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年上学的时候,最怕老师说,你要思考。但凡用到这个词,我就知道,坏了,下面只能发呆了。
对啊,仔细想想,“你要思考”这个要求,是不是很无厘头的?思考是大脑的事,我让我的大脑指挥我的大脑要用大脑,这和拔着自己的头发跳出沙坑有什么区别?
如果是“批判性思考”,这个要求就更高了。我还得反省,还得用我的大脑和我的大脑作战,这就更难了。
但是,看了《多样性团队》这本书,我突然找到了一个近路、一个抓手,其实批判性思考也不难。下面重点来了,可能并不高明,但是它是我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路: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在自己的体内建立多样性。这本书讲的是企业,但是何尝不能用到个人身上?
把“多样性”的逻辑用到个人身上,在一个人的体内装入多个内部视角,这是否就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应用方式?
这不是一个比喻,如果我们真的养成了这种思考习惯,还真是受益。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件事的重要性。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来自于“每日怡见”微信公众号,但是我没有查出来它的作者是谁。
这篇文章提出来一个问题:中国人应该怎么对待印度?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来了:前一阵不还跟中国在边界对峙吗?还打死我们的人?还跟美国人搞在一起,要组建什么印太小北约,遏制中国?还试图要在制造业上替代中国。讨厌不讨厌?
那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逻辑,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世仇,那巴基斯坦肯定就是我们的朋友,“全天候的朋友”,对吧?巴铁!好兄弟,支持中巴友谊!
这就是大部分普通人眼里的南亚局势,也是对的,这就是表面上的明账:印度敌对,巴铁友善。
这是站在中国的普通人的视角来看。但是这件事还有没有其他的角度?
我们来到第二层:就是了解历史之后,站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视角来看,对事情的看法就变了。
从国情上来说,印度和巴基斯坦,看起来双方是水火不容,实际上是如胶似漆,彼此依存。
为什么这么说?这就是了解历史的人才能看到的深一层的事实了。
要知道,仅仅100年前,印度不是一个国家,它就是大英帝国的一个殖民地。印度是一个地理概念,上面生活着一盘散沙一样的民众。
印度独立了,然后就分裂了,变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进一步分裂,变成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这个分裂的趋势停了吗?没有啊。停不下来。印度今天还有继续解体的趋势,巴基斯坦也一样,都时时刻刻面临解体的冲击。
那怎么办?两个国家其实找了一个类似的解决办法:印度以印度教团结印度人,同时以巴基斯坦为敌对国,塑造外部威胁;巴基斯坦以伊斯兰教团结巴基斯坦人,同时以印度为敌对国,塑造外部威胁。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策略。
也就是说,因为巴基斯坦的威胁,所以印度可以维持存在。反过来也一样。
一个国家最大的敌人是谁啊?不见得是外部敌人啊。其实是内部的分裂主义啊。外部敌人,顶多让我们吃点亏,内部分裂势力,那是要国家的命啊。
所以,一个微妙的理解就出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互相敌对,是双方统治精英阶层都需要的。
这是第二层。是不是感觉逻辑有点复杂了?好,再来看第三层。
第三层需要我们把美国拉到这个视野中来,我们站到更高的博弈层面再来看。
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双方不敌对了,我们中国在南亚的最好的朋友还会是最好的朋友吗?
要知道,中国最大的对手不是印度,而是美国。美国对中国最大的威胁是对贸易通道的威胁。比如说马六甲困境。所以,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现在租给中国在用,这是绕过马六甲的很重要的港口。
为什么中国可以拿下瓜达尔港这个项目?因为巴基斯坦是巴铁。你看出印度的重要性了吧?印度和巴基斯坦保持默契的敌对,就可以保持中国有瓜达尔港。
你可能会说,按照上面讲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上层精英不是有通过互相敌对而互相依存的默契吗?话是这样说,但是军事对峙这种事,是很容易擦枪走火的,从假打变成真打的。所以,中国的支持对于一个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远不如印度的巴基斯坦来说,非常重要。
怎么样,说到这儿,你对印度的看法是不是有点改观了?如果巴铁不能维持稳定,哪来什么瓜达尔港?这一切都是因为印度在负重前行。
但是事情还没有这么简单。这几年,变局又有新的演化。
第四层,我们站到时间演化的角度去看。
这几年,印度经济的规模迅速变大,昨天刚刚公布的印度2021年一季度的GDP,疫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居然还正增长,居然还超过了英国和法国,是刚刚的世界老五啊。
这么一来,巴基斯坦作为外来威胁,这个压舱石的分量就不够了。印度需要一个和自己同等体量的国家,最好还要比自己强,才能维持自己的内部稳定,外敌太弱的话,内部有点说服力不足。
所以,印度要维持自己的稳定,国家不散摊子,就得把中国塑造成敌人。
听到这儿,估计有人又火了:印度还敢以中国为敌人?我揍死他。
还真就不行。为啥?就是因为印度是一盘散沙,散装的。他们内部吵吵,以中国为敌人,就是为了团结内部。如果我们中国真的去跟印度对立,那结果是什么?就是加速印度内部的整合啊。十几亿人完成了整合,爆发出来的力量不是玩的。最开始你打的是散装印度,很好打,一触即溃就投降,人心涣散。
你看,这又是一个悖论。
不管印度对我们中国如何,如果我们真的把印度看成是对手,我们需要它是散装的,是整合不出力量的,那我们就越加不能对印度太凶,以免激发它内部的整合。所以,咱们不得不对印度学会刚柔相期,学会微笑。
我们来整理一下思路:
第一层:印度和巴基斯坦对立,讨厌印度,巴基斯坦是铁哥们。
第二层:意识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复杂关系,二者情况高度相似。
第三层:意识到有稳定的印度,才有稳定的巴铁,才有益于中国拥有安全的商业通路。
第四层:不把印度整体当做对手,是因为要保持散装的印度,暴打印度、或者整体针对印度,只会加速印度的统一,让印度真正变得难以对付。
那下面其实还有一层,第五层:请问印度崛起对中国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是一个继续拉大视野拉长时间来看的角度。
不要忘了,印度是一个大国,大国的人才都是够的,大国都是有自己的战略思考能力的。印度也不会例外啊。
印度其实很明白,美国之所以要和中国对抗,就是因为中国作为欧亚大陆上的新兴力量,它必须要制约。那如果美国制约中国成功了,会放过印度吗?当然不会啊。
一个事实就是:印度具有成为南亚霸主的潜力,迟早是美国遏制的对象。
这么一算账,印度如果和中国为敌,只有两种前途:一,成功遏制中国,然后和美国为敌。二,和美国友好,然后始终屈居中国之下,被美国当枪使。
你觉得印度愿意接受哪个前途?当然都不接受嘛。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对印度也不是太客气。在2005年,莫迪曾经因强硬态度处理印度内政,被美国批判侵犯人权,被禁止入境美国,当时西方媒体对莫迪大肆批评。
之前莫迪搞农业改革,遭遇农民抗议,也是被西方媒体大肆渲染,甚至好莱坞明星都在推特批莫迪。不要以为BBC的阴间滤镜只对准中国,想改革的印度也是他们的目标。
而且,就在4月9日,美军直接硬闯印度专属经济区拉克沙群岛,当时印度表示自己根本没有同意美国进来。美国反应也很干脆,你确实没有同意,但是我就是要在附近搞“航行自由”,你同不同意,我不在乎,因为南亚也得美国说了算!
就是赤裸裸的敲打印度。印度总有一天会意识到,比起中国,美国更厌恶印度崛起,美国的打压会更加直接,美国需要的是小太监,而不是九千岁。
我们还要更进一步,看到第六层:如果你说的印度迟早要和美国博弈,那为什么印度现在这么和中国不对付呢?这又需要我们跳到印度的视角去看问题。
道理很简单:美国不是要遏制中国吗?印度这么大体量,这么高的战略重要性,可以向美国要好处啊。印度和中国的关系表现得越对抗,成为美国棋子,要到美国好处的可能性就越高啊。
但是中国傻吗?当然不能激化和印度的矛盾啊。中国和印度只要是保持这样的关系温度,不降温也不升温,不优化也不恶化的状态。巴铁仍然是我们的巴铁,瓜达尔港也可以用着,美国在支持印度的过程中,也会有犹豫,也会像前一阵4月9号闯印度的专属经济区那样,时不时地敲打印度。
好了,以上都是分析。而且你发现没有,这个分析框架还是极其简单的,还没有把欧洲、日本、非洲这些变量放进来。那么我请问,我们应该对印度和好呢?还是翻脸呢?还是该维持现状呢?
你看,这个问题非常难回答。站在不同的角度,我们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我看了这篇文章之后,请教过专业的搞外交研究的朋友。他们跟我说,这些分析都有道理,但是国家真正要考虑的,最后变成外交政策的,比这个要更复杂很多倍。
我听到这句话,心中就再次下了决心,绝不对这种自己理解不了的高纬度的事信口雌黄。说什么“我的看法”、“我的立场”之类的话。
我在我的脑子里,建立了“多样性团队”。通过在我们个体的内部保持多样性,来确保我们可以对冲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
越多样,我们对一个事件,就不会有那种脱口而出的立场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