誉赞助人。

我们已经上线了一个赞助人专区。那里面记录了每一个愿意帮助我们的用户,就像那些传统名校的校友赞助名单一样。你的名字也会被永久铭记。

还是那句话:请监督我们,如果哪一天,你觉得我们背离了现在的宗旨,你可以严厉地批评我们,并要求抹去你的名字。

谢谢。请你在新的一年继续陪伴与监督我们。

得到团队:

罗振宇、张泉灵、脱不花、快刀青衣、曾捷、阿狮、白丽丽、蔡钰、池书进、柴颖娟、冯启娜、高磊、胡冰岐、胡峰、胡雯、贾双河、李倩、李翔、李国刚、李丹、李晓宇、李雪玉、李宁、林飞扬、龙立恒、刘军、鹿宇明、陆晶靖、吕金龙、曲颖、马想、沈仁奎、申强、孙筱颖、邵恒、田靓、王凡、王小舒、吴博、宣明栋、许大伟、徐丽丽、徐唐、杨万里、杨溥、于偲鹏、张文娟、张雅楠、赵东林等509位全体同事。

感谢你的聆听,明年5月26日,请听我们的第三次汇报。谢谢你。罗辑思维,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