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期-4 | 人的成长方式在发生什么变化?

回到我们一开始提的那个问题,随着短视频平台崛起,媒体生态的演化趋势到底如何?人类未来的文化状态究竟如何?

林桂枝老师在《秒赞》里提到一句话,我觉得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她说:“无论平台有多少,新出的应用有多酷,请不要被数量与潮流吓倒。今天的平台与应用,与传统的电视、广播、纸媒一样,都仅仅是传播的渠道。真正的终极媒体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大脑。”

没错,这个时代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不是音频、视频这些媒介形式,而是感受系统在扩张,这个世界正在随着感受系统的扩张发生变化。那些说小孩不读书的,你着啥急?他有他的新的手段,如果能够作用于人的大脑,表达自己,OK啊。但是其中一定有一部分小孩会继续阅读,它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只要最终作用大脑。所以说没人读书的人,尤其是写书的人,您得注意了,您书写得不好,不是没人读书,咱得明白这个道理。

顺着这个思路再往前推。感受系统正在成为人和人交流的一个通道,对吧?整个世界实际上是在重组的,那么相应的,我们个人的成长方式也要重组。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原来我们认为感性世界是吃喝玩乐,理性世界是奋发向上。

所以过去精英是用极其抽象的方式来碾压我们,他们不断对世界进行抽象,然后把别人都吓死。就像我们上大学那会儿,谁一张嘴能报出那么多外国名字,奥斯特洛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别人会觉得,哇,太厉害了。这些外国人名每个字都不挨着,你咋说得那么溜?我当时就很佩服。要是谁一张嘴就是什么“后现代主义”,一听也吓死了——那些人都是坐在巴黎小胡同的咖啡馆里啊,那不是神仙吗对我们来说。那个时候就是用概念吓人,到现在为止还是有好多人痴迷于此。

过去,人们喜欢甩大词、甩概念,那是一个对理性世界的概念搜集。概念世界是笼罩在人类上方的一个乌云,它意味着谁学习时间多,谁抽象能力强,谁记忆力强,谁投入的教育资源多,谁就是精英,世界是由概念笼罩的。

但是今天很明显不是。整个世界的底层不是敲门式的,而是密道式的。它变成你知道多少个密道,你脑子里有多少种感受,就能在多少个情境里面跟别人发起量子纠缠。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以调取别人心中类似的感觉。这种对感受的搜集,变成知识积累的一种重要方式。人的感受系统的丰富度,已经变成重要的竞争力。

我看过一个说法,“当你发现有一个人,你说什么他都能够理解,沟通很顺畅,你也很享受那个过程,好像找到了人生伴侣和soulmate。99%的可能性是遇到了一个情商智商都比你高的人,在对你向下兼容。”

对,你发现了吗?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一个特别隐秘的变化,就是过去比我厉害的人,都是能让我看到他厉害。今天那个人比我厉害,居然跟我是好朋友,我还不知道他比我厉害。你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这就让我想到一句话,这句话挺有意思,“有钱人看不起穷人,后者知道;而有文化的人看不起没文化的人,后者不知道。”

他厉害不是他因为他长得高,他用名牌包包、住豪宅、有学问、是教授……都不是。我们可能挣的差不多,但他的世界就比你丰富。人家周末就想着说去哪儿玩,你就想不出来。别人愿意跟他玩,不愿意跟你玩,把你活活气死。这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呈现方式。

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的比拼,变成了比拼谁在自己体内放的感受多,谁的感受多,谁人生阅历就多。阅历一多,不说别的,他说话就好听,他做一些事帮他的人就多,他的同理心就好,他就能理解别人,他就能做出好产品来。

对,你看,过去人生是个阶梯,你得往上爬,现在人生变成箩筐,你往里面不断地收集东西。过去的人生是葫芦娃,7个娃就变着法跟蛇精斗,现在变成采蘑菇的小姑娘,你必须在自己的筐里收各种各样的东西,那是竞争力的来源。

我们得到App有一门课,叫《贾行家文化参考》。最近,贾老师在里面写了一篇文章,叫《出来玩儿的重要性》。

对啊,为什么要出来玩?玩难道也是成长?不是说好了“业精于勤荒于嬉”吗?

因为你不出来玩,你就会沉陷在自我表达的世界里。“为什么我们在网上的言论往往失真而又夸张?因为我们相互说话的时候,应该在彼此的目光注视之下。自我不是独立完成的,要在对方的注视下,我们才会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自我。但是在网上发一条评论的时候,好像自己正躲在黑暗里,往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只是情绪的发泄。

一个人想要形成有独立自我意识的生活,不只是要反思,还要走出去,在现实的人际交往里表达个人感受,也接受他人的影响。

“通过建立公共的文化空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完成个体化的向内发展。”

我们人是被公共性塑造的。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出来玩?理性这件事情对人性来说,其实并不存在。我们是被一个一个的场景下的一个一个的感受,塑造了自己的大脑。

对理性的批判,不用我们再说了,19、20世纪的大哲人都在批判。最近看到一个挺有趣的例子。

说有个研发团队要搞游戏AI,游戏里有狼和羊,狼去抓羊,这个狼就是AI。这里面有个设计逻辑,如果狼抓到了羊,就奖励10分,如果狼撞到了障碍物呢,就扣1分。另外为了让狼尽快抓羊,狼每花1秒钟,会受到0.1分的惩罚。结束的时候,狼的分越高越好。听上去特别科学对不对?

然后研发团队就用神经网络技术训练这个AI,想看看输入不同的参数对狼的行为有什么影响。他们大概训练了20万次,发现训练效果越来越差,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变化了参数,用上去怎么没效果呢?他们研究了整整三天,终于发现了原因。

你猜怎么着?狼,就是那个非常理性的AI,它发现抓到羊的难度太大了,追羊的过程中还浪费了很多时间,结果还抓不到,那不如一开始就找个石头撞死,这样最后剩的分还能多一些。每次一开局,狼就找块石头撞死。所以不管研究人员怎么变化参数和条件,不管狼面对的方向是什么,它视野里有没有羊,它自己的速度是什么,羊的速度是什么,这些统统都没用了,因为狼从一开局就自杀了。

对,这就是很多人现代人的问题,当你不把人生切换成感受,把一切感受都兑现为绝对理性的时候,你会发现还不如直接死了呢。想象一下,人这一辈子你要是最后非要拼谁是loser,谁是赢家的话,如果用这种目标来限制人生的成功,还不如出生就自杀,一头撞死算了。因为这样的话你大概率不会成为一个失败者。这是最能保持不败的方法,社会中位数一定是觉着自己败了的。这就很荒谬,如果一直用理性思维来思考这个世界,会特别荒唐。

当然这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我想说的是什么?你把游戏过程变得不重要,当绝大多数人都在算,我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孩子,结婚我的成本是不是够得着,我的孩子我养不养大,是不是能考上大学的时候。这么算下来,确实不结婚、不生孩子最划算。但你的损失是什么?对婚姻生活的体验没有了,你当不了母亲和父亲。这个是绝对损失,但是一般人不这么算。这恰恰是理性抽象世界丢了的东西。对,纯粹理性的人生根本不值得过。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