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期-3 | 现状就是未来

过去一年,还有一件事,我想通了很多。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的话,就是——现状即未来。

未来好像是和现状截然不同的东西。但是,我岁数越大,越能看到一个事实:未来是现状中长出来的东西。现在没有的东西,在未来也不可能有。

这个感受本来很难描述。正好最近看到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来自徐弃郁老师的《全球智库报告》这门课。

本月的这份报告,讨论了一个问题:印度会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吗?会成为一个全球供应链中心吗?或者说得更露骨一点,印度会替代中国制造的位置吗?

表面上的理由好像很充分。印度的人口数量庞大,人口还年轻,劳动力还便宜,美国还会利用印度来制衡中国。这像不像40年前的中国?所以,你别看中印之间现在的差距大得很。我们这代人都经历过一个制造业大国崛起的全过程。假以时日,你还真别说,印度真的有可能。

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好。但是,我们总得有一个观察这个事的角度。

徐弃郁老师就提供了一个角度,来自美国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这个研究所最近出的一份报告,就给美国人泼凉水,说别那么看好制造业向印度转移。为什么?看现实就知道了。

它的角度很有意思:你看,过去这些年,已经有一部分制造业的供应链从中国转出去了啊。中国相当于在这部分国际出口贸易上留出了一些真空,那填补真空的到底是不是印度?换句话说,不是说看好印度替代中国吗?那现在这替代进行得怎么样呢?

报告说,从2008年到2018年,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全球市场份额从12.8%上升到17.5%。但这是总量,在某些制造业部门,中国的份额是在下降的,用报告的话来说就是在“腾出空间”。那到底腾出了多少?1400亿美元的贸易额。这个量非常大,相当于印度制造业出口总额的57%。可以这么说,印度只要填补其中的一部分,对它制造业出口的拉动就很厉害。问题是印度抓住机会了没有?

你会发现,中国腾出这些空间以后,真正填补真空的并不是印度,而是越南、孟加拉国这些国家。在这几个行业中,印度的增长份额基本上都小于1%,只有在珍珠宝石加工这一项提升比较明显,达到3.5%。

所以报告就说中国在一些行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竞争力下降,已经腾出了部分空间,但印度没能抓住机会。

印度很奇怪,劳动力这么富余,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并没有发展起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它总体出口当中的份额是下降的:1995年占印度总出口的三分之一,到2018年只占总出口的五分之一。

中国适龄劳动力占世界的19.7%,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了22.8%;印度的劳动力占世界的比例很高,达到18.3%,仅次于中国,但它在世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了多少?才3.5%。报告就说,这个差距就太大了。那结论是什么?报告的结论是,印度在利用自己的人口优势方面是失败的,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印度经济的一个结构性短板。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就见仁见智了。制度的原因、文化的原因等等,我们都摁下不表。

但是,我觉得这个洞察非常非常牛。你说这个条件也具备那个条件也具备,但是事实俱在啊,过去10年,小的机会都没有抓住,未来就算中国供应链要发生国际大转移,凭什么说印度就能抓住机会呢?

这是一个特别朴素的道理,也符合我们的日常人生经验:如果现实中的小机会都没有抓住的人,永远不会抓住任何未来的大机会。

这就是我说的:现状即未来。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