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期-3|新的全球化会是什么样子?

既然要跟时代同行,我们就再来看一个时代的更大的变化:全球化。

今天因为疫情的冲击、因为地缘政治的挑战,大家都知道全球化已经面临了很大的挑战。而全球化又是对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场的人可能都听过那句话,中国的产能是为全世界准备的。

中国是世界工厂。如果世界市场出现了问题,世界工厂显然也要面对很大挑战。

其实我们再往回看一看,全球化遇到挑战这件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回到2016年,那一年就发生了两件让全球化的拥趸们大跌眼镜的事情。一件是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离欧盟;另一件是主张美国第一的地产大亨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

再往回看,2008年的时候,全球贸易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例其实就已经达到巅峰了,从那之后,全球贸易占全球GDP的比例就开始下降。也就是说,从数字来看,变化其实在那时候就已经发生了。

经济学家马克·莱文森在《全球化简史》里,把全球化划分成了下面几个阶段:

第一次全球化持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第二次全球化从1948年马歇尔计划的启动,到1973年石油危机之前的25年;

第三次全球化从1985年逐渐开始的全球放松管制,到2008年金融危机。

之后是第四阶段的全球化。

从1985年开始的那一波全球化,是全球化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开始时,全球贸易总额占全球GDP的比例不到三分之一,经过这20多年的发展,到金融危机也就是2008年的时候,比例已经到了三分之二。

这个阶段刚好跟中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增长是同步的。所以我们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当然了,中国的强劲增长也拉动着全球经济。即使在2008年全球化放慢之后,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40%。2008年至2021年之间,中国单枪匹马让全球人均GDP增长率增加了两倍。

这就是时代的变化。

贸易全球化的速度在下降,但是就没有办法再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红利了么?其实也不尽然。我也走访过、听过一些案例。这些案例都在表示着新的全球化的可能性。只不过,可能不是在贸易全球化,也就是把货卖到全球这个方面。

正在发生的是三个方向的变化:

第一,是中国供应链公司的全球化外溢。

过去中国的供应链公司受益于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在中国内地培养出了非常厉害的制造业能力。

现在,因为贸易成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些公司必须考虑全球化,从东南亚到墨西哥,这里面可能会产生中国内地的富士康、广达这样的公司。

我今年拜访过一家白手起家做消费电子组件的公司,你会感觉这真的是一部中国制造的历史。老板15岁就离开家乡到深圳打工,后来在富士康做到中层管理,然后自己出来创业,一步一步进入到世界500强的供应链名单,现在也要布局海外工厂。

第二,服务业的全球化。

除了通过电商渠道向海外卖货,一些名字一看就很中国的服务和零售公司也在全球化,比如蜜雪冰城,已经是全世界第五大连锁消费品公司。比如海底捞,在海外有一百多家门店,海底捞还专门把自己的海外门店单独拿出来,做了一家上市公司。

第三,人才的全球化。

《详谈》做过一期建筑师青山周平。我当时就非常感慨,青山周平是2008年左右到中国来,先是在一个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之后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为什么要到中国?因为那时候在日本,年轻建筑师其实已经没什么事情可做了。他给我举了个例子,之前在大学的建筑系里,老师还会布置作业,你们会怎么去设计一个美术馆。今天都不会布置这样的作业了。因为在日本基本不可能再有新的美术馆给建筑师做了,更别提年轻建筑师,但是当时在中国,有大把这样的机会。

除了对于年轻人,对于非常成熟人才也一样。今天因为芯片卡脖子的关系,台积电变成了大家都很关注的公司。但是我告诉你,张忠谋是54岁才去中国台湾创业的。在那之前,他是华人在国际大公司里做到位置最高的人。他自己说,到台湾创办一个半导体公司,“我觉得没有路了,只好辟一条新路了。”

今天中国人才的全球化正在我们眼前发生。比如风险投资机构ATM,已经是东南亚做得最好的风险投资基金之一了,创始人之前在国内做投资。同时,我也能看到一些年轻人主动选择到东南亚一些国家去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

总之,时代的变化也在创造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出自己的选择,以自己的姿态与时代同行。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红旗的邀请,下面把舞台交回给罗老师。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