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期-2 | 从“跪姿读书”,到“泳姿读书”

顺便说一句,这份我的私人书单。我做成了一个卷轴,签了名,送给你。仅此一份,送给此刻正在看直播的用户。这不是我送的,是我们今天《启发俱乐部》的赞助人中信银行送的。他们说,中信银行的理念,很简单四个字:成就伙伴。他们希望成就每一个伙伴,走得更快,攀得更高、看得更远。这里的伙伴指的不仅是顾客,也不只是业务上的合作者,只要和中信银行打过交道的人,他们都希望能够有所助力。所以,现在您在得到App的直播互动区写这么八个字:中信银行,成就伙伴,我的同事就会在后台抽中一个人,把我这份签了名的私人书单送给你,结个缘分。

刚才凡尔赛了一下。好像我读书很多。其实不是,我是乱翻书,翻得多。我把我读书的这种姿势称之为“泳姿读书”,区别于以前人的“跪姿读书”。书,不是我们要跪着崇拜的东西,书,是我们要踩着它,扒拉着它,往前走的东西。我的目的是自己的前进,我不关心水的感受。

经常有人说,要读名著,OK,那我随手翻翻就不行了吗?有人说,要读系统的书,那论语也不一定读了,唐诗也不准看了?孔子和李白哪知道什么叫系统。又有人说了,要系统地读书,那我碎片时间干嘛呢?不该读书,难道要去打麻将?这下知道什么叫“泳姿读书”了吧?只管往前扒拉,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经常就一个题目,在得到电子书库里面搜罗所有提到这个词的书来看。你可能会说,你看得完吗?各位有相亲的经验吧?一个人感觉对不对,是不是在坐下的第一分钟就知道了?一本书,好不好,对不对胃口,翻几页就知道了啊。

刚才,我提到书的口气,好像有点轻佻。坦率地说,这只是为了让我们放下对书的敬畏而已。每一个精神世界富足的人,还是要对书这个朋友脱帽致敬的。

最近,我看到了一个问题,请问:精神病人和艺术家有什么区别?

精神病人和艺术家,这两种人好像都是疯疯癫癫的,在外人看来有些行为不可理喻,那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答案很有趣:一个艺术家可以理解另外一个艺术家,而一个精神病人无法理解另外一个精神病人。

我们可以做任何特立独行的事,但是,必须在可以互相理解的共同体中,必须保持和社会最低程度的连接。否则,一个行为哪怕看起来无害,本质上也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状态。

这个时代为什么要读书?答案也藏在这句话里了。

得到的用户,不论现状如何,都有一个强烈的共识:希望自己发生改变。一个期待改变的人,在身边的人看起来,可不就多少有点疯疯癫癫不可理喻吗?

刚才我们说书籍可以照亮远处,提供安慰。那这种安慰可以来自于身边的挚友、闺蜜吗?不好意思。不可以。因为遏制你、耽误你发生改变的,可能就是他们。对于一个期待改变的人来说,我们不得不改写那句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才有故人啊。

书是最容易获得的能和我们形成共同体的远方资源:哦,原来这个世上,还有人跟我的想法一样;哦,原来我要去的那个地方,已经有一些人在等我。

一念及此,顿生安慰。

好,还是回到我们的52本书单上。这是过去一年,给我巨大启发的一些书。

比如这一本: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刘晗老师的《想点大事》。这本来是一本讲法律思维的书,但是,它给我带来的一个巨大的启发,就是对权力这个东西的理解。

我们这辈子大概率不会去干律师,也可能不会去打官司,但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权力打交道。一般来说,我们这些普通人看待权力,只有两个视角,要么是被权力管着,难受,要么是在追逐权力的路上,渴望。但我们很少站在真正拥有权力的人的角度,来看权力。

看完这本书,我突然就明白了,原来运用权力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权力。

假设,你是一个法官,你被法律赋予的权力是很大的。一个判决,就可以决定一笔巨大财富的归属,甚至可以决人生死。这哪里是一个普通的人能承担的压力呢?

那怎么办?人类在法律界的长期实践,摸索出来了一套办法,刘晗老师在这本书里称之为“甩锅”,这当然是一个半开玩笑的说法。实际上,他讲的是一个运用权力的诀窍,就是要把责任推卸给一个不可挑战的权威。比如,对于法官来说,那个不可挑战的权威就是程序。就像西方的正义女神,一手持剑,代表权力,一手拿天平,代表公正,但真正绝妙的是她蒙着眼。请问这块蒙眼布是什么?就是程序啊。正义女神,把眼一蒙,说,我什么也看不见啊,我不冲任何人啊,我对事不对人啊。只有在这种“甩锅大法”下,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才能够承担那么大的压力。

换个例子,就更好理解了。你还记得《水浒传》里的那个情节吗?一百零八条好汉齐聚梁山泊,就要排座次了,怎么排呢?这玩意咋整啊,民主投票,挨个说服做组织工作吗,那不得累死宋江吗?不可能搞得定啊。宋江的办法,是在山后面挖出一个石碑,上面直接就写好“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的座次。就这样,众人按照上天的旨意,顺利地排了名次。直接拿出一个无法反驳的天意,解决问题。这不就是刘晗老师在这本书里写的“甩锅大法”吗?

所以啊,如果你拥有权力,你面对一个矛盾,特别难处理,然后你成功地把它推给了一个大家无法反驳的权威,解决了问题。那么恭喜你,这一刻,你法学家附体了。

你看,书里面写什么和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是两回事。你带着自己的问题,和书里面的内容擦肩而过,能有那么一点点收获,已经是天大的缘分了。

这就是所谓“泳姿读书”的诀窍:我们向每一滴水借力,但是我们奔向的,是自己的目标。

《文案三章》这本书也值得拿出来说一说。黄集伟老师,是著名的出版人,这本书是一本教人怎么写好图书文案的书。什么是图书文案,就是一本书的广告。你看,这是地地道道的一个行业的专业技巧。我们外行人看了有什么用呢?

别忘了,我们是在“泳姿读书”。

借用东东枪的话:“本质上,一切表达都是文案,一切产出都是创意,一切内容都是广告。这是人生的基本功。”

我向你保证,只要你想练这么个人生基本功,只要你是想通过文字来说服他人,这本书你都用得上。

不仅是技巧,你还能从这本书里面收获一个重要的说话的伦理:“文案就是预支有限的信任”。永远不要忘了,每一句话都是在预支我们的信任。永远不要说过头话。

《数学之美》是吴军老师写的一本很有名的有关数学的书。我作为一个数学小白,完全看不懂其中关于数学的专业内容,但是,这本书还是好看,哪怕只是看其中的故事也是一种享受。看完之后,你也许会顿悟:原来简洁的模型,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事物。

《救猫咪》这是一本电影编剧的指南。你看,又是一本专业书。但即使你不当编剧,这本书也能给你一个收获:编剧,不是编一个故事,而是用一个故事去解决一个问题。对,用我们熟悉的工具去解决问题,这才是每一行手艺的精髓。

《程序员修炼之道》,又是一个专业领域的书,没关系,大胆翻开它,你会有收获的。至少,我们知道,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即使不靠谱,也是一次重要的推进。你肯定有这样的经历,到了饭点,跟同事约着去吃饭,但是吃啥,大家都说不知道,一直就僵持着。只要这个时候,你提出一个主意,说要不还是吃麦当劳吧,八个人里面,准有七个人都反对你。局面马上就打开了。有人就接话,麦当劳太远了,还是吃楼下的餐馆吧。然后又有人说,最近想吃些肉。于是很快就定下来,最后大家去吃了羊肉泡馍。请注意,这个时候,你是一个伟大的程序员。因为你不提供第一个版本,就是吃麦当劳,后面就不会迭代出来。这就是程序员思维。

《钱锺书的学术人生》《女士品茶》《准备》这三本书也一样,讲了三个离我们普通人很远的领域:学者、统计学家、教育家。随便翻翻,你一定有收获。

《1840年以来的中国》《2000年以来的西方》《西方史纲》这是三本过去一年我看到的很优质的讲宏观历史的书。这其实也是通过读书才能获得的一种奇妙的体验:你突然变成了神一样的存在,能够跳到那么大的时间尺度上来看历史。

接下来的三本书也很有意思。它其实给给出的是历史的一个断面,带你站到一个很陌生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比如,通过这本《大宋之变》,你能再琢磨一遍王安石变法。本来变法的主人公是王安石,但是,你有试着跑到变法的反对派司马光的角度,再来看一遍这段历史吗?尤其是王安石落败之后,出山收拾残局的司马光的角度。

《纳粹掌权》也有意思。过去,我们看那段德国的历史,都是看希特勒在台上的表演,我们很少琢磨:希特勒是怎么忽悠起当时的德国民众的。如果只看到希特勒的煽动能力,那就太单薄了,我们要能看到双方互动的过程。这本书,和《第三帝国三部曲》一起翻翻,联合服用,效果更佳。

再接下来的三本书,《技术与文明》《成长的边界》《指挥与控制》,讲的都是人类文明的某一个有趣的侧面。一个小小的技术革新,是怎么撬动大历史的?两个不相干的想法,是怎么生出一个精彩的想法的?最危险的事物,为什么没有被照管好?

这三本书的阅读体验是这样的:这也能行?!比如,用一张信用卡居然就可以轻易地混进美国的核导弹基地?用我的“泳姿读书法”,建议你跟我一起想想,我们本以为已经固若金汤的那些安全措施,真的已经没有漏洞了吗?如果有,它们在哪里呢?

《决战》 《下沉年代》《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这三本书,我之所以放在了一起,就是为了看历史的某一个阶段。看一个阶段的历史,最有趣的阅读体验是:看翻盘。就是一段历史怎么突然过渡到另一段历史的。

比如第一本《决战》,讲解放战争和三大战役的。在我们的印象中,解放战争打了4年,其实不是,解放战争时从1946年年中才正式开打,而两年后的1948年的年中,其实就已经大局已定。你想,解放军一开始的劣势那么大,怎么可能在这么大的国家,用两年这么短的时间完成了历史的大翻盘?用一些大而化之的概念是解释不了的。

今天,我们在西安发布这52本年度书单,表面上是一些主题完全不相干的52本书,还有我刚才“凡尔赛”出来的600多本我的私人书单。这难免会给你留下一个印象:读书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其实,没有这么复杂,我的心里其实是有一张问题清单的。比如:怎么增强自己的能力?怎么管理自己拥有的资源?怎么用小杠杆撬动大事物?那些匪夷所思的事件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我们习惯的逻辑总是有漏洞和反例的,它们什么样?

带着这张简明的清单,用“泳姿读书法”,你也能发现,你的书架开始丰富起来。

我这几年经常提到一句话:世界不是按领域来划分的,而是围绕挑战组织起来的。

领域,是前人建成的、分好的;而挑战,是我的,是独特的。

请问什么是“挑战”?是指这道题目很难吗?不。一道数学题可能很难,但是在数学老师看来未必难,请专业的人来解决专业的事就好了。只要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都不叫挑战。

所谓的挑战,是指没有特定解决方案的事。比如,每个父母都养过孩子,但是,咱们家这个孩子,是独特的,任何家庭的经验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套用,因为孩子不一样,环境不一样,资源不一样。这就是一个挑战。比如装修一套房子,虽然装修公司很多,但是这一套房子主人的偏好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预算不一样,这也是一个挑战。再比如,你们公司要办今年的年会,虽然每年都办,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今年不能和往年一样,所以,今年怎么办,这也是一个独特的挑战。

我们面对挑战的时候,渴求的都是跨界的、偶遇的知识资源。

有一个段子不是说吗?有一个人在路灯下找东西。路过的人就问,你什么丢了?钥匙丢了。丢哪儿了?丢在那边了。那你怎么在这个路灯下找呢?这儿亮啊。

这好像说的是一个很愚蠢的人的故事。其实,这说的就是我们自己。

用我们所在的地方的资源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往往都没有结果。谁也不比谁傻5秒钟。如果同行们都被困扰,就意味着这里没有解决方案。勇敢地到那些暗一点的地方去寻找,这才是聪明人的办法。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水,而那些认认真真准备好等着你去撩的书,就是云啊。

上个星期,我在成都,遇到了一位创业者。他至今为止创了三次业。第一份工作是做灯具。第二次创业是卡车运输的互联网平台,做得很成功,马上就要上市了。现在,他在第三次创业,是做蜂蜜。短短几年,已经是中国最大的蜂蜜厂家。

你可能会有点懵:灯具、卡车运输、蜂蜜,这都不挨着啊。

事情是这样的:老戴,这位创业者,在做灯具生意的时候发现,灯具成本的35%,居然是运输物流,这里有大市场、大机会、大的优化空间。

做卡车运输平台的时候,他又在后台发现一个有趣的数据:有一项大宗的物流商品,整天奔流在中国的公路上。什么?蜜蜂。中国有十几万养蜜蜂的蜂农,750万箱蜜蜂,每一箱蜜蜂一年要在这片国土上行走1万7千公里。再仔细一看,这个产业分散、落后,又是大市场、大机会、大的优化空间。

你看,这是不是又是一个: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故事。

人不是顺着设计好的路线往前走的,人是在每一个站点上看到新的景色,再往前探索的。你站在每一个观景台上,都能看到上一个观景台根本看不见的风景,没准一个岔道就打开一片天地。这是他的故事,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在读书生活中应该有的故事。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