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今天我们聊聊童话大王郑渊洁。上个月的最后一天,郑渊洁正式宣布,停更所有社交媒体。这意味着你再在网上找郑渊洁,他再也不会回关或者回复你的留言了。
郑渊洁的微博有751万粉丝,抖音有100万粉丝。除了这些账号本身的商业价值,社交媒体也是现在的读者跟郑渊洁对话的窗口之一。最近几年,很多年轻人认识郑渊洁,不是通过舒克、贝塔,也不是通过皮皮鲁,而是通过郑渊洁在微博上的有趣发言。
比如,有网友给郑渊洁留言说,“郑老师,请问我为什么没有看过您的书?”郑渊洁的回复是,当然是由于我的书只售出了三亿册,太少了。如果售出四亿册,也许你就不会成为漏网之鱼了。
再比如,之前有读者给郑渊洁留言说,自己的母亲在初中时给郑渊洁写过信,还收到了回信。现在他的母亲已经44岁了,他们家两代人都是郑渊洁的读者。郑渊洁给这条留言的回复是,“你好,评论收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咱们远隔千山万水能交流,真是惬意。告诉你妈妈,她小时候写给我的信,现在住在我的房子里,风雨无虞。请放心。祝你全家幸福平安。”
你看,这是多好的交流。那么,郑渊洁为什么要宣布退出社交媒体呢?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对侵权行为的抗议。
2021年底,郑渊洁宣布,因为维权花费的精力太多,从2022年1月起,《童话大王》杂志正式休刊。要知道,在此之前,郑渊洁整整坚持了36年。而这回郑渊洁离开社交媒体,他的原话是,由于对672个侵权商标的维权历时23年不能成功,从明天起,停止更新微博,抖音也停止更新。
但我们今天之所以再说郑渊洁,不是要讲维权的事情,而是在他停更社交媒体的最后一刻,发布了一篇采访视频。郑渊洁给这段采访起了一个很有趣的标题,叫做《压缩人生7分钟》。没错,其中就花了7分钟左右的篇幅,总结他过去70年的人生。
很多人看完之后会有点惊讶,郑渊洁的人生经历,怎么形容呢?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有句很出名的话,叫,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加强大。没错,郑渊洁所讲述的人生经历,大概就是这个感觉。
当然,社交媒体上的时间紧张,7分钟太短。但咱们今天时间稍微宽裕点,我们可以不急不慌地,来讲讲郑渊洁本人的故事。看看他人生中的那些“杀不死”他的东西,是怎么让他变得更加强大的。这没准也能给你带来一点启发。
咱们先简单回顾一下郑渊洁的人生经历。1955年,郑渊洁出生在河北石家庄的一间七平方米的平房里,他的父亲是解放军高级步兵学校的哲学教员。
在郑渊洁的记忆里,父亲总是会在家中的炕桌上读书、写字、备课,他当时觉得天底下最好的人,就是像他父亲这样看书、写字的人。这给年幼的郑渊洁心里埋下了一颗写作的种子。
后来,五岁那年,郑渊洁举家搬到了北京,他也顺利开始在北京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班主任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咱们很多人小时候都写过的,叫,长大了以后干什么?
当时,班里的其他同学要么是想当科学家、工程师,要么就是教师、警察等。但郑渊洁就想跟别人写得不一样,那个时候恰逢国内在宣传劳模时传祥,而时传祥是北京崇文区清洁队的一名淘粪工,于是郑渊洁写的是他长大了要当一名淘粪工。结果让他意外的是,老师不仅没有责怪他捣乱,还认为他的作文很有新意,推荐上了校刊。郑渊洁说,其他同学要花一毛八分钱买校刊,而他还能免费领两本。
但正如他在作品《我是钱》里说的那样,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好坏各占一半。郑渊洁回忆,这次的经历让他产生了一个错觉,就是全世界他的文章写得最好。而这份小小的骄傲,也给郑渊洁的人生转折埋下了伏笔。
后来转学到河南以后,老师又布置了一篇作文,这回的题目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郑渊洁再一次特立独行,改变了题目,写的是《早起的虫子被鸟吃》。结果,他跟老师就作文的事情发生了争执,最后被学校开除了。没错,直到今天,郑渊洁也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
而在最新的采访中,郑渊洁说,最重要的写作秘诀之一是,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不用查字典就能读懂。他说,他的目的是让孩子拿起书,尽可能融入他所创作的故事,而不是教孩子学语文。
假如说小时候的经历给郑渊洁的写作生涯埋下了伏笔,那真正推他走上这条道路的,是他后来在北京当工人的经历。郑渊洁辍学之后,服过兵役,修过飞机,后来在北京当水暖工。郑渊洁当时的工作并不忙,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看书。那个时候,郑渊洁跟他的女朋友还会经常互相借书。但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女朋友的父母让郑渊洁考大学,而不是一直当工人。结果因为这件事,两人最终还是分了手。
但就是这次失恋,恰恰成为郑渊洁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机遇。当时分手后,郑渊洁暗自发誓,就用小学四年级的学历,逆风翻盘,出人头地。那么,具体到行动,自己能做点什么呢?思来想去,他发现当作家是不需要文凭的,再加上他自己爱看《堂吉诃德》《西游记》这类天马行空的作品。那么干脆奔着作家这个目标努力吧,于是郑渊洁就开始写童话,走上了写作这条道路。
当然,对于刚刚起步的郑渊洁来说,写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郑渊洁的很多稿件都被出版社退了回来,甚至工友们还会嘲笑他。有一回,郑渊洁的退稿信还被别的工友当众念了出来,这让他无地自容。之后郑渊洁更加努力,始终坚持写作。直到1978年,他的处女作《壁虎和蝙蝠》刊登在了《向阳花》杂志上,之后郑渊洁写的几乎每一篇童话都成功发表。
假如说周围人的嘲笑让郑渊洁走上了写作这条道路,那真正成就他成为“童话大王”的,是当时很多同行对他的否定。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提到郑渊洁的第二个人生机遇。
1983年,郑渊洁已经同时在给16家杂志供稿,但稿酬只有千字2元。贾行家老师粗略估算了一下,说当时他要想达到全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那一个月得写三四万字才行。
后来,郑渊洁就向杂志社提出了涨稿费的要求,结果遭到了拒绝。杂志社还让郑渊洁拿出证据,说你怎么证明是你的童话带动了杂志的销量呢?
这本来只是杂志社阻挡涨薪的话术,这套话术放在今天的职场上也不过时。但怕就怕,听的人当真。当时郑渊洁听到这个质疑之后就想,你们不是想让我证明我的故事好卖吗?那好,干脆我自己出专刊,然后拿版税分成。没错,这就是最初《童话大王》杂志的由来。
要知道,当时还没有其他作家写过专刊。郑渊洁回忆说,很多人认为他是异想天开,甚至有人断定,一个人写一本刊物,不可能坚持超过三年。但郑渊洁还是铁了心要这么干,必须得让质疑的人听个响动。
而在这个动力下,郑渊洁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开始写作。为了减少风险,他拒绝了所有出国的邀约,几乎从来不坐飞机、火车,甚至很少离开北京。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第三年,《童话大王》的月刊印数就超过了100万册。而之后郑渊洁整整继续坚持了30多年,《童话大王》的总发行量也成功超过2亿册。
郑渊洁自己就说,要把目光从别人都注意的地方移开,去看没人看的地方,那里遍地是黄金。
而发行专刊的好处就是,原来小读者想看全当月他写的全部作品,需要花16份的钱买16份不同的报刊,但作品全部刊登在一本期刊上之后,他们只用花一份钱就可以。后来,随着读者越来越多,邮政部门专门为他开设了“北京7801信箱”,来接收全国读者的来信。因此也就有了后来流传的,郑渊洁在北京买了10套房子来放读者信的故事。
郑渊洁在回忆这两段经历时说,要想成功,得有朋友,要想特别成功,就得有敌人。他拿飞机打比方说,帮助你的朋友像飞机的跑道,而敌人是飞机的燃料。
最后,郑渊洁还给年轻的读者留下了几句叮嘱。我们放在这里,作为今天的结尾吧。
第一,保重自己的身体。郑渊洁说,多喝白水、睡够八小时,以及尽量少吃外卖。
第二,拥抱技术。未来AI会替代职业作家,但不会替代想象力。郑渊洁说,他让AI模仿自己的手法以皮皮鲁为主人公写故事,结果四秒就写好了,而且质量相当可以。在他看来,只要提示词足够细致,AI能写出非常成熟的故事。但是输入这些提示词和关键词的人得有想象力,因此你要想办法留住孩子以及你自己的想象力。
第三,珍惜人生中的失败。郑渊洁说,这是天赐良机,一定要拿它当动力,一定要好好奋斗。
人生中不被他人在意的角落,遍地是黄金。
关于这个话题,咱们先说到这。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常规内容,最后还有个特别提醒。
我们上周约定了,这周将会在我的视频号再开一场直播,主题是讲《教父》这本书。没错,咱们一起读读《教父》。
为什么要读《教父》呢?一来,现在正好是得到的“423破万卷节”开幕,既然是个读书的节日,咱们也就来读读书。但为什么是《教父》呢?这就要说到第二个理由,就是这周,也就是3月24日,正好是《教父》小说改编的电影上映53周年。
要知道,一部小说能够畅销50多年,这个事儿可不多见,那么书里面到底有哪些让人拍案叫绝的地方呢?就在这周五3月28日中午12点,咱们一起在视频号的直播间,读这本《教父》。
视频号的直播预约海报已经放在文稿里了,咱们直播间不见不散。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