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2025爆火第一城,为什么是杭州?

精挑细淘,得到头条。我是李南南。

要说今年第一个爆火的城市,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大概率是杭州。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这六家科技企业,也被人们称为“杭州六小龙”。

杭州六小龙在各自的技术领域都属于什么水平呢?DeepSeek的开源大模型DeepSeek-V3,以相当低的算力成本对标GPT-4o的性能。宇树科技在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的占有率接近70%,稳居全球第一。强脑科技主攻“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技术,它与马斯克的Neuralink,是全球唯二融资超3亿美元的脑机接口公司。

咱们就不一一举例了,总之这些企业的水平,绝对不是一句简单的赢麻了能概括的。它们确实在世界范围内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当然,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禀赋,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的优势。因此今天,我们不是要夸杭州,而是希望以杭州为样本,说说一座城市的创新活力是从哪来的?

关于这个问题,资深政经趋势学者,也是得到课程《政经参考》的主理人马江博老师有一个洞察。

马江博老师说,这主要得益于杭州的企业发展模式。杭州的企业发展格局,不是旗杆模式,而是金字塔模式。

按照马江博老师的统计,目前杭州有超过8万家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700多家机器人公司,以及大约300家动漫游戏类公司。这就像一个天然的演化系统,参与的物种多,碰撞出的可能性就多,一座金字塔的塔底越广阔,它的塔尖就越高。今天的“杭州六小龙”是整个队伍当中的领先者,未来还有可能会出现其他明星企业。

换句话说,多,是创新的基础。

当然,到这步,我们说的只是复杂科学里的初级常识。这个道理也并不难理解。但问题是,你怎么确保这个多?怎么让大量的科技公司选择扎根杭州?

这就要说到杭州最核心的思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叫做,创新被鼓励,犯错被包容。注意,对待创新的态度,和对待犯错的态度,同样重要。

咱们先说后半句,什么叫犯错被包容?说白了,就是给你放手搏一把的底气。在杭州的政策规定里,企业研发失败可以申请最高300万元的创新风险补偿金。根据云深处科技CEO朱秋国的回忆,他们当初之所以敢赌上全部身家研发高端工业机器人,杭州的补偿政策是个不可或缺的底气。

其实,对企业的创新试错给补偿,这样的政策早就已经出现。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里面提出17条重点举措。也就是人们说的创投17条。其中就提出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制度。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建立健全容错机制,解决基金管理人不敢投、不敢退、怕担责的问题。

而今年杭州爆火之后,很多城市更是加速建设相关的容错机制。比如前不久,广州开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直接股权投资实施细则》。细则里有一条说的是,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

马江博老师说,这也是国资话语体系里,首次坦诚接受所投项目100%失败。

注意,这套容错机制,其实也间接说明了城市投资的主要方向。这就是,投早、投小、投科技。在一个科技公司的孩童阶段就开始支持,并且允许它跌倒,允许它失败。

那么,具体怎么给到创新公司支持呢?以杭州为例,借用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的话说,杭州的姿态是,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

注意,这句话里其实隐含着一层友好的边界感。也就是,创新的具体做法,由企业主导,城市负责给条件,给环境,给土壤。

比如,在创业者入驻阶段,浙江省把各级政府的1万多项审批审查职权,削减到了4000多项。把民营企业的平均注册时间,从9天缩短到了1天。

说个细节,2018年,《黑神话:悟空》的制作人冯骥刚刚带着团队从深圳来到杭州。那一年《黑神话:悟空》还在研发前期阶段,成败还是未知数。当时,冯骥去杭州西湖区艺创小镇选办公场地,看中了一栋有花园的办公楼。据说冯骥当时随口说了一句,隔壁的两栋楼能不能先别租出去,等他项目扩大了再来拿。结果,艺创小镇很快答应了这个要求,为了等待《黑神话:悟空》的团队,这栋楼整整空置了3年。

再比如,在资金方面,杭州市政府提出了“3+N”产业基金。这个“3”指的就是三大母基金,分别对应扶持处在三个不同阶段的项目。科创基金,重点支持初创期科技项目。创新基金,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基金,支持成熟期企业的并购重组。而后面的N,指的是由这三大母基金参与投资的各类基金。

再比如,在人才方面,要知道,从绝对数量看,杭州的在校学生总数大约是60万人,远低于北京、上海、武汉。根据2023年的《中国创新人才指数》,杭州的头部人才规模,在全国排在第七位。怎么加强?很明显,你需要吸引其他城市的人才。

比如,针对来杭州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杭州政府提供一年3万元,连续三年的房租补贴,以及本科生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10万元的生活补贴。再比如,很多大学生从外地来杭州找工作,其间不需要自己花钱住酒店,可以免费入住杭州的“青荷驿站”。

再比如,针对顶尖人才,杭州专门成立了一个园区,叫做“湘湖院士岛”。整个产业园区的定位是,打造常态化“科技金融路演中心”。截止到2023年年底,湘湖院士岛已经成功签约了19位院士,270余名科研人才,以及成功孵化了12个院士专家项目。

最后,在技术的商业化环节,杭州还成立了“概念验证中心”。截止到2025年,杭州已经认定了新型储能材料、合成生物、智能制造等不同领域的15家概念验证中心。这个过程,就有点像一个“筛子”,在众多前沿技术当中,选出最有可能转化的“种子”,从而提高发芽率。

而且因为来杭州的公司足够多,就让杭州自发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技产业链。比如,宇树科技,不出杭州的滨江区,就能找到上游的零部件企业,中游的整机机器人制造企业,以及下游的机器人集成企业。这种闭环生态又反过来提高了创新的效率。

换句话说,只要系统的生态足够富足,那么创新涌现的概率就会一直提高。借用马江博老师的话说,一段时间的领先并不能代表永远领先,最关键的不是领先这个暂时的结果,而是永远争取领先的想法和背后的办法。

好,关于杭州,咱们先说到这。

最后,顺着这个话题,我们再说说城市的选择。公司和个人应该怎么选择城市?马江博老师在得到课程《政经参考》里,专门比较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注意,这些城市都是在个人选择上排名非常靠前的城市,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看哪个城市更适合你。

第一,从个人就业的角度来看,不同城市对人才的偏好不同。

比如,北京作为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对于那些想从事政策研究、文化传媒、高科技研发等领域的人才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上海的金融、服务业以及高端制造业领先,更适合学金融、设计、国际贸易等专业的人才。广州的外贸、跨境电商、物流等领域人才需求量大,适合学外语类、电子商务、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人才。

各个城市在细分领域方面的发展差异很大,你要根据个人的能力模型,找到适合你的城市。

第二,从创业的角度来看,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竞争格局,考虑企业的生存成本。

根据马江博老师的观察,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就不太适合初创公司去试错。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北京的特点是在上游人才和研发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到了商业化这个阶段竞争就很激烈。这里更多的是最强者的竞争,不太容忍初级的养成游戏。

而上海的特点是金融资本密集,跨国公司总部集中。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密度位列全国第一。但问题是,外资更倾向于帮助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继续壮大。这种环境也许就不太适合“草根创业”。再比如,深圳擅长的是科技创新后的快速产业化,尤其擅长技术在消费产业的应用,但对于需要长期投入的硬科技项目来说,深圳就未必是第一选择。

从这些城市的特点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个趋势,这就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也许会加速分化。各大城市会集中资源,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每个城市都一定会越来越好,但每个城市又都是不一样的好。因此,对个人或企业来讲,选城市的标准也许将不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像挑选比赛场地一样,选择跟你的能力最匹配的主场。

关于这个话题,咱们先说到这。假如你想深入探索,向你推荐马江博老师的得到课程《政经参考》,把握趋势,做对选择。同时,杭州的同学们,也拜托你把这期节目转发出去,也欢迎你来留言区一起聊聊。

好,今天的正式节目就先说到这儿。

最后,还有个特别提醒。最近,得到的线下精讲课程《做课的方法》,做了一次全新的迭代。主讲老师告诉我,这次迭代的关键词,就是传统方法如何跟AI协同进化。

从年初开始,Deepseek火了,很对人开始有疑问,以后打造知识产品,还需要人工吗?至少从最近的实践来看,人工智能还是不能替代人的作用的。它的价值在于,最大程度地释放专家的创造力。因此,我们最新一版《做课的方法》中就增加了借助AI做课的模块。简单说,就是“get笔记+做课的方法”。

get笔记我们之前讲了不少,但跟做课的方法怎么结合呢?

简单说,就是把get笔记作为球场,让AI作为球员。在这里稍微解释两句,你看,任何一个课程,它总归都是基于一套知识,或者某个领域,或者是某个知识库。退一步讲,假如AI随便发挥,它免不了会产生AI幻觉。因此,圈定一个范围,或者说提供一个固定的知识库,一来可以保证内容的稳定性,二来也可以避免AI的胡说八道。

那这个时候get笔记就派上用场了,它的作用就是帮你建立一个边界,你可以把你要做的课程中需要借鉴的内容,全都输入到get笔记里面,这就相当于是给运动员提供了一个球场,他只需要在这个球场里面奔跑发挥就足够了。

具体来说,让这个球员怎么发挥呢?这就要说到第二步,当你把知识输入到get笔记之后,再把《做课的方法》也输入到get笔记。最后,第三步就是让get笔记基于这套方法给你输出课程,不管是课程的框架、提纲还是具体内容,它都可以做得更好。

在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句,现在get笔记的大模型已经部署了满血版的Deepseek R1,可以放心使用,而且按照这套方法,AI可就不再是咱们的对手了,而是专家级的助手。

假如你对这些方法还有进一步探索的愿望,在这里做个预告,《做课的方法》线下精讲班目前正在新一期的招募当中。4月10、11号,在北京得到公司总部,我们将讲授新一期的课程,相关的报名链接就放在文稿里,假如你也想让自己的知识变得更加值钱,更加有用,那么这个课程一定会帮到你。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得到头条》,下周见。

版权归得到App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n_USEnglish