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突破这件事,除了仰仗天才,我们也可以自己动手。我下面再和你聊下一件事: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情绪怎么办?
咱们来看这两年非常热门的文艺现象:脱口秀,严格的说法是单口喜剧,都可以,公众接受了一个名词也就不用改了。谈论脱口秀这个行业,我有一点儿自信,因为近距离观察了很长时间。七月份,我专门跑到上海的笑果,和几位头部的编剧演员聊了好几天,想弄清楚他们各自的创作方法,他们对这个行业的判断是什么?这一季的《脱口秀大会》昨天刚结束决赛的录制,可以说是最近最火爆的综艺节目。上星期,我在北京单立人喜剧主办的全国喜剧大赛上当了五天评委,那也是中国单口喜剧界的年度盛事。有一场比赛请到了脱不花做嘉宾评委,她第二天就立下一个小目标:明年上半年要讲一次开放麦。
是什么吸引了脱不花?她说脱口秀这个舞台太残酷,演员必须拿出最真实的状态,或者说最大的一块心病,当众摆到舞台上,这个表演才会精彩。她的这个洞察太敏锐了,不要说观众,很多入行一段时间的演员也没意识到。玩笑九分真,心里的很多东西是藏不住,你无论怎么说,说多少,表面上是个简单的故事,但背后就是有你的观点和情绪。像脱不花那种眼毒的观众,一眼就会看穿你。她明知道这一点,还要这么干,很勇敢。我不会去开放麦,我可舍不得自己。我今天在这里给她曝光一下,以便形成全站对她的约束。
所以你也就知道了,脱口秀演员为什么那么强调段子必须原创?就是因为从本质上说,你不是在舞台上不是表演角色,你是在用喜剧手法表达自我,你的段子要来自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所以才只有自己写、自己演。
在这个过程里,要先得把自己的情绪识别出来。你段子里的故事不一定完全真实,但是后面的情绪一定真实。一般都是负面情绪。为什么?是脱口秀这个东西消极吗?不是,咱们可以想一想,有没有哪种积极阳光的正面情绪是特别好笑的?有没有哪个大义凛然的英雄是好笑的?好像没有吧。它们是令人振奋和感动的,但它们不会好笑,因为违背了喜剧的本质特点:幽默来自于对荒谬、对事情变得不正常的发现和揭示,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挫败情绪。事实上,越幽默的人往往越悲观。
比如我在单立人的比赛里看到一位叫大老王的新人脱口秀演员,他说自己离职以后特别渴望上班,好像不上班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自己在家给自己搞了个工位,自己给自己申请了个钉钉,自己给自己写周报……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情绪真得不能再真,是吧?高效率的职场生活,被数字化定义得死死的生活,是会把人异化到这种地步的。
接下来,我要操起我那把“情绪+经验”的剪刀来观察了:脱口秀为什么会火?它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用阻力最小的传播途径表达群体情绪。
一个好段子是以情绪为推动的。强调一下,没有真诚万万不能,但真诚并不万能。演员必须和观众有连接,说出来的是群体情绪,有共鸣的情绪。
每个脱口秀演员都有自己的固定听众,其实就是和他有情绪共鸣的群体。所以你看,那么多的脱口秀演员讲在北京、上海租房,挤地铁,职场和恋爱的尴尬,他是直接精准去地捕捉这些共同情绪的。还有一种好玩的情况是寻找差异性的讲述,我也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讲县城,讲乡村,讲我们不熟悉的各行各业。
你可能喜欢一位很有风格的喜剧演员,觉得他很怪,但是他的怪是建立在和大众情绪的连接上。真正的奇怪脱口秀表演我也看过,看起来很正常,说得话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结构,甚至也有逻辑,但是你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更不好笑,那个场面是很恐怖的。
要做到这些,脱口秀演员本人得要实现自我突破,先进行自我的观察审视,好的脱口秀创作绝不是发泄,否则你就会觉得很别扭;他得把自己的情绪先处理好,形成理解,或者说和解,才能找到真正好笑的方式,上台去说,和观众建立连接,产生共鸣。
比如我前几个月和脱口秀演员庞博聊的时候,他有一句话很精彩,他说“我不会把自己的问题带到台上去。”
他说自己为《大会》的比赛写了一段有关自己色弱的经历,咱们都看出来了,庞博长得又高又帅,按我的形容是“全行业少数有条件做偶像的选手”,而且还从小就是好学生,名牌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心病,从出生就是色弱,也给他带来了真实的烦恼,比较好笑的是真的从来不敢买帽子……这让他意识到:在这个问题上,自己是人群中的少数。然后,他就知道了为什么永远要去理解少数群体,因为任何人都可能在某方面成为少数。他说的那个段子,背后是有这样一个价值观的。而且他现在完全能面对这类问题,除了还是不戴帽子。
还比如今年《脱口秀大会》的一些新晋选手,比如一位叫鸟鸟的女孩子,讲年轻人常常提到的容貌焦虑和“社恐”问题,很精彩,你可以看看网上的回放,不难发现鸟鸟要表达的是什么负面情绪。这些事是不对劲的,人们是给很多人带来伤害、带来扭曲的。同时,就像刚才说的,鸟鸟能站在舞台上说好这个段子,正好说明她在内心突破了这些问题,能当众说,就说明能应对了。我觉得这是脱口秀负面情绪背后的积极作用——“原谅这个世界所有的不对”。
对这个世界上那些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比如“外貌协会”可以说是自然规律,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我们也只能去原谅,只能先做好自己。
因为脱口秀实际上是这么一个从自我突破到沟通大众情绪的过程,它是不那么强调表面上的表演技巧的,一旦演员表现得舞台肢体语言训练有素,台词像播音员一样字正腔圆,反倒产生了沟通阻力,让对方觉得演员都是套路,情绪上会产生距离感,观众要在看的正是一个和自己很像的人。
厉害的演员的修为在于内功,他会用段子作为中介,先和你的情绪同步,再领着你的情绪走到一个新的情绪里去。李诞把这称为他理解的节奏:“先同步,再引领,无限循环”。
这也是所有魔法师一样的人物的本领,就像赵本山卖拐一样:你跟着我走吧,忽忽悠悠地你就瘸了。在这个节奏里,你会通过演员和这些情绪的和解,自己也获得某种和解。
但是,我用我的这把剪刀分析这个行业的时候,觉得它的未来里有很大的未知数,脱口秀的来势太猛了,太年轻了,整个行业处于一种狂喜和迷茫,只经历过春天夏天,是没法想象冬季的。不知道一个成熟行业要接受现实的蹂躏,要习惯在夹缝里生存。也就是说,它还需要仔细考虑有关历史的那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