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期-2 | 多样性会损害效率吗?

这个BUG就是:只有不讲求效率的团队,可以这么干。

就像我小时候,我就问过一个问题:唐僧取经的队伍,唐僧是领导应该在,孙悟空能打应该在,沙和尚不能打但是能挑个担子应该在,但为什么要有个猪八戒呢?又不能打,又馋又懒。

后来老师告诉我,没看见三打白骨精那一段吗?如果没有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回孙悟空,唐僧就完蛋了。哪怕只用这一次,也值啊。这个道理迅速地说服了我。

但是放在今天这个环境下,我们再想这个问题。唐僧的团队,是观音菩萨组的,给多少、给谁都是组织上委派。假设一下,如果唐僧的成本是他自己承担的,取经是由KPI考核的,你说他会不会带上猪八戒?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组织,实在太赚钱,而且实在太大,赚钱到了可以养一些不讲效率的团队,大到了一旦没看到一种可能性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的时候,他可能会保持一点团队的多样性。对啊,什么一周有20%的时间可以自己定干什么,等等,这种公司是不是都是家里有矿的公司啊?比如微软,当年做游戏机、做surface,都是可以失败了再来一局,失败了再来一局,就是不下牌桌,可以疯狂地探索这个可能性。

一般的、在奋斗中的、在爬坡中的公司,你敢?

实际上,在我见过的那么多公司中,他们可以内部关系很平等,大家在内部论坛上可以畅所欲言,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公司,据我所知,他们的人,也是可以一眼识别出来的。

就在前两天,有一家很著名的既有创新力,内部也很平等的公司,就传出来一个内部截图,说有一个实习生出名了。为啥?因为他们部门开会到深夜,然后安排这个实习生开一个文档的权限,结果发现这个实习生居然12点之前就睡觉了。天哪!你居然12点之前就睡觉了。然后这个实习生就在几个部门里面出名了。

我倒是想问问,12点就睡觉了,和12点也不睡觉,这到底是谁不正常?你真的觉得这家公司有所谓的多样性吗?

我再多问一句,也算是和那本书抬个杠哈,团队该有多样性吗?

只要是企业团队,多样性和砍掉多样性,带来的好处,其实是一样多的。

对啊,就拿我做这个“启发俱乐部”来说,我不可能无休止地就一个选题反复征询所有的不同意见,不管此前讨论得多么热火朝天,到了每个周二晚上,停,必须停,我要写稿去了。

据说,苏军条例上规定,参谋长在作战决心上,只能向司令员提三次意见。对啊,司令员判断能打,旁边老有人带着多样性说,不能打,这个参谋长很可能会被拖出去枪毙的。为什么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就是不问对错,坚决执行。军队要想保持效率,砍掉多样性视角是先决条件。

有一个著名的“错地图”的故事。一支军队在山里面迷路了,发现一个小木屋,里面早已人去楼空,但是留下了一张地图,画得也不是很精确,但是这支军队还是如获至宝,根据这张地图走出来了。但是事后发现,这张地图根本就不是这个地方的地图。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但是军队的领导人肯定爱讲。为啥?它证明,一个错的方向,也比没有方向好。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燃烧的大洋》,是在我们得到电子书里看到的,里面也讲了一个有趣的逻辑。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给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死了2000人,太平洋舰队的几乎所有战列舰都被炸沉了。那你说,这对美国而言,这能是好事吗?

还真就有这么个视角说,这是好事。因为珍珠港偷袭是在港口进行的,那天大量的人放假,不在船上。大量战列舰被炸沉,就导致有好几千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人被解放出来,到其他地方服役。什么地方呢?只能是航空母舰了。当时太平洋舰队也只剩航空母舰了。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海军正好徘徊在十字路口,到底未来是战列舰的天下还是航母的时代,当时是有争论的。日本海军当中,山本五十六就是坚决的航母派。但是没有用啊,只要战列舰还在,就会有人为它的存在辩护,日本海军就不可能完全变成信奉航母的军队。所以,即使在军费那么奇缺的情况下,日本还是造了大和号和武藏号。

但是珍珠港事件之后的美国军队就不一样了,反正战列舰全部炸沉了,只剩航母了。正如一名军官所说,日本人将美国舰队从“一支17节的舰队转变成了25节的舰队”。从战争伊始,美军就失去了这些战列舰,这迫使美国海军高层认识到飞机和潜艇的优势。而日本海军由于战列舰完好无损,调整和适应就非常缓慢。

这本书里面还讲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也在珍珠港被炸瘫了。战列舰,因为有礼仪的功能,所以,船上有一整支军乐队,现在怎么办?这些音乐家被送去搞密码破译的工作,结果大家发现,音乐家们对这份工作上手非常快,以至于有人感叹,音乐与密码破译定然有某种精神上的联系。

你看,不把战列舰的“多样性”给炸掉,美国人的优势还发挥不出来。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点迷惑:罗胖,你今天到底要跟我说什么?多样性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过去这几周,我琢磨这个问题受到的最大启发可能恰恰是:多样性和高效率,是达成目标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大自然,从来都是通过多样性来达成目标的,比如,春天的池塘里全是蝌蚪,没有几个会变成青蛙;我们今天能变成一个大活人,也是在2亿个小伙伴的竞争中胜出的结果。为什么会有两性生殖?就是为了更多的多样性,牺牲了效率。

而在个体的角度,会用另一种策略达成目标,那就是低成本、高收益的效率导向。多样性是被排斥的。

企业就不用说了。就用我们前面说的中情局来说,他们会有多样性吗?即使有911的教训,我也不相信他们能改变。现在美国拿中国当最大的对手,中情局肯定把中国当做重点的工作对象,但是它里面有多少了解中国的人呢?我很怀疑。

这是一个逻辑死结。不能说:会中文就是了解中国人。对中国的文化、现状有深度认同的人,才会有内部视角。但是,这样的人,中情局敢用吗?

你看,这是一个世纪难题:在不确定性大增的时代,只有多样性能够带来安全,但是一般的组织想要拥有多样性,又太难了。

当然,这只是过去一周在我脑子里发生的冲击,没准它会变成一个重要课题,未来的企业可能要通过数字化等各种各样的手段去解这道题,但是这不是我今天想讲的,这个问题让企业家去操心吧。

过去这几周,琢磨这个问题,真正对我带来巨大启发的,是另一个问题,原来我们一直讲思考的技术,追逐“批判性思考”,到底是什么?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