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李仲轲
你好,这里是《邵恒头条》,我是邵恒。
最近一段时间,在“90后”和“00后”的圈子里,有一种玩具突然火了起来:盲盒。
花59块钱,你就能买到一个小纸盒,里面装着一个可爱的人偶玩具,那种能放在办公桌上的小摆件。但刺激的是,在拆开之前,你并不知道会拿到一个玩具系列里面的哪一款,比如说是穿着泰迪熊帽子的小娃娃,还是穿着宇航员服装的小娃娃。所以,每一次购买盲盒,就像是一次抽奖,很上瘾。
这样的玩具,到底有多火?看看生产厂家的销售数据就知道了。生产盲盒玩具最大的一家叫做泡泡玛特。根据他们的财报显示,在2018年,泡泡玛特光是最受欢迎的Molly系列就卖出了400万个,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了2亿元。泡泡玛特公司也选择从新三板摘牌,有人预测他们准备寻求港股或者美股的上市机会。
而且,不光是生产厂家。现在还出现了一个交易盲盒的二级市场。有些限量款,抽中的概率极低,抽到了的买家会拿到二级市场去卖。我看到最夸张的数字是,一个59块钱的限量版娃娃,交易价格2350元,足足涨了39倍。而这个二级交易市场,规模竟然达到了千万级。
当然,像这种炒一种商品的趋势,隔段时间就会换一波。像前段时间很多人都在炒鞋,这段时间就变成了炒盲盒。
这波热潮会持续多久,我不好判断。不过,我在看盲盒的新闻的时候,觉得有一点盲盒的确是做得特别成功,那就是让潮流玩具这种相对小众的文化,变成了一种大众喜好。今天的《邵恒头条》,就跟你说说盲盒是怎么“出圈”的。
大多数人知道“盲盒”这样的东西,恐怕也就是近两年的事,因为有不少地铁站或者百货商场,都出现了无人售货机来销售盲盒。
但其实,盲盒的历史可比这个要早很多。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就推出了一个类似盲盒的东西,扭蛋机。也就是一个机器,投币后转动下摇杆,然后你就可以获得一个随机的玩具,和今天的盲盒玩法基本一样。
当时扭蛋机中的玩具,基本上都是和二次元、动漫相关的。二次元的消费者忠诚度很高、消费能力和复购率都很强,这也让扭蛋一直都是个不错的生意。但它整个产业在社会中都只能算小众。毕竟喜欢二次元的人,通常在日本被称为“御宅族”。在媒体的报道中,他们通常是男性,往往沉迷于亚文化小圈子,比如动画、漫画、游戏等等。
可你看现在,购买盲盒的,可不只是对二次元感兴趣的一小撮人。从百度指数上来看,在过去的一年中,盲盒的百度指数和年轻人喜欢玩的密室逃脱、KTV、网咖都处在同一个数量级。也即是说,盲盒虽然对中国人是个新事物,但它在整个社会的讨论程度,一点都不比旧事物低。
那么问题来了,盲盒为什么就能从一个小众爱好,到现在引发整个社会的关注?我看了好几篇文章,认为盲盒之所以能出圈,有三点比较关键。
第一点是,盲盒的产品抓住了一个购买力很强的群体,就是女性用户。前面提到的盲盒生产商泡泡玛特有一个官方统计,他们的用户中有75%都是女性,在年龄上也非常年轻化,30岁以下的占比为60%。我在文稿里放了一张图片,是最火的盲盒系列,Molly。你一看就知道为什么这个产品会吸引女性。每个Molly娃娃都嘟着嘴,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非常可爱,自然就很招女孩子的喜欢。
其实,小众文化的“破圈”现象中,女性消费者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举个例子,今年的球鞋和盲盒市场一样,也是非常火热。有不少人会为了一双限量版的球鞋不惜连夜排队,甚至在二手交易市场上多花好几倍的价钱购买。
但其实球鞋,尤其现在被炒得特别热的,耐克旗下的AJ篮球鞋,在最开始是一个非常直男的爱好。毕竟你想,平时打篮球、看篮球、看球还会关注球星脚上穿什么鞋子的,肯定是男孩子居多啊。
但是AJ这样的球鞋,后来的购买者当中,女性不在少数。我在公众号“商业街探案”上看到一篇文章分析说,之所以这样的球鞋能捕获女性用户,一方面是在社交网络上,有一群女性大V带货,另一方面,耐克也调整了经营策略,为AJ球鞋增添了更受女性欢迎的配色,比如樱花色和糖果色,让篮球鞋也能成为女孩日常穿搭的选择。最开始穿AJ球鞋的女孩,是那些“陪着男友打球”的女性用户,不过这样的用户也会在生活中影响其他女性。这样一层层传播,自然AJ球鞋就破圈了。
类似的,盲盒也是把潮流玩具这种男性喜欢的东西,带入了女性的圈子。
但是问题来了,像泡泡玛特的Molly这种产品,可爱当然可爱,肯定会受女孩子欢迎。但在潮流玩具这个品类中,和泡泡玛特一样可爱的商品也有很多,那泡泡玛特是靠什么保持竞争优势呢?
这就要提到小众文化出圈的第二个方面,和IP联动。还是拿Molly来说吧,现在的它每个季度都会推出一个新系列,不断为整个品牌提供热度。而且这些新系列中,有不少都是和知名IP在进行联动,比如胡桃夹子、玩具总动员、小黄人、米老鼠、Hello Kitty等等。
在前不久,Molly还和故宫合作,推出了宫廷瑞兽系列,你可以在下面看到,它们在设计上很有中国风。
像这样的IP联动,把很多不玩盲盒的人也带入了坑。
像我有一个同事,平时爱玩模型,但一个大男生,显然对Molly这样的娃娃并不感兴趣。直到有一天,他看到Molly和他喜欢的一位日本设计师推出了联名设计款,于是给自己上了闹钟,提醒自己能够准点抢购联名款。
那好了,盲盒厂家通过联动著名的IP,也许可以做到一时的出圈,但是怎么样才能让圈外的人一直维持讨论度呢?这就是小众文化出圈的第三个方面了,把自己打造成为一种社交货币。
盲盒的玩法,不仅很容易让人上瘾,而且还特别具有“围观”性质和“经验交流”的性质。
在盲盒玩家的圈子里面,自己购买盲盒然后拆开,这只是基础玩法。你在视频网站上搜索,会发现不少拆盲盒的视频,而且播放量也不少。盲盒玩家当然会好奇别人到底“开”到了什么。如果一位视频发布者运气特别好,只花了很少的代价就抽到隐藏款的娃娃,就会收获大量的点赞。
而且,盲盒爱好者们还组建交流群,彼此分享又买了什么盲盒,拆到了什么样的造型。也有很认真的玩家,会在网上发布经验帖,内容就是如何根据盲盒的重量、尺寸、摇晃的手感等等这些因素来判断盒子里是什么造型,会不会是隐藏款。这种经验被称为“玄学”,靠不靠谱单说,但重要的在于它引发了“话题”。其实,这跟买手串,彼此交流怎么看成色、怎么看材质也差不多。
除了这些自发的交流以外,官方也会助推用户交流。比如泡泡玛特就推出了一个APP,这有点像玩具版的小红书,用户也可以在上面分享故事、认识朋友。这么一来,买盲盒就成了一种社交行为。
好了,总结一下,在今天的《邵恒头条》中,我和你聊了最近非常火热的盲盒经济,它的本质其实是一次小众文化的出圈。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主要有三个原因:征服女性消费者、和大IP联动以及把自己打造成一种社交货币。
在最后,我还想谈一点我的看法。盲盒经济现在备受关注,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有很多资本流入,但是它背后,其实还有年青的一代旺盛的交流需求。
毕竟流行来来去去,没人能保证明天大家会喜欢什么,但是通过自己喜欢的东西,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可能是在互联网时代大家真正关心的事情。
结束前,我还要做一个预告。明天就是国庆长假了,这个假期我策划了一周的特别节目,主题是如何用跨界思维处理家庭关系。每一期节目,我都采访了一位得到老师,挖掘他们的经验。比如说,戴愫老师跟我分享了怎么用建设企业文化的思路来打造家庭文化,高爽老师跟我分享了怎么用天文学的思维来教育孩子,等等。希望这一周的特别节目,能陪伴你和你的家人,度过一个愉快的国庆假期。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邵恒头条》。我是邵恒,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