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了德鲁克的一句话,刚开始觉得有点奇谈怪论:“成果的取得靠挖掘机会,而不是靠解决问题。”
挖掘机会,没有人反对,但是不解决问题怎么行呢?尤其是我们这些做事的人,天天不都在解决问题吗?好像说来说去,德鲁克不过是在“抬头看路”和“低头拉车”之间,更加强调抬头看路而已。这个观点也没有什么稀奇。
但是,紧接着我又看到了德鲁克的一句话:“创造未来的行为就发生在今天。没有明天的目标,那今天的行动多半是重复昨天的事。”
我突然明白了:一个有创造力的人的本质是:活在自己构想的未来里。
为什么德鲁克让我们不要去解决问题?因为问题是过去留下的。你要去解决问题,你就是活在过去,就是看不到未来,因此就不再创造。
这个道理听起来古怪,其实,举几个例子就不难懂了。
我们先拿一家公司来说,一家好公司,是因为你把看见的问题都解决了,所以变好的吗?不是吧?问题是解决不完的。所有的程序员都懂这个道理,BUG是补不完的,细节是完善不尽的。
有一句话说得好:好管理是一家坏公司的结果。
当然,这不是说这家公司真的管理得好。而是说,看起来井井有条的公司,是因为把老问题解决得太多了,以至于它没有精力和意愿去为自己定义新问题。这样的公司当然就是活在过去的。
比如我们公司是互联网公司,想学互联网运营,我有一阵到处翻各种各样互联网运营的书,到处听各种各样互联网运营的课,花了好多钱,好多时间。问题是它能解决我问题吗?如果我带着一个心思说,这个老师水平高,这个公司是一个大厂,所以它的互联网运营一定能解决我问题,那是我自己糊涂。
“得到App的线上运营该怎么干?”这个问题不是用来被解决的,这个问题搁在我心里,它是一个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我在解决的过程中,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意见,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干法,我自己获得了各种各样的知识资源,我在这个过程中滚动,让这个问题本身往前演化,这才是我听课、去看书的原因。你怎么可能指望我在底下坐两个小时,让老师给我讲得明明白白?从此我就知道什么叫互联网运营了——老师自己也不行。
说到这儿各位是不是更能深刻理解德鲁克那句话,你不要去解决问题,而是要推动眼前的难题往机会发掘,就是未来目标那个方向去演化。
再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用解决问题的思维想问题,往往就被称为直男思维。一个傻直男去追求女神,往往脑子里想的就是,我们做到了什么,你会跟我在一起?是999朵玫瑰还是一张房产证?
你看,他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在找机会。
还有两口子吵架,直男思维永远是希望把问题定义清楚,然后解决掉。“我错了行了吧?”“多喝热水”。这是两句典型的解决问题的思维。
实际上呢?实际上重点不在于解决问题,而是在于你和对方一起去探索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那区别在哪里?就在于我们是生活在过去的问题里,还是生活在未来的构想里?我们是生活在抽离出来的事儿里面,还是生活在为人服务的过程里?
最近沈祖芸老师在得到App做了一门课,叫《组织变革20讲》,其中就提到了一个有趣的效应:“为人服务,服务得越好,需求越多。”
对啊,我们调用朴素的生活尝试就知道了。比如一个男人讨老婆高兴,这个事怎么会有尽头呢?老婆越高兴,事儿越多啊。比如,我们为得到用户服务,怎么会有把问题解决的那一天呢?一定是我们服务得好,用户对我们的期待越大啊。
现在你理解微信的张小龙说的那句话了吧?为什么微信这个产品追求的境界,是用户不要在这里停留过长的时间?用完即走。因为我为你服务得越好,你对我的依赖越大,你的需求就越多。
还记的雷锋说的那句话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德鲁克说,“成果的取得靠挖掘机会,而不是靠解决问题。”他的意思不是说,解决问题不重要,而是说,我们要永远生存在未来的机会生成的过程中,而不是试图把问题解决掉。真问题,是永远解决不掉的。
世界和平,是真问题,但是永远解决不掉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真问题,但是永远解决不掉的。
这段说完,大家可能会觉得,你这场启发俱乐部怎么说乱了?前面说的是躬身入局入什么局,选择一个什么视角、什么样的身份,现在又突然陷到德鲁克这个话题里面,这两个话题之间有什么关联?
很简单,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世界上最难也最该选择的一个观察事情的视角或者说身份,三个字——未来者、你得站在未来的视角上,那个还没有发生的时间点上反过来看自己的现在,这是一个最有价值、也是最难的视角。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躬身入局,入什么局?”答案是:入未来之局。用事后的眼光来看待当前的自我处境。
听起来好像也很简单,不就是说一个人要有长远眼光吗?
其实很难的。长远眼光这件事情比我们想象的都要难。
最近我好几次意识到这个问题。
我很喜欢抖音上的一个号,叫@侯哥不务空。
有一次,我听他讲到他的一位朋友,做事情总是喜欢卡点儿。他坐火车的时候呢,每次都要等到检票口都没人了,才慢悠悠地朝闸机走去,他坐飞机的时候总是在值机广播的催促声中才拖着箱子款款走来。而这位侯哥呢,每次都会提前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到火车站或者机场,她总笑话我,说我太过于谨慎,去那么早浪费时间。
那么我要请问,到底哪个对?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笔账的算法。
第一笔账,你站在现在看未来。那你当然就觉得,提前去,浪费时间。
第二笔账,你站在未来看现在。你知道,误机是一件损失很大的事。所以必须打出时间的冗余量。
但问题是,提前去,不是浪费时间吗?这是你看向未来的看法。如果从后往前看,怎么会浪费时间呢?你磨蹭着不去,你的时间就被利用了吗?提前去,该刷手机刷手机,该看书看书,该发呆发呆。
人在什么场合,和浪不浪费时间,没有一毛钱关系。
我自己就是这样,在机场干活写东西,效率还特别高。我为什么一定要待在家里和办公室里呢?
如果这个还不说明问题。你可以再想想公司里是不是有这样的人?多干一点活儿就觉得亏了,因为工资待遇奖金都一样。学校里是不是有这样的学生,多考5分,就觉得亏了,因为60分万岁,一样拿毕业证。
这就是从现在往未来看的视角。如果从未来往现在看呢?多干活、多学习,当然会有助于我们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然后一路再往前走。
这个事情不用纠结,集中自己的所有资源,拿下自己一定要拿下的目标,是最好的方式。
就像一个打仗的将军,为了胜利,一定是把能用的力量全部押上去。而不会想,我多派一个人上去,万一多了呢?岂不是亏了?
你看,就是因为打仗的将军心里有一个清晰的未来,所以,他才不在乎现在的冗余付出。《中庸》里面有句话说得好: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未来视角有多重要?
我记得有人写过这么一个段子,说你就想象自己现在99了,身体各种脏器都衰竭了,你处在那一刻,回顾这一生,你心里会怎么想?你难免会冒出一个念头:我要是能够回到50年前、60年前,我要不虚度那么多生命就好了,我回到60年前肯定好好工作,肯定好好学习,肯定好好做人,肯定抓住一切机会对我爸爸妈妈好、对我老婆好、对我丈夫好、对我孩子好。
现在睁眼,就现在,你穿越回来了,你该怎么做?未来之眼是多么的值钱,我们自己脑子里稍微做一个思想实验就能知道。
拥有一个未来视角,摆脱解决问题的视角,会帮到我们看到更多的人生真相。
还是这位侯哥,有一次他分析史蒂芬·柯维,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讲的一段话。
有人问柯维:如果我不爱我的老婆了,该怎么办?柯维说,那你就爱她吧。
这人说,老师,你没听明白,我问的是我不爱我的老婆了,我该怎么办?科菲说,不是我没听明白,而是你没听明白,我是说,如果你不爱他了,那你就去爱他吧。
史蒂芬柯维不是情感专家,他是个哲学家,他这个答案呢,话是废话,理是真理。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更简单的例子,比如你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说如何避免开会迟到,然后我跟你讲啊,应该提前出门规划好路线,甚至头天晚上不要睡太晚,要定好闹钟是不是挺有道理,但是没用的,开会迟到,是因为你不重视这个会议,你从潜意识里面抗拒这个会议。所以在行动上,整体上呈现出来了,允许自己迟到的行为模式,最终呼唤出来了迟到的结果,我即使给你100种方法,让你避免迟到,你都能遇到101种意外来帮你实现迟到的结果。
如果你是去和一个你最心爱的姑娘约会,你说你会迟到吗?如果是去彩票中心去领你中了500万大奖,你会问我怎么样才能不迟到吗?你不会的,所以你既然问出了怎样避免迟到的问题,那你就是从内心里已经默认了,我能接受迟到这个信念。
回到那个爱不爱的问题,那位听众说,啊,我不爱我的老婆了,这个不爱是一顶冠冕堂皇的帽子,里面装的是审美疲劳,家庭琐事上的无能,夫妻沟通模式的问题等等,他丧失了维护家庭和婚姻的信念和责任感,用一个不爱了来给自己做了一个完美的无罪辩护,把问题抛给了老师,当老师没有上他这个当,而是把问题给他抛了回来,没有人能够让你重新爱上你的老婆,除了你自己,如果你发现你不爱你的老婆了,那你就去爱他,这是个信念问题,不是方法问题。而信念是不可能从外部植入的你,如果是一个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你应该去严肃地思考婚姻在你人生当中的意义。
所以,很多问题不用去解决,而要跳跃到未来去看。
有人问,如果我学习学不进去该怎么办?答,那就学。
有人问,如果我背英语单词背不下去怎么办?答,那就背。
有人问,如果工作不开心怎么办?答,那就开心点。
如果有人问,我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该怎么做?答,现在就去做。
你看,没有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只有你没有去未来的那个终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