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反溯法:怎样发掘自己的内在天赋?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为你提供知识服务。第一个是,2024游泳世锦赛在卡塔尔落幕,中国选手潘展乐成为全场焦点。第二个是,爱因斯坦大脑,成淘宝热销商品。

先来看今天的第一条。就在上个月,2024年游泳世锦赛在卡塔尔多哈举办。中国队获得了23枚金牌,33枚奖牌,在金牌榜和奖牌榜的排名都是第一。其中,最受关注的运动员,是19岁的游泳选手潘展乐。他一口气拿下了4枚金牌,包括男子100米自由泳的金牌。这个分量有多重呢?100米自由泳在游泳项目中的地位,相当于田径比赛中的百米飞人大战,这个项目长期被欧美选手统治。而这回,潘展乐用46.80秒的成绩,直接打破了世界纪录。

世界泳联也特别在官网提到,潘展乐是一名“天赋异禀”的选手。你看,以前的短距离游泳运动员,通常是体格魁梧,爆发力惊人,而潘展乐,身体相对瘦削,力量也不突出。以往的短距离游泳,选手通常动作幅度很大,而潘展乐的发力非常柔和。那么他凭什么取胜?

按照世界泳联的评论,主要是因为潘展乐的水感特别强。没错,水感,这个词听上去很玄乎,它指的是,运动员对水的特性,理解、感知、利用的能力。有时候两个人,泳姿相同,技术相差不大,但有可能在速度上出现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就来自“水感”。说白了,就是天赋上的差距。

今天,借着这个话题,我们就来说说天赋这件事。没错,就像那句话说的, 人人皆有禀赋,关键是发现它、抓住它、激活它。

那么,怎样发现自己的天赋呢?正好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场访谈。麦肯锡前全球合伙人李一诺,采访了畅销书《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的作者奥赞•瓦罗尔。里面提到几个观点,也许能对咱们有所启发。

咱们先从瓦罗尔这个人说起。瓦罗尔是土耳其人,高中自学了编程和天文学,17岁就被康奈尔大学录取。大学时,正好赶上康奈尔的一个教授,在NASA发射机遇号和勇气号火星探测车的项目里,瓦罗尔编程水平不错,就毛遂自荐给这个教授当助理,参与了NASA项目,成了火箭科学家。毕业后,瓦罗尔改行学法学,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且当上了一所顶尖大学的法学院终身教授。他持续发表了很多与外交、政治有关的文章,最后还成了畅销书作家。

乍一看,瓦罗尔的经历,多少有点“天纵奇才”的意思。但是,假如细看,其中是有这么几个,特定的行动方式的。瓦罗尔把自己的方法,归纳成了三点。

第一点是,保持有结果的好奇心。你看,好奇心,这三个字不难理解,人人都有。但是,它能不能成为你事业的助推,关键看,你保持好奇的方式。对多数人来说,好奇心,好像只关系到兴趣。我对一个东西好奇,也只限于查查资料,看一点相关信息。

但是,对瓦罗尔来说,这还不够,关键是,必须得让自己的好奇有一个结果。比如,瓦罗尔原本的专业是天体物理学,但瓦罗尔对法律特别感兴趣。这要放在一般人身上,顶多是看几本法学相关的书就够了。但是,瓦罗尔认为,这事必须得有个结果。要么是拿到一个什么证书,要么是拿到一个相关的学位。你只有拿到一点结果,获得一点来自外部世界的反馈,你才知道这个爱好值不值得坚持下去。在这个动机的驱使下,瓦罗尔先是学了相关课程,后来一路进入法学院,最后还当上了法学教授。

再比如,瓦罗尔转行研究法律之后,好奇心又转移到了在线写作上。既然要写,就得写出个结果。这么一步步走下来,他又写出了《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这本书,又成为畅销书作家。

换句话说,好奇心能帮助我们扩展兴趣爱好,而追求结果的好奇心,能帮人扩展事业的可能性。

但是,听到这,你可能会说,我也知道保持好奇是件好事。但问题是,一旦你付诸行动,就有可能会面临失败。这个代价,很多人不愿意承受,怎么办?

这就要说到,瓦罗尔的第二个洞察,叫做,代价恒定。说的是,一旦把视线拉长,一个人总归是一定要为什么付出一点代价的,再聪明的人也躲不过去,这就叫代价恒定。

瓦罗尔认为,你尝试了,失败了,确实要付出代价。但是,不尝试,你也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叫做“遗憾”。假如你找到了自己好奇的方向,却从没探索过它,那么,当你回顾自己的生活时,你会因为遗憾而感到痛苦。这个痛苦程度,不会比任何眼下的经济损失小。

之前我们讲过一个人,叫乔丹·格鲁梅特,是一位临终关怀医生。按照格鲁梅特的观察,人在临终时,确实会因为好多事而后悔。但很少有人会后悔年轻时挣钱太少,或者职位晋升得不够高。在事业方面,多数人后悔的都是,年轻时尝试得太少。

你看,一旦意识到这个终局,人内心的迟疑是不是就小了很多?

按照瓦罗尔的话说,只要你迈出尝试的这一步,即使失败了,你也可以从中学到东西。就像之前的跨年演讲中,罗老师引用的那句话——“我没有失败过,要么赢得胜利,要么学到东西。”

接着咱们再来说,瓦罗尔的第三个要点,关于怎样行动。

瓦罗尔的观点是,不要从过去推测未来,而要从未来反推现在。他把这个方法叫做“反溯法”,说的是,你不要在乎当下的现实,不要在乎去年做了什么,你要从未来的理想开始倒推,给自己的现在制定一个行动方案。

比如,瓦罗尔在中学的时候,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大胆的“登月计划”。他当时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有了这个远大目标,他开始制定行动方案——他要学英语,上美国的大学,学习天体物理,拿到优秀成绩,进入NASA,等等。照着这个方案,尽管瓦罗尔没有当上宇航员,但他完成了前面几步的任务,最终成功参与了火星探测器的发射。

你看,从现实出发,你看到的都是限制。但是从理想出发,马上就能找到行动的抓手。这也正是“反溯法”的关键,就像那句话说的,理想不是让你用来实现的,而是给你当下的行动建立桥梁。

瓦罗尔在去年出版的新书《为自己思考》中提到,所谓“天才”,指的不是盖世才华或者绝顶聪明,用音乐家塞隆尼斯·蒙克的话说,天才“就是最像自己的人”。每个人的天赋就封存在他的内心之中,等着被唤醒。怎么唤醒?用瓦罗尔的方法来总结,就是三个词——好奇、勇气、行动。首先,对抗标准答案,找到好奇所在;其次,接受代价恒定,不停尝试;最后,从未来反推现在,制定行动方案。

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就在最近几个月,淘宝上有个东西卖得很火,叫爱因斯坦的大脑。这是个虚拟商品,给人的感觉,就跟在庙里求签差不多。在商品海报上,往往还有这么几句描述,叫爱因斯坦之脑,逢考必过之脑,事业有成之脑,爱情美满之脑。售价从1毛到5毛钱不等。而且销量不错,很多店铺都在万件以上。就在去年年底,淘宝公布的年度十大商品里,爱因斯坦的大脑还上榜了。

那么,爱因斯坦的大脑,最初是怎么变成一门生意的呢?前段时间,媒体“卖家”做了调研。这门生意最开始出现,大概经历了这么三步。

首先,沉淀目标用户。据说,“爱因斯坦的大脑”最开始是一个叫“全国快递专业代下”的淘宝店铺上架的。老板是一位2001年出生的小伙子,叫张建茜,大学学的就是电子商务专业。2020年的七夕,张建茜发现周围的同龄人经常借用“孤寡青蛙”这个梗来调侃自己的单身状态。他觉得这可能是个机会,就在自己的店铺里上架了一个商品,叫孤独青蛙。简单说,这是一个代聊服务。你买了,张建茜就会联系你指定的朋友,去跟他打个招呼,简单聊聊天。久而久之,张建茜的店铺就汇集了一群人。他们有点猎奇心态,也愿意为新奇的虚拟商品付费。以此为基础,张建茜后来才有底气卖爱因斯坦的大脑。后来这个潮流蔓延到其他店铺,大家一起跟进。

换句话说,要想卖出一款虚拟商品,需要先把愿意为这件事付费的人聚集过来。

其次,关于商品定价。在张建茜的淘宝店铺中,虚拟商品普遍在0.01元到0.99元之间。这个价格的好处就是,几乎没有支付门槛。而且每个商品内部的价格还会细分,比如有一个虚拟商品叫“野生蚊子”,里面农村蚊子的价格是0.3元,超大蚊子的价格是0.6元,国外偷渡来的蚊子价格是0.7元。你看,虽然价格低,但整个交易过程中的体验却很细致。

同时,这些虚拟商品还有后续的服务,那就是店主会一一回复买家的留言。你的回复必须得足够好玩,足够开脑洞,大家才觉得这个商品买得值。比如,有人问,这个商品会跟恋爱脑排斥吗?回复是,会排斥,建议亲先买切除恋爱脑。再比如,有人问,今晚要去打麻将,买这个合适吗?回复是,考试还行,打麻将不知道。没错,老板开脑洞的回复,也是商品体验的一部分。

最后,商品怎么起名?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除了“爱因斯坦的脑子”,淘宝还有“达·芬奇的脑子”“牛顿的脑子”“希波克拉底的脑子”“梵高的脑子”等。其中销量最高的就是“爱因斯坦的脑子”。这主要是因为,爱因斯坦之脑,背后有很丰富的故事。

比如,1955年,美国休斯敦医院的病理学医生托马斯·哈维,偷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并且把大脑切成了240片用来研究。再比如,美国费城的穆特博物馆,曾经展出过爱因斯坦的大脑切片。之前还有部纪录片,叫《爱因斯坦大脑的秘密》。换句话说,爱因斯坦之脑这几个字背后,有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你看,爱因斯坦的大脑,卖的哪里是一个简单的虚拟商品。它包括一段故事,还有店主有趣的回复,以及购买过程中的一些开脑洞的体验。商品是虚拟的,但这部分体验却特别真实。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了两个话题。

第一,怎样发掘自己的内在天赋?瓦罗尔的建议是,首先,别怕失败,因为代价恒定。其次,好奇心不稀缺,但让你的好奇心产生结果,这个行动深度是稀缺的。最后,理想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为了让当下的行动更有力量。

第二,爱因斯坦的大脑是怎么成为一门生意的?关键在于,以虚拟商品为线索,让用户的情绪体验落到实处。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