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批判性思维,定义可能很复杂。但是我想有一点是定的,它不是主张我们要当键盘侠,批判别人,而是要批判自己,要会反思。
请注意,这里讲的反思,不是指动不动就痛哭流涕地做检讨,触及灵魂,而是作为一个日常行为标准,经常用另一种眼光打量自己一眼。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
我举个例子,有一次脱不花在她的沟通训练营里面做直播,就说,如果你们提交的作业有错别字,那么大概率暴露了你可能不是一个有反思精神的人。在手机上写东西,因为输入法的问题,错别字是经常发生的。并不是我们文化水平差,也不是因为粗心大意,这都难免,而是因为我们在写完一段文字之后,缺乏一个能力,一个视角,反过头去看一眼这段文字。这是啥?这是我释放出去的一个自己的“分身”啊,它是要代表我抛头露面的啊。就像出门前要看一眼穿衣镜一样。
但是你懂得,我们身边有多少人,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按照我们今天讲的这个逻辑,其实就是我们的体内没有“多样化”的团队。只要我们要在身体里装上一个“报社校对”的内部视角,这些事就不会发生。
来,我们拿一个这几天特别热的话题来试试。
有人说要躺平,请问,你怎么看这件事?
你会发现,有人要躺平,我自己躺不躺?有人要躺平,我是不是理解他躺?有人要躺平,我是不是支持他躺?如果他是我的熟人,我要不要把我的意见告诉他?如果不是熟人呢,我要告诉他吗?我是公开地劝说他们躺或者不躺,还是私下说?我关于躺平的看法,要不要公开发表?发表出来,不同的人会有什么看法?这些看法如果很激烈,我接得住吗?
你看,这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自我追问的问题清单。它们都不是一回事。
你有何高见?我老实说,我没有看法,或者说随着对题目的理解的不同,我的看法是随时变迁的。与此同时,我一点也不因为自己无话可说而沮丧,因为我能清晰地看到:积累自己的多样性,就是积累竞争力。
至少今天咱们听启发俱乐部的人就“躺平”这件事,基本上能达成这么几个共识。第一,咱不躺平。第二,有人要躺平挺能理解的,现在压力挺大的。但如果你是我的亲人,你怎么能躺平?你看,这几件事是多少多样性的个体,在我们脑子里同时存在,一点都不耽误。
我这一周琢磨到这里之后——其实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否则不可能一下子抵达这个地界——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我们只要是对这个世界认知水平高,结果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没有观点。但凡你问这个事情怎么看?马上就能告诉你答案的,肯定是元芳,不是老爷。
有句俗话:不聋不哑,不当家。
这句话用在个人身上也是一样。如果我是自己体内无数个小人的当家人,我们只有一个姿态是对的,就是笑眯眯地看着自己的孩子们闹来闹去,心里嗔笑一下:聪明,或者是嗔怪一声:淘气。
哪能动不动就选边站呢?
当我突然发现,我面对一个事,我其实没话可说的时候,一个人才真正成熟起来,才真正是会思考的人。
像我靠一张嘴行走江湖这么多年,我只敢说我心里有个问题,我受到了一个启发,我现阶段的感受是这样的,向你做个汇报。我从来不敢说对于一件事我的观点是什么,因为我并不知道我们想的是不是同一件事,我也不知道派我心里的哪个小人来对付这件事,我也不知道我心里这个小人在下一个信息和下一个启发爆发之后,它怎么想这件事。所以我哪有观点,我没有观点。
当然如果本期启发俱乐部结束在这儿,就显得有点过于沮丧。认知升级之后,不应该随口一句话都是金句吗,不应该随口一句就应该说出比别人更牛的观点吗?没有观点,是不是另外一种精神躺平?
我自己是这么看这件事的。
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我跟我家娃有一次长篇谈话。
跟两个五岁的娃谈话,你知道,那个感觉不仅是天伦之乐,还有悲悯。看着她们对世界的理解能力那么弱,她们这未来几十年,就是一个破壁的过程,把一道厚厚的无知的屏障卸下来,她们才能成为一个正常的人。好艰苦啊。
其实我们就不是了吗?距离成为一个真正能思考的人,不知道还有多少艰苦的路要走呢。
所以,我在脑子里做了一个思想实验。
假设,我突然昏迷了,然后在一辆疾驰的火车上醒来。这辆车,不知道从哪儿首发,也不知道开到哪里去,司机是谁?下一站在哪儿?一概不知。反正就是轰隆轰隆地向前开。我问旁边的人,他们也都不知道。你说我心里慌不慌?这个时候,任何人能告诉我一丁点关于这辆车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信息,哪怕不太确切,你说我是不是如饥似渴地要知道?对啊,人类世界就是这么一辆火车啊。我们作为一个孩子,突然降生在这辆车上,即使吃喝不愁,我还是极度渴望要知道,它从哪儿来又往哪儿去,外面是什么,等等。知识不是别的什么,知识就是我们在一个陌生之地醒来之后,可以让我们脱离恐慌苦海的那些东西。
不管谁告诉我什么,我都感恩戴德;不管谁告诉我什么,我都将信将疑;不管谁告诉我什么,我都如饥似渴,然后拿来彼此参照。
原因很简单,我大梦方醒,也可能大梦未醒。我的使命,不是让车上的人喜欢我,我的使命是尽可能搞清楚,这辆车,从哪来儿,又往哪儿去,是谁把我搞到这辆车上,他的意图是什么我的使命又是什么。
这么一想,对车上人的那些争论,我们还有必要选边站吗?
你会发现,好学的人就是这样过一生的。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有求知,有求解,有对这辆车更深的认知,有不断的认知升级,但是只有一个东西绝不会有,那就是结论。
想到在这辆车上的状态,以及它是如此精准地可以对应到我们的人生,我就放心了。没有结论就没有结论吧,只要我们不断地能往身体里面装小人,批判性这个东西,就会以如此温柔的方式在我们体内存在,我们就能在认知升级的道路上一直飞奔向上。所以没什么可怕的,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好,这就是本期的启发俱乐部。下周三晚上,我还会在北京华贸北广场,得到北京学习中心,向你汇报我未来一周受到的启发。下下周,6月16日,我们会去杭州,杭州的朋友如果想线下参与这个启发的过程,现在可以下手了。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