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全国各地商场发布春节营业数据,同比2023年大涨。第二个是,OpenAI员工晒出作息时间表,引发同行热议。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全国各地的商场,陆续公布了春节期间的营业数据。总体上看,从客流量到营业额,几乎全都在涨。根据《联商网》的统计,从2月10日到17日,全国购物中心的日均客流量,是2.21万人次,同比去年春节增长了24%。而且有意思的是,在这个总体上涨的趋势里,二、三线城市的涨幅,反而要比一线城市高一点。
一线城市商场的日均客流是2万人次,二线城市商场的日均客流是2.2万人次,而三线及以下城市商场的日均客流最高,是2.4万人次,比一线城市还要多出3000多人次。按照《联商网》的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一线城市是春节输出型城市。大家要么是返乡,要么出去旅游。而三、四线城市属于春节输入型城市,来的人比走的人多,因此商场的客流就上来了。
但是今天,咱们要说的倒不是这个总体的客流趋势,而是想回答一个问题,这就是,现在的商场竞争这么激烈,什么样的商场,才能成为其中的顶流呢?
关于这个问题,市面上有很多说法。
有人说,谁高档谁就是顶流。你看过去一年,中国商场销售额的前两名,分别是,北京的SKP卖出去265亿元,第二名南京的德基广场卖出去239亿元。这两家都是主打高端。
也有人说,要想成为顶流,还是得抓住年轻人。比如北京朝阳的合生汇,从地理位置上看,本来处在CBD商圈的角落,但就是因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足够强,结果在这个春节,合生汇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0%。单论增幅,遥遥领先。而且就在去年,有50多个针对年轻人的品牌,像做服饰的SMFK、做甜点的B&C、做皮具的GROTTO,他们在合生汇的门店,都拿下了分店全国第一的业绩。
还有人说,顶流这个事,关键还得看地理位置。你看,商场的顶流不管怎么变,大概率逃不出那几个地方。像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成都的春熙路等等。只有位置够好,你才有可能成为顶流。
总之,关于顶流的分析角度有很多,而之所以有这么多分析角度,主要还是因为,顶流这个位置太不确定了,几乎是每隔几年就换一批。但是,不管怎么换,这些顶流商场身上,总归有一些统一的因素。搞懂这些因素,你不仅能搞懂商场这个物种的经营逻辑,没准对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也能有所启发。
关于让一座商场成功的因素,估计你已经听过很多。比如,定位要足够准,要符合周边的消费习惯。再比如,内部的品牌要丰富,动线的设计要合理。再比如,在商场内部施行门店的末位淘汰,确保每一个门店都有生气。但是,注意,前面说的这些,都只是商场的基本功。它只能让一座商场活下来,并不能让它火起来。
要想成为顶流,你还需要具备一个东西,叫,X因素。X因素,是作家斯科特·亚当斯,也就是《以大制胜》的作者,提出的一个说法。万维钢老师在《精英日课》里还专门解读过。
所谓X因素,你大概可以理解成,一个人身上,那个能够掩盖一切缺点的优点。放在商品上,X因素就是哪个能让人们为了这个因素,而容忍其他所有缺点的因素。
而放在商场上,X因素就是那个,能给人制造独一无二的惊奇体验的部分,这个长板长到可以让人忽视其他一切短板。
就拿北京的几座商场来说。比如,朝阳的SKP,这个X因素,是它拥有远高于同行的奢侈品门店数,而且几乎是只有奢侈品。你在任何其他商场都很难获得这个体验。
再比如,北京的荟聚,地处南五环的大兴,不管什么时候人都很多。不是因为它位置好,而是因为它有全亚洲最大的宜家,你从边上的高速经过,就能看到宜家的招牌。很多人是奔着宜家去,顺路再逛逛别的店。
再比如,前面提到的合生汇。它最早是怎么火起来的?靠的是首店策略。也就是,有一些北京之前没有的网红品牌,到合生汇开第一家店。比如,当年霸王茶姬在北京的第一家店,是在合生汇开的,据说当天有人光排队就排了4个小时。再比如,库迪咖啡推出的新品牌茶猫,也是在合生汇开了全国首店。再比如,就在今年1月,还有一个三星堆主题的VR展,把全国首展放到了合生汇。对合生汇来说,各个品牌的全国首店,就是这个X因素。
再比如,北京的王府井,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个地方叫王府井。很多人觉得来北京一回,不去一趟王府井,总好像差点什么。王府井这三个字,就是这个X因素。
再比如,这个X因素,还可以是某座大悦城里一度有亚洲最长的商场扶梯、春节期间全国最大的龙年雕塑,或者是胖东来突然走出河南,在上海的某个商场里开出第一家店。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人大概率会爆满。
总之,X因素,它一定满足三个条件。
首先,它得是一个只有你有的长板。其次,这个长板不需要喜欢的人很多,但一定得有一群重度的拥护者。有多少人讨厌它不重要,关键是,有多少人能疯狂地喜欢它。最后,这个X因素不需要多,只要有一个就足够。
其实,X因素不光在商业设计中存在,在很多地方都有。
比如,节目制作。所有的综艺节目,成败都在这个X因素。比如古董鉴定节目,主持人拿锤子把假的敲碎,就是这个X因素。荷兰的爆款节目《荷兰好声音》,评委转椅子的设计就是X因素。后来全世界很多国家买《好声音》的版权,其实买的就是这个转椅子的设计。
再比如,去年年初有一部刘亦菲主演的电视剧,叫《去有风的地方》。有人就说刘亦菲身材发福,妆容也没有以前精致。但是,还有好多人说,就是爱看,就因为这是刘亦菲。对这些人来说,刘亦菲本身,就是这个X因素。
再比如,你去问用苹果手机的人,他们大概率能说出一堆毛病。但你问他们为什么要用,他们自己也说不清。之前还有外国网友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出现最多的理由居然是,因为那是苹果。借用万维钢老师的说法,这就是苹果手机上,有它的X因素。只不过这个因素是什么,别人说不清而已。
同样,回到个人,假如你发现有些人看起来一身毛病,但偏偏很受重用。大概率上,这个人也有他的X因素。也许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说白了,X因素是关于好不好的学问。注意,是关于好不好,可不是对不对。一件事对不对,说的是它有没有跌出下限。而决定胜负的关键,往往在于这个东西好不好,也就是,它有没有超出那个,别人都无法触碰的上限。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前不久,有位OpenAI的工程师,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没成想,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这位工程师,大概是从早上9点开始工作,一直到第二天凌晨1点15分下班。全天在岗16小时15分。
之前就有OpenAI的员工说过,自己的工作时长远超996。但也有人觉得这很正常,毕竟,这可是AI领域的头部公司,压力怎么可能小?
但是,咱们把争论先放一边,回到咱们自己,不管外界的压力大小,至少有一件事是可控的。这就是,怎么提升自己的时间效能?
就在前不久,有本新书刚刚上市,叫《时间贫困》。作者叫凯茜·霍姆斯,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这本书咱们得到就有电子书,还有听书的解读版。完整内容咱们就不多说了。只说其中的三个,很具体的行动建议。
第一,怎样制定时间表?要是日程太多,恨不得都没时间吃饭,这肯定不行。假如太闲,恨不得上午8点上班9点下班,这也不对。针对这个问题,之前有一份报告,叫《美国人时间使用情况调查》。里面提到一个定量结论,说的是,每天的可支配时间,在2到5小时之间时,人的幸福感最强。少于2小时,你会觉得太忙。超过5小时,你会觉得这一天太闲。
因此,我们在做时间规划的时候,可以把这一周要做的事情匀一匀,确保每天都有2到5个小时的自由时间,这是最佳状态。
第二,做点能让人产生敬畏感的事,能让你感觉时间变长了。比如,登山看日出,看文化古迹,看一场宏大的烟火秀。这些东西要么是很难人为制造,要么是需要巨大的成本。从这个角度看,你要想让假期变得更充实,就最好去看点能让自己产生敬畏感的事情。之后你再回忆起这段时光,会觉得很充实。
注意,这个敬畏感,是因人而异的。你觉得画展震撼,就去看画展。觉得奢侈品震撼,就去逛SKP。总之,一切从主观感受出发。就像这本书的书名《时间贫困》,其实,它的英文原名直译过来,应该叫《快乐时间》。但是,《时间贫困》这个翻译好像更贴切,因为它想说的就是,时间到底够不够用,其实是个主观感受,就跟赚钱一样,你觉得够不够,也是个主观感受。
第三,多在别人身上花时间,也能让人感觉更充实。注意,这可不是一句鸡汤,而是有扎实的实验依据的。有人做过实验,找100名志愿者,分成两组。要求一组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比如自己去逛街、吃饭、做美甲。另一组要求把时间花在别人身上,比如跟别人聊天,帮别人做点什么事。结果发现,后一组对整段时间的满足感得分,要远远高于前一组。
好,刚才咱们说的是,让时间变充实的三个方法。一是每天保持2到5小时的自由时间,是最佳状态。二是做一点让自己产生敬畏感的事情,能延长对时间的感受。三是为他人做点事,能让时间显得更充实。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商场顶流是怎么炼成的。关键在于,搞定两个问题。一是对不对,这关系到一件事有没有跌出下限。二是好不好,这关系到一件事有没有超越上限。
第二,让时间过得更充实的方法。假如你也有好方法,请来留言区一起分享。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