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还看了一本书:阿兰·德波顿的《艺术的慰藉》。
这本书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因为它在第一页,就夸下海口,要解决一个问题:艺术有什么用处?
艺术能有什么用处呢?这么问好像就唐突了艺术。那么多艺术家都爱喊,无用之用,都爱说,为了艺术而艺术。艺术本身就是目的。
你要是勉强说了几句什么陶冶情操之类的话,反而显得好low。
阿兰德波顿的回答是这样的:要把艺术视为工具。
如同其他工具,艺术也能够扩展上天赋予我们的能力。艺术弥补了我们与生俱来的部分弱点,只不过这弱点是心智上的而不是肉体上的,我们可以将这些弱点称为心理上的缺陷。
本书要提出这项论点:艺术(包括设计、建筑与工艺方面的作品)是一种具有疗愈性的媒介,能够协助引导、规诫以及抚慰艺术品的欣赏者,促使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工具是身体的延伸,可让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且由于我们身体构造上的不足,工具因此成为必备的要素。我们需要切割,却缺乏这样的能力,所以必须用刀子满足这样的需求。
我们需要携带水,却缺乏这样的能力,所以必须以瓶子满足这样的需求。
为了发现艺术的目的,我们必须要问:有哪些事情是我们的心智与情感需要做却又做不到的?有哪些心理缺陷是艺术可以提供帮助的?
本书指出了七项缺陷,因此为艺术提出了七项功能。艺术当然还有其他功能,但这七项显然最具说服力,也最为常见:记忆、希望、哀愁、重获平衡、自我认识、成长、欣赏。
你看,这又是一个站在未来的视角,然后倒过来看问题。
正如尼采说的一句话:我们都是未完成的人。
综合今天这场启发俱乐部我们讲的话题,什么是躬身入局?我无非想说三句话:
1.站在他人的处境,我们会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2.允许不同视角在自己体内共存,是因为我们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3.最好的角色,是生活在现实中,但站在未来看自己。
谢谢,这就是今天的启发俱乐部。下一场,我们还是在北京得到学习中心,我将会邀请张笑宇老师来首发他的新书,《商贸与文明》,这是今年我读到的,最有野心的、最有想象力的社会科学著作。
下周三晚8点,启发俱乐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